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石歆卉
論文名稱: 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之研究(1924-1929)
指導教授: 呂芳上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21
中文關鍵詞: 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黨紀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民國13年中國國民黨改組以後,國民黨無論在黨部組織與總章方面,均有重大變革,中央監察委員會於是時成立,與中央執行委員會為並立對等的機關,共同構成中國國民黨的中央黨部。國民黨在統治中國期間,國民黨始終難以祛除黨紀不振、組織渙散的積弊,中央監察委員會職司監察,首當其衝,加上中央監察委員多為年高德劭、不理庶務的黨國元老,監察委員會向來被視為無所作為的機關,時人甚至有「黨部機構之無力而不健全,殆以監察委員會為最」的批評。國民黨作為革命政黨,擔負以黨治國的重任,黨紀的重要,不言而喻,而黨員對此並非沒有覺悟,黨的領導幹部亦有整肅紀律的決心,則國民黨何以欲振乏力,監察委員會之實際運作情形如何,均為值得探究的問題。
    本文擬就監察委員會之組織、監察委員執行職務狀況、黨紀處分案件之審查,以及監察委員會執行各項職務概況,分析中央監察委員會之運作情形,惟以能力有限,研究範圍,僅以中央監察委員會自民國13年成立起,至民國18年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開會之前為斷限,易言之,即為中央監察委員會第一屆、第二屆的早期歷史。論文除了緒論、結論首尾兩章,分別就中央監察委員會改組初期(民國13-14年)、廣州時期(民國15年)展開探討。清黨期間以史事繁多,分為兩章,而以民國16年4月為斷限。第四章以中央監察委員會發動清黨為主軸,第五章則分析16年4月以後,中央監察委員會提出廣州共變彈劾案,以及民國17、18年之黨紀處分案件為主題。

    第一章 緒論…………………………………………………………1頁 第二章 改組初期的中央監察委員會………………………………14頁 第一節 中央監察委員會之成立………………………………14頁 第二節 監察委員會之人事與組織……………………………42頁 第三節 監察委員會與黨務考核………………………………52頁 第四節 黨紀處分案件分析……………………………………57頁 第五節 黨紀處分案件之審查波………………………………94頁 第三章 廣州時期的中央監察委員會……………………………..102頁 第一節 西山會議及其餘波……………………………………102頁 第二節 中央監察委員會之人事與組織………………………115頁 第三節 黨紀處分案件分析……………………………………123頁 第四節 監察制度運作之檢討…………………………………149頁 第四章 清黨時期的中央監察委員會(一)………………………161頁 第一節 中央監察委員會與國民黨清黨………………………161頁 第二節 中央監察委員會組織與人事…………………………197頁 第三節 黨紀處分案件分析……………………………………211頁 第五章 清黨時期的中央監察委員會(二)………………………224頁 第一節 中央監察委員會與廣州事變案………………………224頁 第二節 民國十七、十八年期間之黨紀處分案………………254頁 第三節 監察法規的初步建立…………………………………286頁 第六章 結論…………………………………………………………304頁 參考書目………………………………………………………………311頁

    一、 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錄〉,會議紀錄1.1/1.1。
    《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會議錄》第一號,會議紀錄1.1/8。
    〈中央執行委員會一屆二中全會第四次會議〉,會議紀錄1.2/4。
    〈中央執行委員會一屆二中全會第六次會議〉,會議紀錄1.2/6。
    〈中央執行委員會一屆二中全會第七次會議〉,會議紀錄1.2/7。
    〈重申本黨紀律案〉,會議紀錄:1.2/8。
    〈香江晨報5月21日評論違反黨義案〉,會議紀錄1.2/12。
    〈中監會致中執會公函〉,會議紀錄1.3/3.3。
    《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會議》,會議紀錄1.6/2。
    〈中央及各省區海外各總部代表聯席會議宣言及決議案〉,會議紀錄2.0/1.21。
    〈執行關於本黨紀律及肅清反動分子案〉,會議紀錄2.0/1.21。
    《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紀錄》,會議紀錄2.1/8.2。
    〈浙省黨部改委會陳希豪致中執會函〉,會議紀錄2.3/63.6。
    〈王法勤致中執會函〉,會議紀錄2.3/69.9。
    〈高良佐把持黃埔日刊反對中全會案〉,會議紀錄2.3/83.18。
    〈俞作柏開除黨籍〉,會議紀錄2.3/83.19。
    〈請中央頒佈黨員誣告反坐條例案〉,會議紀錄2.3/84.3。
    〈許崇智等妄發留別西美同志書肆詆中央案〉會議紀錄2.3/84.8。
    〈暫停通緝劉侯武案〉,會議紀錄2.3/86.18。
    〈南京特別市區黨部呈文〉,會議紀錄2.3/99.11。
    〈第二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第二次各地監察委員聯席會議錄〉,會議紀錄2.6/3。
    《第二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錄》第二~四號,會議紀錄2.6/4。
    《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務會議紀錄》,會議紀錄2.6/8。
    〈浙省黨部改委會陳希豪致中執會函〉會議紀錄2.3/63.6。
    〈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致中執會函〉,會議紀錄3.1/12.6。
    〈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致中執會函〉,會議紀錄3.1/12.9。
    〈提案審查委員會報告1-8號〉,會議紀錄3.1/15.1-1。
    〈修改國民黨總章案〉,會議紀錄3.1/20.38。
    〈處分汪精衛等14人案〉,會議紀錄3.1/25.19。
    〈本黨監察委員會職權之確保及補充條文案〉,會議紀錄3.1/26.12。
    〈修改國民黨總章案〉,會議紀錄3.1/26.18。
    〈修改本黨總章改進本黨組織案〉,會議紀錄3.1/26.21。
    〈釐定各級黨部機關之職權案〉,會議紀錄3.1/27.3-2。
    〈三全代會應組織黨律起草委員會規定黨律條文案〉,會議紀錄3.1/28.1。
    〈提議嚴申黨紀以固黨基而為黨治案〉,會議紀錄3.1/28.2。
    〈中央監察委員會黨務報告〉,會議紀錄3.1/31.4。
    〈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咨〉,會議紀錄3.1/31.8。
    〈檢舉書送中央執行委員會全文〉,會議紀錄3.1/31.11。
    〈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速紀錄〉,會議紀錄3.1/37-1。
    《三全代會第五日至閉幕速記錄》,會議紀錄3.1/37.2-1。
    〈厲行紀律案〉,會議紀錄3.2/9-15。
    〈各級黨部監察委員不得兼任行政官吏案〉,會議紀錄3.2/10.1-7。
    〈建議下級監委之圈定應由上級執委會辦理以組織系統〉,會議紀錄3.2/10-13。
    《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三屆四中全會會議紀錄》,會議紀錄3.2/22。
    《皖籍黨員柏文蔚叛黨罪狀》,一般史料433/23。
    〈中央特別委員會致國民政府函稿〉,一般史料470/3。
    《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紀錄》,南京:中央秘書處,民國17年2月。
    《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紀錄》,南京:中央秘書處,民國17年9月。
    〈中央監察委員會檔案〉。

    二、 史料彙編
    《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中央監察委員會報告》上、下,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會,1995。
    《中國國民黨黨章政綱彙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會,1994。
    《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彙編》,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秘書處,民國43年。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0。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國民黨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史料》,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武漢國民政府史料》,武漢出版社,2005。
    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88。
    榮孟源主编、孫彩霞編輯,《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北京:光明日報,1985年。
    蔣永敬輯,《北伐時期的政治史料-一九二七年的中國》,台北:正中書局,1981。

    三、 民國期刊、報紙
    《人民週刊》,期5,民國15年。
    《三民半月刊》,卷1期8,北平:三民半月刊社,民國17年。
    《中央半月刊》,南京: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民國16-18。
    《中央週報》,南京: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民國17-20。
    《中央週刊》,重慶:中央週刊社。
    《中央黨務月刊》,南京: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處,民國17-20。
    《中央政治學校校刊》,期28、33、42,南京: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 民國19年。
    《中國公論》,上海:中國公論社,民國17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法規彙編》,南京:中央監察委會秘書處,民國19年1月。
    《太平導報》,上海:太平導報社,民國15-16年。
    《今天》,長沙:今天社,民國27-28年。
    《血花》,期6,黃埔同學會訓練科編,民國17年。
    《考核彙刊》創刊號,重慶:黨政工作考核委員會,民國31年。
    《抗戰月報》,江西:江西省各界民眾抗敵後援會,民國28年。
    《孤軍》,卷2期11,上海:孤軍雜誌社,民國14年。
    《青年呼聲》,期1、7、10、11-12、13、14、15、16、21、27,上海,民國17年。
    《青白》,卷1期1,浙江:中國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宣傳部,民國16年5月。
    《京報副刊》,434號,北京,京報出版社,民國15年。
    《東方雜誌》,卷39期20,卷44期2,上海:東方雜誌社,民國32、37年。
    《政治週報》,期1、2,廣州:政治週報社,民國14年。
    《政治生活》,民國13年。
    《革命民眾》,期2、3、5,南京:江蘇省黨務指導委員會民眾訓練委員會,民國17年。
    《革新週刊》,卷1期22,南京:革新週刊社,民國35年。
    《南大週刊》,期63、85,天津:南開大學出版部,民國17-19年。
    《致力》,卷1期2-3,卷2期3,漢口:武漢政治分會秘書處黨義研究會,民國17-18年。
    《前敵》,期8、10,民國16年。
    《浙江》,不定期刊第一號,杭州:中國國民黨浙江省黨部,民國14年。
    《現代評論》,民國14-17年。
    《國民革命軍旬刊》,民國18年。
    《國民週刊》,期5、9、10,北平:北平特別市黨務指導委員會宣傳部,民國17年。
    《國民新聞副刊》,山東:國民新聞社,1928年。
    《黃花崗》,期1,廣州:中國青年同志會,民國14年。
    《湖州月刊》,卷3期8,上海:湖社,民國19年。
    《勝利週刊》,期3、5,金華:勝利週刊社,民國27年。
    《復興關》,期238,重慶:中央訓練團,民國33年。
    《新民國》,卷1期1、2、6,卷2期1,北京:新民國月刊社,民國12-13年。
    《新生週刊》,卷1期15、19,北京:新生社,民國16年。
    《新聲》,期2,廣東:中國國民黨廣東省黨部,民國19年。
    《新認識》,卷3期3、5,卷7期3、4,卷8期2、3,重慶:新認識月刊社,民國30-32年。
    《綏遠旅平學會半月刊》,卷4期3-4期,北平:綏遠旅平學會,民國21年。
    《獨立評論》,期55、176、241、243,北平:獨立評論社。
    《監察通訊》,期1、3、4,重慶:中央監察委員會秘書處,民國33-34年。
    《檢閱週刊》,期4,上海:民國17年11月。
    《努力週報》,民國11年。
    《民國日報》,上海,民國13-14年。
    《民國日報》,漢口,民國16年。
    《民國日報》,廣州,民國13-15年。
    《大公報》,天津,民國12、16、17、18年。

    四、 中文書目
    中央改造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張溥泉先生全集》,台北:國民黨黨史會,民國40年。
    中央改造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張溥泉先生全集補編》,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41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輯,《胡漢民先生全集》,台北:國民黨黨史會,民國67年。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注,《李大釗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輯,《胡漢民先生文集》,台北:國民黨黨史會,民國67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輯,《孫哲生先生文集》,台北:國民黨黨史會,民國79年。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蔣介石年譜初稿》,北京:檔案出版社,1992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西南執行部編,《追悼鄧公澤如專刊》,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西南執行部,民國24年。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編,《張溥泉先生百年誕辰紀念集》,台北:國史館,民國70年。
    《中國國民黨改組紀念民國日報特刊》,民國14年。
    《中國國民黨現行組織法規輯要》,南京:中央秘書處,民國19、24年。
    《中國政治內幕》,上海:光明出版公司,民國35年。
    王子壯,《王子壯日記》1-10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
    王樂平,《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及訓練》,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民國17年。
    王正華,《國民政府之建立與初期成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王晶堯、王學庄、孫彩霞編,《柳亞子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上海:上海書店,2003。
    王奇生,《中國近代通史》七,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王世杰日記》第二、四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
    方治,《我生之旅》,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9年。
    白崇禧,《十六年清黨運動的回顧》,廣西:廣西省黨務整理委員會宣傳部,民國21年。
    印維廉編輯,《中國政黨史》,上海:中央圖書局,民國16年。
    宋垣忠,《俯仰在大時代中》,台中:撰者,民國50年。
    呂芳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吳玉章,《吳玉章回憶錄》,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78。
    吳鐵城,《吳鐵城回憶錄》,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2年。
    李雲漢,《中國國民黨史述》,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1994。
    李雲漢,《從容共到清黨》,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66。
    李石曾,《李石曾最新革命論著初刊》,上海:革命週報社,民國17年。
    李璜,《學鈍室回憶錄》,台北:傳記文學,民國67年。
    李樸生,《我不識字的母親》,台北:傳記文學,民國55年。
    李恭忠、李里峰等譯,《喚醒中國:國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與階級》,北京:三聯書店,2004。
    沈雲龍訪問,《周雍能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
    沈雲龍訪問,《張知本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6。
    沈雲龍訪問,《傅秉常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
    《吳稚暉與汪精衛之商榷》,上海:中山書店,民國16年。
    汪精衛,《汪精衛集》,上海:上海書局,1992年。
    周佛海,《周佛海回憶錄》,台北:龍文出版社,民國82年。
    林光灝,《晚香庵叢談》,台南:人文書局,民國66年。
    林森,《林公子超遺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55年。
    邵元冲,《邵元冲日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延國符,《延國符奮鬥生活回憶錄》,出版項不明。
    《為最近時局告浙江民眾書》,浙江:中國國民黨浙江省黨部臨時執行委員會,民國16年。
    胡春惠、林泉訪問,《祝紹周先生訪問紀錄》,台北:近代中國,1992。
    胡霖、吳鼎昌等撰,《評壇、社論、時評》,台北:文海,1985。
    胡耐安,《遯園雜憶》,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3年。
    《胡漢民先生演講集》,海:民智書局,民國19年。
    查建瑜编,《國民黨改組派資料選編》,長沙:湖南人民,1986。
    洪朝輝編校,《海桑集—熊式輝回憶錄》,香港:明鏡出版社,2008。
    郎醒石編,《革命與反革命》,上海:民智書局,民國17年。
    韋永成,《談往事》,出版項不明。
    海天出版社編,《現代史料》,上海:海天出版社,1933-1935。
    時希聖編,《吳稚暉言行錄》,上海:廣益書局,民國18年。
    時希聖編,《胡漢民言行錄》,上海:廣益書局,民國17年。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
    秦孝儀主編,《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8-。
    夏衍,《懶尋舊夢錄》,北京:三聯書局,2006。
    高平叔,《蔡元培年譜長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梁漱溟,《憶往舊談錄》,台北:李敖出版社,1990。
    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編,《國父全集》,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9。
    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特別黨部編印,《小組訓練專輯》,民國29年。
    郭廷以、張朋園訪問,《白瑜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
    郭廷以、王聿均訪問,《馬超俊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郭廷以、王聿均訪問,《鄧家彥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許德珩,《許德珩回憶錄》,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張朋園等訪問,《郭廷以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87。
    張朋園、陳三井、馬天綱訪問,《袁同疇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8。
    張治中,《張治中回憶錄》,北京:華文出版社,2007。
    張國燾,《我的回憶》,北京:東方出版社,2003。
    張繼,《張溥泉先生回憶錄、日記》台北:文海,民國74年。
    張繼,《中國國民黨史》,台北:怕米爾書店,民國41年。
    張靜江,《張靜江先生文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71年。
    清黨運動急進會,《清黨運動》,民國16年。
    陳三井、居蜜編,《居正先生全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
    陳之邁,《中國政府》,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34-35年。
    陳公博,《苦笑錄》,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硏究中心,1979。
    陳公博,《陳公博先生文集》,九龍:香港遠東圖書公司,1967年。
    陳公博,《寒風集》,上海:上海書局,1992年。
    陳立夫,《撥雲霧而見青天》,台北:近代中國,民國94年。
    陳誠,何智霖編輯,《陳誠先生回憶錄:北伐平亂》,台北:國史館,2004。
    陳果夫先生遺著編印委員會編,《陳果夫先生全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80年。
    陳紅民輯注,《胡漢民未刊往來函電稿》,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陳希豪,《過去三十五年之中國國民黨》,上海:商務出版社,民國23年。
    陳錫祺主編,《孫中山年譜長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
    曾琦著,《曾慕韓先生遺著》,台北:中國靑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民國43年。
    曾養甫,《曾養甫先生言論集》,台北:家屬自刊,民國70年。
    程天固,《程天固回憶錄》,台北:龍文出版社,1993。
    賀嶽僧,《二十年來的中國》,重慶:獨立出版社,民國32年。
    馮自由,《革命逸史》,台北:商務出版社,民國60年。
    黃紹竑,《五十回憶》,台北:龍文出版社,1989。
    黃季陸,《黃季陸先生論學論政文集》,台北:國史館,民國75年。
    黃嘉謨編,《白崇禧將軍北伐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賈延詩等訪問兼紀錄,《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
    雷嘯岑,《我的生活史》,台北:自由太平洋文化,民國54年。
    楊天石,《國民黨人與前期中華民國》,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楊天石,《蔣介石與南京國民政府》,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7年。
    楊天石,《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楊天石,《海外訪史錄》,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
    楊奎松,《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楊愷齡,《民國吳稚暉先生敬恆年譜》,台北:商務出版社,民國70年。
    楊幼炯,《中國政黨史》,上海:商務出版社,民國25年。
    鄒魯,《鄒魯全集》,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5年。
    鄒魯,《回顧錄》,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3年。
    鄒魯,《澄廬文選》,上海:上海書局,1992。
    《廖仲愷先生文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72年。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台北:國史館,2003-。
    蔣京,《蕭贊育先生訪問紀錄》,台北:近代中國,1992。
    蔣永敬,《鮑羅庭與武漢政權》,台北:傳記文學,民國61年。
    《審查須知》,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印行。
    廣州平社輯,《廣州事變與上海會議》,台北:文海,1985年影印本。
    鄧文儀,《老兵與教授》,台北:龍文,1994。
    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台北:正中書局,民國37年。
    鄧公玄,《浮漚掠影》,台北:中外圖書,民國68年。
    鄭超麟,《鄭超麟回憶錄》,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
    鄭彥棻,《往事憶述》,台北:傳記文學,民國61年。
    賴景瑚,《煙雲思往錄》,台北:傳記文學,民國69年。
    錢端升等著,《民國政制史》,上海:世紀集團出版,2008。
    謝持,《謝持日記未刊稿》,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7。
    《黨史史料叢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民國81年。
    戴季陶,《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台北: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國38年。
    羅家倫、黃季陸主編,《吳稚暉先生全集》,台北:國民黨黨史會,民國58年。
    羅家倫主編,《國父年譜》,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民國54年。
    羅章龍,《羅章龍回憶錄》,美國:溪流出版社,2004。

    五、 論文
    大仁,〈國民黨第四次執監會與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公論》期1,民國17年。
    子任,〈革命派黨員群起反對北京右派會議〉,《政治週報》期2,民國14年12月。
    小酩,〈我們對於五次中央全會的要求〉,《國民新聞副刊》1期,1928。
    小酩,〈站在最前線的我們的態度〉,《國民新聞副刊》11期,1928。
    小酩,〈變相的「徹底清黨」〉,《國民新聞副刊》41期,1928。
    千家駒,〈開除汪精衛黨籍一週年〉,《抗戰月報》2:1。
    中夏,〈中山先生逝世後之國民黨〉,《人民週刊》第5期。
    〈中國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告同志書〉,《青白》1:1,浙江:中國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宣傳部,民國16年5月。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嚴駁北京黨員之違法會議〉,《政治週報》第1期,民國14年12月。
    升,〈廣州事變的處置〉,《現代評論》6:155。
    太平氏,〈國民黨之又一觀察〉,《太平導報》1:28,民國15年。
    公幹,〈黨權?於一切〉,《國民週刊》9期,民國17年。
    木,〈李石曾是一般民眾的敵人〉,《青年呼聲》1:13。
    王鼎,〈造成純粹革命的國民黨之良機〉,《政治生活》民國13年8月24日。
    王正華,〈寧漢分裂前中國國民黨的黨務會談〉,《近代中國》156期,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4年。
    白瑜,〈悼童冠賢泛論北伐時期反共青年團體〉,《察哈爾省文獻》第11期,台北:察哈爾省文獻編委會,民國71年。
    〈半截黨紀〉,《檢閱週刊》第4期,上海:民國17年11月。
    向峰,〈五年來的廣東黨務〉,《青年呼聲》1:16,民國17年。
    光,〈誰說沒有大黨員》,《青年呼聲》1:15。
    〈老生常談〉,《新生週刊》1:19,民國16年。
    伍士焜,〈本黨監察權力的探討〉,《中央週刊》3:8,民國29年8月。
    朱華(筆名雷德華),〈再談四一二政變前國民黨中監委會會議紀錄的真偽〉,《檔案與史學》第四期,2001。
    呂芳上,〈中國國民黨改組前後東京支部黨務糾紛初探〉,衛藤瀋吉編,《共生から敵對へ:第四回日中關係史國際シンポヅウム論文集》,東京:東方書店,2000。
    呂芳上,〈尋求新的革命策略—國民黨廣州時期的發展(1917-192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2,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1993。
    余惟一,〈討論「對於國民黨的討論」〉,《新民國》1:2,民國12年。
    李時友,〈中國國民黨訓政的經過與檢討〉,《東方雜誌》44:2。
    李雲漢,〈孫文主義學會與早期反共運動〉,《中國國民黨史論文選集》四,台北:近代中國,民國83年。
    李勛測,〈惡化與腐化〉,《國民週刊》10期,民國17年。
    岑俊,〈革命的精神哪裡去了〉,《國民新聞副刊》19期,1928。
    何孟津,〈革命黨員應具的要素與責任〉,《新民國》1:1,民國12年。
    汪寶瑄,〈革命的國民黨與革命的民眾〉,《革命民眾》5期,民國17年。
    〈投機的王寵惠和王正廷〉,《新生週刊》1:15,民國16年。
    含光,〈所謂老黨員的功與罪〉,《青年呼聲》1:13。
    含光,〈章太炎究竟不失為一個舊中國人〉,《青年呼聲》1:13。
    序平,〈南京政府〉,《現代評論》5:125,民國16年4月。
    孚木,〈重申紀律問題〉,《廣州民國日報》民國14年4月23日。
    叔平,〈國民黨目下的機會〉,《現代評論》6:144,民國16年。
    孟武,〈孫中山死後的國民黨〉,《孤軍》2:11,民國14年。
    〈京市各區黨部致胡漢民書〉,《青年呼聲》1:27,民國17年。
    〈京市指委致胡漢民書〉,《青年呼聲》1:27,民國17年。
    〈京市指委會全體委員向中央辭職之全文〉,《青年呼聲》1:27,民國17年。
    吳稚暉,〈急進派與共產黨〉,《新民國》1:6,民國13年。
    吳鐵城,〈中國憲政與中國國民黨〉,《復興關》238期,民國33年。
    吳曼君,〈整飭黨的紀律〉,《革新週刊》1:22,民國35年。
    吳望伋,〈戰地黨務觀感〉,《勝利週刊》第五期,民國27年。
    周明,〈我對於鄧初民君與高一涵君討論國民黨的討論〉,《新民國》1:2,民國12年。
    周策縱,〈正視今日中國問題〉,《新認識》7:3、4期合刊,民國32年6月。
    征蓬,〈回顧與希望〉,《現代評論》7:166,民國17年2月。
    韋慕庭,〈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國民黨黨史論文選集》四,台北:近代中國,民國83年。
    范錡,〈黨治的根本精神〉,《中央半月刊》1:10,民國16年。
    范體仁,〈中山先生革命之失敗與成功〉,《新民國》2:1,民國14年。
    胡漢民,〈黨員的道德〉,《中央政治學校校刊》28期,民國19年。
    洪瑞釗,〈革命與權術〉,《中央半月刊》1:11。
    〈為中央執行委員候補委員瞿秋白違犯紀律提起彈劾請求審查處分以維法紀事〉,《浙江》不定期刊第一號。
    〈為懷疑登記考試者進一言〉,《國民週刊》5期,民國17年。
    英子,〈不要殺了〉,《現代評論》5:128,民國16年5月。
    純,〈廣州事變與執監大會〉,《現代評論》6:155。
    剛,〈嚴大公子毀了以黨治國的高論〉,《青年呼聲》1:13,民國17年。
    剛夫,〈革命青年煩悶的由來〉,《青年呼聲》1:1,民國17年。
    高一涵,〈我對於國民黨的態度〉,《新民國》1:2,民國12年。
    荊,〈嚴厲懲辦吳稚暉〉,《青年呼聲》1:10,民國17年7月。
    馬月明,〈國民黨與共產黨合作問題〉,《黃花崗》第一期,民國14年。
    孫馥曾,〈國民黨目前的危機〉,《新生週刊》1:19,民國16年。
    桂崇基,〈國民黨存亡的關鍵〉,《中央政治學校校刊》33期,民國19年。
    翁北溟,〈誰說黨員是老爺〉,《勝利週刊》第三期,民國27年。
    寄公,〈南方政潮的觀察〉,《現代評論》5:123,民國16年。
    寄公,〈清黨運動〉,《現代評論》5:126,民國16年。
    寄公,〈南方兩政府〉,《現代評論》5:127,民國16年。
    崔書琴,〈政黨應具的條件與競爭的方法〉,《東方雜誌》39:20,民國32年。
    郭博宣,〈論黨的領導問題〉,《新認識》3:5,民國30年。
    郭博宣,〈戰後的黨務〉,《新認識》8:2-3,民國32年11月。
    飛焰,〈在武力蹂躪黨的局面中哪裡是黨的出路〉,《青年呼聲》1:7期,民國17年。
    飛劍,〈以黨治國的真意義〉,《青年呼聲》1:14,民國17年。
    陶百川,《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陶百川全集》二十八,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1年。
    陳之邁,〈論蘇聯的黨獄〉,《獨立評論》241號,民國26年。
    陳之邁,〈對於政府徹查投機的期望〉,《獨立評論》243號,民國26年。
    程紹德,〈國民黨失敗之原因平議〉,《東南論衡》15期,轉引自《太平導報》1:28,民國15年。
    程元宇,〈中國國民黨的前途〉,《今天》十日刊,18期,民國28年1月。
    馮自由,〈致孫中山先生函稿〉,《檔案與歷史》第1期,上海:上海檔案館,1986。
    曾擴情,〈黃埔同學會始末〉,《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4年。
    黃紹竑,〈四一二事變前後我親身經歷的回憶〉,《文史資料選輯》45期,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黃其起,〈黨權低落和民眾應有的認識〉,《革命民眾》期2,民國17年。
    黃其起,〈我們對於中央政府應有的最低限度的要求〉,《革命民眾》3期,民國17年。
    張適齋,〈怎樣作一個黨員〉,《前敵》第10期,民國16年1月。
    張心誠,〈中國國民黨全國大會與中國革命運動〉,《新民國》1:2,民國12年。
    張秉琰,〈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同志們應有的省察〉,《致力》2:3,民國18年。
    張遐民,〈在綏國民黨黨人目前應有的認識〉,《綏遠旅平學會半月刊》4卷3-4期,民國21年。
    〈清黨運動後國民黨應有的態度〉,《新生週刊》1:15,民國16年。
    曾鐘聖,〈一年來之中國國民黨〉,《前敵》第8期,民國16年1月。
    賀嶽僧,〈論革新與除腐〉,《革新週刊》1:22,民國35年。
    搏扶,〈現實反動局面之分析〉,《青年呼聲》1:21。
    鄒德高,〈讀了一涵先生「我對於國民黨的態度」以後〉,《新民國》1:2,民國12年。
    紫羽,〈國民革命軍人對於國民黨內的派別應有之認識〉,《國民革命軍旬刊》,民國18年。
    楊奎松〈容共還是分共〉,《近代史研究》2002:4。
    楊全宇,〈革命黨之組織及運動〉,《中國公論》2-3期,民國17年。
    楊正宇,〈五中全會與黨紀〉,《中國公論》6-7期,民國17年。
    楊揚,〈消滅一切的小組織〉,《國民新聞副刊》期32、33、36、37期,1928。
    瑞,〈究竟是誰「另有作用」〉,《青年呼聲》11、12期合刊,民國17年7月。
    齊錫生著,徐有威、曾忠梅譯,〈國民黨的性質〉上,《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26,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4年。
    輔仁,〈中國政局的鳥瞰〉,《現代評論》5:127,民國16年5月。
    熊蘊之,〈我等何故會腐化〉,《中國公論》6-7期,民國17年。
    鄧文儀,〈雙十紀念與國民政府改組〉,《血花》第6期,民國17年。
    鄧梅羹,〈中國國民黨與國民革命〉,《三民半月刊》1:8,民國17年。
    滕固,〈今年的雙十節〉,《革命民眾》5期,民國17年。
    毅,〈要求汪精衛同志回國〉,《青年呼聲》1:7期,民國17年6月。
    〈蔡孑民先生歸國後之主張〉,《太平導報》1:6,民國15年2月。
    蔣廷黼,〈國民黨與國民黨黨員〉,《獨立評論》176號。
    潘公展,〈中國國民黨所提倡的道德〉,《湖州月刊》3:8,民國19年。
    駱文榮,〈縱論今日之縣黨務工作〉,《新認識》7:3-4,民國32年。
    錢端升,〈黨紀問題〉,《現代評論》6:151,民國16年。
    〈用黨部連坐法防共〉,《南大週刊》63期,民國17年。
    〈「黨」、「國」、「民」〉,《南大週刊》85期,民國19年。
    〈黨權與黨治〉,《新聲》2期,民國19年。
    羅敦偉,〈南京最近的黨潮〉,《致力》1卷2-3期,民國17年。
    羅任公,〈關於南方政潮的內幕〉,《現代評論》5:126。
    羅家倫,〈清黨運動之身經目擊談〉,《中央政治學校校刊》42期,民國20年。
    鏡銘,〈反響的反響〉,《現代評論》5:126,上海:民國16年5月。
    襟滌,〈記孫陳之爭〉,《努力週報》民國11年8月20日。
    〈國民黨內部之現狀〉,《大公報》天津:民國13年12月20日。
    〈寧漢之爭點〉,《大公報》民國16年7月17日。
    〈腐化與惡化〉,《大公報》民國16年7月22日。
    〈東南情況側面觀〉,《大公報》民國16年7月22日。
    〈黨員背誓罪條例〉,《大公報》民國16年8月3日。
    〈黨員應努力下層工作〉,《大公報》民國18年2月28日。
    〈黨務消息—蔡元培先生表示態度〉,《民國日報》廣州:民國13年10月31日。
    〈國民黨再警告嚮導週報〉,《民國日報》廣州:民國13年11月11日。
    〈馮自由等在京最近之叛黨行動〉,《民國日報》廣州:民國14年3月27日。
    〈馮自由等之挑撥伎倆窮矣〉,《民國日報》廣州:民國14年5月4日。
    〈林森否認北京同志俱樂部函〉,《民國日報》廣州:民國14年5月29日。
    曙風,〈第一次代表大會之效果與第二次大會之努力〉,《民國日報》廣州:民國年1月9日。
    〈張凌雲永遠開除黨籍〉,《民國日報》廣州:民國15年9月10日。
    〈黨員背誓罪條例內容〉,《民國日報》廣州:民國15年9月11日。
    予遂,〈反對派給與我們的教訓〉,《民國日報》漢口:民國16年8月22日。
    白雲深,〈到東南後本黨應注意的兩大問題〉,《民國日報》漢口:民國16年8月29日。
    德潛,〈提高黨的威權與肅清黨的內部〉,《民國日報》漢口:民國16年3月29日。
    龔浩,〈中國國民黨的組織的建議〉,《民國日報》漢口:民國16年8月26日。
    〈邵元冲等對孫先生遺囑之宣言〉,《民國日報》上喊:民國14年9月11日。
    〈論兼容並收歡迎蔡孑民先生返國〉,《京報副刊》434號。

    六、 工具書
    《民國十八年中國國民黨年鑑》。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
    秦孝儀總編輯,《中國現代史辭典》,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5。
    劉維開編輯,《中國國民黨職名錄》,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1994。

    七、 外文資料
    Hung-mao Tie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Kuomintang China, 1927-1937,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山田辰雄,《中國國民黨左派の硏究》,東京都:慶應通信,1980。
    中央大学人文科学硏究所編,《民囯後期中囯囯民党政権の硏究》,東京都:中央大学出版部,2005。
    坂野良吉著,《中国国民革命政治過程の研究》東京都,校倉書房,2004。
    味岡徹,《中國國民党訓政下の政治改革》,東京都:汲古書院,2008。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