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莫素娟 MO, SU-CHUAN |
---|---|
論文名稱: |
群科閱讀文本結構教學對高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以電機空調科為例 The Influence o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Through the Text Structure Teaching – In a case of the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Refrigeration & Air-Conditioning |
指導教授: |
唐淑華
Tang, Shu-Hua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3 |
中文關鍵詞: | 文本結構 、群科閱讀 、閱讀理解能力 |
英文關鍵詞: | text structure, reading in content area,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ED.022.2019.F02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7 下載:2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以行動研究法探討利用文本結構策略閱讀群科閱讀文本對高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研究對象為一班高職電機空調科二年級學生,共38人。歷時6周,共17堂課。研究者依照電機空調科的專業科目內容及相關議題挑選閱讀文本作為教材,並以「敘述型」及「資訊型」兩種文本結構作為閱讀策略,進行閱讀教學,再以閱讀理解測驗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輔以省思札記、課堂觀課紀錄、學習單、學生訪談等質性資料,歸納整理成研究結果。研究發現:文本結構教學提升高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且群科閱讀文本內容能提升高職學生閱讀興趣、增進對專業的認識,了解產業發展的趨勢。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based on the action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by applying the strategy of text structure to reading materials in study area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Group.
The subject of the study is a class of grade-two stud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totally 38 students.
It takes 6 weeks to carry out the reading course and contains 17 periods. The researcher chooses the reading material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contents of the special subjects and related issues.
Besides, during the reading instructions, the reading strategy focuses on the two text structures: narratives and informational text.
Then, the researcher has an assessment s o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ies i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The study additionally involves qualitative data: the students' introspective notes, the classroom observation, the worksheets, the students' interviews and etc..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induced and formed through all the above data. The finding of research is the text structure teach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Furthermore,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crease their reading interests,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grasp the trend of the related industry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text structure content.
一、中文部分
王厚俊(2018)。運用PISA閱讀素養為教學方式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臺北市。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佳潔(2014)。PISA閱讀素養融入閱讀教學對九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及閱讀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所,新北市。
李松濤(2016)。科學閱讀的素養表現。科學研習,55,20-26。
吳宛真(2008)。不同形式的科學文本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之影響~以太陽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應用化學暨生命科學所,屏東市。
吳惠琪(2004)。高中學生科學閱讀歷程與閱讀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宋曜廷(2000)。先前知識文章結構和多媒體呈現對文章學習的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林俊智(2003)。以系統功能語言學觀點探討不同課文結構對科學文章的理解-以溫度與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洪文東(1997)。科學文章的閱讀理解。屏師科學教育,5,14-25。
洪月女(2016)。學科閱讀研究與教學之探討。高雄師大學報,40,19-39。
胡永崇(2008)。閱讀理解的教學評量方式。屏師特殊教育,16,1-9。
施宇程(2005)。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小五學生批判思考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育所,臺南市。
翁育誠(2004)。以蘊含序列與詞彙密度兩種結構探討科學課文結構與閱讀理解的關係-以溫度與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臺北市。
張大凱(2011)。電的旅程──探索人類駕馭電子的歷史過程。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木金、許瑋珊(2012)。從PISA閱讀評量的國際比較探討閱讀素養教育的方向。教師天地,181,4-15。
教育部(2019,02年17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網路文字資料】。取自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46/pta_18509_1462812_59125.pdf
許良榮(1994)。科學課文結構對於科學學習的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許良榮(1994)。科學課文的特性與學習。科學教育,170,23-36。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9年02月17日)。PIRLS簡介【網路文字資料】。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1-1000-1268.php?Lang=zh-tw
許瑋珊(2012)。家庭資源、課後學習對閱讀素養影響之研究─以臺灣、韓國、加拿大、芬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黃怡儒(2010)。科學文章型式對國中學生閱讀理解之影響─「以血液循環」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研究所,彰化市。
黃書敏(2008)。不同類型之科學閱讀文本融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迷思概念的影響-以水資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黃錦華、郭塗註(2014)。基本電學I。臺北市:華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亦婷(2014)。國中九年級小說閱讀教學──以PISA閱讀素養評量理念參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9年02月17日)。PISA評量內涵【網路文字資料】。取自http://pisa.nutn.edu.tw/pisa_tw_03.htm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9年02月17日)。閱讀應試指南【網路文字資料】。取自http://pisa.nutn.edu.tw/download/sample_papers/2009/2011
_1205_guide_reading.pdf
鄭立婷(2005)。國小高年級科學教科書之生物類課文結構分析及閱讀理解研究(以植物的構造與功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鄭昭明(2004)。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鄭美珍(2010)。臺北市高職學生網路休閒閱讀動機與行為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潘慶輝、戴慧茹、黃萩(2011)。閱讀理解──文章與試題範例。臺北市:教育部。
劉敏慧(2012)。高職學生閱讀需求與行為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賴慶三(2012)。國小科學閱讀教學模組之研究。崑山科技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學報,4,27-42。
謝添裕(2002)。國小學童對不同型式以及不同圖文配置之科學文章其閱讀理解與閱讀觀點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臺中市。
簡士晟(2011)。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廚藝相關課外閱讀行為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餐旅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顏若映(1992)。教科書內容設計與閱讀理解之認知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5,101-128。
二、英文部分
Cook, L. k.,& Mayer,R.E.(1988).Teaching reading about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text.Journal of Eudcational Psychology,80(4),610-619.
Duke, N. K. (2000). 3.6 minutes per day: The scarcity of informational texts in first grade.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35(2), 202-224.
Gagne',E. D.(1985).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learning.Boston,MA:Litle,Brown and Company.
Kameenui,E.J.,& Simmons,D.C.(1990).Designing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Ohio:Merrill Pub.
Lenski S.,& Wham M. A.,Johns J.Caskey M.(2011).Reading &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middle & high school students. Weatmark Drive Dubuque,IA:Kendall Hunt publishing company.
Norris, S. P.& Guilbert, S.M.,Smith,M.L.,Phillips, L. M.(2005).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narrative explanation in Science.Science Education,89(4),535-563.
Osborne, R.,& Wittrock, M. (1983). Learning science: a generative process. Science Education, 67, 489-508.
Rumelhart,D.E.(1975).Notes on a schema for stories.In D.E.Bobrow & A.M.Collins(Eds.).Representing and understanding:Studies in cognitive science.New York,NY:Academic Press.
Snow, C. E. & Sweet, A. P. (2003). Reading for comprehension. A. P. Sweet & C.E.Snow(eds.). Rethink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pp. 1-11).NewYork,NY:The Guilford Press.
Yore,L. D.,& Shymansky,J.A.(1991).Reading in
science:developing and operational conception to guide instruction.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1(2),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