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朱珮綺
Chu, Pei Chi
論文名稱: 獨居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現況調查之研究-以臺北市萬華區為例
The elderly living alone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 –A case study of Wanhua district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胡益進
Hu, Yi-Jin
廖邕
Liao, Y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3
中文關鍵詞: 獨居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自覺健康狀況
英文關鍵詞: elderly living alon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self-perceived health statu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29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27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獨居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以臺北市萬華區列冊的獨居老人為研究對象,共獲得有效問卷292份,研究工具包括個人屬性資料、自覺健康狀況量表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自覺健康狀況分數介於中等以上,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構面中,以營養得分最高,其餘依次為自我實現、壓力管理、人際支持、運動行為及健康責任,其中以健康責任的得分最低。
    二、研究對象的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正相關。
    三、研究對象之顯著預測變項是社會人口學變項中的年齡、婚姻狀況、經濟狀況、子女數及自覺健康狀況等五項,共可解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變異量的29.3%。
    本研究建議社政、衛政等工作人員在推展相關政策上,應依照獨居老人個別性之健康需求,提供多元化的資源整合服務,期望促進獨居老人健康狀況及提升其生活品質。

    關鍵字:獨居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自覺健康狀況。

    The elderly living alone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 –A case study of Wanhua district Taipei c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 style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people. 292 effective surve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dwelling elderly people who live in Wanhua district in Taipei City. Several research tool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demographic variables questionnaire, self-perceived health status scale and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ing:
    1.In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among those research targets, nutrition scored the highest then followed by spiritual growth, stress managem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responsibility. The lowest score falls into the category of health responsibility indicates that those elderly people participated in this research have self-perceived health status of above average.
    2.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perceived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3.The most prominent predictor variables are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including age, marital status, financial status, and self-perceived health status. This can be used to explain a 28.9%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healthcare and social service providers should offer various aspects of health-promoting resources to those dwelling elder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ir interpersonal needs in health,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health and life quality.
    Keywords: elderly living alone ,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and self-perceived health statu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假設 6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7 第六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獨居老人之意涵 9 第二節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探討 15 第三節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 23 第四節 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性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5 第四節 研究步驟 4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3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基本變項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覺健康狀況、健康促 進生活型態之相關性 47 第三節 研究對象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重要預測變項 80 第四節 討論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建議 93 參考書目 96 附錄一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文版量表 106 附錄二 專家效度名單(依姓氏筆畫順序) 107 附錄三 正式問卷 108

    中文
    內政部統計處 。104年簡易生命表。線上檢索日期:2016年1月23日。取自: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10225。
    尹祚芊 (2000)。 台灣醫學。學校衛生護理,4 (2),215-222。
    王秀紅 (2000)。老年人之健康促進─護理的涵義。護理雜誌,1,19-25。
    王香蘋 (2003)。台灣高齡者罹病、活動功能及健康自評的分:1989-1996年。台灣福利社會學刊,3,77-106。
    王秀文 (2008)。老人自覺健康狀況、日常活動能力與憂鬱傾向之研究(未
    發表的碩士論文)。臺中市:亞洲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
    王瑞霞、許秀月 (1997)。社區老人健康促進行為及相關因素探討-以高雄市三民區老人為例。護理研究,5 (4),321-329。
    行政院主計處 (2002)。國人家庭生活概況研析。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月25。網址: 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4122719144071.pdf
    行政院主計處 (2006)。老人居住安排概況。線上檢索日期:2016年1月23日。網址: http://www.stat.gov.tw/public/Data/6741881271.pdf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8)。中華民國台灣97年至145年人口推計報告。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3月3日。網址:
    http://www.cepd.gov.tw/dn.aspx?uid=5821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老人健康促進計畫(2009-2012)。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3月3日。網址: http://www.bhp.doh.gov.tw。
    行政院衛生署(2008)。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0月30日。網址: http://www.mohw.gov.tw/CHT/Ministry/DM2.aspx?f_list_no=16&fod_list_no=593
    秦毛漁、邱啓潤、蕭正光、盧德發(2003)。獨居老人自覺健康狀況及醫療服務使用相關性之探討。慈濟護理雜誌,2 (2),66-74。
    吳俐穎、陳漢瑛(2009)。老年人自我照顧能力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老人公寓為例。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學術論文演討會論文集,235-236。
    吳沄蓁、趙淑員(2010)。社區獨居老人的健康需求、需求滿意度及影響因素探討-以彰化縣某鄉鎮為例。弘光學報,63,44-64。
    吳英枝(2008)。台東縣鹿野鄉不同族群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形態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東市:臺東大學。
    李翊駿(2000)。香港獨居長者的特質與安老服務。社會工作學刊 (6),19-57。
    李聲吼、張發英、王淑美、葉惠明 (2008)。獨居老人生活滿意、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前鎮區為例。人文資源研究學報,3,49-67。
    李雨庭 (2013)。臺北市社區獨居老人健康狀況、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研究。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李蘭、陳富莉(1998)。美國與歐洲之健康促進念。健康通訊,1,2-5。
    余幸宜、于漱、李蘭(2004)。老年人之健康促進。台灣醫學,8 (4),582-588。
    余正麗 (2011)。社區獨居老人健康狀況與社會資源利用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
    林佳臻、杜明燦、陳俊傑、陳宣志、顏啟華、李孟智 (2013)。台灣地區
    老人自覺健康狀況相關因子之探討。臺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8 (2),75-89。
    林宜憲 (2013)。社區老年人的身體活動、健康體能與生活品質的關係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高雄市:義守大學。
    姜逸群 (2006)。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學校體育雙月刊,3,31-35。
    洪升呈 (2013)。不同自覺健康程度在生活型態之差異研究。龍華科技大學學報,33,115-126。
    高冬玲 (2013)。台北市社區獨居老人老化態度、生命意義與幸福感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高毓秀、黃奕清 (1998)。大學生健康生活型態及健康認知需求之調查研究。長榮學報,2,101-102。
    高淑芬、蕭冰如、蔡秀敏、邱佩怡 (2000)。老年人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衛生教育。護理雜誌,47 (1),13-18。
    高藝玲 (2012)。社區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主觀幸福感相關因素-以台南佳里區為例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中市:中臺科技大學。
    唐憶靜、李孟智、王玉潯 (1999)。老年人自覺健康狀態及其影響因素。中華家醫誌,9 (1),31-41。
    唐維澤 (2008)。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因之探討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臺中市:亞洲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
    馬懿慈 (2003)。社區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嘉義縣民雄鄉為例。 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陳怡伶 (2009)。臺東縣老年人自覺健康狀況、睡眠品質及憂鬱狀態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臺東市:臺東大學。
    陳施妮、孫嘉玲 (2008)。獨居老人健康、生活功能與跌倒概況分析。長期照護雜誌,12 (3),249-265。
    陳武宗 (2010)。健康促進、社會工作與高齡者服務方案。社區發展季刊,132,189-206。
    陳瀅如 (2007)。健檢族群代謝症侯群不同危險因子患者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臺北市某醫學中心為例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市:師範大學。
    陳美燕、周傳姜(1997)。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量表中文化之驗證過程。
    長庚護理,8 (1),14-23。
    張彩秀、黃乾全(2002)。中老年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自覺健康狀態之關係。衛生教育學報,17,15-30。
    張蓓貞 (2004) 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新文京開發。
    連雅棻、黃惠滿、蘇貞瑛 (2002)。社區獨居老人人格韌性、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相關性研究。長期照護雜誌,12 (2),161 -178。
    梁志光、盧玉強、林育德、林清煌、周明岳、林妙璦(2008)。高齡化社會老年病人之醫療照護。榮總護理,25 (1),6-11。
    許志成、羅勻佐、徐瑱淳、許雅婷、羅慶徽 (2006)。台灣老人人口分佈與自覺健康之地區性差異。台灣家庭醫學雜誌,17,59-72。
    曾淑芬、張志娟、曾薔霓、劉立凡、陳惠芳( 2011)。社區高齡者憂鬱傾向及認知功能狀況之探討-以台灣南部地區社區高齡者為例。嘉南學報,37,351-364。
    曾煥裕、石泱 (2010)。獨居老人使用社會福利服務因素之探討:以臺北市為例。長期照護雜誌,14 (2),177-197。
    黃慧莉、林惠賢、李碧玉、李美靜 (2001)。眷村老人之生活士氣。台灣醫學,5 (5),507-515。
    黃秋華 (2000)。台北市獨居老人使用社會福利服務之研究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臺中市:東海大學。
    黃鈺鈞 (2014)。台灣地區老年人健康促進行為與健康狀況相關性探討-社會參與的直接與緩衝效應(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
    黃麗玲 (2000)。社區獨居老人身體、心理及社會功能之探討(未發表的
    碩士論文)。高雄市:高雄醫學大學。
    黃璉華 (1999)。社區老人促進模式成效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8-2314-B002-091)。
    黃毓華、邱啟潤(1996)。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信度效度評估。高雄醫學院,12,529-537。
    楊培珊 (1999)。台北市獨居老人生活暨需求概況調查—以文山區為例。 臺大社會學刊,27,143-188。
    楊惠如、呂桂雲、陳宇嘉、張永源 (2006)。社區獨居老人健康狀況與長期照護需求研究。實證護理,2 (3),229-240。
    楊慧玉 (2015)。社區高齡者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性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基隆市:國立海洋大學。
    楊盛翔 (2012)。老年症候群與自覺健康之相關因素探討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中市:長榮大學。
    湯慧娟 (2003)。高雄市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休閒知覺自由與心理幸福滿足感之相關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熊曉芳 (1999)。社區獨居老人健康狀況、社會支持及相關因素探討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
    廖玉齡、謝佳馨、李文茸、陳怡婷、林惠淳 (2006)。高齡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休閒自由知覺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吳鳳學報,15,199-220。
    廖芳潔(2013)。基隆市老年人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師範大學。
    傅憶珍 (2008)。臺東地區老年人自覺健康狀況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台東市:臺東大學。
    蕭冰如 (1998)。社區老人健康促進衛生教育介入之探討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桃園縣:私立長庚大學。
    賴瓊儀 (2001)。中年人生活型態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
    薛承泰 (2008)。臺灣家庭變遷與老人居住型態:現況與未來。社區發展季刊,121,47-56。
    蔡榮貴(2011)。高齡者健康促進與活躍老化關係模式建構與驗證。嘉南大學。
    盧淑敏 (2003)。探討社會支持對獨居老人健康狀況、壓力感受與心理社會健康功能之影響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護理學院。
    魏米秀、呂昌明 (2005)。”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文簡式量表之發展。
    教育學報,24,25-46。
    鍾寶玲 (2001)。老年糖尿病患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探討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高雄市:高雄醫學大學。
    謝文彬 (2009)。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與生活品質之關係-以花蓮縣老人托據點為例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花蓮市:國立東華大學。
    謝麗卿 (2008)。台灣高齡人口健康促進對自覺健康及醫療服務利用之影響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中市:亞洲大學。
    臺北市社會局 (2015)。臺北市獨居老人定義。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0月30。網址:http://www.dosw.taipei.gov.tw/b/b0200.asp?uid=3870
    衛生福利部(2015)。獨居老人服務概況。線上檢索日期:2016年10月30 日。網址:
    http:// www.mohw.gov.tw/CHT/Ministry/SearchList.aspx。
    英文部分
    Ahn, Y. H., & Kim, M. J. (2004). Health care needs of elderly in a rural community in Korea. Public Health Nurs, 21(2), 153-161. doi:10.1111/j.0737-1209.2004.021209.x
    Callaghan, D. (2005). Healthy behaviors, self-efficacy, self-care, and basic conditioning factors in older adults. J Community Health Nurs, 22(3), 169-178. doi:10.1207/s15327655jchn2203_4
    Chou, K.-L.,& Chi,I.(2000).Comparison Between Elderly Chinese Living Alone and Those Living with Others.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33(4), 51-66. doi:10.1300/J083v33n04_05
    Duffy,M. E., Rossow, R.,& Herandez, M. (1996). Correlates of health-promotion activities in employed Mexican American women. Nurs Res, 45(1), 18-24.
    Fayers, P. M., & Sprangers, M. A. (2002). Understanding self-rated health. Lancet, 359(9302), 187-188. doi:10.1016/S0140-6736(02)07466-4
    Ferraro, K. F., & Kelley-Moore, J. A. (2001). Self-rated health and mortality among black and white adults: examining the dynamic evaluation thesis. 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 56(4), S195-205.
    Garfein, A. J., & Herzog, A. R. (1995). Robust aging among the young-old, old-old, and oldest-old. 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 50(2), S77-87.
    Gould, S. J. (1990). Health consciousness and health behavior: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health consciousness scale. Am J Prev Med, 6(4), 228-237.
    Greenglass, E., Fiksenbaum, L., & Eaton, J. (200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ocial support, functional disabili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 Anxiety, Stress & Coping, 19(1), 15-31.
    Hawkins, D. I., Best., R. J., & Coney, K. A. (1992). Consumer Behavior: Implications for Marketing Strategy.: Richard D Irwin,inc.
    Huang, Y.-H., & Chiou, C.-J. (1997). Predictors contributing to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Kaohsiung area.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Taiwan), 16, 24–36.
    Harris ,D., & Guten, S.(1979). Health proective behavior-adolescent health.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 14, 495-498.
    Kotler, P.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Lazer, W. (1963). Lifestyle Concepts and Marketing', pp. 243-52 in S. Greysser (ed.) Toward Scientific Marketing. Chicago, IL: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Li, I. C., Chen, Y. C., & Kuo, H. T. (2005). The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promotion behavior of low-income elderly in the Taipei area. J Nurs Res, 13(4), 305-312.
    Liu, S. J., Lin, C. J., Chen, Y. M., & Huang, X. Y. (2007). The Effects of Reminiscence Group Therapy on Self-esteem, Depression, Loneli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 Mid-Taiwan Journal of Medicine, 12(3), 133-142.
    N., W. S., & M., H.-P. D. (1996).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II.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Palank, C. L. (1991). Determinants of health-promotive behavior. A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Nurs Clin North Am, 26(4), 815-832.
    Pender, N. J. (2002). The Health promotion Model. Retrieved from http://www.nusing.umich.edu/faculty/pender_nola.html
    Pender, N. J., Murdaugh, C. L., & Parsons, M. A. (2011).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6th Edition). Boston, MA: Pearson.
    Pender, N. J., & Pender, A. R. (1996).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3rd ed.). Stamford, Conn.: Appleton & Lange.
    Walker, S. N., Sechrist, K. R., & Pender, N. J. (1987).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Nurs Res, 36(2), 76-8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