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淑華
Cheng,Shu-Hua
論文名稱: 1990年後大學學費政策之比較研究—以我國、美國及德國為例
A comparative study on higher education tuition policy in Taiwan(ROC), USA and Germany
指導教授: 王麗雲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8
中文關鍵詞: 高等教育學費政策比較研究
英文關鍵詞: higher education, tuition policy, comparative stud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97下載:6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90年後大學學費政策之比較研究-以我國、美國及德國為例
    摘 要
    本文研究係採取貝瑞德(G.Z.F. Bereday)比較研究法,針對1990年後我國、美國及德國大學學費政策進行比較分析,本研究主要目的有四:一、瞭解各國大學發展與現況;二、探討各國政府與大學之間的關係;三、瞭解各國大學經費來源與學費現況。四、比較各國大學學費政策及其影響。
    本研究發現:近年來大學學費政策及負擔大學費用能力的問題,在我國、美國與德國都引起相當多的討論,惟各國的發展情況仍有異同之處。相同點:一、高等教育數量大幅擴增;二、教育經費補助逐年刪減;三、公立大學學費調漲快速;四、由受教者分擔教育成本;五、提供學生財務支援措施;六、學校經費籌措多元化。相異點:一、學費政策制定之方式不同:以國家干預或市場調節的方式來看,我國為集中型、美國為分散型、德國為混合型;二、教育成本及學費高低之不同:教育成本以美國為最高、德國次之、我國再次之;學費高低以美國為最高、我國次之、德國再次之;三、學費現況及收費制度之差異性大:我國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差距大,外國學生收費比照本國生標準,但多享有獎學金;美國公立大學學雜費一般比私立大學便宜很多,但學費高低依學生身分而有所不同,只有本地生才享有最優惠;德國公立大學免學費,且適用於本國生或外國生;四、學費政策之管制方式不同:我國屬於政府管制模式、美國為市場模式、德國為政府機關模式;五、學費政策之爭議不同:我國為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差距的問題、美國為大學費用負擔能力的問題、德國為大學即將實施收費的問題;六、學費政策之影響不同:我國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產生社會不公平現象、美國為大學費用負擔沉重造成貸款有增無減現象、德國為寬進嚴出政策致產生「萬年學生」的問題。

    A comparative study on higher education tuition policy in Taiwan(ROC), USA and Germany
    Abstract
    This study adopt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developed by G.Z.F. Bereday. It aim’s compare the higher education tuition policy in Taiwan, USA and Germany.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1. to understand the background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each of these countries;2.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3.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ources of university’s fund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uition and fee in each of these countries;4.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tuition poli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ir impact.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ese countries. The similarities are listed as follows:1. The number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and institutions increase. 2. The subsidization of education funds decrease. 3. There have bee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uition in public universities. 4. Stud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pay educational cost. 5. All governments provid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subsidies. 6. The university funds come form multiple sources. The differences are listed as follows:1. The tuition policy made in these countries not alike. 2. These countries have diverse educational cost and tuition charge. 3. These countries have distinct tuition charging system. 4. The regulation of tuition policy different from these countries. 5. These countries debated on the tuition policy derived from different viewpoints. 6.The impact of tuition policy in these countries is varie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名詞釋義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1 第二章 我國、美國及德國大學發展與現況……………………13 第一節 我國大學發展與現況…………………………………13 第二節 美國大學發展與現況…………………………………24 第三節 德國大學發展與現況…………………………………35 第四節 綜合分析………………………………………………44 第三章 我國、美國及德國政府與大學之治理關係……………49 第一節 我國政府與大學之治理關係…………………………49 第二節 美國政府與大學之治理關係…………………………55 第三節 德國政府與大學之治理關係…………………………60 第四節 綜合分析………………………………………………65 第四章 我國、美國及德國大學經費來源與學費現況…………69 第一節 我國大學經費來源與學費現況………………………69 第二節 美國大學經費來源與學費現況………………………76 第三節 德國大學經費來源與學費現況………………………84 第四節 綜合分析………………………………………………91 第五章 我國、美國及德國大學學費政策之比較 ………………93 第一節 我國、美國及德國大學學費政策制定之比較 ………93 第二節 我國、美國及德國大學學費政策內容之比較………101 第三節 我國、美國及德國大學學生獎補助措施之比較……107 第四節 我國、美國及德國大學學費政策影響之比較 ……114 第六章 結論與建 ……………………………………………… 129 第一節 結論 ………………………………………………… 129 第二節 建議 ………………………………………………… 133 參考文獻 ……………………………………………………… 137 附錄 ………………………………………………………… 157 表 次 表1-1-1 我國大學學雜費政策之相關研究………………………… 5 表2-1-1 我國大學校院數量統計表…………………………………21 表2-1-2 我國大學學生人數統計表…………………………………21 表2-2-1 美國大學院校數量統計表…………………………………32 表2-2-2 美國大學學生數量統計表…………………………………33 表2-3-1 德國大學院校數量統計表…………………………………41 表2-3-2 德國大學學生數量統計表…………………………………42 表2-4-1 我國、美國及德國大學校院數量及大學學生人數之比較47 表4-1-1 我國高等教育經費佔中央政府教育總預算情形…………71 表4-1-2 我國政府補助單位學生經費情形…………………………72 表4-1-3 我國私立大學學校經費來源分析…………………………73 表4-1-4 我國公立大學校務基金經費來源分析……………………73 表4-1-5 2001/2002年我國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年收費標準……… 75 表4-1-6 我國公私立大學學雜費調整情形…………………………75 表4-2-1 美國高等教育經費佔聯邦政府教育總預算情形…………78 表4-2-2 美國各級政府補助高等教育經費情形……………………79 表4-2-3 2000/2001年美國高等教育經費來源比率 ………………79 表4-2-4 美國公立大學校院經費來源比率…………………………81 表4-2-5 美國私立大學校院經費來源比率…………………………81 表4-2-6 美國公私立大學校院學雜費調整情形……………………83 表4-2-7 2000/2001年美國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年收費標準……… 84 表4-3-1 德國高等教育經費佔政府教育總預算情形………………87 表4-3-2 德國政府補助高等教育經費情形…………………………87 表4-3-3 德國公立大學經費來源情形………………………………89 表4-3-4 2000/2001年德國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年收費標準 ………90 表5-1-1 我國、美國及德國大學學費政策制定方式、決策機關與 管制方式之比較 ………………………………………… 100 表5-2-1 我國、美國及德國大學學費政策內容之比較……………106 表5-3-1 我國教育部對弱勢學生獎補助經費情形…………………108 表5-3-2 我國高中職以上學校學生就學貸款統計…………………109 表5-3-3 美國大學學生就學獎補助情形 …………………………111 表5-3-4 我國、美國及德國大學學生獎補助措施之比較…………114 表5-4-1 我國、美國及德國大學學費政策影響之比較……………127 圖 次 圖2-1-1 我國學制圖…………………………………………………19 圖2-2-1 美國學制圖…………………………………………………30 圖2-3-1 德國學制圖…………………………………………………4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志權(1999)。中美英三國教育經費財源與分配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丁志權(2003)。我國教育制度。載於各國教育制度(頁61-69)。台北:師大書苑。
    中華民國留學資訊網(無日期)。德國學制。2004年12月15日,取自http://www.saec.edu.tw。
    王斌斌(2005)。高等教育財政的定位。中國財經報。2005年5月6日,取自http://www.cfen.cn/loginCt/pageprocess?pageurl=zt/2005-02/17/content_77784.jsp 。
    王明源(2003)。我國大專校院學雜費政策之探析。教育資料與研究,54,62-74。
    王麗雲(2000)。臺灣高等教育擴張中國家角色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學報。8(1),1-37。
    王麗雲(2003a)。臺灣兩次高等教育擴張之比較與反思。論文發表於桂林電子工業學院高教所主辦之「海峽兩岸21世紀初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中國大陸:廣西桂林。2003年10月14-15日。
    王麗雲(譯)(2003b)。Philip G. Altbach, Robert O.Berdahl, and
    Patricia J.Gumport著。州政府與高等教育。載於21世紀美國高等教育-社會、政治、經濟的挑戰(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頁208-231)。台北:高等教育。
    王如哲、楊國賜(2002)。我國高等教育分類-一項實證調查之分析。載於「推動高等教育整合與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論文集(頁I-1-1-41)。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辦,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2002年11月1-2日。
    王如哲、楊國賜(2003)。對國際間高等教育分類意見之調查研究。載於「大學院校品質指標建立之理論與實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2-64)。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辦,台北。2003年3月7日。
    王如哲、楊國賜(2004)。國際間高等教育分類及其政策啟示。載於「賈馥茗教授八秩嵩壽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2-6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主辦,台北。2004年6月5日。
    王保進(2005)。波隆那(Bologna)宣言後歐洲國家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之發展。論文發表於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主辦之「大學評鑑、進退場機制與提昇國際競爭力」學術研討會,台北。2005年4月22日。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總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行政院主計處(2004)。主要國家重要經社指標。2004年12月15日,取自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bs8/world/i_socec3.xls
    李婉菁(2003)。專題報導:高學費議題 全球發燒。台大教與學期刊電子報,17。2004年8月13日,取自http://edtech.ntu.edu.tw/epaper/920910/topic/topic_3.asp。
    李秀鳳(1990)。我國大學教育階段學費補助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新鄉(1991)。從英美兩國政府與大學互動關係談我國因應之道。教育研究雙月刊,20,48-57。
    沈君山(1995)。政府與大學之運作關係。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通訊,8,10-12。
    何慧群、黃政傑主編(1996)。各國教育改革動向。台北:師大書苑。頁135-145。
    林聰敏(1991)。以德國大學的發展為例-省思今日基督教大學之理念。2005年3月9日,取自http://www.scu.edu.tw:8000/cnt/tgm/christus.htm 。
    林慧雲(2001)。台灣與德國大學自治權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林玉体(2002)。美國高等教育之發展。台北:高等教育。頁650-671。
    林彥志(2003)。我國大學學雜費政策規劃之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怡婷(2004)。明年起大學漲學雜費學生參與審查。聯合報,2004年7月3日,第A6版。
    周志宏(1989)。學術自由與大學法。台北:蔚理法律。頁55-61。
    周志宏(2001)。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從憲法看政府與大學關係的合理定位。載於新世紀大學教育(頁261-283)。台北:前衛。
    周志宏(2004)。大學治理的法制調整與影響。載於21世紀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回應-趨勢、課程、治理(頁321-348)。台北:淡大出版中心。
    周行一(2004)。學費解除管制、大學開放競爭。聯合報,2004年8月14日,第A5版。
    洪雯柔譯(2000)。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之探析。台北:揚智文化。
    馬湘萍(2001)。高等教育功能變遷及機構分類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所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1999)。彈性調整學雜費方案。88年4月28日台高四字第88043347號函發布。
    教育部(2000)。我國大學發展現況。2005年5月26日,
    取自http://www.high.edu.tw/white_paper/content3.htm
    教育部(2001a)。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1b)。我國大學運作之現況、困境與隱憂。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3a)。高等教育學費政策說明。教育部公報。第346期。頁49-50。
    教育部(2003b)。大學法修正草案總說明。92年6月11日行政院通過版。
    教育部(2003c)。外國學生獎學金作業要點。92年5月1日台文(一)字第0920049228號函發布。92年9月1日生效實施。
    教育部(2003d)。台灣獎學金作業要點。93年2月26日外研企字第09346001300號函公布公布。
    教育部(2005)。青年助學基金服務網。2005年3月8日,取自http://scholarship.stut.edu.tw/user_page/#
    教育部統計處(1991-2004a)。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作者。
    教育部統計處(2003b)。教育統計指標。92年版。台北:作者。
    教育部統計處(2004b)。教育統計指標之國際比較-2004版。2005年3月8日,取自http://www.edu.tw/ 。
    教育部統計處(2005)。主要統計表。2005年5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 。
    孫震(1996)。國家總體教育資源分配。教改通訊,19,35-38。
    許仟(1999)。歐洲大學之教育理念。台北:紅螞蟻圖書。
    許靜雪(2003)。1980年代以來英美高等教育市場化之比較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許瓊文(1999)。我國高等教育學費之探討。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家蓓(2003)。學費高低與大學教育的定位。2003年8月30日,取自http://sokyo.taiwantp.net/cgi/f1/543.cgi?mode=all&namber=400&rev=0
    陳舜芬(1993)。高等教育論文集。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邦(2000)。德國大學的改革動向分析。載於「高等教育大眾化與大學改革學術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4-8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辦。台北市。2000年5月29-30日。
    陳惠邦(2001)。德國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邦(2003)。德國教育制度。載於各國教育制度(頁405-432)。台北:師大書苑。
    陳麗珠(2001)。國立大學校務基金政策實施成效之檢討。教育政策論壇,4(1),1-51。
    陳維昭(2002)。大學治理之新發展:內外在治理機制之探討。論文發表於臺灣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主辦之「第三屆大學理念資源分配與社會實踐學術研討會」,台北市。2002年6月27日。
    陳慶鏗(2002)。大學如何爭取研究經費籌措與分配:以南台灣神經科學卓越研究中心為例。論文發表於臺灣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主辦之「第三屆大學理念資源分配與社會實踐學術研討會」,台北市。2002年6月27日。
    陳伯璋審訂,湯堯、成群豪著(2003)。高等教育經營。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陳伯璋主編,吳娟等譯(2004)。高等教育:理論與研究指南。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陳伯璋(2004)。我國大學分類、排名與評鑑的省思。載於「我國高等教育的美麗境界研討會」會議手冊(頁85-10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研究小組主辦,台北市。2004年12月18日。
    陳伯璋、宋玫玫(2005)。美國大學治理之影響因素。載於21世紀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回應-趨勢、課程、治理(頁295-318)。台北:淡大出版中心。
    陳伯璋、侯永琪(2005)。我國大學學術聲譽與學門排名研究實施之比較,載於21世紀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回應-趨勢、課程、治理(頁161-205)。台北:淡大出版中心。
    陳伯璋(無日期)。知識之城-論我國大學角色與功能的再定位。2004年3月7日,取自http://www.cyut.edu.tw/~rtchang/knowledgetown.doc。
    陳玉慧(2003)。歐洲免學費 近年大幅調漲。聯合報,2003年7月16日,第B8版。
    陳德華(2004)。高等教育的普及與品質提昇之挑戰。載於「九十二學
    年度全國大學校院經營管理研討會」會議記錄(頁19-45),國立成功大學主辦,台南。2004年9月23-24日。
    張碧娟(1994)。我國大學校院學雜費政策之探析。教育與心理研究,17,203-232。
    張清溪(1996)。評「高等教育資源分配與學費」。教改通訊,17/18,83-84。
    張清溪(2004)。大學學費政策芻議。大紀元時報。2005年3月8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4/8/25/n639074.htm 。
    張芳、陳艷利(2005)。高等教育成本補償機制的國際比較。中國財經報。2005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cfen.cn/loginCt/pageprocess?pageurl=zt/2005-02/17/content_77787.jsp
    張筱雲(無日期)。德國高等教育拉警報--大學生集體示威。湯本論壇。2005年3月8日,取自http://www.tangben.com/German/03/stshiwei.htm
    張世賢、林水波(1984)。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
    梁伯華(1998)。美國大學獎助學金手冊。香港:中華圖書公司。
    湯堯(2001)。學校經營管理策略-大學經費分配、募款與行銷。台北:五南圖書。
    湯堯(2003a)。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之比較研究-以英美德澳日法等國為例。台灣教育,619,55。
    湯堯(譯)(2003b)。聯邦政府與高等教育。載於21世紀美國高等教育-社會、政治、經濟的挑戰(頁173-203)。台北:高等教育。
    湯堯(譯)(2003c)。對高等教育的財務資助-誰該付費。載於21世紀美國高等教育-社會、政治、經濟的挑戰(頁394-412)。台北:高等教育。
    黃俊傑(1995)。當前通識教育的實踐及其展望。全國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主題演講論文。
    黃雪菲(1995)。台灣學校教育管制的經濟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怡如(2000)。中英大學自主之比較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葉至誠(2002)。高等教育發展的策略與願景。台北:楊智文化。頁71-93。
    葉邵國譯(2003)。21世紀美國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載於21世紀美國高等教育-社會、政治、經濟的挑戰(頁127-159)。台北:高等教育。
    傅依傑(2003)。美國年年漲 比房貸還吃重。聯合報,2003年7月16日,第B8版。
    楊國賜(1992)。比較教育方法論。台北:正中書局。
    楊國賜(1998)。高等教育改革與國家發展(上)。人力發展月刊。53,48-54。
    楊深坑(1999)。知識形式與比較研究。台北:楊智文化。
    楊朝祥(2003a)。大學學費調漲的成因與對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5年3月8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R-092-014.htm
    楊朝祥(2003b)。大學法修正之前瞻與困境。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育學成中心主辦「提昇高等教育競爭力: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2003年11月13-14日。
    楊朝祥(2004)。高等教育理想價值與市場邏輯的爭議。載於「我國高等教育的美麗境界研討會」會議手冊(頁13-4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研究小組主辦,台北。2004年12月18日。
    蓋浙生(1999)。教育財政與教育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2004)。德國學校簡介。2004年12月12日,取自http://www.germany.ort.tw/daad/03-5.htm。
    德國文化中心(2004)。德國。2004年12月8日。取自
    http://www.germany.org.tw/chinese/td_ch.htm
    廖靜韻(1996)。德國各大學留學及生活指南(一)。教育部編印。
    蔡裕敏(1981)。我國高等教育學費政策之研究。政治大學財政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曜宇(1993)。教育與最適學費--預算與外部性。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清華(2003)。美國教育制度。載於各國教育制度(頁263-299)。台北:師大書苑。
    劉兆漢(2002)。對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的一些看法。論文發表於臺灣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主辦「第三屆大學理念資源分配與社會實踐學術研討會」,台北。2002年6月27日。
    劉秀曦(2002)。我國大學教育財政改革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盧明俊(1999)。高等教育與最適學費之研究。中山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謝聖隆(1990)。論台灣高等教育的學費政策。國立清華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賴麗琇(1987)。現代德國。台北:中央圖書出版社。
    鍾宜興(2002)。公立大學公法人化相關財政問題探析。載於「推動高等教育整合與提昇高等教育競爭力」論文集(頁VI-1-2-20)。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辦,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2002年11月1日至2日。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台北:揚智文化。
    戴曉霞(2002)。我國高等教育的功能與定位-我們能模仿加州高等教育的三層級體系嗎?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育學程中心主辦「高等教育政策與研究研討會」,台北。2002年5月17日。
    戴曉霞(2005)。學術卓越的追求與世界級大學之特質。論文發表於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暨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共同主辦「大學評鑑、進退場機制與提昇國際競爭力學術研討會」,台北。2005年4月8日。
    羅水德(2004)。大學教育的危機與轉機。2004年9月26日,取自http://youth.ngo.org.tw/ 。
    薛化元(無日期)。高學費政策的再思考。2004年9月12日,取自http://www.inpr.org.tw/inprc/pub/journal/ml/m5-4.htm。
    藍雲(無日期)。自費高等教育及經濟資助制度的建立。2004年9月12日,取自http://www.tw.org/wave/sch12.txt。
    蘇永耀(2003)。〈兩德統一12週年〉專題報導。2005年5月30日,取自http://home.kimo.com/tw/josephkiki/landscape0012.html。
    顧忠華(1996)。德國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制度-以分流教育為例。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二、英文部分
    A Decad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Aid:1989-1990 to 1999-2000(2004).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p.158.
    ASHE-ERIC(2003). Governance in twenty-first-century university. 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Vol.30,No.1,p.110-111.
    Basic and Structural Data 2001/2002(2002). Germany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BMBF). Public Relations Division,Bonn。
    Christine, M.(1999). State/University Relations and How to Change Them:The Case of France and Germany. In Mary H.& Brenda L (eds). Chang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State).London: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pp.42-68.
    Chait, R. (2002). The academic revolution revisited. In S. Brint (ed), The future of the city of intellect: The changing American university.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p.293-321.
    Comparative Indicators of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G8 Contries:2004 (2005).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NCES). Retrieved March 5,2005,from http://nces.ed.gov
    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2003.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NCES). Retrieved March 8,2005,from http://nces.ed.gov
    Deutsche Welle 2005:Privat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must Pay. Retrieved May 5,2005,from
    http://www.campus-germany.de/English/print/1.38.457.html/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04. OECD INDICATORS 2004. Retrieved April 5,2005,from http://www.oecd.org/
    Facts about Germany (2000). German Federal Press and Information Bureau, Societts-Verlag, Frankfurt/Main, Germany.
    Hauptman, A. M. (1997). Financing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n 1990s. In Daniel T. Layzell(ed), Forecasting and managing enrollment and revenue: An overview of current trends,issues, and method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pp.19-35.
    Johnstone, D. B.(2003). Cost Sharing in Higher Education: Tution, Financial Assistance, and Accessibilit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Czech Sociological Review, 2003. Retrieved April 5,2005,from http://www.gse.buffalo.edu/org/inthigheredfinance/textForSite/HEdFinandAccess.pdf
    Johnstone, D. B.(n.d.).Student Loans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romise and Failures, Myths and Partial Truths. Retrieved May 5,2005,from http://www.teacherscollege.edu/centers/coce/pdf_files
    /StudentLoanInternatFinal.pdf
    Klaus, B.(2000).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or changing university: Making German universities more autonomous. 載於淡江大學2020論壇:淡江大學姊妹校校長論壇「Responding to Radical Changes in Higher Education因應劇烈變革中的大學教育」論文集。淡江大學主辦,台北。2000年11月7日。
    Keller, G. (2001). Governance: The remarkable ambiguity. In P. G. Altbach, P. J. Gumport, & D. B. Johnstone(eds), In defense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pp.304-322.
    Lawrence, E.G. & Jacqueline, E.K.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In P. G. Altbach, P. J. Gumport, & D. B. Johnstone(eds). Marylan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pp.151-182
    Morhpew, C. C. (1999). Challenges facing share governance within the college. New Direc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Vol.105,pp.71-79.
    National Postsecondary Student Aid Study: Student Financial Aid Estimate for 1999-2000(2001).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p.209.
    Peisert, H. & Framhein, G.(1997). Higher Education in Germany.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and Technology,Bonn.pp.2-5.
    Trow, M.(2005). Reflections o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to Universal Access: Forms and Phas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Modern Societies since WWⅡ.In Philip Altbach(ed)I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gher Education. Retrieved May 1,2005,from http://gspp.berkeley.edu/people/faculty/emeritus/Reflections.pdf
    Ulrich, T.(1991).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In Neave, G. and Van Vaught, F. A. (eds). Prometheus Bound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Western Europe. Oxford: Pergamon Press.p.29.
    Williams, G.(1999). State Fin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An Overview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ssues. In Mary H.& Brenda L (eds). Chang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State).London: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pp.142-161.

    三、德文部分
    Ausbildungsfrderung-BafG, Bildungsdredit und Stipendien. Berlin: Bundesministerium fr Bildung und Forschung,2004.
    Aktuelle Lage und ein wenig Geschichte in Bund und Lnden. Retrieved March,24,2005,from
    http://studis-online.de/StudInfo/Gebhren/#bundeslnder
    Arbeitsmarkt in Deutschland. Retrieved June,10,2005,from
    http://statistik.arbeitsamt.de/statistik/index.php?id=D
    Aktuelle Ergebnisse aus der Studentenstatisik fr das Winterseester 2003/2004. Wiesbaden:Statistisches Bundesamt,2003.
    Bildung auf einen Blick 2004. Retrieved March,4,2005,from http://www.bmbf.de/de/2994.php
    Bericht zur finanziellen Lage der Hochschulen. Wiesbaden:Statistisches Bundesamt,2003.
    Beschluss der Kultusministerkonferenz ber die Gebhrenfreiheit des Hochschulstudiums vom 25.Mai 2000. Retrieved March,4,2005,from http:\\KMK_2\Ⅲ\Referat-ⅢA3\Beschluess\BS_GebfreihHSstud_000525.doc.
    Beck, M.& Wilhelm, R.:Hochschulstandort Deutschland 2003. Herausgeber: Statistisches Bundesamt-Pressestelle, Wiesbaden,2003.
    Das Bildungswesen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Sekretariat der Stndingen Konferenz der Kultusminister der Lnder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1995.
    Das neue BafG. Retrieved March,4,2005,from
    http://www.bmbf.de/de/892.php
    Grundgesetz f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Retrieved March,5,2005,from http://dejure.org/gesetze/GG
    Hochschul-Standort Deutschland 2003. Wiesbaden:Statistisches Bundesamt,2003.
    Hochschulrahmengesetz. Retrieved March, 8,2005,from
    http://www.bmbf.de/pub/hrg_20020815.pdf
    HRK: Private Hochschulen nicht berschtzen. Retrieved December, 17,2004,from http://www.hrk.de/de/beschluesse/109_426.php?datum=185.+Plenum+am+6.+Juli+1998+
    Informationen ber Deutschland. Retrieved December,8,2004,from
    http://www/germany.ort.tw/german/td_de.htm
    Im Brennpunk:Die Hochschulfinanzierung. Retrieved February,17,2004,from http://www.hrk.de/de/brennpunkte/112.php
    Im Brennpunkt: Studiengebhren.Retrieved February,17,2004,from http://www.projekt-q.de/113.php
    Klaus, L.:Schritte zum europischen Hochschulraum - ohne Abgrenzung". Retrieved March,4,2005,from http://www.hrk.de/de/beschluesse/109_256.php?datum=199.+Plenum+am+18.%2F19.+Februar+2003
    Lang,T.:HIS-Dokumentation zu tudiengebhren/Studienbeitrgen
    Teil I Erwartete Effekte und internationale Erfahrungen. Hannover:Hochschul-Informations-System (HIS),2005.
    Michael,L.& Dominic, O.:Staatlich Hochschulfinanzierung durch indikatorgesttzte Mittleverteilung-Dokumentation und Analyse der Verfahren in 11 Bundeslndern. Honnover: Hochul-Informations-System(HIS),2004.
    Martin B.:Quo vadis Hochschule? Retrieved June,13,2005,from
    http://www.asta.uni-potsdam.de/print.php3?textfile=761
    Nagel,B.:Studiengebhren und ihre sozialen Auswirkungen. Retrieved January,17,2004,from
    www.wirtschaft.uni-kassel.de/Nagel/Studiengebhren-RCDS.pdf
    Peisert, H.& Framhein, G.:Das Hochschulsystem in Deutschland. Bonn:Bundesminister fr Bildung und Wissenschaft,1994. pp.51-53.
    Sollen Hochschulen ber Studiengebhren entscheiden? Studierende kndigen Proteste an. Retrieved March,24,2004,from
    http://www.studies-online.de/HoPo/art-220-biklungs_und_protestforum.php
    Statistisches Jahrbuch 2004. Wiesbaden:Statistisches Bundesamt,2005.
    Staatliche Hochschulfinanzierung durch indikatorgesttzte Mittelverteilung, Hochul-Informations-System(HIS): Pressmitteilung 31.03.2004. Retrieved March,9,2005,from http://www.innovations-report.de/html/berichte/bildung_wissenschaft/bericht-27630.html
    Studiengebhren und soziale Gerechtigkeit. Retrieved January,17,2004,from http://www.studis-online.de/HoPo/art-192-soziale_gerechtigkeit.php
    Studiengebhren. Retrieved March,8,2005,from
    http://www.hrk.de/de/brennpunkte/113.php
    Studiengebhren: zum Hintergrund. Retrieved March,4,2005,from
    http://www.bmbf.de/de/3207.php
    Studiengebhren-politische Lage auf Bundesebene. Retrieved March,4,2005,from
    http://www.studis-online.de/StudInfo/Gebhren/bundesweit.php
    Studiengebhren als Option fr autonome Hochschulen - Ein Vorschlag fr Eckpunkte einer Modellgestaltung.Retrieved May,1,2005,from http://www.che.de/Intranet/upload/Gebhren_rektoren.pdf
    Studiengebhren spalten Deutschland: Dossier zum Urteil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es. Retrieved May,25,2005,from
    http://www.forumbildung.de/templates/imfokus_inhalt.php?artid=389
    Studienkosten. Retrieved November,18,2004,from http://berufswahl.lernnetz.de/htmdocs/kap2/kap2_8/2_8_11.htm.
    Torsten B.:Zur aktuellen Diskussion um Studiengebhren-Hintergrnde und bildungspolitische. Retrieved June,13,2005,from
    http://huni.uni-graz.at/~bipol/gew004.html
    Ulrich,H.,Robert,S.&Dieter,S.:Studienabbruchstudie 2005. Hannover:Hochschul-Informations-System (HIS),2005.
    berlegungen zur Zusatzfinanzierung privater Hochschulen aus ffentlichen Mitteln. Retrieved April,4,2005,from
    http://www.hrk.de/de/beschluesse/109_426.php?datum=185.+Plenum+am+6.+Juli+1998+
    Wolfgang,I.,Elke,M.,Steffen,W.,Klaus,S.&Andrae,W.:Die wirtschaftliche und soziale Lage der Studierenden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03. Berlin: Bundesministerium fr Bildung und Forschung,2004.

    附錄:各國統計及教育機關網址
    (一)我國:
    1、政府統計處,http://www.info.gov.hk/censtatd/chinese/link/index2.html
    2、行政院主計處, http://www.dgbas.gov.tw
    3、教育部統計處,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home.htm
    4、教育部,http://www.edu.tw/
    (二)美國:
    1、國家教育統計中心,http://nces.ed.gov/
    英文名稱: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簡稱:NCES
    2、美國教育部,http://www.ed.gov/
    英文名稱: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3、美國在台協會, http://www.ait.org.tw/
    英文名稱: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4、美國在台協會文化中心,http://www.ait.org.tw/zh/accenter/
    英文名稱:American Kultural Center
    (三)德國教育機關及其網址:
    1、聯邦統計局,http://www.destatis.de/
    德文名稱:Deutsche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英文名稱:Germany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
    2、聯邦教育文化與研究部,http://www.bmbf.de
    德文名稱:Bundesministerium fr Bildung und Forschung,簡稱:BMBF
    英文名稱:Feder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3、大學校長會議,http://www.hrk.de/
    德文名稱:Hochschulretorenkonferenz,簡稱:HRK
    英文名稱:The Association of Rectors and Presidents of Universities and othe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4、大學資訊中心,http://www.his.de/
    德文名稱:Hochul-Informations-System,簡稱:HIS
    英文名稱: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5、大學發展中心,http://www.che.de/
    德文名稱:Centrum fr Hochschulentwicklung,簡稱:CHE
    英文名稱: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6、德國文化中心,http://www.dk-taipei.org.tw
    德文名稱:Deutsches Kulturzentrum Taipei
    英文名稱:German Cultural Center
    7、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http://germany.org.tw/daad/
    德文名稱: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dienst,簡稱:DAAD
    英文名稱:The German Academic Exchange Service
    8、德國教育資訊網,Deutscher Bildungsserver
    http://www.bildungsserver.de/zeigen.html?seite=8
    9、德國教育資訊網,Studis-Online,http://www.studis-online.de/HoPo/art-222-mehr_modelle.php
    (四)其他教育機關及其網址:
    1、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http://www.oecd.org/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OECD
    2、ERIC教育資源中心,http://www.eric.ed.gov/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簡稱:ERIC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