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珮珍
Pei-Chen Huang
論文名稱: 應用社區資源進行高中地理實察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Using Community Resources for the High School Fieldwork
指導教授: 廖學誠
Liaw, Shyue-Cher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社區資源地理實察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詞: Community Resources, Fieldwork, Action Researc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72下載:5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了因應新時代的教育潮流與銜接九年一貫課程,地理教育在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上亦有重大變革,在知識方面,重視人類活動與環境系統的關聯並關注共同形塑的區域景觀,在情意方面,更要培育鄉土情懷與世界觀點。有鑑於此,95年普通高中地理科課程暫行綱要將地理實察明確訂定於其中,希望透過地理實察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更加認識自己家鄉的環境,並進而培養出對鄉土的情感與認同。
    社區資源包含「人、事、時、地、物」等,鑑湖堂文化園區緊鄰蘭陽女中,園區內社區資源豐富,故本研究以宜蘭鑑湖堂文化園區作為地理實察教學之場域,以建構主義作為地理實察教學設計之原則,對蘭陽女中高二學生的兩個班(77人)進行多次的地理實察教學活動,並透過參與觀察、文件分析、問卷調查、焦點團體訪談等方法,評估應用社區資源進行地理實察教學的可行性及成效。研究結果如下:
    一、 以建構主義教學原理進行地理實察課程設計,有助於學生自己探索、建構其對於環境的了解及知識,並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
    二、 本研究的課程設計為先分析社區資源,再由社區資源特色設計相關配合之課程。此方式的實察重點應著重於「人地互動」、「區域特色」、「地理技能實踐」、「關懷鄉土的情意目標」等項目。
    三、 應用社區資源進行「多次實察」能增進學生知識與情意感受,亦有助於學生培養對社區的認同感與地方感,更可讓學校與社區之間的關係、連結、互動更為緊密。整體而言,應用社區資源進行高中地理實察教學的可行性高、成效亦佳。

    In order to keep up with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trend in and the Grade 1-9 Curriculum, geography education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in respect to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terms of knowledge, the focus is lai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system and how they shape the district landscape. In terms of affective domain, learners are expected to cultivate a stronger sense for the local culture as well as global view. With the above concerns, in the 95 curriculum guidelines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fieldwork teaching was clearly listed.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fieldwork teaching, students will be more familiar with their hometown and in turn develop an identity and sense of their own local culture.
    Community resources include people, events, time, places, and objects. Jian-Hu-Tang cultural garden is in close proximity to Lan-yang Girls’ Senior High School(LYGSH). The community resources in the garden are very rich. Therefore, this study was targeted at Jian-Hu-Tang cultural garden as the location of fieldwork teaching. The principle in designing the fieldwork teaching was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he researcher implemented several fieldwork teaching activities on two classes (77 students) in LYGSH. Through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document analysis,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focus group interview, the researcher tried to evaluate the practicability and effects in applying the community resources to fieldwork teach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fieldwork teaching design which was based on structuralism can help students explore and construct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about the environment. It can also boost students’ autonomy in learning.
    2. The researcher first analyzed the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then designed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ources. This method focu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Person and the environment”,” a region feature”,” practice the skill in geography”,” the affection target of concern hometown” ...etc..
    3.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ty resources in multiple fieldworks can improv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ffective feeling, and it improves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their sense and identity of their own community. It also strengthens the connec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applying community resources in senior high school fieldwork teaching has high practicability and leads to good result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界定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地理實察教學之理論 6 第二節 地理課程綱要與地理實察教學 14 第三節 地理實察相關研究 26 第四節 地理實察教學方式 33 第五節 小結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流程 3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2 第三節 研究限制 43 第四章 行動研究歷程 45 第一節 社區資源探討--宜蘭陳氏鑑湖堂 45 第二節 地理實察教學活動設計 62 第三節 地理實察教學活動實施過程 68 第五章 行動結果與分析 72 第一節 學生學習成果分析 72 第二節 學生問卷統計分析 87 第三節 整體地理實察教學課程評估 10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8 參考文獻 122 附錄一 高中地理實察教學活動學生起點行為問卷調查表 129 附錄二 宜蘭陳氏鑑湖堂地理實察活動說明 130 附錄三 宜蘭陳氏鑑湖堂地理實察日誌 131 附錄四 高中地理實察教學活動學生學習問卷調查表 138 附錄五 焦點團體訪談大綱 140 附錄六 實察區及活動照片 141 表目次 表1-1 社區資源分類 4 表2-1 95課綱與地理實察相關單元節錄 18 表2-2 英國學習成就目標 21 表2-3 美國地理的六大要素與課程標準 23 表4-1 鑑湖堂文化協會申請社區林業計畫第一階段計畫名稱及內容 57 表4-2 鑑湖堂文化協會社區林業計畫第二階段計畫目標及內容 58 表4-3 高中地理實察教學活動A班學生起點行為調查分析表 64 表4-4 高中地理實察教學活動B班學生起點行為調查分析表 64 表4-5 地理實察教學課程具體目標 65 表4-6 教學活動預定流程表 67 表5-1 學習單答對率統計表 74 表5-2 一般課堂教學與專題學習的比較 78 表5-3 各組地理實察專題研究報告題目 80 表5-4 各組專題研究報告與地理技能獲得之分析 80 表5-5 學生心得內容分析統計 83 表5-6 學生對各項教學活動難易度感受 88 表5-7 學生對各項教學活動喜愛程度 89 表5-8 學生對於本次地理實察教學活動的看法 91 表5-9 學生屬性分配表 93 表5-10 學生對各項教學活動難易度感受之卡方檢定 94 表5-11 學生對各項教學活動喜愛程度之卡方檢定 94 表5-12 學生對本次地理實察教學活動看法之卡方檢定 95 表5-13 學生對各項教學活動難易度感受之因素分析 96 表5-14 學生對各項教學活動喜愛程度之因素分析 99 表5-15 學生對本次地理實察教學活動看法之因素分析 103 表5-16 學生自評在地理教學活動中的收穫 106 表5-17 戶外教學的各種不同方式 109 圖目次 圖2-1 戴爾的『經驗塔』 8 圖3-1 研究流程圖 44 圖4-1 宜蘭市行政區域圖 46 圖4-2 陳氏鑑湖堂位置圖 47 圖4-3 陳氏鑑湖堂位置示意圖 47 圖4-4 陳氏鑑湖堂水生植物園區示意圖 50 圖4-5 地理實察活動設計概念圖 66 圖5-1 學生完成的學習單 73 圖5-2 學生繪製鑑湖堂園區分布圖(一) 77 圖5-3 學生繪製鑑湖堂園區分布圖(二) 77 圖5-4 專題計畫方案自我評量 101 圖5-5 真實性評量的特徵 101 圖5-6 專題學習的師生角色 114 圖5-7 應用社區資源進行地理實察教學之課程設計 116

    《中文部分》
    丁冰如(1998),國民小學校園內「戶外教學資源區」之規劃與使用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研所碩論。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
    王洪文(1980),地理科教學之理論與實際,台大地理系叢書之五。
    王淑芬(2004),國民中學戶外鄉土地理教學模式及其評量之行動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王靜如(1991),高屏地區國小戶外教學現況困難之調查分析,初等教育研究,3:363-396。
    王 鑫(1995),戶外教學發展史及思想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專題研究計畫。
    田美慧(2006),台中縣清水高美濕地戶外教學之可行性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申世芳(2004),桃園縣虎頭山地區高中地理實察課程教學資源的分析與應用—以一年級通論地理課程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朱宏壬、朱家嶠、陳正仁(2005),珍珠滿力綠野嬉遊記 (1):歷史人文口袋書,宜蘭: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呂美玉、林英賢、林正芳(2002),宜蘭市志/地理篇,宜蘭:宜蘭市公所。
    余安邦、林民程、張經昆、陳烘玉、陳浙雲、郭照燕、劉台光、周遠祁、趙家誌(2002),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台北:遠流。
    李子建(2004),專題研習:尋找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香港教師中心學報,2:93-104。
    李永展、洪菁谿(1999),生態社區之營造,水資源管理季刊,2:16-21。
    李侑芳、黃世輝(2006),社區林業結合社區總體營造之模式探討─以湖本生態村為例,藝文產業管理暨藝術教育發展國際學術論壇。
    李佳玲、吳連賞(2003),國中實施鄉土教學課程之協同行動研究,環境與世界,7:55-90。
    李欣憶(2006),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高中地理海岸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李崑山(1996),國民小學戶外教學理論與實務初探,環境教育季刊,29:62-69。
    李崑山(1998),鄉土教學活動設計初探,北縣教育,23:66-70。
    李薰楓、黃朝恩譯(1997),生活化地理,教育部教研會。
    李薰楓、黃朝恩(1998),美國國地理科課程標準的內容和精神,中國地理學會會刊,26:57-72。
    沙學浚(1971),地理教學的重要原則,中等教育,22(1):1-4。
    沈淑敏(1993),英國中學地理教育簡介,人文及社會學科通訊,6(3):74-90。
    沈淑敏、史蕙萍、何中馨、羅國彰、張曉菁、陳瑞微、蘇美彥(1999),建立地理教育新形象~英國地理界的努力與啟示,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6):58-73。
    周儒、呂建政譯(2003),戶外教學,台北:五南。
    周鴻騰(2007),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推動戶外體驗學習的意義與實例,科教館學刊,2:44-74。
    林心茹譯(2000),培養反思力,台北:遠流。
    林正芳、蘇美如(2004),擺厘陳家解說手冊,宜蘭: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林玉體(2002),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三民。
    林玉體(2003),幼兒教育思想,台北:五南。
    林佩璇(2000),行動研究與課程發展,研習資訊,17(4):36-41。
    林佩璇(2001),行動研究在課程發展中的理念與實踐,課程教材改革檢討與展望系列座談會。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五南。
    林家永(2001),學校教育、社會網路與社區意識,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9),從學校與社區互動談如何落實學校社區化,中等教育雙月刊,50(6):7-12。
    林國勇、劉郁君、周如萍(2005),珍珠滿力綠野嬉遊記 (3):水生植物口袋書,宜蘭: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林進材(1999),教學研究與發展,台北:五南。
    林義男、陳淳文譯(1989),內容分析法導論,台北:巨流。
    吳文星、蔡文彩、李琪明等(2000),國中階段社會學習領域分科課程研究,教育部教研會。
    胡金印(1985),鄉土地理野外實察教學法簡介,地理教育,11:59-64。
    胡金印(1999),我國中學地理實察較學之困境與可行之道—校園附近之實察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6):87-115。
    施添福(1983),我國中學的地理教育,反省與展望,師大地理系研究叢書,第三號。
    施添福(1986),地理教學:一個整合的模式,師大地理系研究叢書,第十一號。
    施添福(1989),中學地理教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香港課程發展會議編訂(1992),中學課程綱要,香港教育署。
    韋煙灶(2001),從古亭捷運站到新店溪畔─都會區鄉土戶外教學實施的個案分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1):72-86。
    韋煙灶(2002),鄉土教學及教學資源調查,台灣師大地理系地理研究叢書第28號。
    宮作民主編(2004a),國內外地理教育研究,澳門:科教文出版社。
    宮作民主編(2004b),現代地理教學基本理論,澳門:科教文出版社。
    徐南號(1978),當代教育思想,台北:三民。
    徐勝一(1993),香港地理教育的發展與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3(6):49-57。
    徐榮崇(1996),國小戶外鄉土地理教學之設計與分析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徐慈妍(2007),應用行動裝置輔助野外實察教學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高廣孚(1984),杜威教育思想,台北:水牛。
    高義展(2004),教育史,台北:鼎茂。
    曹治中(1994),鄉土地理的教學內涵與教育價值,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6):11-25。
    梁琪琬(2006),台中縣梧棲漁港地理實察課程設計與其評估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梁雲霞(2000),共同搭建自律學習的鷹架,載於自律學習p.7-13,台北:遠流。
    梁雲霞、周良基、王佩蘭(2003),以自主學習帶動創造力:自主學習方案的開創與省思,創造力實踐歷程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
    陳伯璋、盧美貴(1996),開放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育琳、徐照麗(2007),同儕鷹架理論對國三學生數學態度影響之探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9:141-168。
    陳美惠(2003),林務局「社區林業-居民參與保育共生計畫」推動實務,台灣林業,29(1):53-55。
    陳美惠(2005),社區營造與生物多樣性的協力共生,豐年,55(5):31-33。
    陳哲銘(2003),「虛擬野外實察」─ 讓野外實察更「真實」,中等教育,54(5):110-123。
    陳國川(1995),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陳國章(1981),人文地理的實察與寫作,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建宏(2004),北投龍鳳谷地區水資源特性及其鄉土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陳浙雲、余安邦(2002),社區有教室:九年一貫課程與社區學校化的實踐。教育研究資訊,10(3):29-48。
    陳淑娟(2004),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應用於高中地理教學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陳進傳、朱家嶠(2005),宜蘭擺厘陳家發展史,南投:臺灣文獻館。
    陳瓊森,汪益譯(1995),超越教化的心靈,台北:遠流。
    張世忠(2000),建構教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張幸愉(1994),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坤鄉、王文華(2007),戶外教學提升青少年自我概念之行動研究—以屏東縣95年童軍小隊長訓練營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48:254-275。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菀珍(1997),鷹架理論在成人教學實務之應用,成人教育,40:43-52。
    張瑞津(1971),高中地理的野外考察,中等教育,22(1):41-42。
    張經昆(2002),學校社區化之理論與實務--以台北縣「社區有教室」課程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國棟(2006),永續發展與生態—社區營造,自然保育季刊,53:5-19。
    葉小慧(2002),台南小吃之地方感詮釋與地理實察路線設計,高雄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黃朝恩(1991),地理科教學資源的意義和運用,地理教育,17:51-59。
    黃朝恩(1994),地理科戶外環境教學之實驗研究,地理研究報告,21:173-208。
    黃朝恩(2001),跨世紀的美國地理教育新貌,地理研究報告,35:139-175。
    黃朝恩(2002),地理教育國際憲章的基本精神,地理教育,28:1-9。
    黃薇樺(1998),以社區鄉土資源結合環境教育理念進行鄉土教學活動課程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麗玲(1995),新國家建構中社區角色的轉變—社區共同體的論述分析,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梅英(1997),學校社區化---舊觀念?新口號?現代教育論壇,2:317-324。
    游家政(1997),社區資源在教學上的運用,國教園地,59-60:63-69。
    楊貴三(2004),地理實察的知識與技能,菁莪季刊,16(2):37-39。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元照。
    趙李婉儀(2001),專題研習-讓學生親自去開啟智慧的寶庫,載於香港躍進學校計劃第三屆優質教育基金計劃匯展資料冊-從「夢想」到「實踐」p.45-53。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
    蔡美華譯(2003),行動研究法,台北:學富。
    蔡清田主編(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
    蔡清田主譯(2004),課程行動研究—反思實務工作者的方法與資源手冊,高雄:麗文文化。
    廖財固(2005),高中地理實察教學實踐之研究—以高一地理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劉世和(2005),利用社區環境資源進行學校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祐彰(2007),中小學教師進行課程行動研究的困境與省思,中等教育,58(6):22-35。
    鄭夙玲(2004),學校本位的地理實察教學設計與實施:以高雄市立鹽埕國中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鄭玓玲(2001),盧梭之愛彌兒的教育探討及其對我國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9:23-31。
    鄭俊明(2003),主題探索戶外教學活動實施相關因素研究—以宜蘭市南屏國小鄉土教育『河與人』教學為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勝華、劉德美、劉清華、阮起霞等譯(2003),地理學思想史,台北:五南。
    鄧運林主編(1997),如何指導孩子撰寫專題報告,台北:聯經。
    賴姿伶(1999),關鍵能力與多元智力發展之關聯性研究:以國民中學教師的觀點為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淞地(2004),自導式野外實察教學模組之設計,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士論文。
    魏惠娟(1996),社區成人教育資源整合的理念與實行,社區成人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中正大學成人及推廣教育中心。
    羅文基(2000),羅序,載於從主題探索邁向專題研究:談如何指導兒童專題研習p.1-2,高雄:高雄復文。
    龐維國(2005),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顧曉雲(2007),行動研究中的教育理論建構問題探討,中等教育,58(6):8-21。

    《英文部分》
    Bellan, J. M., and Scheurman, G. (1998), Actual and virtual reality: Making the most of field trips, Social Education, 62(1): 35-40.
    Bolhuis, S., and Voeten, M.J.M. (2001), Toward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secondary schools:What do teachers do? ,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7, 837-855.
    Doyle, W. (1986),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M. 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392-431.
    Grundy, S., and Kemmis. S. (1981),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in Australia: The state of the art (an overview). In S. Kemmis & R. McTaggart (1988), (Eds.), The Action research reader (3rd ed., pp. 321-334).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Jenkins, A. (1994), Thirteen ways of doing fieldwork with large classes/more students, 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18(2): 143-154.
    Kearsley, G. (2000), Online educati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cyberspace. Wadsworth: Thomson Learning.
    Keene, P. (1982), The examination of exposures of pleistocene sediments in the field: A self-paced exercise,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6: 109-121.
    Kent, M., Gilbertson, D. D., and Hunt, C. O. (1997), Fieldwork in geography teaching: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pproaches, 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21(3): 313-332.
    Placing, K. and Fernandez, A. (2002), Virtual experiences for secondary science teaching, Australian Science Teachers Journal, 48(1): 40-43.
    Stainfield, J., Fisher, P., Ford, B., and Solem, M. (2000), International virtual field trips: A new direction? , 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24(2): 255-262.
    Tuthill, G. and Klemm, E. B. (2002), Virtual field trips: Alternatives to actual field tr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 29(4): 453-4.
    Vygoysky, L. S. (1962), Thought and languag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Wood, P., Bruner, J., and Ross, G. (1976), 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7:89-100.

    《網頁部分》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England(英國課程),
    http://www.nc.uk.net/(2006.11.15)。
    U.S. Education Standards(美國課程),
    http://www.education-world.com/standards/national/index.shtml(2006.11.15)。
    日本學習指導要領,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youryou/index.htm,
    (2006.12.22)。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自然保育網—「社區林業計畫」作業規範,
    http://conservation.forest.gov.tw/mp.asp?mp=10(2007.3.23)。
    宜蘭縣育才國小社區能量網,
    http://140.111.147.1/nation_green/greenschool/03/index.htm(2007.2.10)。
    宜蘭縣社區日曆/進士社區,
    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dayTitle.asp?year=2003&month=12
    (2007.3.16)。
    珍珠滿力社區資源口袋書,http://www.digarts.com.tw/comm/(2007.2.10)。
    高中地理野外實察競賽,http://elearning.geo.ntnu.edu.tw/ftc/(2006.10.20)。
    教育部地理學科中心,http://gis.tcgs.tc.edu.tw/(2007.3.1)。
    彰化師大地理系,http://geo3w.ncue.edu.tw/My%20Webs/practice.htm(2006.10.20)。
    鑑湖堂文化協會,http://jht.e-land.gov.tw/index.htm(2007.1.12)。
    宜蘭縣陳氏鑑湖堂文化協會,http://www.ganou.org/index1.htm(2008.5.0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