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昭富
論文名稱: 位移組合與相對運動概念發展的關係
指導教授: 黃湘武
Huang, Hsiang-W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物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s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相對運動位移組合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將黃湘武等人(1998)曾經做過的位移組合概念診斷的問題加以改良,以此當作前測工具,再自行設計工具,診斷學生的相對運動概念,最後找出相對運動概念與位移組合概念間的關係。以期提供課程設計者參考,設計一套比較人性化、以學生為中心、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材,來改變現行的教學策略。
    本研究以面談方式,診斷了223名學生的位移組合概念及相對運動概念,其中包括178名高中生、27名國中生;15名小學生,加上二名大學生及一名幼稚園學童。經過資料分析後,有了以下的發現:
    一、 相對運動的迷思概念
    1. 部分學生認為直線相對運動的結合是有方向選擇性的,同方向的相對運動可以結合在一起,方向不同時,兩個運動就互不影響了。
    2. 許多學生無法想像相對運動中,人與船二種運動「同時」發生的情況。對他們而言,事件的發生一定有先後順序,兩件事不可能同時發生。
    二、 位移組合概念與相對運動概念的階層性
    1. 相對運動的認知能力,與位移組合概念的認知階層有相當大的關係。
    2. 相對運動概念的認知階層比位移組合概念的認知階層高,而將這種概念的階層性,與科學概念發展的先後順序比較,結果是一樣的。
    3. 具備單一參考座標抽象思考的能力,未必具有在兩相對運動的參考座標系之間轉換運動狀態的能力,而單一參考座標系中的抽象思考,屬於形式操作期的能力。所以,成熟的相對運動概念,一定屬於形式操作期的能力。
    4. 位移組合概念,考慮的是一個固定座標系中不同時發生的兩個事件。位移組合概念達階層D的學生,可以超越時空順序,將前後發生的兩個事件結合在一起。相對運動概念的問題,人在船上來回行走,與船在海上一直往前行走,牽涉到兩個座標系間運動的轉換。部分位移組合概念已達階層D的學生,表現出無法將不同座標中發生的事件,超越時空結合在一起的能力。顯示相對運動概念,屬於比位移組合概念更高階的認知層次。

    摘要……………………………………………………………………0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19 第四章 研究結果……………………………………………………3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0 參考文獻………………………………………………………………63 附錄壹:學生所畫相對運動路線圖的部分原始資料………………66 附錄貳:部分晤談資料實錄暨案例分析……………………………70

    Piaget, J.(1980):心理學與認識論。黃道譯。臺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文科(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五南書局。
    黃湘武(1980):皮亞傑認知心理學與科學教育。科學教育月刊,第37期,12-16頁。
    蔡春美(1988):從皮亞傑的研究談幼兒長度實測能力的指導。國民教育77年9月,29卷1.2期,14-22頁。
    黃達三 (1988):皮亞傑發展認知論在小學科學教育上的啟示。國教之聲,第21卷,第4期。
    黃湘武(1980):皮亞傑認知心理學與科學教育。科學教育雙月刊,第37期,12-16頁。
    黃湘武(1993):皮亞傑理論在科學教育上的應用研究。西方社會科學理論的移植與應用,杜祖貽編,遠流出版社,53-62頁。
    黃湘武、任曉薇(1998):位移組合概念發展之診斷與案例分析。科學教育學刊,第六卷第一期,31-62頁。
    梁添水(1998):國小學童長度測量概念之研究:成長與學習。臺灣師大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惠婷(2000):中小學生等速率運動概念發展的研究。臺灣師大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勵之(1989):從牛頓定律到愛因斯坦相對論。亞東書局。
    郭奕玲、沈慧君(1996):物理通史。凡異出版社。
    關洪(2000):物理學史講座。凡異出版社。
    王文科譯(卡拉絲姬原著)(1988)。兒童的認知發展導論。台北:文景出版社。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