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姿君 CHEN, TZU-CHUN |
---|---|
論文名稱: |
古龍武俠小說中的「友道」 |
指導教授: | 林保淳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2 |
中文關鍵詞: | 古龍 、武俠小說 、友道 、朋友 、衝突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2 下載:2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朋友倫」被儒家置於「五倫」之末,理應為人倫結構中最疏遠的一環。「友道」始於儒家,原來代表的是一種以提升道德為標準的人倫規範。然而,「友道」的核心價值卻在俠客的世界裡產生極大的變化,成為一種「士為知己者死」、「言必信,行必果」、肝膽相照、生死相隨的道義之舉。武俠小說大量運用此種背離儒家初衷的「友道」精神,使講究道義成為俠客的主要特質之一。其中以古龍對「友道」的書寫最與眾不同。本文主要探究「友道」精神在古龍武俠小說中的實踐情形。溯及「友道」觀念的演變、「友道」精神在武俠小說中的普遍運用,再論古龍「友道」觀的特殊性,並歸納其擅長描寫之「友道」類型,後論古龍的衝突安排及紓解方式,探討古龍的「友道」書寫筆法及其用心。
參考書目
一、文本
(一)古龍武俠作品(古龍作品版本眾多,故列參考之出版社,並依創作年代列出文本)
1.古龍:《孤星傳》(1960年)(臺北:真善美出版社,1995年)。
2.古龍:《大旗英雄傳》(1963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0年)。
3.古龍:《浣花洗劍錄》(1964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0年)。
4.古龍:《武林外史》(1966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7年)。
5.古龍:《絕代雙驕》(1966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6年)。
6.古龍:《楚留香傳奇》(1967年)(臺北:真善美出版社,1995年)。
7.古龍:《楚留香新傳》(1968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8年)。
8.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1969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6年)。
9.古龍:《蕭十一郎》(1969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9年)。
10.古龍:《流星蝴蝶劍》(1971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6年)。
11.古龍:《歡樂英雄》(1971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10年)。
12.古龍:《大人物》(1971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10年)。
13.古龍:《陸小鳳傳奇》(1973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7年)。
14.古龍:《九月飛鷹》(1973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11年)。
15.古龍:《火併蕭十一郎》(1973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9年)。
16.古龍:《天涯.明月.刀》(1973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8年)。
17.古龍:《七種武器》(1974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8年)。
18.古龍:《邊城浪子》(1976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8年)。
19.古龍:《白玉老虎》(1976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7年)。
20.古龍:《碧血洗銀鎗》(1976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14年)。
21.古龍:《大地飛鷹》(1976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11年)。
22.古龍:《三少爺的劍》(1977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8年)。
23.古龍:《飛刀又見飛刀》(1977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8年)。
24.古龍:《英雄無淚》(1978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12年)。
(二)金庸武俠作品(依創作年代列出文本)
1.金庸《射雕英雄傳》(1957年)(臺北:遠流出版社,2003年)。
2.金庸《神雕俠侶》(1959年)(臺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
3.金庸《倚天屠龍記》(1961年)(臺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
4.金庸《天龍八部》(1963年)(臺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
5.金庸《笑傲江湖》(1967年)(臺北:遠流出版社,2002年)。
6.金庸《鹿鼎記》(1969年)(臺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古龍:《誰來跟我乾杯》(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8年)。
2.古龍著,陳舜儀整理:《笑紅塵》(吉林:吉林出版社,2012年)。
3.孔慶東、龐書緯:《古龍一百句》(臺北:龍圖騰文化事業公司,2012年)。
4.李文庸編:《中國作家素描》(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
5.林保淳:《解構金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0)。
6.林保淳主編:《傲世鬼才一古龍》(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
7.林保淳:《俠客行──傳統文化中的任俠思想》(臺北:暖暖書屋文化事業公司,2013年)。
8.林火旺:《基本倫理學》(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
9.翁文信:《古龍一出,誰與爭鋒:古龍新派武俠的轉型與創新》(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8年)。
10.徐斯年:《俠的蹤跡──中國武俠小說史論》(臺北:大都會文化事業,2004年)。
11.曹正文:《古龍小說藝術談》(臺北:知書房出版社,1990年)。
12.曹正文:《中國俠文化史》(臺北:雲龍出版社,1997年)。
13.曹正文:《俠客行──縱談中國武俠》(臺北:雲龍出版社,1998年)。
14.陳墨:《新武俠二十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年)。
15.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
16.陳令狐:《古龍的江湖》(臺北:釀出版,2012年)。
17.麥凡勒主編:《人際關係心理學》(新北市:新潮社文化事業公司,2014年)。
18.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俠與中國文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
19.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縱橫武林──中國武俠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
20.費勇、鍾曉毅:《古龍傳奇》(臺北:雅書堂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
21.彭華:《俠骨柔情──古龍的今世今生》(臺北:大都會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
22.覃賢茂:《古龍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23.葉洪生:《葉洪生論劍──武俠小說談藝錄》(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年)。
24.葉洪生、林保淳:《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臺北:遠流出版社,2005年)。
25.鄭佩芬:《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14年)。
26.鄭芬姬:《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新陸書局,2012年)。
27.劉若愚:《中國之俠》(上海:三聯書局,1991年)。
28.羅貫中:《三國演義》(臺北:三民書局有限公司,2005年)。
29.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
30.龔鵬程:《大俠──俠的精神文化史論》(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7年)。
31.龔鵬程:《俠的精神文化史論》(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8年)。
三、單篇論文(依出版日期先後排列,其中包含期刊、論文集的單篇以及序跋)
1.葉洪生:〈冷眼看現代武壇──對二十年來臺灣武俠作家作品的總批判(上)〉,《文藝月刊》第62期(1974年8月),頁6-15。
2.葉洪生:〈冷眼看現代武壇──對二十年來臺灣武俠作家作品的總批判(下)〉,《文藝月刊》第63 期(1974年9月),頁137-148。
3.林清玄:〈敬酒罰酒都不吃〉,收於《獵鷹》(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85年),頁1-10。
4.陳曉林:〈奇與正──試論金庸與古龍的武俠世界〉,《聯合文學》第2卷第11期(1986年9月),頁18-23。
5.葉洪生:〈觀千劍而後識器──淺談近代小說之流變〉,《聯合文學》第23 期(1986年9月),頁7-17。
6.葉洪生:〈武林盟主與九大門派〉,《國文天地》第5卷第12期(1990年5月),頁34。
7.曹正文:〈金庸古龍比較說〉,《文史知識》1990 年第10 期,頁35-40。
8.周益忠:〈拆碎俠骨柔情──談古龍武俠小說中的俠者〉,收入淡江中文系主編:《俠與中國文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頁443-496。
9.睢力、張軼敏:〈新派武俠小說的中興──論古龍的武俠小說〉,《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1994 年第1期,頁35-42。
10.林保淳:〈民國以來「武俠小說研究」評議〉,《古典文學》第13集(1995年4月),頁259-288。
11.傅維信:〈武俠小說的出版傳奇──從還珠樓主、金庸到古龍〉,《書香月刊》第55期(1996年1月),頁18-23。
12.林保淳:〈救救臺灣的武俠小說──解構金庸及走出金庸體系的迷思〉,《明報月刊》第31卷2期(1996年2月),頁18-20。
13.劉賢漢:〈古龍武俠小說散論〉,《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7年第3期,頁18-52。
14.方忠:〈臺灣武俠小說的歷史流變〉,《臺灣研究》1998 年第1期,頁84-89。
15.方忠:〈古龍武俠小說創作史論〉,《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頁25-30。
16.陳潔:〈金庸古龍武俠小說比較論〉,《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 期,頁131-138。
17.方忠:〈論古龍武俠小說的文體美學〉,《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0 年第2 期,頁35-39。
18.李歐:〈極致之變的陷阱──古龍武俠病態心理剖析〉,《當代文壇》2000 年第4 期,頁58-62。
19.林保淳:〈通俗小說研究的起點──武俠小說研究〉,《淡江人文社會學刊五十週年校慶特刊》(2000年10 月),頁309-333。
20.林保淳:〈從荒原到苗圃──「武俠研究」的新視域〉,《文訊雜誌》第193期(2001年11月),頁35-46。
21.馬駿:〈試析古龍作品中的「大丈夫」人格理想〉,《華文文學》2001 年第2期,頁62-67。
22.葉洪生:〈文壇上的「異軍」──臺灣武俠小說家瑣記〉,《文訊》第193期(2001年11月),頁47-61。
23.薛興國:〈握緊刀鋒的古龍〉,《亞洲週刊》第16 卷第52 期(2002年12月),頁46-49。
24.李如:〈俠之大者與俠之風流——論金庸和古龍小說的異同〉,《安徽警官學校職業學報》2004年第4期,頁91-93。
25.彭紅衛:〈男權的狂想與沒落──論金庸、古龍小說中的男權意識〉,《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6 卷第4 期(2004 年7月),頁35-38。
26.葉洪生:〈「新派武俠」革命家:古龍小說藝術總評〉,《印刻文學生活誌》第1卷第7期(2005年3月),頁181-207。
27.歐陽瑩之:〈泛論古龍的武俠小說〉,收錄於古龍:《楚留香傳奇(五)》(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8年),頁266-287。
28.翁文信:〈從獻身武道到優雅的暴力──古龍新派武俠的武藝描寫與武學內涵〉,《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第2期(2008年6月),頁167-198。
29.呂茭晨:〈作家古龍研究綜述〉,《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10年第1期,頁105-107。
四、學位論文(依時間先後排列)
1.陳康芬:《古龍武俠小說研究》(新北市: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2.劉巧雲:《古龍武俠小說之創新與特色》(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3.葉子農:《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之藝術表現》(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4.翁文信:《古龍新派武俠的轉型創新》(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5.蘇姿妃:《古龍武俠小說英雄形象研究──以楚留香、李尋歡為主要研究對象》(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6.胡淑婷:《《俠客行》與《絕代雙驕》比較研究》(斗六: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所碩士論文,2007年)。
7.洪文軒:《古龍武俠小說門派系譜研究》(新北市: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8.陳虹羽:《古龍《絕代雙驕》人物塑形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9.張展圖:《古龍武俠小說第二男主角研究:以《楚留香系列》、《邊城浪子》、《陸小鳳系列》為主要文本》(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10.熊聖夫:《古龍《陸小鳳傳奇》研究》(臺南: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11.黃裕銓:《古龍武俠小說《浣花洗劍錄》研究》(斗六: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所碩士論文,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