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政安
Lai, Cheng-An
論文名稱: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術型高中免試入學設計群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the Design Majored Students with Exam-free Admission in Technical High School for 12-year Basic Education
指導教授: 李懿芳
Lee, Yi-F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5
中文關鍵詞: 免試入學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業成就
英文關鍵詞: exam-free admission,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ttitude, academic achieve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1下載:7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教採用不同免試入學管道的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現況及差異,並且上述變項之間的相關性及 對於學業成就的預測力。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修編之「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問卷」為研究工具,內容共分為三部分:「學生背景」、「學習動機」及「學習態度」。研究對象為103學年度基北區技術型高中設計群透過免試入學管道(含一免及二免)入學之學生,採分層叢集抽樣方法方式進行,取得有效問卷376份。依據資料分析結果,獲得研究結論如下:一、經由一免與二免進入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普遍具有良好的學習動機與態度;二、經由一免與二免進入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有相近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三、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之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間具高度相關;四、十二年國教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學習動機能有效預測學業成就。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achievement of design group students with exam-free admissions in technical high schools within the context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Whether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accesses of exam-free admission perform similarly or not in terms of above mentioned variables was examined, as well as their correlations and predictive power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A survey– “The Questionnaire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for Exam-free Admission Students in 12-Year Basic Education” was modified to collect data by using a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strategy. Participants includeddesign majored students who enrolled in technical high schools through exam-free admission in 2014 in the Keelung & Taipei Area (n=376).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of the students who were enrolled through 1st and 2nd exam-free admissions were generally good; (2) students from 1st and 2nd exam-free admissions had close learning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achievement; (3)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achievement were highly correlated; (4)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後期中等教育入學管道 11 第二節 學習動機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28 第三節 學習態度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39 第四節 入學管道、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的相關研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取樣 5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1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7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77 第一節 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的學習動機、學 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現況分析 77 第二節 不同免試入學管道之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的學習動機、學 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差異分析 83 第三節 十二年國教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 業成就之相關分析 89 第四節 不同免試入學管道、學習動機及學習態度對十二年國教技術 型高中設計群學生學業成就的預測力分析 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4 參考文獻 97 附錄一 99~103學年度全國技術型高中設計群班級數及學生人數概況 表 113 附錄二 學習動機量表使用同意書 115 附錄三 學習態度量表使用同意書 117 附錄四 預試問卷 119 附錄五 正式問卷 123 表次 表2-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先導計畫子計畫及方案 16 表2-2 免試就學超額比序採計項目一覽表 19 表2-3 103學年度免試就學區規劃範圍 23 表2-4 103學年度各縣市共同就學區規劃範圍 24 表2-5 國中教育會考與國中基測比較表 27 表2-6 國中教育會考三能力等級加註標示表 28 表2-7 學習動機相關理論 35 表2-8 國內外研究者對於學習動機的構面 37 表2-9 國內學習動機相關研究 37 表2-10 國內外研究者對於學習態度的構面 44 表2-11 國內學習態度相關研究 45 表2-12 國內研究者對於入學管道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47 表2-13 國內研究者對於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50 表2-14 國內研究者對於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52 表3-1 103學年度基北區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免試入學招生名額表 57 表3-2 103學年度基北區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免試入學各科招生名額表 59 表3-3 預試樣本一覽表 60 表3-4 正式樣本一覽表 61 表3-5 受試者基本資料內容 62 表3-6 預試問卷學習動機之題項 63 表3-7 預試問卷學習態度題項 65 表3-8 預試問卷學習動機題項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66 表3-9 預試問卷學習態度題項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67 表3-10 學習動機題項刪題後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68 表3-11 學習態度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70 表3-12 學習動機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71 表3-13 學習動機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72 表4-1 樣本個人背景變項資料統計表 78 表4-2 學習動機問卷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80 表4-3 學習態度問卷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82 表4-4 學業成就各層面分析摘要表 83 表4-5 不同免試入學管道進入技術型高中設計群的學生學習動機之差 異分析摘要表 84 表4-6 不同免試入學管道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的學習態度之平均數 、標準差分析摘要 84 表4-7 不同免試入學管道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的專業學科班排名之 平均數、標準差分析摘要 85 表4-8 不同免試入學管道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的專業術科班排名之 平均數、標準差分析摘要 86 表4-9 不同免試入學管道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的學期總平均之平均 數、標準差分析摘要 86 表4-10 十二年國教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高一上學期總平均相關分析摘要表 90 表4-11 十二年國教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不同免試入學管道、學習動機及學習態度預測學業成就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91   圖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 56 圖3-2 研究步驟與流程 74

    中文部分
    丁慕玉(2006)。大學多元入學之學生在校學業成就的探討(I)。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5(2),45-52。
    毛國楠(1997)。成績回饋方式對不同能力水準國中生數學科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29,117-135。
    王文科、邵瑞珍、皮連生(1995)。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王延煌、張明文(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理念與規劃,教育研究月刊,205,52-55。
    王冠程(2011)。補習班教師教學型態、學生學習態度對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淵源(2013)。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入學制度之研究-以高雄區樂學計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王福林(1990)。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田芳華、傅祖壇(2009)。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學生家庭社經背與學業成就之比較。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1),209-233。
    白莉芳(2012)。不同入學管道之高中學生學習成效比較研究─以新北市樹林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石文南(2014年8月20日)。扯 循二免管道 會考零分 上成功高中。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 /20140820000365-260114
    朱敬先(1986)。學習心理學。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行政院教育改革諮議委員會(200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何琦瑜、賓靜蓀、張瀞文(2012)。十二年國教新挑戰:搶救「無動力世代」。親子天下雜誌,33,136-143。
    余民寧(2006)。影響學習成就因素的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3,11-24。
    余淑如(2011)。基隆市八年級學生學習動機、數學焦慮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基隆市。
    吳明隆、涂金堂(2010)。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2版)。臺北市:五南。
    吳易達(2012)。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中部某高職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吳武典(1971)。從心理動力學的觀點談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教育文摘,16(5),5-11。
    吳武典(1987)。散播愛的種子─談輔導的理念與方法。臺北市:張老師。
    吳知賢(1990)。學習動機的研究—成就動機、製握信念、習得無助、歸因理論的文獻探討。初等教育學報,3,277-326。
    吳愛玲(1999)。台北市國民小學級任教師領導行為類型與學生學習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吳銘達、鄭宇珊(2010)。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之影響:階層線性模式分析。中等教育,61(3),32-51。
    技訊網(2014)。五專聯合招生入學管道。取自http://www.techadmi.edu.tw/search/profile_edutype_5year.php
    李卷肯(2013)。國小學生知覺教師管教方式與同儕關係對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新北市。
    李岳樺(2012)。不同入學管道是否會影響北部私立大學財金科系學生入學後表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李旻樺(2002)。高中學生之自我效能、成功期望、學習任務價值與課業學習動機調整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俊豪(2010)。解釋學生基測成績差異之個人因素與地區因素。地理學報,60,67-102。
    李建霖、黃淑玲、黃煥民(2009)。學習動機之理論與相關實證研究。高應科大體育學刊,8,73-85。
    李瑞梅(2014)。日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之研究:以高職日文科學生為例。大仁學報,44,75-100。
    汪慧玲、沈佳生(2013)。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對大專學生之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影響:以兒童發展評量與輔導課程某單元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7(1),57-76。
    周子翔(2011)。臺北市與廣州市高學習成就高中生學習價值觀與學習策略之研究。資優教育研究,10(2),89-124。
    周世平(2008)。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情緒智力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周甘逢(1999)。品格與態度教學。載於林生傳(主編),教育心理學,141-170,臺北市:五南。
    周祝瑛、劉豫敏、胡祝惠(2013)。從「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看「十二年國教」。教育資料與研究季刊,109,79-106。
    林世華(2000),跨世紀的測驗發展計畫-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發展計畫。飛揚雙月刊,2。
    林世農(2009)。不同入學管道四技機械類學生學習態度及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百也、黃清雲(2011)。精熟學習在合作學習情境下對壁球選修課學生學習動機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0(2),20-34。
    林念恩、廖莉安、廖焜福(2009)。體育學院學生入學動機與學習動機之相關性。北體學報,18,24-45。
    林華杉(2012)。高中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高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林曉雲、花孟璟(2013年9月3日)。12公立高中職 招生不足減班。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10436
    林寶貴、錡寶香(1991)。高職階段聽障學生學習態度成就動機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學刊,8,17-32。
    邱道生、徐宜成(2011)。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臺灣觀光學院為例。臺灣觀光學報,8,63-74。
    金武昌(2005)。影響高職進修學校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中正高工學報,5,53-62。
    施信華(2001)。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柯正峰(1989)。升大學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銘信(2005)。高級中等學校汽車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人格傾向、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路徑模式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儒(2009)。低入學成績高學業成就學生學習行為之研究-以馬祖高中96學年度畢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胡正華 (1998)。廢除高中聯招—多元入學之我見。高中教育雙月刊,2,28-32。
    孫彭淑鈞、胡茹萍(2011)。科技大學學生英檢成績和學習態度之研究-以中華科技大學為例。中華科技大學學報,48,227-246。
    徐光國(1996)。社會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及態度之關係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期刊,15,129-172。
    馬向青(2000)。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入學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高毓秀、王曉萍、王淑慧(2011)。技職體系五年制護專生臨床實習之學習態度調查研究。醫護科技期刊,13(2),101-11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2013)。國中教育會考三能力等級加註標示說明。取自http://cap.ntnu.edu.tw/index.html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2014a)。寫作測驗評分規準。取自http://cap.ntnu.edu.tw/exam_3_1.html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2014b)。國中教育會考。取自http://cap.ntnu.edu.tw/index.html
    國立編譯館(2000)。教育大辭書。臺北市:文景。
    國家發展委員會(2009)。六大新興產業。取自http://www.ndc.gov.tw/m1. aspx?sNo=0012445#.VKU9NiuUfVo
    張永宗(2004)。台北市高職免試多元入學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臺北市。
    張同廟(2011)。參與態度、阻礙因素與學習成效之關係模式-以南部四所大學服務學習課程學生爲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30(1),87-104。
    張忠平(2012)。高中職餐飲科系學生學習態度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8)。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秋明(1997)。臺北市試辦學年學分制高職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瑞楨(2014年6月21日)。免試入學放榜 會考5A++竟落榜。中央通訊社。取自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6200286-1.aspx
    張德榮、李永吟、林本喬、賀孝銘、洪寶蓮(1995)。高中(職)學生學習與讀書策略量表。臺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股份有限公司。
    張德銳(1986)。台北市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次級文化與違規犯過行為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1994)。教育部八十一年度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諮詢研究委員會訪視評鑑小組訪視報告。
    教育部(1995a)。完全中學試辦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5b)。綜合高中試辦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9)。積極推動教育改革行動方案─暢通升學管道。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四屆第一會期報告(88年6月21日)。取自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554
    教育部(2009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先導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b)。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設計群。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99年度設計群科中心學校部定必修科目分析表。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a)。建國百年元旦 馬總統宣示民國103年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費、大部分免試入學。教育部新聞稿。
    教育部(2011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第七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修正草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各免試就學區採計項目一覽表。取自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848
    教育部(2013c)。103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就學區及共同就學區規劃。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088&Page=20373&wid=ddc91d2b-ace4-4e00-9531-fc7f63364719
    教育部(2014)。國中畢業生適性入學宣導網站。取自http://adapt.k12ea.gov.tw/stud/show.php?no=24&id=33
    教育部統計處(2015)。高級中等學校概況統計。
    梁麗珍(2001)。二專在職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自我概念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梁麗珍(2008)。在職進修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之結構方程模式。嶺東學報,23,149-179。
    梁麗珍、賴靜惠(2007)。在不同學習策略使用下學習動機與自我導向學習相關之研究。華人經濟研究,5(1),50-68。
    設計群科中心學校(2014)。設計群學校。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a/chsc.tw/adcenter/she-ji-xue-xiao-qun/bei-dong-qu
    許泰益(2003)。我國高級中學入學制度的演變。飛揚雙月刊,13。
    許喻善(2012)。獨生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以新竹市國小高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精華。
    郭祐誠、陶宏麟(2013) 。高中職多元入學管道選擇與家庭背景及學習表現之關係-兼論多元入學的公平與效率。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5(3), 421-456。
    陳文慶、陳長振、吳心潁、沈文寅(2010)。高職汽車科學生實習課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架構之研究。科技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3-49。
    陳李綢、郭妙雪(1998)。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陳秋麗(2005)。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秋蘭、陳俊仁、唐自強、林恆弘(2008)。嘉南藥理科技大學93級藥學系學生入學管道與學業成績之比較。嘉南學報,34,608-615。
    陳素貞(2009)。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以第26期中國文化大學、銘傳大學之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偉瑀、黃素芬(2004)。不同學習成就學生在學習動機及學習策略之差異。中華民國大專院校93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152-162。
    陳清檳、張仁誠、翁傑倫、鄭瑞娟(2010)。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成效知覺與生涯意向之研究。工業科技教育學刊,2,47-55。
    陳惠如(2012)。高中職進修學校學生之學習動機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甦彰、陳若雲、蔡思穎、葉佳琪、吳佩珊、黃瓊嬅、李子琦(2010)。澎湖地區科技大學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技職教育期刊1(2),85-101。
    陳瑞洲(2003)。我國高中職汽車科多元入學管道學生實習課程學習態度、學習困擾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德謙(2014)。臺灣地區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態度與家長參與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陸定邦、呂佳珍(2011)。設計系多元入學管道之學業成就探討:以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率為例。設計與環境學報,12,87-98。
    彭綉婷、何黎明(2013)。綜合高中商業服務學程與高職商業經營科學生之學習態度及學業成就分析-以南部地區為例。海洋休閒管理學刊,4,79-103。
    曾玉玲(1993)。台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曾妙音、王雅玲、李瓊雯、張恬瑜(2011)。父母社經地位與國中生學習動機、學業成就之相關性研究。家庭教育雙月刊,32,6-27。
    程炳林 (1991)。國民中小學學生激勵的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程炳林、林清山(2001)。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量表之建構及其信效度研究。測驗年刊,48(1),1-41。
    童鳳嬌(2011)。十二年國教的因應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78,157-182。
    黃亞琪(2012)。從教改擁護者變私校生家長。商業週刊,1278,38-42。
    黃佳雯(2013)。大台北地區國中生人際衝突因應策略、學習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昌誠(1990)。空中大學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美瑤(2009)。資訊融入問題導向教學策略介入對高中生健康體適能學習態度之研究。體育學報,42(4),87-99。
    黃鈺雯(2011)。激發行為的內動力-淺談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諮商與輔導,302,61-63。
    塗大慶(2013)。高中 (職) 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態度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3)。新北市103學年度公私立完全中學直升入學實施計畫。新北市: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楊汶斌(2010)。國中教師教學風格、學生學習動機與英語科學習成就之關聯性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楊芳瑩(2011)。探究國一學生對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間之關連(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和滿(2002)。不同入學管道的高中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葉炳煙(2013)。學習動機定義與相關理論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6,285-293。
    詹盛如(2007)。十二年基本教育與明星高中的存廢。尋找國民教育的新方向: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研究。臺北市:學富文化。
    廖國鋒、葉中桂(1988)。本院學生學業成就與家庭社經背景、成就動機及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國防管理學報,9(2),43-62。
    廖淑秦(2014)。科技大學餐旅群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趙珮涵(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音樂藝術自我效能、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劉政宏(2003)。考試壓力、回饋方式對國小學生學習表現、自我價值及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政宏、張景媛、許鼎延、張瓊文(2005)。國小學生學習動機成分之分析及其對學習行為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7(2),173-196。
    劉政宏、黃博聖、蘇嘉鈴、陳學志、吳有城(2010)。「國中小學習動機量表」之編製及其信、效度研究。測驗期刊,57(3),371-402。
    劉素倫、林清文(2007)。國中教師班級經營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29(1),1-24。
    劉靜宜、黃德祥(2003)。高中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求助行為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5,319-371。
    潘靖瑛、賴明亮(2005)。慈濟大學醫學系實施推薦甄選入學策略之成效。醫學教育,9(1),46-59。
    蔡幸君(2011)。多元智能探索課程對國中八年級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東敏(2003)。職校學生之重要他人影響、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蔡國成(2010)。高雄縣國小六年級學生校外英語補習經驗、英語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鄧運林(1992)。自我導向學習對成人學生學習行為、學業成績影響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鄭巧苹、劉文英(2011)。實施闖關評量對國中生數學科學習態度、動機、成就之影響。科學教育月刊,338,16-28。
    鄭孟芳、林素華(2010)。國小高年級自然科學習風格、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相關研究。生物科學,2,39-56。
    鄭媛文(2013)。同儕教導學習策略對學生學習成就與情意態度影響之後設分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8,217-242。
    盧青延(1992)。我國國民中學補習學校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蕭智真(2006)。體育學系學生學習動機與生涯發展之研究-以私立輔仁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蕭雅芳(2013)。高中職以上學生全民國防教育學習需求與學習態度之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7,97-108。
    賴麗香(2013)。科技大學生對於會計課程學習成就感之研究。商管科技季刊,14(1),1-30。
    戴麗藹、林淑玟、吳俐雯、江悅慈(2013)。不同多元管道學生入學後一年專業學科學業成就比較—以北臺灣某專科學校護理科為例。耕莘學報,11,46-55。
    職業學校法(2010年6月9日)。
    顏正芳、劉宏文、劉克明、賴春生、黃俊雄、黃尹亭(2006)。四種不同入學管道醫學生在接受醫學課程整合教育時學習成績之比較。醫學教育,10(3),225-231。
    魏麗敏、黃德祥(2001)。國中與高中學生家庭環境、學習投入狀況與自我調節學習及成就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0,63-118。
    譚光鼎、王麗雲(2004)。教育改革的論述、實踐與反省-教育機會均等的論述、實踐與反省-以後期中等教育之教育進路改革為例(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92-2413-H-003-044。
    顧荃(2014年6月22日)。十二年國教 搞懂免試入學。中央通訊社。取自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406220227-1.aspx

    英文部分
    Asubel, D. A. (196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Atkinson, J. W. (1964). 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 Princeton, N. J. : Van Nostrand.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 122-147.
    Devellis, R. F. (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ory and applications. Newbury, California:Sage.
    Diseth, A., & Kobbeltvedt, T. (2010). A mediation analysis of achievement motives, goal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0 (4), 671-687.
    Koballa, T. R. (1988). Attitude and related concepts in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Education, 72(2),115-126.
    Linnenbrink, E. A., & Pintrich, P. R. (2002). Achievement goal theory and affect: An asymmetrical bidirectional model.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7(2), 69-78.
    Litmanen, T., Hirsto, L., & Lonka, K.(2010). Personal goal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mong theology students.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35(2), p195-208.
    Marjoribanks, K. (1991). The found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McClelland, D. C., Atkinson, J. W., Clark, R. A., & Lowell, E. L. (1953). The achievement motive.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McCombs, B. L. (2000). Reducing the achievement gap. Society,37 (5), 29-39.
    Pintrich, P. R., Smith, D. A. F., & Mckeachie, W. J. (1989). A manual for the use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 Ann Arbor, Michigian: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chool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Michigan.
    Pinxten, M. , Fraine, B. D., Damme, J. V., & D'Haenens, E. (2010). Causal ordering of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achievement: Effects of type of achievement measur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0(4), 689-709.
    Rosenberg, M. J. & Hovland C. I. (1960).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components of attitude, In M. J. Rosenberg et al. (eds.).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tipek, D. (1995). Effects of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on young children’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Child developmet , 66 (1), 209-223.
    Webb, N. M. (1989). Peer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in small group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3, 21-39.
    Webb, N.M., & Palincsar, A.S. (1996). Group processes in the classroom. In D.C. Berliner & R.C. Calfee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th ed.), (pp. 15-327), New York, NY : Macmillan.
    Weiner, B. (1985).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2, 548-57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