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德龍 LIU TE LUNG |
---|---|
論文名稱: |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全人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Holistic Education at Chung 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CIT),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NDU) |
指導教授: |
洪仁進
Hung, Ren-J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3 |
中文關鍵詞: | 軍事教育 、基礎教育 、全人教育 、正式課程 、潛在課程 |
英文關鍵詞: | military education, basic education, holistic education, formal curriculum, hidden curriculum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7 下載:2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有二:一、透過文獻分析法(literature analysis)探究先進國家及中共對初級軍官養成的模式。二、藉由問卷調查法(questionnaire method)方式分析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執行成效之探討,作為我國未來軍事教育策進之方向及重點。
論文依研究架構進行,綜合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一、世界先進國家與中共軍事教育均以「全人教育」方式培養初級軍官,以符合未來聯合作戰之能力。
二、理工學院在校學生對於「全人教育」實施成效整體滿意度屬中上程度,滿意度最高部分,屬在校學生對自我能力提升。
三、在校學生對「全人教育現行制度」整體成效認同度屬中上程度,其中「實習幹部制度對軍官養成教育非常重要」認同程度最高,而「年班制度中的紀律委員會執行功能良好」認同程度最低 。
四、在校學生對「學校教育及行政」、「學校教育目標達成」滿意度達中上程度。
五、不同年級背景變項對現行制度、教育及行政及教育目標達成部分,達顯著差異,且一年級認同程度最高,三年級最低。
六、不同系別及不同實習職務背景變項,對全人教育執行現況整體成效,分析結果並無顯著之差異,以平均數分析,滿意度較高者情形不一,但最低均為實習排長。
七、不同性別背景變項,對全人教育執行現況成效分析結果無顯著之差異,以平均數分析,男性在目標達成及能力提升部分,滿意度略高於女性。
八、有無歷練學生實習幹部背景變項,分析結果,在現行制度、教育及行政部分達非常顯著差異,另外在教育目標達成部分僅達顯著差異,且無歷練實習職務者滿意度高於有歷練實習職務者。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1) to explore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holistic education at Chung 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CIT),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NDU) by literature analysis, (2) to make a thorough inquiry of the military educational systems and effects among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in Taiwan, the academies in western advanced countries and Mainland China by questionnaire method. This study i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an adoptive development model for military educational planning in the future.
Thesis is conducted under research scheme, the results of which are as following:
1. Holistic education is the method to cultivate the entry-level military officers in western advanced countries and Mainland China. This has a great effect upon the future of Joint Warfare of the Armed Forces.
2. Students at Chung 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CIT),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NDU) perceived an upper satisfaction level on “holistic education execution”. CCIT students have the highest satisfaction in the variable of self development
3. CCIT students have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 in carrying out “current holistic education system”. They have the highest identification in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organizers in military officer education system”. But students have lower identification in the function of “discipline committee”.
4. CCIT students have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 in both variables of “schoo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goal achievement”.
5.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variable of “diverse grade background” upon nowadays system,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educational goal achievement. The first-grade students have higher agreement, but the third-grade students have the lowest agreement.
6. There are no obviou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in the variable of “diverse school departments” and “diverse practical positions” in holistic education. The position of platoon leader has the lowest satisfaction degree in the average.
7. In term of “gender” has no obvious level of significance in holistic education. But male have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 than female in the both parts of “goal achievement” and “ability enhancement”.
8. In the variable of “experience of being students’ practical officer”, there are positive and strong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current system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students with no experience of being students’ practical officer are higher than students with experience of being students’ practical officer in the part of educational goal achievement.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長河(2006)。中華民國軍事學門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明傑、陳玉玲譯(2002)。Robert E.Slavin著。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台北:學富文化。
中正理工(1979)。沿革史。桃園縣:作者。
左耀煇(1998)。中正理工學院赴西點軍校、維吉尼亞軍校參訪心得報告。未出版,桃園縣:中正理工。
左耀煇等(2000)。因公赴德國心得報告。未出版,桃園縣:中正理工。
江宜樺(2005)。從博雅到通識。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4。頁36-64。
何秀煌(1998)。從通識教育的觀點-文明教育和人性教育的反思。臺北:東大。
何清成、張四望(2001)。日本軍情內幕。北京:新華。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臺北:松崗。
吳福生、余忠勇譯(2001)。軍事事務革命與美軍轉型。台北:國防部。
吳清山、林天祐(2000a)。教育名詞:「全人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33,76。
吳清山、林天祐(2000b)。教育名詞:「通識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33,78。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台北市:五南。
扶台興、牟敦量、龍小麟、侯稽文(2001)。軍事專業教育之發展研究。國軍90年軍事研討會論文集(A組:前瞻國軍教育發展)。台北:國防部人力司。
周泉興(2005)。我軍院校初級指揮官培養模式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上海。
林玉体(1997)。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
林欣誼(2004)。通識教育的歷史沿革及其社會基礎之探討。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林耀堂(1991)。全人教育的哲學基礎-兼論批判理論的教育哲學觀。生命教育論壇。台北:心理。
林建福(2006)。德行、情緒、與道德教育。台北:學富文化。
梁月槐、李慶山(2000)。軍事辭海國際軍事卷。杭州:浙江教育。
柴宇球主編(2004)。轉型中的軍事教育與訓練。北京:中共解放軍出版社。
袁銳鍔(2002)。外國教育史新編。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偉、張卓主編(2001)。中國軍校發展史。北京:國防大學。
袁豪(1996)。現行軍事院校體系對軍事教育影響之研究。中正嶺學報,24(1)。203。
高明士(1994)。傳統中國通識教育理論。通識教育季刊,1(4),67-75。
國防部(1983)。領導統御學。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2001)。國軍人員分類作業程序。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2004)。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市:作者。國防大學理工學院電機工程系(2005)。中華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自我評鑑報告書。桃園縣:作者。
國防大學(2001)。國防大學沿革史。桃園縣:作者。
國防大學(2006)。國防大學沿革史。桃園縣:作者。
國防大學(2007a)。國防大學基礎院校大學部課程指導綱要規畫。桃園縣:作者。
國防大學(2007b)。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碩、博士班教育計畫。桃園縣:作者。
國防大學(2007c)。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簡介。桃園縣:作者。
國防大學(2007d)。國防大學教育計畫。桃園縣:作者。
國防大學(2007e)。國防大學民97年各基礎學院大學部學生暑期軍事訓練主要課程劃建議表。桃園縣:作者。
國防大學(2007f)。國防大學理工學院100年班新生手冊。桃園縣:作者。
國防大學(2007g)。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全人教育制度手冊-榮譽制度。桃園縣:作者。
張付、杜峰(2004)。21世紀西方軍事院校教育透視。北京:中共國防大學。
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陳子江(2006)。國防大學基礎學院通識教育提昇計畫-子計畫二潛在課程對人格發展提昇之研究案(案號乙-91-FAC研究案)。台北:教育部。
陳山譯(1999)。賴瑞•杜尼嵩(Larry R. Donnithorne)著。西點軍校領導魂。台北:智庫。
陳伯璋(1985)。潛在課程研究(初版)。台北:五南。
陳宏詩(2002)。共軍軍事改革之研究(1978-2001)。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素勤譯(2005)。組織行為。台北:美商麥格羅.西爾。
黃俊傑(2006 )。理念與實務-台灣各大學院校通識教育現況:對於評鑑報告的初步觀察。通識學刊,1(1),11-13。
黃俊傑、羅竹芳、蘇以文、江宜樺(2006)。台灣大學共同與通識教育改革之研究計劃報告書。台北:台大。
黃政傑(1993)。課程教學之變革。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86)。潛在課程概念評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 28。頁163-182。
黃坤錦譯評(1994)。羅索斯基論通識教育與核心課程。通識教育季刊,1(1),58-59。
陸續(2002)。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學生全人教育規劃。國軍91年教育訓練工作檢討會。台北:國防部。
陸續(2005)。關於成為一個軍官On Being An Officer。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簡報,未出版,桃園縣。
陸續(2006)。讀「沒有靈魂的卓越」思考理工學院的教育。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簡報,未出版,桃園縣。
湯家坤、洪登南、許綜升(2005)。陸軍軍官學校通識教育之理念與實踐。黃埔學報,48。
費怒春譯(1999)。曾胡治兵語錄。台北:黎明文化,初版。
越志航(2003)。北約主要成員國軍校教育的特點及對我們的啟示。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河北。
葉啟政(1991)。台灣社會的人文迷思。台北:東大圖書。
詹森源(2003)。國軍軍事教育組織再造之研究-以國防大學軍事學院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公共事務管理組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賈馥茗(1999)。人格教育學。台北:五南,初版。
趙建中(2006)中華民國陸軍官校與美國西點軍校、維吉尼亞軍校「社會科學」科系與課程比較研究。黃埔學報,51,217-224。
廖文志、李慶忠、傅明南(2006)。軍事院校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個案研究。中正嶺學報,34(1)。頁67-84。
鄧宜男(2006)。軍事院校輔導體系之初探。中正嶺學報,34(1),41-53。
蔡政村(2003)。軍校生生活滿意與組織承諾的影響。政治作戰學校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志生主編(2005)。外軍軍官能力建設概況。北京:中共解放軍出版社。
劉志輝(2004):。軍隊院校教育改革及問題研究。北京:中共國防大學。
樊高月(2000)。西點軍校。台北:稻田。
賴明德、陳弘治、劉本棟註譯(1988)。四書讀本。台北:黎明文化。
錢淑芬(1996)。軍官養成組織「軍事社會化」之研究。軍事社會學學術論文集。桃園:中正理工。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
謝國榮、洪登南、趙建國(2001)。收於軍事先進國家軍事教育制度與政策研究。國軍90年軍事研討會論文集(A組:前瞻國軍教育發展)。台北:國防部。
魏汝霖(2000)。孫子兵法大全。台北:黎明文化。
龔放(1997)。現代大學通識教育之由來、使命與形式。教育研究資訊,5(6)。52-63。
龔鵬程(1993)。通識教育與人文精神。收於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通識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
二、英文部分
Apple, M. W.(1990). Ideology and curriculum. New York : Routledge.
Arce, J.(2004). Latino bilingual teachers: the struggle to sustain an emancipatory pedagogy in public schoo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 17, 227-246.
Conant, J. B. (1949). Education in a divided world . Cambridge, MA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onnithorne, L. R. (1994). The west point way of leadership: From learning principled leadership to practicing it (1st ed). New York:Currency Doubleday.
Durkheim, E. (1991). Education and Sociology, Trans. Sherwood D. Fox. Glencoe, IL: Free Press.
Elsbree,W.S.,McNally,H.J.,& Wynn, R. (1967).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supervision. New York; American Book Company.
Fleishman, E. A. (1963). The Measurement of Leadership Attitudes in Industr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38, 153-158.
Gaff, J. G. (1983). General education today : A critical analysis of controversies, practies, and reforms. San Francisco, CA : Jossey - Bass.
Harvard Committee (1945).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Hargreave, D. (1975). Inter-personal relation and education. London:Routledge Kegan Paul.
Hodgetts, R. M. (1984). Modern Human Relations at Work, (2nd ed). New York: Holt Saunders.
Jackson, P. W. (1990). Life in classrooms.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Myles, B. S. & Simpson, R. L.(2001). Understanding the hidden curriculum:An essential social skill for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asperger syndrome.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36, 279-286.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Robbins, S. T. (2001).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 ed.). Upper Sadle River,NJ:
Rosovsky, H. (1991). The University-an owner`s manual, Norton.
Sabers,D.S.,Cushing,K.S.,&Berliner,D.C.(1991). Differences among teachers in a task characterized by simul-taneity,multidimensionality, and immediacy.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8, 68-87.
Wolman, B. B. (1988). Dictionary of behavioral science.San Diego, CA:Academic Press.
三、網站部分
什麼是素質教育(2007)。2007年3月30日,取自http://www.wsbedu.com/chu/szjy/szjy51.html
內政部(2007)。軍事教育條例。2007年2月1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F0080007
日本防衛大學網站(2007)2007年4月13日,取自 http://www.nda.ac.jp/cc/campus/
色岱爾軍校網站(2007) 2007年4月13日,取自http://www.citadel.edu/r3/honor/index.shtml
西點軍校網站(2007) 2007年4月13日,取自http://www.usma.edu/Cpme/honor.htm
李 明(2007)。香港高校:通識教育與全人教育。2007年4月7日,取自http://www.cau.edu.cn/party/download/hongkong.ppt
威爾猛軍校網站(2007) 2007年4月13日,取自http://www.norwich.edu/campus/honorcode.html
為素質教育正名(2007)。2007年3月30日,取自http://www.wsbedu.com/chu/szjy/szjy4.html
美國空軍官校網站(2007) 2007年4月13日,取自http://www.usafa.af.mil/34trw/cwc/cwch.cfm?catName=cwc
美國海軍官校網站(2007) 2007年4月13日,取自http://www.usna.edu/OfficerDevelopment/honor/honorconcept.html
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2007) 2007年4月13日,取自http://www.sandhurst.mod.uk/start/welcome.htm
國防大學基礎學院通識教育提昇計畫(2007)。九十三年度計畫執行成果報告。2007年4月13日取http://www.ccit.edu.tw/personplan/myweb93/project%205.htm
楊朝祥(1999)。二十一世紀教育願景:全人教育、溫馨校園、終身學習。2007年3月30日,取自http://www.chhs.tp.edu.tw/%B1%D0%A8|%B8%EA%B0T/%A4%E5%B3%B9/9104121.htm
維吉尼亞軍校網站(2007) 2007年4月13日,取自http://www.vmi.edu/show.asp?durki=171
Steele, W.M. & Walters, R. P.(2007),Training and developing army leaders, command & general staff college , Retrieved March 20,2007, From http://www-cgsc.army.mil/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