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雨彤
Wang, Yu-Tung
論文名稱: 多模態文本於非同步華語文化課程之教學設計-以美國羅德島州ACN華人文化課程為例
The Design of Multimodal Texts in Asynchronous Chinese Culture Courses: A Case Study of the Chinese Culture Course at ACN, Rhode Island, USA
指導教授: 蔡雅薰
Tsai, Ya-Hsun
口試委員: 蔡雅薰
Tsai, Ya-Hsun
林振興
Lin, Chen-Hsing
蔡娉婷
Tsai, Ping-Ting
口試日期: 2024/07/15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6
中文關鍵詞: 多模態文本非同步學習華人文化課程教學設計
英文關鍵詞: multimodal texts, asynchronous learning, Chinese culture course, instructional design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內容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129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6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多模態文本(multimodal texts)在非同步華語文化課程中的應用,並以美國羅德島州ACN華人文化課程為例。研究目的在於設計與規劃一個結合多模態文本的華語文化課程,包含茶文化、音樂文化與詩詞文化,並結合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零點計畫(Project Zero)中的思考歷程(thinking routines)活動與現上Padlet交流平台,期望能提升學習者的對華人文化的理解和語言能力,同時也能為非同步華語學習開創新型態與活化華語教學課堂。
    本研究的教學設計對象以美國羅德島州高中生為主,以非同步學習模式為其開設華人文化課程。研究中運用學習者、教師與專家的量化與質化回饋與建議做為評鑑結果,以在未來優化本研究設計之課程。研究結果顯示,學習者多數認同非同步華語文化課程的進行方式,也對多模態文本的融入有不少的興趣;教師與專家則認為多模態文本的華人文化課程有別於傳統的華語教學課堂,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還有助於學習者在非同步環境中更有效地掌握華語和文化知識。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 texts in asynchronous Chinese culture courses, taking the ACN Chinese culture course in Rhode Island, USA, as an example. The objective is to design and plan a Chinese culture course integrating multimodal texts, including tea culture, music culture, and poetry culture. It also incorporates thinking routines activities from Project Zero by the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the Padlet onlin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The goal is to enhance learner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while also pioneering new approaches to asynchronous Chinese learning and revitalizing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s.
    The target audience of this study primarily consist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hode Island, USA, for whom a Chinese culture course is offered in an asynchronous learning mode. The study utilize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 from learners, teachers, and experts as evaluation results to optimize the course design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learners agre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ynchronous Chinese culture course and have a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modal texts. Teachers and experts believe that the multimodal text-based Chinese culture course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creasing the fun and interactivity of learning, and helping learners more effectively master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al knowledge in an asynchronous environmen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美國羅德島州的華語教學發展 9 第二節 非同步學習與華語文化課程 19 第三節 多模態文本與語言文化教學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9 第二節 研究工具 4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9 第四章 課程設計與呈現 51 第一節 美國羅德島州ACN計畫申請與說明 51 第二節 非同步華人文化課程設計 56 第三節 多模態文本應用分析 64 第五章 課程設計評鑑 77 第一節 學習者評鑑 77 第二節 教師評鑑 105 第三節 專家評鑑 108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113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反思 113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118 參考文獻 121 附錄 131

    一、中文專書
    王文科、王智弘(2017)。教育研究法(增訂第十七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方麗娜(2017)。華人社會與文化(增訂版)。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朱我芯(2012)。對外華語文化教學實證研究:以跨文化溝通與第二文化習得為導向。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Airiti Press。
    伍晴文(譯)(2018)。讓思考變得可見。(原作者:Ron Ritchhart, Mark Church, Karin Morrison)。新北:大家出版。(原著出版年:2011年)
    陳軒逸(譯)(2014)。遠距工作,go!:雲端時代企業與個人的美好生活主張。(原作者:James Fried,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2013年)
    蔡雅薰、余信賢(2019)。IB國際文憑與中文教學綜論。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蔡雅薰(2023)。結合思考與溝通的CSI教學法:顏色、符號、圖像華語文教學。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蔡雅薰、舒兆民、陳立芬、張孝裕、何淑貞、賴明德-合著(2018)。華語文教學導論。臺北:三民書局。
    劉垣均、張智強(2017)。吃茶:品茶品心,有滋有味。奇点出版社。
    賴明德、何淑貞、丁原基、林振興(2009)。華人社會與文化。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簡瑛瑛、蔡雅薰(2014)。華裔學生與華語教學:從理論、應用到文化實踐。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二、中文期刊
    王語婕(2021)。改變正在發生──數位華語文教學的現在進行式專訪國立空中大學數位華語文中心歐喜強老師。華語學刊,30期,頁73-78。
    占麗娟、吳佳芬(2023)。基於多模態教學法的紙芝居語文教學及推廣。科學與人文研究,10(2),頁114-125。
    全球華語文教育專案辦公室(2018)。打造華語文教育推廣基地 臺灣全球華語文教育專案辦公室簡介。華文世界,122期,頁18-22。
    李美慧(2008)。專訪美國布朗大學中文課程協調者胡龍華老師:美國華語教學環境概觀-從布朗大學中文課程談起。台灣華語文教學,5期,頁58-60。
    林景蘇(2021)。短期強效密集華語課程線上教學規畫與實踐-以2020年台灣文藻外語大學執行NSLI-Y Virtual Summer Intensive Program為例。應華學報,25期,89-118。
    呂佩珊、何昆益(2021)。華語臺灣 國際通關-專訪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李彥儀司長。華文世界,128期,頁18-23。
    周德嬚(2023)。擴增實境APP 體驗國際交流與融入學科教案設計。台灣教育,744期,頁16-22。
    洪郁婷(2021)。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評《重啟更好的學校:預料之外的COVID-19得以讓教育變得更好》。教育研究集刊,67: 3期,頁151-160。
    連育仁(2021)。新常態華語教室。華文世界,128期,頁116-119。
    寇惠風(2015)。美國北加州中文學校之教學現況。華語學刊,18期,頁1-9。取自:http://dx.doi.org/10.30216/JPER.202208_(3).0001
    陸家珩、侯雅芬、張育通、蕭力愷(2022)。後疫情時代災害管理遠距學習模式-以美國FEMA線上課程為例。醫療救護與緊急應變,3期,頁97-101。
    國家教育研究院華語文語料庫與能力基準整合應用系統(2020)。《說情話境-華語文詞語情境分類》,P20 - 21。
    國家教育研究院(2021)。《(111學年度實施)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s://www.naer.edu.tw/PageSyllabus?fid=52
    張文京(2014)。「無味之味──認識中國茶」課程之規劃與實踐──臺大國際華語研習所,文化課程案例分享。華語學刊,16期,頁91-95。
    張美華、簡瑞良(2014)。古典詩詞在情意課程設計的啟思。雲嘉特教期刊,20期,頁14-19。
    陳玉明(2023)。後疫情時代的華語文化體驗課:線上施行實例與反思。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學報,12期,頁1-21。
    陳郁仁(2022)。「臺美教育倡議」啟動國際華語文合作新契機。臺灣教與評論月刊,11(12),頁39-47。
    陳嘉凌(2022)。「師大大師雅訓,鵬鳥高飛引航」——專訪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系主任蔡雅薰教授。華文世界,130期,頁121-134。
    郭曉純(2020)。一個文化記憶的再生場域:從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歷程談起。臺陽文史研究,5期,頁105-128。
    黃繼仁、葉譯聯(2024)。當代閱讀教育發展的重要議題:雙語教育與雙閱讀素養。台灣教育研究期刊,5卷1期,頁241-260。
    曾大衛(2015)。近代流行音樂的多元文化體現。藝術欣賞,11卷2期,頁44-48。
    楊秉煌(2022)。線上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以台師大海外華語師師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為例。華語學刊,33期,頁82-93。
    楊秉煌(2023)。線上教學在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的發展歷程。華文世界,131期,頁22-25。
    臺灣大學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2021)。110年海外數位華語文推廣計畫中南美洲組活動成果報告。華語學刊,30期,頁42-63。
    鄭琇仁(2023)。多元模態自主學習素材融入美國一大學中文課堂之漢字學習成效研究。臺灣華語教學研究,26期,頁125-172。
    劉靜宜(2018)。華文觀光教材電子書之研發——以臺東為例。臺東大學人文學報,8卷1期,頁1-42。
    三、中文學位論文
    何姍樺(2024)。可見式思考活動融入國際文憑語言與文學課程研究 - 以蘇軾黃州文學之生命轉化為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雨昕(2019)。台美高中生同步與非同步遠距語言交換互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洛伊(2022)。Canvas學習管理系統在網絡華語教學的成效探討-以美國喬治亞州州立網絡學校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倉島姿壽賀(2009)。以內容本位教學法設計之發展型中國茶藝華語課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琳(2022)。多模式文本融入華語文教學的敘事探究。國立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華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佩如(2019)。圖像素養融入多模態英語寫作以兩位臺灣高中生為例之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怡彣(2023)。SDGs主題在兒童華語繪本故事盒之探究式教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羿廷(2015)。5C原則應用於英國華語與文化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陳淑芬(2014)。唐詩菊花意象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郭芳君(2007)。短期華語與文化研習班之課程設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瑞容(2019)。網紅式的線上華語教學視頻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立衡(2023)。大專教師線上非同步教材錄製發展原則之個案研究--以某教育大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詩雅(2022)。美國領航語言計畫在covid-19情境下的遠距華語教學個案研究。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蔡佳芸(2010)。「華語文數位教學設計」數位學習課程設計與發展。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依潔(2023)。短期華語文化課的課程設計研究-以美籍大學遊學團為例。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劉美貴(2020)。新冠疫情與線上教學研究-以美國DC國際文憑學校國中部中文班為研究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賴映蓉(2021)。遠距華語文化課程設計之教學反思—以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國畫與書法課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宜靜(2014)。華語遠距同步教學設計-以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基礎級華語學習者為例。文藻外語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子涵(2023)。思考歷程活動融入線上華語教學研究—以 SDGs 目標 10「減少不平等」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英文文獻
    Bernard, R. M., Abrami, P. C., Lou, Y., Borokhovski, E., Wade, A., Wozney, L., Wallet, P. A., Fiset, M., & Huang, B. (2004). How Does Distance Education Compare with Classroom Instruction? A Meta-Analysis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4(3), 379–439. Retrieved from: https://www.jstor.org/stable/3516028
    Chien, C. (2023).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modality into Tertiary Mentoring Activities. Journal of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5, 1-20. https://doi.org/10.6942/JCHE.202401_(5).0001
    Faulconer, E. K., Bolch, C. & Wood, B. (2022). Cognitive load in asynchronous discussions of an online undergraduate STEM cours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Innovative Teaching & Learning, 16(2), 268-280. https://doi.org/10.1108/JRIT-02-2022-0010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2020). Language acquisition guide (for use from September 2020/January 2021). Retrieved from: https://franklin2017.s3.amazonaws.com/2/ckeditor/Language%20acquisition%20Sept%2020%20Jan%2021_v14yCq_pQG.pdf
    J, S. & W, C. (2023). Blurring the boundaries of current and future selves: students’ STEM identity exploration in a multimodal compos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 48(4), 596-611. https://doi.org/10.1080/17439884.2023.2225858
    Kress, G. (2000). Multimodality: Challenges to Thinking about Language. TESOL Quarterly, 34(2), 337-340. https://doi.org/10.2307/3587959
    Kress, G., Jewitt, C., Ogborn, J., & Tsatsarelis, C. (2001). Multimod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Rhetorics of the Science Classroom. 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Retrieved from: http://dx.doi.org/10.5040/9781472593764
    Kress, G. (2010). Multimodality: A Social Semiotic Approach to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London: Routledge.
    New London Group (1996).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66(1), 60-92.
    Tong, P., Yin, Z. & Tsung, L. (2024). Student engagement and authentic language use on WeChat for learn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37(4), 687-719. https://doi.org/10.1080/09588221.2022.2052906
    五、網路資源
    2023年「台美教育倡議」事實清單。美國在台協會。取自: https://www.ait.org.tw/zhtw/u-s-taiwan-education-initiative-factsheet-2023-zhtw/。(擷取日期:2024/02/20)
    台美教育倡議計畫。美國在台協會。取自:https://www.ait.org.tw/zhtw/u-s-taiwan-education-initiative-zh/(擷取日期:2024/02/20)
    台美教育倡議相關交流計畫-在台灣學習中文。美國在台協會。取自:https://www.ait.org.tw/zhtw/studying-mandarin-in-taiwan/(擷取日期:2024/02/20)
    教育部舉辦臺灣優華語計畫交流分享會 持續推動臺美教育合作(2023)。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s://www.moe.gov.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027AD5748A96746F(擷取日期:2024/02/20)
    漢光教育基金會。取自:https://www.hanguang.org.tw/news/post-65.html(擷取日期:2024/05/28)
    ACN網站。羅德島州教育廳。取自:https://enrollri.org/acn。(擷取日期:2024/02/22)
    ACN課程類型圖。羅德島州教育廳。取自:https://ride.ri.gov/students-families/education-programs/all-course-network(擷取日期:2024/02/22)
    Best Rhode Island High School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high-schools/rhode-island/rankings(擷取日期:2024/06/15)
    Dietrich, S. & Hernandez, E. (2022) Nearly 68 Million People Spoke a 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 at Home in 2019.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ensus.gov/library/stories/2022/12/languages-we-speak-in-united-states.html(擷取日期:2024/06/15)
    DRAFT World Languages CURRICULUM FRAMEWORK V.1 (2023). Rhode Island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ride.ri.gov/sites/g/files/xkgbur806/files/2024-02/RIDE_CF_WorldLanguages_February2024.pdf (擷取日期:2024/06/15)
    Lederman, D. (2020). Faculty Confidence in Online Learning Grows. Inside Higher E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digital-learning/article/2020/10/06/covid-era-experience-strengthens-faculty-belief-value-online(擷取日期:2024/06/20)
    Overview of multimodal literacy (2023).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Victori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ducation.vic.gov.au/school/teachers/teachingresources/discipline/english/literacy/multimodal/Pages/multimodaloverview.aspx#link10(擷取日期:2024/02/22)
    Padlet網站。取自:https://zh-cn.padlet.com/dashboard/gallery/all?audience=business(擷取日期:2024/03/06)
    PrepareRI計畫目標圖。Prepare Rhode Island。取自:https://www.prepare-ri.org/what-we-do(擷取日期:2024/06/16)
    Project Zero's Thinking Routine Toolbox.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pz.harvard.edu/thinking-routines (擷取日期:2024/03/0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