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啟華
Chen, Chi-Hua
論文名稱: 《水滸傳》的忠義論述
指導教授: 李志宏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0
中文關鍵詞: 水滸傳忠義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85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7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水滸傳》的思想歷來討論眾多,然至今未有定論,而小說以「忠義」為名,代表解讀「忠義」實為掌握小說意涵的重要關鍵,本論文透由文本之分析來探討故事負載的意義以及其背後的象徵,盼透過分析《水滸傳》中「忠義」表現,進而理解小說以「忠義」為名的更深層意義。

    本研究分五章節。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蒐集並分析文獻資料,從中整理出本文研究的價值與意義,且談及本文的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二章分析《水滸傳》中的「忠」論述。首先先整理傳統文化中的「忠」觀,再以此就《水滸傳》中「忠」的意涵表現分析,最後探究《水滸傳》中「忠」論述反映的矛盾與衝突。第三章分析《水滸傳》中的「義」論。先整理傳統文化中「義」的意涵,再針對《水滸傳》中「義」的意涵表現討論,最後探究《水滸傳》中「義」論述反映的衝突與矛盾。第四章分析《水滸傳》中的「忠義」論述。首先先整理傳統文化中的「忠義」觀,再以此就《水滸傳》中「忠義」的意涵表現分析,最後探究《水滸傳》中「忠義」的矛盾與衝突。第五章結論則統整前幾章的研究成果,歸結出《水滸傳》的忠義論述的意義性,以「忠」內在的矛盾,「義」本質的衝突,以及「仕者死,隱者生」的反差,道出儒家的限制,對政治體制的批判,並寄予希冀。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8 一、 傳統文化中「忠義」相關研究文獻 8 二、 明清小說中「忠義」相關研究文獻 11 三、 《水滸傳》中「忠義」相關研究文獻 1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6 第四節 研究步驟 16 第二章 《水滸傳》中的「忠」論述 17 第一節 傳統文化的「忠」觀 17 一、 「忠」的原始義 17 二、 「忠」的衍生義 20 (1) 對君主的要求 22 (2) 對臣民的要求 23 第二節 《水滸傳》中「忠」的意涵表現 26 一、 剷惡鋤奸——忠於社稷人民 27 二、 順從朝廷——忠於君 38 第三節 《水滸傳》中「忠」論述所反映的矛盾與衝突 43 一、 亂自上作:忠君的矛盾 43 二、 招安與否:忠的衝突 51 第三章 《水滸傳》中的「義」論述 59 第一節 傳統文化中「義」的意涵 59 一、 「義」的本義 59 二、 傳統儒家的「義」 61 第二節 《水滸傳》中「義」的意涵表現 65 一、 俠義 65 二、 江湖義氣 70 三、 擬血緣情義 75 第三節 《水滸傳》中「義」論述所反映的矛盾與衝突 80 一、 「義」與法紀的矛盾 81 二、 「義」與「不義」的衝突 87 第四章 《水滸傳》中的「忠義」論述 95 第一節 傳統文化的忠義觀 95 一、 「忠義」的原始義 95 二、 史書中的「忠義」 96 第二節 《水滸傳》中的「忠義」意涵表現 99 一、 替天行道,忠義雙全 100 二、 為國盡忠,寧死不屈 103 第三節 《水滸傳》中「忠義」的矛盾與衝突 111 一、 忠與義之間的矛盾:以宋江為考察中心 111 二、 契機與結局之間的衝突 115 第五章 結論 119 第一節 《水滸傳》中的忠義表現 119 第二節 《水滸傳》中的忠義思想內涵 121 參考書目 125

    一、 專書
    (一) 古籍:
    〔明〕施耐庵、羅貫中著,李永祜校點:《水滸傳》(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漢〕許慎:《說文解字》卷一O下 (臺北市:中華書局,1963年)。
    〔漢〕劉熙:《釋名》《四部叢刊初編》(景江南圖書館藏明翻宋書棚本中第65冊)。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清武英殿十三經注疏本),卷二十五。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朱漢民整理:《論語注疏》《上論》(臺北市:中華書局,2001年)。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朱漢民整理:《論語注疏》《下論》(臺北市:中華書局,2001年)。
    〔南朝劉宋〕范曄:《後漢書》(宋紹興本)。 
    〔唐〕房玄齡:《晉書》(金陵書局本),卷三十七。 
    〔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刊本),孟子注疏解經卷第一上梁惠王章句上。
    〔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刊本),孟子注疏解經卷第五下滕文公章句上。
    (二) 近人專著:
    王平:《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傳播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6年4月)。
    朱一玄、劉毓忱編:《《水滸傳》資料彙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
    朱貽庭主編:《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李志宏:《「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臺北市:大安出版社,2011年)。
    李威熊:《中國文化精神的探索》(台北市:黎明文化,1985年)。
    李滌生:《荀子集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
    沈伯俊:《水滸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林庚:《中國文學簡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10年)。
    林保淳:《俠客行》(新北市:暖暖書屋文化,2013年)。
    柯慶明、林明德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小說之部》(新北市:巨流,2011年12月)。
    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導論》(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8年)。
    孫述宇:《水滸傳的來歷、心態與藝術》(臺北:時報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
    馬幼垣:《水滸二論》(台北:聯經出版,2005年)。
    馬幼垣:《水滸人物之最》(台北:聯經出版,2003年)。
    馬幼垣:《水滸論衡》(台北:聯經出版,1992年)。
    馬蹄疾編:《水滸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張同勝:《《水滸傳》詮釋史論》,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
    許麗芳:《章回小說的歷史書寫與想像 以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叙事爲例》(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07年)。
    陳山:《中國武俠史》(上海: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1992年)。
    陳弱水:《公共意識與中國文化》(臺北市:聯經,2005年)。
    陳穎:《中國戰爭小說綜論》(臺北:萬卷樓,2019年)。
    傅正玲:《悲壯與蒼涼——水滸意境的探索》(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黃寬重:《南宋時代抗金的義軍》(臺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
    楊伯峻編:《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出版,1991年)。
    楊義:《中國古典白話小說史論》(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
    雷學華《忠君思想的歷史考察》(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劉岱編:《中國文化新論 思想篇一 理想與現實》(臺北:聯經出版,1983年)。
    劉岱編:《中國文化新論 思想篇二 天道與人道》(臺北:聯經出版,1983年)。
    劉傳航:《三國倫理研究》,(四川: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
    樂蘅軍:《古典小說散論》(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潘光旦:《儒家的社會思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謝承仁:《中華傳統思想文化淵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顧藎丞:《說文綜合的研究》上編(臺北:文海書局,1972年,印行)。
    龔鵬程:《大俠.俠的精神文化史論》(臺北市:風雲時代,2007年8月)。
    〔日〕佐藤將之:《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出版:臺大發行,2010年)。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講演:《中國敘事學》(Chinese Narrative),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著,沈亨壽譯:《明代小說四大奇書》(The Four Masterworks of the Ming Novel:Ssu ta ch‘ i-shu),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
    二、 論文
    (一) 專書論文
    伊永文:〈再論《水滸傳》是反映市民階層利益的作品〉,收入於沈伯俊:《水滸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頁424
    李豐楙:〈出身與修行:忠義水滸故事的奇傳文體 與謫凡敘事 ──《水滸傳》研究緒論〉《第四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興大學,2003年12月),頁419。
    張瑞穗:〈天與人歸——中國思想中政治權威合法性的觀念〉,收入於劉岱所編:《中國文化新論 思想篇二》(台北:聯經出版,1983年),頁97-頁155。
    陳弱水:〈追求完美的夢——儒家政治思想的烏托邦性格 〉,收入於劉岱所編:《中國文化新論 思想篇一 理想與現實》(臺北:聯經出版,1983年),頁219。
    陳康芬:〈民間正義的非議與矛盾-從金聖嘆與李贄兩造立場論宋江人物敘述與《水滸傳》「忠.義」之評〉,《2012通俗與武俠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2012年),頁111-127。
    劉洪祥:〈淺論《水滸傳》中義的價值評判〉,《水滸爭鳴》第十期(湖北:崇文書局,2008年),頁112-121。
    劉紀曜:〈公與私——忠的倫理內涵〉,收入於劉岱所編:《中國文化新論 思想篇二天道與人道》(臺北:聯經出版,1983年),頁179。
    蔡明田:〈德合天下.道濟天下——先秦儒道思想中的理想人格〉,收入於劉岱所編:《中國文化新論 思想篇二 天道與人道》(台北:聯經出版,1983年),頁47、頁93。
    (二) 期刊論文
    水汶:〈「替天行道」與《水滸傳》中起義軍被招安的命運〉,《教育觀察》2016年第9期,頁122。
    牛京輝:〈「忠」的歷史演變和基本內容〉,《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頁28-31。
    王子今:〈「忠」的觀念的歷史軌迹與社會價值〉,《南督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十八卷,1998年第4期,頁14。
    伊永文:〈再論《水滸傳》是反映市民階層利益的作品〉,收入於沈伯俊:《水滸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頁424 。
    吳建華、閻續瑞:〈《水滸傳》中「義」的文化蘊涵〉,《文學藝術》,2008年05期,頁219。
    宋錚:〈《水滸傳》忠義倫理的悲劇精神〉,《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5卷第1期(2013年1月),頁130。
    宋錚:〈《水滸傳》的忠義倫理悖論及其悲劇性〉,《文藝評論》2011年12期(2011年12月),頁95。
    李丹:〈關於中國人「忠」「義」情結的思考〉,《文化廣場》第22卷019期(2011年11月),頁134-135。
    李友橋:〈《水滸傳》中宋江形象脫軌及其成因〉,《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三十卷第2期(2008年3月),頁104。
    李曉紅:〈一分為二看水滸英雄〉,《語文學刊》(2008年11月),頁67。
    李豐楙:〈出身與修行:忠義水滸故事的奇傳文體與謫凡敘事 ──《水滸傳》研究緒論〉《第四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興大學,2003年12月),頁419。
    杜筱穎、孔美艷:〈先秦儒家忠義思想與《趙氏孤兒》的忠義精神〉,《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5期(2015年10月),頁69-73。
    施寬文:〈《水滸傳》的「忠義」內容及其問題〉,《輔仁國文學報》第三十二期(2011年4月),頁55-73。
    胥惠民:《論《水滸傳》「義氣」文化的意義》,《荷澤學院學報》第28卷第3期(2006年6月),頁115。
    桑東輝:〈《三言二拍》與明代中後期的忠觀念〉,《巢湖學院學報》2017年第19卷第2期。
    秦翠紅:〈中國古代「忠義」內涵及其演變探析〉,《孔子研究》1998年第3期,頁59。
    袁亦男:〈淺析《三國演義》與《水滸傳》忠義觀的异同〉,《中華傳統文化與藝術》2018年02期,頁212。
    馬黎:〈《水滸傳》裡的道德理念〉,《新西部》,2009年08期,頁124。
    張火慶:〈《水滸傳》的天命觀念——非抗衡的〉,《鵝湖月刊》第3卷第6期(1997年12月),頁40。
    張勁松:〈從馮燕到向中令——由游俠而士紳的「忠義」之路〉,《東岳論壇》第31卷第1期(2010年1月),頁83-85。
    張偉紅:〈《水滸傳》中俠義精神的文化解讀〉,《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15卷第3期,頁12。
    曹萌:〈《水滸傳》尚俠思想的遺傳與變異〉,《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31卷第4期(2004年),頁113。
    曹微:〈義的探求〉,《哈爾濱學院學報》第29卷第12期(2008年12月),頁27。
    梁文娟:〈《水滸傳》中宋江的忠義觀念〉〉,《文學教育》,2008年01期,頁87。
    梁歸智:〈《忠義水滸傳》的價值導向與表現藝術(上)〉,《玉溪師範學院學報》第三十二卷,2016年第10期,頁31。
    陳康芬:〈民間正義的非議與矛盾-從金聖嘆與李贄兩造立場論宋江人物敘述與《水滸傳》「忠.義」之評〉,《2012通俗與武俠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2012年),頁111-127。
    傅承洲:〈《水滸》忠義思想的縱向考察〉,《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 5期¬,頁92-93。
    曾國富:〈五代時期統治者對忠義思想的倡導〉,《船山學刊》第2009年第1期,頁75-77。
    馮慶:〈軍師吳用與梁山聚義〉,《讀書》2019年07期,頁131。
    楊俊峰:〈賜封與勸忠一一兩宋之際的腔忠廟〉,《歷史人類學學刊》第10卷第2期(2012年10月),頁34。
    溫慶新:〈「忠義」與明代書目著錄《水滸傳》的歷史意義〉,《湖南大學學報》第33卷第一期 (2019年1月),頁85-91。
    葉昕:〈《水滸傳》中「義」的混亂性〉,《北方文學》,2017年21期,頁61。
    雷會生、李克臣:〈論梁山的忠義與招安——《水滸傳》的思想傾向新探(二)〉,《遼寧學院學報》第15卷第5期(2013年10月),頁53。
    雷學華:《忠君思想的歷史考察》(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頁1。
    劉開田:〈《水滸傳》與《天龍八部》之比較〉,《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0期(2014年10月),頁30。
    劉運好:〈宋江悲劇蠡測〉,《古今藝文》第二十四卷第4期,1998年8月,頁39 。
    鄭南:〈《水滸傳》「忠義觀」的文化解讀〉,《重慶與世界》第31卷第4期(2014年7月),頁124。
    顏健富:〈論晚清小說對《水滸傳》「忠義」的演繹〉,《漢學研究》第30卷第4期(2012年12月),頁205-239。
    魏世民:〈《水滸傳》主題再討論〉,《江淮論壇》,2003年第2期,頁123。
    (三) 學位論文
    丁豫龍:《史筆文心與庶人之議:明代小說四大奇書敘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0年)。
    王劍:《先秦儒家義德思想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
    吳清玉:《《三國演義》忠義人物形塑之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吳敬華:《先秦儒家君臣觀念探源》(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李秀玲:《《三國志》忠義人物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李宗康:《《水滸傳》宋江忠義精神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洪詠秋:《四大奇書倫理價值義蘊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博士論文,2018年)。
    翁菁妤:《《水滸傳》天命思想的運用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康珮:《《忠義水滸全書》的義理闡釋——從人性、權力與符號的角度分析》(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陳獻賓:《《水滸傳》之忠義精神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解頡理:《先秦「忠」觀念的演變》(廣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寧波濤:《論明清通俗小說忠的義僕形象》(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四) 網路資源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2020年3/1查閱。
    王猛:〈明清序跋视野中的《水滸傳》接受〉,
    http://www.shui-hu.com/asp/Article.asp?ArticleId=5567,2019年9/2查閱。
    鄭尊仁:〈《史記》的忠義觀及其對後世忠義傳的影響〉,《司馬遷傳記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12年10月,http://www.zgzjwx.com/nd.jsp?id=524&_sc=2,2020年4/10查閱。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