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家真
Hsu, Chia-Cheng
論文名稱: 台灣當代傳說研究:傳說在政治、文學、流行文化與災難中的生產實踐
Research on Taiwan's Contemporary Legends: Implications of Legends in Current Taiwan's Politics, Literature, Pop Culture, and Disasters
指導教授: 林芳玫
Lin, Fang-Mei
口試委員: 林芳玫
Lin, Fang-Mei
黃美娥
Huang, Mei-E
黃儀冠
Huang, Yi-Kuan
陳國偉
Chen, Kuo-Wei
彭衍綸
Peng, Yen-Lun
口試日期: 2024/07/04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89
中文關鍵詞: 傳說當代傳說謠言類民俗
英文關鍵詞: Legend, Contemporary Legend, Rumor, Folkloresque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100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3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傳說是民間版本的歷史,代表民間對社會生活、當代事件或過往歷史的話語詮釋權。傳說作為民間文學重要文類,具有歷史性、可信性、地方性、解釋性等特點,透過傳說能表達民間的觀點與信仰。當代民間文學研究除了要關照過去,也要呼應國際民間文學研究的轉型,望向活躍於當代的傳說,讓傳說成為具有現實動能的現代之學,重視傳說的實用,跨學科領域的對話與互助,能積極為當代社會與生活文化提出實用的貢獻。
    二十一世紀台灣社會進入真正民主化的時代,加以社群媒體時代的來臨,新媒介與全球化帶動新的研究主題與挑戰。面對當代的新問題與新思潮,傳統傳說的母題,在當代的新脈絡、新材料、新載體下,透過多元傳播渠道如網路、大眾傳媒快速且廣泛地再生與傳播。
    當代脈絡下的傳說研究,必須順應新的時空條件與時俱進,放寬研究視野,並將田野擴及網路社群媒體等新媒介。本文關注的傳說包含都市傳說、謠言、舊瓶新裝的舊傳說文本。即以當代仍在傳述、改寫、轉譯的傳說。內容涉及真實事件或人物的象徵性真相的隱喻。從政治人物傳說中爬梳台灣民間政治想像的認同與變遷,分析歷史上重要政治領袖、歷任總統相關謠言,討論民間文學在政治上的動力。以乜寇、李昂、甘耀明三位作家作品,觀察分析當代原住民兒童文學、後鄉土小說對傳說的改寫與應用的敘事策略與意義。此外,本文採用「類民俗」的概念,探討當代傳說如何在台灣戲劇、電影、電玩等流行文化中再現,召喚台灣集體歷史記憶,並在全球化的脈絡下建構文化認同。
    本文將「類傳說」的謠言納入研究視野,視其為人類生活、思想和情感的表達,發揮其實用性與動能,嘗試為謠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視角。本文以數則台灣疫情下、災難後流傳的謠言為文本,嘗試以傳說研究的方法學與路徑,觀察在「非常」的社會語境下,於社會互動過程中產出的疫情相關謠言,進行謠言文本內容與集體認同的分析,分析其套語、敘事模式、傳播、變異的過程與因素,並關注導致謠言消失/再現的因素,探討謠言文本中蘊含的認同、信仰、文化的隱喻。

    A legend is a folklore genre that represents the folk's right to interpret social life, current occurrences, or past incidents. Legends, as a significant genre of folk literature, possess features of history, credibility, locality, interpretation, and they represent folk views and beliefs. In addition to caring for the past, contemporary folklore research should refle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folklore research, look to the legends that are active in the modern era, make legends a modern study with realistic momentum, emphasize the practicality of legends, promote 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 and mutual assistance with other fields, and actively contribute to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living culture.
    The 21st century has seen true democratization as well as rising of social media in Taiwan society. New media and globalization have also prompted new research themes and challenges. In response to modern issues and new intellectual trends, and under influence of new circumstances, materials, and carriers of modern times, the motifs of traditional legends have been recreated and spread quickly and widely through a variety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The study of legends in the contemporary age must adjust and expand itself according to contemporary contexts. It also has to encompass new media, like SN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urban legends, rumors, and preserved old legends, which refer to legends that are still repeated, altered, and translated today; and to better analyze these materials, comprehending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s behind them is an important method in this thesis. By searching the symbolic truth of an actual event or person, I decipher the identity and changes of Taiwan's folk political imagination through political figure stories, evaluate rumors about major political leaders and presidents, and discuss the political dynamics of legends. My thesis also examines and analyzes the narrative methods and relevance of rewriting and utilizing legends in contemporary aboriginal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post-regional literature, using the works of three writers: Neqou Soqluman, Li Ang, and Gan Yaoming. Furthermore, this thesis uses the concept of "folkloresque" to investigate how contemporary legends can be reproduced in Taiwanese popular culture, such as TV shows, films, and video games, and how they can thereby summon Taiwan's collective historical memory and constructing cultural identit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is paper also attempts to include "legend-like" rumors into the spectrum of studies and to view them as an expression of human thoughts, feeling and life, trying to provide new perspectives and ideas and to make rumor study more practical and dynamic. Using several rumors spread during or after the epidemic/disasters in Taiwan as texts, this thesis would like to utilize the methodology and path of legend research to observe how the rumors were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teraction under the extraordinary social circumstances. While examining the concrete content of rumor texts, this thesis also aims to analyze the collective identity, as well as the stereotypes, narrative patterns, of the examined rumors; moreover, it intends to discuss the processes and factors of transmission and mutation of rumors related to the epidemic, including the factors that cause them to disappear/reappear. Furthermore, it hopes to propose possible discussions of the metaphors of identity, belief, and culture contained in rumor texts.

    第一章 定義、範疇、動機、現況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2 (一)拋棄舊框架,建立民間文學新視野 2 (二)呼應國際間民間文學研究的轉型:定義、範疇與方法的轉向 5 (三)民間文學的新語境:朝向民間話語的敘事轉向 6 二、研究目的 7 (一)傳說定義的再確認,研究邊界的模糊化 7 (二)確立台灣傳說的在地性:「民」的再定義 8 (三)傳統與現代的不可分割:將傳說視為現代學,探索其現代意義 10 (四)民間文學的新媒介:台灣性如何在傳說的物質實踐中被生產 11 (五)使民間文學成為具有現實動能的學科:正視民間文學的政治意涵面 12 第二節 相關文獻之回顧與探討 13 第三節 定義與研究範疇:傳說與當代傳說 15 一、傳說的傳統意涵與當代研究取徑 15 二、民俗與民間文學,傳說與傳奇 20 三、當代傳說的定義與範疇 21 (一)當代傳說、都市傳說、現代傳說 21 (二)謠言 24 (三)假新聞 28 (四)類民俗 29 四、本論文研究範疇:二十一世紀台灣當代傳說與傳說當代 31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設計 34 一、文獻學 34 二、田野調查 34 三、借鏡西方理論與方法 36 四、人文地理學 37 第二章 台灣當代傳說中的政治動力:政治人物傳說中的民間政治意識 38 第一節 從皇帝到總統: 從當代傳說中看台灣民間政治想像的認同與變遷 38 一、 君權神授的帝王傳說:命定說與風水說的民間政治想像 38 二、台灣不產王者嗎?從傳說看民間政治想像中的台灣邊陲性格 40 (一)林道乾早發神箭傳說 40 (二)鄭成功東海長鯨化身傳說 47 (三)京官來台敗地理傳說 49 三、蔣介石龜神傳說 50 (一)玄天上帝與龜蛇二將傳說 50 (二) 士林龜神傳說及蔣介石與毛澤東的龜蛇大戰 53 四、民選總統的相關傳說與謠言 55 (一)諧音民俗:李登輝「你等會兒」笑話 55 (二) 出生地質疑論(bitherism):「李登輝是日本人私生子」謠言 59 第二節 謠言在政治中的力量:馬英九「死亡之握」謠言的案例研究 63 一、前言 63 二、歷史脈絡:戒嚴下的國民黨統治到馬英九的崛起 65 三、死亡之握的傳播管道:從BBS到媒體 66 四、死亡之握的分析:圖像、民俗與政治 68 (一)圖像與影音的強化 68 (二)既有民俗集體意識的強化:狗的靈視 70 (三)宗教信仰的強化 71 (四)命名的影響 72 (五)台灣民間信仰對不潔的趨避 72 五、結語:謠言對政治的影響與意義 73 (一)謠言與政治人物形象的崩壞 73 (二)民間政治焦慮的出口 76 (三)笑話中呈現的民主政治精神 78 第三節 結語 79 第三章 台灣當代傳說與台灣當代文學 81 第一節 當代作家文學中民間文學的改寫與應用 81 第二節 原住民兒童文學繪本原住民兒童文學中的傳說改寫與華語書寫之思考:以布農族乜寇.索克魯曼繪本創作《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為例 86 一、布農文學與傳說的改寫與運用 86 二、布農族繪本故事的思維脈絡與轉變歷程:從《奶奶伊布的豆子故事》到《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 88 (一)刪改的舊情節 89 (二)加入的新元素 93 三、《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中承載的文化意義 95 (一)傳說的改寫與嵌入 95 (二)口述傳統的再現 99 (三)布農傳統農業的豆文化 99 四、《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中的圖畫象徵與敘事 101 五、原住民兒童文學創作的取與捨 104 第三節 作家文學中傳說的隱喻、詮釋與續寫:以李昂《看得見的鬼》為討論對象 107 一、傳說的集體性與作家文學的改寫 107 二、小說中女鬼傳說的雙重隱喻:女性主義與國族寓言 110 三、小說中女鬼傳說的新詮釋:跨越道德與報應之外的意義 116 四、小說中女鬼傳說的續寫:時間與空間的延展 122 (一)時間的延展 123 (二)空間的延展 127 五、結語:女鬼聲啾啾 131 第四節 傳說在後鄉土小說創作中的功能與意義:以甘耀明作品為例 133 一、後鄉土小說中的民間文學元素與相關前行研究 133 二、後鄉土小說中傳說研究的工作與認知 136 (一)文本類型與母題的辨識 136 (二)民間文學文類的辨識 138 (三)視台灣原住民文化為各自獨立個體的認知與尊重 141 (四)作家的族群身分辨識 142 三、甘耀明小說中的原、客傳說敘事策略 143 (一)傳說話語權的翻轉:以〈米田共研發會〉中〈屙屎嚇番〉傳說為例 145 (二)傳說的去神聖化 148 (三)類傳說的編造 151 (四) 部分利用 152 四、結語:小說創作中的傳說與傳說詮釋 155 (一)需重視民間文學的集體性與歷史文化脈絡 156 (二) 研究民間文學必須言之有據 156 (三)錯誤的民間文學詮釋造成錯誤的小說解讀 157 第五節 結語:廢墟的重建---建構過去的「地方」與「歷史」 158 第四章 當代的傳說與物質實踐:民俗、類民俗與流行文化產物 164 第一節 前言:流行文化、影視民俗與類民俗 164 第二節 台灣民俗的當代再現與電視影集:《通靈少女》中的文化意義與跨文化展演 167 一、跨國電視影集《通靈少女》:前身、劇情架構與民俗脈絡 168 二、《通靈少女》的形象建構與行銷策略 171 (一)引起共鳴的普世性 171 (二)台灣在地性的特殊性 173 三、《通靈少女》的文化意義:電視劇如何再現民俗 175 四、全球化脈絡下的當代民俗如何述說:建構文化認同的影視民俗 180 第三節 類民俗與流行文化中台灣集體歷史記憶的重建 181 一、「台灣」認知的自我重構:流行文化中的懷舊、類民俗與傳說 181 二、台式恐怖:當代恐怖遊戲的類民俗應用 184 三、電影《返校》中的歷史召喚與空間建構:白色恐怖、校園傳說與恐懼景觀的交織 188 (一)白色恐怖的歷史記憶召喚 188 (二)當代本土鬼片風潮下的校園傳說 190 (三)恐懼景觀的構築 193 (四)類民俗文本「瘦長人」的運用 194 四、結語:以類民俗作為材料的流行文化產物 195 第四節 結語 197 第五章 台灣當代的傳說應用:傳說在疫情謠言、災難集體記憶的實用性 200 第一節 傳說研究視角下的臺灣新冠疫情謠言初探 200 一、前言:當代傳說研究與謠言研究的整合 200 二、假訊息病毒大流行:社群媒體時代新冠疫情謠言研究的新語境 201 三、全球新冠疫情下的集體焦慮與謠言樣態概述 204 四、傳說研究視角下的疫情謠言分析:以五則流傳於台灣的新冠謠言文本為例 208 (一)短命型謠言:謠言背景脈絡與本土語文學的觀察 209 (二)條列式謠言:謠言的套語、變異與再起 211 (三)代言型謠言:新箭垛式人物代言體 215 (四)建議型謠言:缺乏脈絡的建議轉變成社交距離謠言 216 (五)政治型謠言:謠言傳播的管道理論 220 五、結語:關於台灣新冠疫情謠言的幾點觀察與思考 222 第二節 當代傳說與災難集體記憶和心理重建 226 一、災難敘事:媒體災難報導與民間災難傳說 226 二、舊篇新章的當代傳說母題:「消失的搭車客」 228 (一)美國版本 230 (二)日本版本 232 (三)中國版本 235 (四)台灣版本 237 三、衛爾康西餐廳大火與「幽靈船」傳說 240 (一)「幽靈船」傳說的可能來源 242 (二)災難的象徵 244 (三)災難傳說的再傳播 246 四、災難傳說的實用意義與功能性 247 (一)建構民間想像的災難解釋 247 (二)災後避險與防災的反省 249 (三)災難後悲傷與創傷的演繹 250 第三節 結語 252 第六章 結論 255 第一節 傳說研究在當代,當代的傳說研究 255 第二節 未竟之處 257 第三節 未來展望 259 參考文獻 261 (一)文本 261 (二)期刊論文 262 (三)專書 270 (四)報紙、電子報、社論及新聞相關 277 (五)會議或研討會出版論文 280 (六)學位論文 281 (七)電子資源 282 (八)引用古籍 288 (九)其他 288

    (一)文本
    乜寇‧索克魯曼,《奶奶伊布的豆子故事》,斗六:乜寇‧索克魯曼自費出版,2011。
    乜寇‧索克魯曼,《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台北:天主教善國璽基金會&青林國際,2017。
    乜寇‧索克魯曼,〈孩子,我很高興你可以來看我〉,《我為自己點了一把火:乜寇文學創作集》,台北:山海文化雜誌社,2015,頁31-39。
    小峱峱,《守娘》,CCC創作集。
    https://www.creative-comic.tw/zh/book/101/content
    小峱峱,《守娘》,台北:蓋亞,2019。
    赤燭遊戲官網,https://redcandlegames.com/presskit/index.php?l=ch
    李獻章編,《台灣民間文學集》,台中:台灣文藝協會,1936。
    何敬堯,《台灣百怪談》,台北:奇幻基地,2022。
    吳振宇採錄,〈住在地底下的人〉,《布農:傳說故事及其早期生活習俗》,頁49-55,南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995。
    吳瀛濤:《臺灣民俗》(台北:眾文圖書,2000 年元月),頁64-65。
    胡萬川編,《桃園縣民間文學集45——龍潭鄉廖德添客語專輯(一)》,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6。
    連溫卿,〈林道乾〉,《台北文物》二卷2期,1953,p.13-19。
    張趁萬講述,〈玄天上帝的故事〉,收於《雲林縣閩南語故事集(三)》(雲林:雲林縣文化局出版,2001年元月),頁52-59。
    謝宜安,《特搜!台灣都市傳說》,台北:蓋亞文化,2020。
    鄒景雯採訪紀錄,《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台北:印刻,2001。
    〈史遺──冤魂顯報〉,《三六九小報》第82期,1931年6月13日,第二版、第83期,1931年6月16日,第二版。《三六九小報》影像全文來源「中國近代報刊資料庫」。
    片岡巖《台灣風俗誌》,(1921),頁864,(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資料庫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08_104_000042&lang=chn
    原文為日文,中文翻譯參見何敬堯,《妖怪台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台北:聯經,2017),p.459-460。

    (二)期刊論文
    丁仁傑,〈災難的降臨與禳除:地方性社區脈絡中的改運與煮油淨宅,保安村的例子〉,《臺灣宗教研究》,第11卷第1期(2012),頁53-88。
    王杰文,〈”新媒介”環境下的日常生活---兼論”數碼時代的民俗學”〉,《日常と文化》,4期(2017),頁153-159。 https://doi.org/10.50949/edlac.4.0_153
    王杰文,〈乘車出行的幽靈—關於”現代都市傳說”與”反傳說”〉,《民俗研究》,4期(2005),頁146-159。
    王曉葵,〈災害文化的中日比較—以地震災害記憶空間構建為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期(2013),頁47-55。
    方均瑋,〈如何理解當代布農人多樣的宗教信仰?:以一則小兒意外事件為例的討論〉,《東台灣研究》,23期(2016),頁3-31。 https://doi.org/10.6275%2fJETS.23.3-32.2016
    戈德斯坦・戴安娜・埃倫(Goldstein, Diane Ellen),〈民間話語轉向:敘事、地方性知識和民俗學的新語境〉,李明潔譯,李維華校,《民俗研究》3期(2016),頁53-67。
    戈德斯坦・戴安娜・埃倫(Goldstein, Diane Ellen),:〈美國應用民俗學的特質、方法與實踐〉,李明潔譯,《民俗研究》,3期(2016),頁68-74。
    付博,〈後現代焦慮表達:中日韓都市傳說的虛像與與實景〉,《北京社會科學》,2期(2020),頁94-102。
    朱剛,〈當代民俗學”以演述為中心的方法”—理論背景、發展軌跡及概念解析〉《民間文化論壇》,1期2015,頁52-61。
    江美萱,〈後現代時空與歷史書寫:《海角七號》中的懷舊與歸鄉〉,《中外文學》,45:3(2016), 頁99-123。
    江寶釵、羅德仁,〈原住民學研究理論之商榷:從後殖民理論到華語語系的思考〉,《臺灣文學學報》,35期(2019),頁159-192。http://doi.org/10.30381/BTL.201912_(35).0006
    李豐楙,〈由常入非常--中國節日慶典中的狂文化〉,《中外文學》,22卷3期(1993),頁116-154。
    李依倩,〈土懷舊與洋復古當代台灣流行媒介的歷史想像〉,《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9期(2010),頁203-258。https://doi.org/10.29816%2fTARQSS.201009.0006
    李依倩,〈歷史記憶的回復、延續與斷裂:媒介懷舊所建構的”古早台灣”圖像〉,《新聞學研究》87期(2006),2006,頁51-96。https://doi.org/10.30386%2fMCR.200604_(87).0002
    李宜靜,〈消失的仙鄉—清代台灣的「桃花源」傳說〉,《康寧學報》,11期(2009),頁145-167。
    呂奕蓉,〈臺南民間故事《陳守娘顯靈》蘊含之女性悲劇及厲鬼塑造探討〉,《彰化師大國文經緯》,17期(2021),頁5-19。http://doi.org/10.3966/221845462021070017001
    阮秀莉,〈大地的變貌・自然的銘刻:論述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景觀〉《中外文學》,30:9(2002),頁118-150。https://doi.org/10.6637%2fCWLQ.2002.30(9).118-150
    林耀盛,〈書寫創傷:探究“九二一震災”受創者的心理社會療癒經驗〉,《本土心理學研究》,19期( 2003),頁3-64。https://doi.org/10.6254%2f2003.19.3
    林彥如,〈嘉義阿里山玄天上帝信仰及其傳說〉,《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31期(2015),頁65-76。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0238808-201510-201712010007-201712010007-65-76
    林美容,〈台灣民間信仰的分類〉,《漢學研究通訊》,10卷1期 (1991) ,頁13-18。
    林達爾・卡爾(Lindahl Carl), 游自熒譯,〈卡特里娜颶風傳說:有權犯錯、倖存者對倖存者的故事講述和療傷〉,《民間文化論壇》,2期(2014),頁24-50。
    吳建昇,〈清代臺南北極殿的歷史發展〉,《嘉大應用歷史學報》,3期(2018),頁1-38。
    施琮仁,〈新冠肺炎的日常防疫行為:媒體、情緒與風險認知的作用〉,《新聞學研究》,148期(2021),頁153-196。
    施愛東:〈都市情緒的下水道〉,《新世紀周刊》5期(2007),頁110。
    施正鋒,〈馬英九政府的中國政策〉,《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9卷第2期(2013 ),頁43-66。
    胡海涵,〈從“謠鹽風波”看社會謠言的生成機制〉,《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2卷2期(2012),頁63-38。
    胡萬川,〈民間文學口傳性特質之研究-以台灣民間文學為例〉,《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11期(2010),頁199-220。https://doi.org/10.6458%2fJTLS.201010.0199
    胡萬川,〈土地・命運・認同---京官來台敗地理傳說之探討〉《台灣文學研究學報》:1期(2005),頁1-21。https://doi.org/10.6458%2fJTLS.200510.0001
    施愛東,〈都市情緒的下水道〉,《新世紀周刊》,5期(2007),頁110。
    施愛東,〈陰謀論的形態特徵及其故事策略〉,《民族藝術》,6期(2016),頁113-121。
    祝鵬程,〈托名傳言:網絡代言體的興起與新箭垛式人物的建構〉,《民族藝術》,4期(2017),頁79-86。
    范銘如,〈後鄉土小說初探〉,《台灣文學學報》,11期(2007年12月),頁21-50。https://doi.org/10.30381%2fBTL.200712_(11).0002
    柯榮三,〈厲鬼‧節婦‧烈女---台南陳守娘傳說探賾〉,《台灣文學研究學報》,31期(2020,頁9-52。
    徐鵬,〈後現代主義視角下的民俗定位及其文化政治意義—評《現代下的傳統》〉,《民間文化論壇》5期,2013,頁103-105。
    海樹兒.犮剌拉菲,〈布農語對人名的叫法〉,《原教界》,59期(2014),頁78-80。
    翁瑞萱等,〈台灣的末期病人有機會壽終正寢嗎?──在宅往生課題之探討〉,《安寧療護雜誌》,第18卷第3期(2013),頁320-329。
    鹿憶鹿,〈小黑人神話---從台灣原住民談起〉,《民族文學研究》,4期(2004),頁38-46。
    陳益源,〈明清時代的台灣民間文學〉,《中正中文學報年刊》,3期(2000),頁183-203。
    張舉文,〈民俗影視紀錄與數字時代的民俗學研究〉,《民間文化論壇》,3期(2021),頁5-13。
    張靜,〈西方傳說視野下的謠言研究〉,《民俗研究》,3期(2016),頁77-84。
    張靜,〈西方傳說學發展軌轍〉,《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8卷2期(2019),p.97-103。
    張敦福、魏泉,〈解析都市傳說的理論視角〉,《民間文化論壇》,5期(2006),頁24-29。
    張敦福,〈消失的搭車客:中西都市傳說的一個類型〉,《民俗研究》2期(2006),頁61-76。
    張雙英,〈論《迷園》的敘事結構及其歷史記憶〉,《淡江中文學報》,22期(2010),頁129-154。https://doi.org/10.6187%2ftkujcl.201006.22-5
    陳忠信,〈解釋與安頓──試論台灣原住民地震神話之治療義蘊〉,興大中文學報23增刊(文學與神話特刊) (2008), 393-428。https://doi.org/10.30091%2fJCDNCHU.200811.0015
    郭建斌,〈在場:民族志視角下的電視觀看活動 ─獨鄉田野資料的再闡釋〉,《傳播與社會學刊》,6期(2008),頁193-217。 https://doi.org/10.30386%2fMCR.200604_(87).0002
    陳惠齡,〈論李昂小說中鹿城鄉土的異質書寫〉,《淡江中文學報》,24期(2011),頁131-162。https://doi.org/10.6187%2ftkujcl.201106.24-5
    陳建憲,〈故事類型的不變母題與可變母題—以中國洪水再殖型故事為例〉,《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期(2016),頁2-6。
    閆岩(Yan YAN),劉子琨(Zikun LIU),〈被個別詮釋的災難:六起特大事故的新聞框架與災難敘事〉,《傳播與社會學刊》60期(2022),頁57-90。https://doi.org/10.30180%2fCS.202204_(60).0004
    許雲樵,〈林道乾略居浡泥考〉,《東方雜誌》, 32卷1期 (1935),P.81-89。
    許家真,〈從民間文學的版權保護談民間文學的改寫:以霍斯陸曼・伐伐〈狗王子〉為例〉,《台灣文學研究學報》,3(2006),頁53-75。
    黃韌(Wong,Mark Y.,〈民間信仰志視閾內災禍風險應對與族群互動的靈異敘事---以北江流域曹主信仰神話體系為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7期(2017),頁17-23。
    道爾遜・理查(Dorson, R.M.),張舉文譯,〈城市裡有俗民嗎?〉,《民俗研究》, 4期(2000),頁56-67。
    彭小妍,〈女作家的情欲書寫與政治論述—解讀李昂《迷園》〉,《中外文學》24卷5期(1995年10月),頁72-92。https://doi.org/10.6637%2fCWLQ.1995.24(5).72-92
    彭牧, 〈實踐, 文化政治學與美國民俗學的表演理論〉,《民間文化論壇》, 5期(2005),頁 90-96。
    曾奕寧,〈遊戲中的恐怖經驗與創作式參與――以赤燭公司兩款遊戲《返校》與《還願》為例〉,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問學集》,25期(2020),頁115-132。
    程鵬,〈都市民俗學與民俗學的現代化指向〉,《民間文化論壇》,4期(2014),頁51-59。
    楊利慧,〈民俗生命的迴圈:神話與神話主義的互動〉,《民俗研究》,6期(2017),頁43-52。
    游自熒,〈從洪水神話到洪水敘事:山西洪洞以災民為中心的災難敘事和社區重建〉《,民俗研究》, 4期(2017),頁117-126。
    游自熒,〈災難、傳說和信仰的互動:日常政治與人神互惠〉,《民族文學研究》,6期(2020),頁45-53。
    福斯特・邁克爾・狄倫,陳征洋譯,〈類民俗的迴圈——模糊用典,以化成明日之俗〉,《東方文化學刊》8期(2018)。轉引自《中國民俗學網》,https://www.chinafolklore.org/web/index.php?NewsID=18717
    詹閔旭,〈重構原漢關係:台灣文學裡原住民族、漢人移民與殖民者的跨種族接觸〉,《中山人文學報》,48期(2020),頁73-95。
    劉文江,〈作為實踐性體裁的傳說、都市傳說與謠言研究〉《民俗研究》,第2期(2012),頁136-142。
    劉文淑,〈從女人到女鬼---試析李昂《看得見的鬼》之〈不見天的鬼〉〉,《朝陽人文社會學刊》,14卷2期(2016年12月),頁101-116。
    劉亮雅,〈女性、鄉土、國族-以賴香吟的〈島〉與〈熱蘭遮〉以及李昂的《看得見的鬼》為例〉,《台灣文學研究學報》,9期(2009),頁7-36。https://doi.org/10.6458%2fJTLS.200910.0007
    劉亮雅,〈重返1940年代台灣—甘耀明《殺鬼》中的歷史傳奇〉,《台灣文學研究學報》,26(2018),頁221-250。
    劉家彤,〈台灣文學改編影視消費初探〉,《國立屏東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8(2023),p.27-59。
    鄭美惠,〈台灣「屙屎嚇番」傳說及「大人國」民間故事之探究〉,《台灣文學研究學報》,3期(2006),頁121-146。 https://doi.org/10.6458%2fJTLS.200610.0121
    鄭宇君、陳百齡,〈溝通不確定性:探索社交媒體在災難事件中的角色〉,《中華傳播學刊》第21期(2012),頁119-153。https://doi.org/10.6195%2fcjcr.2012.21.04
    蕭登福,〈玄天上帝神格及信仰探源〉,《宗教哲學》, 24期( 2000),頁109-133。https://doi.org/10.6309%2fJORP.200012_(24).0009
    蕭幸君,〈來自過去的誘惑:論《還願》現象引發的“台灣”想像〉,《多元文化交流》,第12號(2020),p.20-42。
    霍夫曼・蘇珊娜 ( Hoffman Susanna) ,陳梅譯,〈人類學視野中的災難和文化要素的探討〉,《民族學刊》30期(2015),頁29-35。
    魏貽君,〈「布農文學」的形成及構造的初步考察〉,《台灣文學學報》,22期(2013),頁153-194。http://doi.org/10.30381/BTL.201306_(22).0006
    Beardsley, Richard K. and Rosalie Hankey. A History of the Vanishing Hitchiker. California Folklore Quarterly 2(1943), pp.13-25.
    Bennett,Gillian. “The vanishing hitchhiker at Fifty-five.” Western Folklore, Vol.57(1) (Winter , 1998).pp.1-17.
    Cashman, Ray. “Critical Nostalgia and Material Culture in Northern Ireland.”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119(472)( 2006). Pp. 137–160.
    Clayton, D. M., Moore, S. E., & Jones-Eversley, S. D. The Impact of Donald Trump’s Presidency on the Well-Being of African Americans. Journal of Black Studies, 50(8), (2019). 707-730. https://doi.org/10.1177/0021934719885627
    Duffy Margaret, Page Janis Teruggi,and Young Rachel. Obama as Anti-American: Visual Folklore in Right-Wing Forwarded E-mails and Construction of Conservative Social Identity.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125(496):177-203
    Ellis, Bill. "“Fake news” in the contemporary legend Dynamic."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131.522 (2018): 398-404.
    Hrvatin, Klara.“Japanese Artists’ Responses to COVID-19: A Mass Revival of the yōkai Amabie.” Asian Studies , 10(1) ,(2022), pp.183-209.
    Klintberg, B.A. Legends and Rumours about Spiders and Snakes. Fabula, 26, (1985).274-287.
    Meder, Theo. “Online Coping with the First Wave: Covid Humor and Rumor on Dutch Social Media (MARCH – JULY 2020)”,Folklore (Estonia) 82 (2021): pp. 135-158.
    Mould, Tom. "A Doubt-centered Approach to contemporary legend and Fake news."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131.522 (2018): 413-420.
    Mullen, Patrick B. (1972). “Modern Legend and Rumor Theory.” Journal of the Folklore Institute, 9(2/3), 95-109. https://doi.org/10.2307/3814160
    Mould, Tom.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fake news: Definitions and approaches."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 vol.131 No.522 (2018): 371-378. https://www.jstor.org/stable/10.5406/jamerfolk.131.522.0371
    Smith, Paul. Editorial. Contemporary Legend, v. 01. (1991) ,1-3.
    Tolbert, Jeffrey A. ""Dark and Wicked Things": Slender Man, the Folkloresque,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Belief." Contemporary Legend series 3 (2015) , p.38-61.
    Turner Patrica. A. “Respecting the Smears: Anti-Obama Folklore Anticipates Fake News.”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131, no. 522 2018:421-425.
    Zhang, Ju-wen, “Filmic Folklore and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Western Folklore. Vol. 64, No. 3/e (2005), pp. 263-280.

    (三)專書
    丁仁傑,《重訪保安村:漢人民間信仰的社會學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3。
    山田仁史,《新神話入門》,王靖宇譯,北京:學苑,2022。
    丹・本・阿莫斯,《民俗學概念與方法》,張舉文等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18。
    巴斯科姆・威廉,〈口頭傳承的形式:散體敘事〉,《西方神話學讀本》,阿蘭・鄧迪斯編,朝戈金等譯,頁5-37廣西:廣西師範大學,2006。
    卡普費雷(Jean-Noël Kapferer)著,《謠言》,鄭若麟譯,台北:桂冠圖書,1992。
    弗爾福德・羅伯特 (Rulford Robert),《敘事的勝利:在大眾文化時代講故事》,李磊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
    布魯范德・揚・哈羅德 (Brunvand Jan Harold),《都市傳說百科全書》增補版(Encyclopedia of Urban Legends, Updated and Expanded Edition),李揚、張建軍譯,北京:三聯書店,2021。
    布魯范德・揚・哈羅德 (Brunvand Jan Harold),《消失的搭車客:美國都市傳說及其意義》,李揚、王玨純譯,廣西師範,2006。
    洛德・阿爾伯特・貝茨,《故事的歌手》,尹虎彬譯,北京:中華書局,2004。
    余德慧,《台灣巫宗教的心靈療癒》,台北:心靈工坊,2006)。
    克斯威爾.提姆 ( Cresswell Tim ),《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王志弘、徐苔玲譯,台北:群學,2006。
    杜南・珍,《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宋珮譯,台北:雄獅圖書,2006。
    李有成,《離散》,台北:允晨,2013。
    李南衡主編,《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 5 文獻資料選集》,臺北:明潭出版社,1979年。
    李普曼・沃爾特,《輿論》,,常江、肖寒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李福清,《神話與鬼話---台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增訂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1。
    林芳玫,〈《迷園》解析:性別認同與國族認同的弔詭〉,《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梅家玲編,頁145-172, 台北:麥田,2000。
    林美容,《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臺北:五南出版,2014。
    阿卜杜爾·簡穆罕默德、大衛·勞埃德,〈論少數族話語的理論:目標是什麽?〉載於《後殖民批評》,(英)巴特・穆爾-吉爾伯特等(編),毛榮運譯,頁331-345,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阿部謹也,《哈梅恩的吹笛手:記憶、傳說與流變,中古歐洲社會庶民心態考察》,陳國維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2021。
    阿蘭・鄧迪斯編,《西方神話學讀本》,朝戈金等譯,廣西:廣西師範大學,2006。

    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繪本之力》,林真美譯,台北:遠流,2005。
    阿部謹也,《哈梅恩的吹笛手:記憶、傳說與流變,中古歐洲社會庶民心態考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2021。
    金榮華,《民間文學概說》,新北市:口傳文學會,2005。
    祈連休、蕭莉 編,《中國傳說故事大辭典》,北京:中國文聯出版,1992。
    孟慧英,《西方民俗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6。
    吳叡人,《受困的思想:臺灣重返世界》,台北:衛城,2016。
    哈特・吉爾伯特著,《諷刺論》,萬書元、江寧康譯,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
    段義孚,《恐懼 Landscapes of Fear》,潘桂成等譯,台北:國立編譯館&立緒,2008。
    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清華大學,2004。
    胡萬川,〈傳說可以是一個文類嗎?---從「志怪小說」、「志人小說」說起〉,《真實與想像—神話與傳說探微》,頁107-123,台北:里仁書局,2010。
    胡萬川,《台灣民間故事類型》,台北:里仁,2008。
    洪淑苓,《在地與新異---臺灣民俗學與當代民俗現象研究》,臺北:萬卷樓,2019。
    姚瑞中,《台灣廢墟迷走》,台北:田園城市文化,2014。
    浦忠成,《台灣原住民口傳文學》,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1996。
    浦忠成《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台北:里仁,2009。
    高丙中,《民俗文化與民俗生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馬積高、黃鈞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2---隋唐五代》,台北:萬卷樓,10浦忠成,《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台北:里仁,2009。
    連橫,《連雅堂先生文集:台灣語典、雅言》,台中:台灣省政府,1992。
    鹿憶鹿,《中國民間故事》,台北:里仁,1999。
    張紫晨,《民間文學基本知識》,上海:上海文藝,1979。
    張紫晨編,《民俗學講演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
    張庭興,《諧音民俗》,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0。
    張增信,〈明季東南海寇與巢外風氣(1567-1644)〉,《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三)》,張炎憲編,頁313-344,台北:中研院,1988。
    黃應貴,《東埔社布農人的社會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2。
    黃應貴,《文明之路:第一卷「文明化」下布農文化傳統的形塑(1895-1945)》,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2。
    康豹(Katz, Paul R.)):〈瘟疫、罪惡與受難儀式:臺灣送瘟習俗面面觀〉,《研下之疫》,,頁127-143,台北:中央研究院出版中心,2021。
    雪珥,《大國海盜》,台北:遠流,2013。
    許俊雅,〈山林的悲歌:布農族田雅各的小說《最後的獵人》〉,《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頁19-45,台北:印刻,2003。
    程薔,《中國民間傳說》,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彭懿,《西方現代幻想文論》,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
    彭衍綸,《高雄遊憩名山傳說研究: 以大岡山、半屏山、打狗山為對象》,台北:里仁,2011。
    楊孟軒,《逃離中國:現代台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23。
    詹明信(Jameson, Fredric),《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詹明信批評理論文選》張旭東編,北京:三生活、讀書、新之三聯書店,1997),頁419。
    詹金斯,《WOW效應:流行文化如何抓得住你》,蕭可斑譯,台北:貓頭鷹,2007,
    廖炳惠,〈台灣當代公共文化的回顧與展望〉。載於盧建榮編,《文化與權力:台灣新文化史》,頁82-106,台北:麥田:2001)。
    劉秀美,《從口頭傳統到文字書寫:台灣原住民族敘事文學的精神蛻變與返本開新》,台北:文津,2011。
    蔡蕙如,《與鄭成功有關的傳說之研究》,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8。
    蔡佩如,《穿梭天人之際的女人:女童乩的性別特質與身體意涵》,台北:唐山,2001。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谷風出版,1990。
    諾德曼・培利,《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楊茂秀等譯,台東:兒童文化藝術基金,2010。
    鮑曼‧理查德,《作為表演的口頭藝術》,楊利慧、安德明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鮑曼・理查德(Bauman, Richard):〈本土語文學〉,《民俗學的宏大理論》,李・哈林編,程鵬等譯,頁83-92,上海:上海社會科學,2018。
    蘇珊娜·M.霍夫曼,安東尼·奧利弗-史密斯編,《災難與文化:災難的人類學》, 重慶大學出版社,2021。
    鍾敬文,《民間文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1980。
    簡齊儒,《民間風景:台灣傳說故事的地方敘述》,台北:里仁,2014。
    戴維森・查克 (Davisson Zack),《幽靈:日本的鬼》,陳亦苓譯,台北:遠足文化,2016。
    金菱清編,《呼び覚まされる霊性の震災学-- 3.11生と死のはざまで-》, 新曜社,2016。
    Baker ,Ronald L. Jokelore: humorous folktales from indiana. Bloomington &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 1986.
    Bennett,Gillian. & Paul Smith edit. Urban Legends: A coll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all Tales and Terrors.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7..
    Bird, S. Elizabeth. “Convergence Studies as Confluence: The Convergence of Folklore and Media Studies.” In Popular Cultur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A Basic Introduction, edited by Harold E.HindsJr., MarilynF. Motz, and Angela M. S.Nelson, 344–355.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2006.
    Bodner, John, Wendy Welch, and Ian Brodie, Muldoon, Anna. Leech Donald & Marshall Ashley. Covid-19 Conspiracy Theories : QAnon, 5G, the New World Order and Other Viral Ideas.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mpany, 2021.
    Crang, Mike.《文化地理學》,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台北:巨流,2003。
    Dégh,Linda.,Vazsonyi,Andrew.”The Hypothesis of multi-conduit transmission in folklore.” Folklore:Performance and Communication. Edited by: Dan Ben-Amos and Kenneth S. Goldstein. THE HAGUE : De Gruyter Mouton,1975, pp.207-252.
    Dégh, Linda . Narratives in Society: A Performer-Centered Study of Narration. (Helsinki:Academia Scientiarum Fennica, 1995.
    Dégh, Linda. Legend and Belief: Dialectics of a Folklore Genre. Iindiana Univ Press, 2001.
    Dettmer,Elke. “Moving Toward Repsponsible Tourism”, In Putting Folklore to Use. Michael Owen Jones ed. 187-196.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4.
    de Vos, Gail. What happens next? Contemporary Urban Legends and Popular Culture. Sant Barbara: ABC-CLIO, LLC,2012.
    Dundes,Alan. ”The Psychology of Legend.”American Folk Legend A symposium. Wayland D. Hand Ed., 21-3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1.
    Dundes, Alan, Holy writ as Oral Lit—The Bible as Folklore. New York: 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 1999.
    Foster, Michael Dylan., Tolbert, Jeffrey A.ed. The Folkloresque: Reframing Folklore in a Popular Culture World. Logan: Utah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15.
    Fine, Gary Alan., Campion-Vincent, Véronique. & Heath, Chip,eds. Rumor mills. New Brunswick, NJ :Aldine Transaction,2005.
    Goldstein,Diane E. 2004. Once Upon a Virus: AIDS Legends and Vernacular Risk Perception. Logan: Utah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4.
    Harrington, Clodagh. & Waddan,Alex. Obama vs. Trump : The Politics of Rollback. :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20.
    Jones, Michael Owen. “Applying Folkore Studies”, In Putting Folklore to Use. Michael Owen Jones ed. 1-41.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4.
    Kinsella, Michael. Legend-Tripping Online: Supernatural Folklore and the Search for Ong’s Hat. MS: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11.
    Lukens, Rebecca J. A Critical Handbook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4th ed. Illinois: A division of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1990.
    Parry, Richard Lloyd. Ghosts of the Tsunami: Death and Life in Japan's Disaster Zone. ‎ NY: MCD, 2017.
    Propp, Vladimir, Theory and history of folklore. Ariadna Y. Martin & Richard P Martin Trans.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4. Available at https://www.jstor.org/stable/10.5749/j.ctttv14w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Rosenberg, Bruce A. Folklore and Literature: Rival Siblings. Knoxville: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Press, 1991.
    Storey, John. 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Harlow : Routlege. 2015.
    Shavit, Zohar (1989). “The Concept of Childhood and Children’s Folktales: Test Case—"Little Red Riding Hood”.” In Little Red Riding Hood---A case book. 129-158. Univ. of Wisconsin,1989.
    Silverstone Roger,《媒介概念十六講》,陳玉箴譯,新北市:韋伯文化,2003。
    Smith, Paul. “Contemporary Legend: A Legendary Genre?”Contemporary Legend: A Reader. Edited by Gillian Bennett &Paul Smith. New York: Routledge: 2011. pp.103-112.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1980,Pp.343-351.
    Thomas, Gerald. 1980. Other Worlds: Folktale and Soap Opera in Newfoundland's French Tradition. In Folklore Studies in Honour of Herbert Halpert-A Festschrift, ed. Kenneth S. Goldstein and Neil Rosen- berg, pp. 343-51. St. John's: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Tucker, Elizabeth. Campus Legends: A Handbook.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5.
    Walter, Benjamin. “The Storyteller: Reflections on the Works of Nikolai Leskov,” in Illuminations. New York: Schocken, 1988.

    (四)報紙、電子報、社論及新聞相關
    黃清龍,《蔣經國日記揭密:全球獨家透視強人內心世界與台灣關鍵命運》台北:時報文化,2020。
    林耀淞,《李登輝與國民黨分裂》台北:海峽學術,2004。
    李筱峰,〈也講三個笑話給宋楚瑜聽〉,《李筱峰專欄:為這個時代留下永遠的歷史見證與紀錄》,頁159-162,台北,新自然主義,2004。
    〈郭台銘:媽祖託夢要我出來為台灣做事〉(中央通訊社,2019.4.15)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4175003.aspx
    高逸松,〈午夜驚魂 傳說,緊鄰殯儀館、亂葬崗的辛亥隧道,午夜十二點,陰陽交替,運氣不好的就會碰上異象〉《聯合報》17版,1992.11.16。
    〈危險靈異路段系列之一:全台靈異隧道傳說之首辛亥隧道〉,Yahoo!新聞,2021.05.03,https://tw.news.yahoo.com/%E5%8D%B1%E9%9A%AA%E9%9D%88%E7%95%B0%E8%B7%AF%E6%AE%B5%E7%B3%BB%E5%88%97%E4%B9%8B%E4%B8%80%EF%BC%9A%E5%85%A8%E5%8F%B0%E9%9D%88%E7%95%B0%E9%9A%A7%E9%81%93%E5%82%B3%E8%AA%AA%E4%B9%8B%E9%A6%96-%E8%BE%9B%E4%BA%A5%E9%9A%A7%E9%81%93-160452801.html
    任容,〈【台漫】《守娘》細膩描繪清代台灣女性的悲歡和夢想,故事背後藏著哪些傳統禮教習俗?〉,《關鍵評論》,2021.11.11,擷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8618(2022.10.26)
    〈車行隧道,天天出車禍?七座隧道一年共發生三一四件車禍,尤以辛亥隧道「居冠」〉《中國時報》13版,1996.7.28。
    阮佩芬,〈中市衛爾康西餐廳大火死傷慘重,一百餘人身陷火海 至少60餘人喪生〉,經濟日報 01版,1995-02-16。轉引自〈餐廳的大火成了鬼故事的起點 「這個地方」還因此沒落〉「報時光」,2022.10.18,https://time.udn.com/udntime/story/122833/6696208
    〈「幽靈船」續航?〉《中國時報》1996.2.28,第十七版(台中市新聞)。
    黃瑜敏,〈載滿百條命才會啟航!23年前台中惡火燒出「幽靈船事件」死傷巧合嚇壞當地人,但真相卻是…〉,風傳媒-新新聞,2018.09.04,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80815?page=1

    〈燒船少年 軟硬不甩無悔意〉《中國時報》,2007.03.26,第A11版。資料來源:全文報紙資料庫。
    趙蓉軒,〈台中東協廣場 灑水設備無法運作〉,2020.05.03,聯合報/B1版/中台灣焦點。資料來源:全文報紙資料庫。
    專訪/《通靈少女》導演陳和榆:挾 HBO 以令諸侯,背後是「做戲」的堅持
    BY PUNCH ON 2017-03-31 採訪/Maple
    Gosh Shen. https://buzzorange.com/citiorange/2017/04/13/where-is-our-language/

    楊湘鈞,〈李登輝「你等會」被蔣經國欽點 真有其事?〉,《聯合新聞網,時事話題》,2014.09.13,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131/218060
    2021年1月20日下載。
    宋楷文,〈朱高正:台灣醉生夢死匪夷所思〉,《台灣中評網》,2018.02.13。http://www.crntt.tw/doc/1049/7/5/4/104975461.html?coluid=93&kindid=8110&docid=104975461 ,2021年1月20日下載。
    〈高虹安調侃「死亡之握」 馬英九自己5字回應〉,《壹蘋新聞網》,2022.11.18。 https://tw.nextapple.com/politics/20221118/9B52FC375BE2CD42A96994C20FB20006 ,2023年1月20日下載。
    黃鴻仁,〈新同盟會拿謠言當「祕密武器」?李登輝的爸爸是日本人?〉《商業週刊》361,1994.10.24-10.30,頁24-26。
    黃鴻仁,〈本刊對「照片」的追蹤與解讀—李登輝如果是日本人三芝早就傳開來了〉《商業週刊》361,1994.10.24-10.30,頁28-30,
    〈李登輝去世:台灣「民主先生」曾因「主權論」引發兩岸危機〉,BBC NEWS 中文2020.07.30.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3577869
    李鴻典,〈「輝!李塾」將開站 李登輝變裝登場〉,《新台灣新聞周刊》,2004.11.22日。
    〈挑戰新聞軍事精華版--蔣是龜毛是蛇?水火不容的民間傳說〉,民視,https://youtu.be/VLPNpp-cU7Y
    藍祖蔚,〈從《通靈》、《花甲》到《大佛普拉斯》 風雷響 草根香 好戲看台灣〉,自由時報電子報,2017.07.02 。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115447
    周實微,〈《通靈少女》:是國際品牌的勝利,還是台劇的進擊?〉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506-culture-tv-drama-hboasia-teenage-psychic
    〈 災區計程車載幽靈客人成論文 傳遞生命感悟〉,朝日新聞中文頻道,https://www.facebook.com/asahichinese/photos/a.286126948202094.1073741827.286111591536963/563775897103863/?locale=ar_AR

    洪嘉鎂編譯,〈什麼!鬼故事寫進畢業論文?還出了書?〉,Knowing新聞,https://news.knowing.asia/news/6dbde495-1c0f-4dd1-bdf9-ad32a5b63c57
    〈台南最強女鬼散步導覽 黃偉哲邀請民眾聽鬼故事遊台南〉,台南市政府市府新聞,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8582055
    〈法鼓山撞鐘祈福 馬英九拉斷麻繩〉,Tvbs新聞網,2008.2.7。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159701
    〈面見馬英九合十致意 網友讚釋昭慧破解「死亡之握」高招〉Yahoo新聞,2013.4.24。https://tw.news.yahoo.com/%E9%9D%A2%E8%A6%8B%E9%A6%AC%E8%8B%B1%E4%B9%9D%E5%90%88%E5%8D%81%E8%87%B4%E6%84%8F-%E7%B6%B2%E5%8F%8B%E8%AE%9A%E9%87%8B%E6%98%AD%E6%85%A7%E7%A0%B4%E8%A7%A3-%E6%AD%BB%E4%BA%A1%E4%B9%8B%E6%8F%A1-%E9%AB%98%E6%8B%9B-170855850.html
    “Amid record temperatures, floods, fires, more investment in disaster resilience, adaptation key to safe future, secretary-general says in observance message”,In United Nations–Headquarters. https://iddrr.undrr.org/news/amid-record-temperatures-floods-fires-more-investment-disaster-resilience-adaptation-key-safe
    Hao,Karen.&Basu,Tanya.“The coronavirus is the first true social media ‘infodemic’”,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0.2.12. Available at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0/02/12/844851/the-coronavirus-is-the-first-true-social-media-infodemic/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五)會議或研討會出版論文
    李豐楙,1994 年。〈臺灣慶成醮與民間廟會文化—一個非常觀狂文化的休閒論〉。《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頁 41-64,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1994。
    洪瑩發,〈從朝聖到觀光與身體實踐:戰後的大甲媽祖進香〉,收錄於《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媽祖、民間信仰與文物》,陳志聲主編,臺中縣文化局出版,2009,頁287-326。
    許家真,〈生命精靈的再現與新生:口傳文學在布農族作家文學中的傳承與運用〉,《第七屆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頁51-73,台北:文訊,2003。
    楊翠。〈魔界與鬼國交鋒之域:論宋澤萊《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與李昂《看得見的 鬼》中的政治與性別〉。《彰化文學大論述》,台北:五南,2007,頁443-480。
    蔡蕙如,〈從民間「命中注定觀」〉看林道乾的傳說〉,《首屆台灣民間文學論文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頁43-58。
    Arrunnapaporn, Apinya Baggelaar (2008) .”Heritage Interpretation and Spirit of Place: Conflicts at Krue Se Mosque and Thailand Southern Unrest.” In 16th ICOMOS General Assembly a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inding the spirit of place – between the tangible and the intangible’, 29 sept – 4 oct 2008, Quebec, Canada.
    GLAZER, Mark. “The Vanishing Hitchhiker in South Texas: Tellers, Circumstances and Gender.” In: Conference paper delivered at the 2002 annual Perspectives on Contemporary Legend Conference, Sheffield, UK. 2002.

    (六)學位論文
    王麗雯,《日據以前台灣真武信仰之源流與發展》,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2002。
    李美慧,《甘耀明小說中的客家元素研究》,客家研究在職專班碩士論文,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2022。
    周慈吟,《臺灣民間狗神信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15。
    林君慧,《新世紀台灣鄉土小說題材與表現手法研究—-以甘耀明小說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2019。
    吳紹微,《台灣新世代作家甘耀明、童偉格鄉土小說研究》,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09。
    陳秀珍,《甘耀明小說《殺鬼》的鄉土、歷史與美學風格》,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2015。
    陳志昌,《台灣民間食禁文化之研究—以「食物相剋中毒圖解」為討論中心》,碩士論文,台南大學台灣文化所,2007。
    黃美惠,《甘耀明《殺鬼》中的台灣原住民神話研究》,碩士論文,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2015。
    曾瓊儀,《台灣桃竹苗地區客家民間故事研究》,博士論文,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2014。
    高佩英,《臺灣漢人社會動物神靈信仰與文化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2017。
    蔡蕙如,《日治時期台灣民間文學的觀念與工作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中文所,2008。
    鄭美惠,《台灣原/漢族群接觸與衝突下的傳說研究---以漢人文本為主》,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2008。

    (七)電子資源
    乜寇.索克魯曼(2017),〈一粒豆子的生命旅程〉,
    http://event.tmu.edu.tw/files/actnews/2529_8c134bad.docx,2023年1月20日下載。
    乜寇.索克魯曼(2013),〈乜寇的文學與思維分享〉,http://blog.udn.com/tongkusaveq/7961729,2023年1月20日下載。
    江日昇,《台灣外記》卷之一,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01689#%E8%87%BA%E7%81%A3%E5%A4%96%E8%A8%98%C2%B7%E5%8D%B7%E4%B9%8B%E4%B8%80
    2024年3月20日下載。
    金菱清研究室,https://sites.google.com/a/soms9005.com/kanabun-laboratory/research/book/311
    〈法船〉,「時空旅行社-國家記憶庫2.0」,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https://curation.culture.tw/Curation/CollectionItem?ListId=67&Id=45906&A=68&Q=&Type1=&Type2=&Type=&PageSize=12&P=3235&ListMode=gridMode
    婁子匡,〈鄭成功傳說的探討〉,《文史薈刊》第二輯,頁47-69,台南市文史協會:1960。擷取自台南文史研究資料庫,https://tainanstudy.nmth.gov.tw/article/detail/1552/read?highlightQuery=,2024年3月20日下載。
    〈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8 197-199頁,《中正文教基金會網站》,http://www.ccfd.org.tw/ccef001/web/ ,2024年3月20日下載。
    【辛亥隧道】沉浸驚悚恐怖主題,「邏思起子實境遊戲工作室」,https://runstart.boostime.me/activities/xinhaitunnel
    文化內容策進院,〈使命〉,https://taicca.tw/page/vision。
    盧俊偉,〈推動 IP 轉譯的產業策略思考〉,https://taicca.tw/article/b89076b3。
    佐渡守(文字工作者)、Openbook編輯部,〈從民俗、道教系統到原住民神話:用台灣式奇幻,向國際自我介紹〉,文化內容策進院,2021.09.28
    擷取自https://taicca.tw/article/f0b2ea5a
    奇幻之島.對談》台灣的日常,可能是世界的奇幻:小說家吳明益X紀大偉。Openbook閱讀誌,2021.8.18,擷取自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4926
    〈「大巨蛋埋大量屍體」謠言訊息瘋傳〉擷取自《鏡周刊》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228soc002/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只是堵藍」2021.8.21。https://www.facebook.com/245311342852891/photos/a.245324172851608/1156288451755171/?type=3 (最後檢索2022年6月18日)
    Cofacts真的假的,https://cofacts.tw/article/2p6t53i7v1iga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ISCLR學會官網,檢自http://contemporarylegend.org/ (最後檢索2023年1月10日)
    布魯範德的個人網站,檢自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501182852/http://www.janbrunvand.com/ (最後檢索2024年7月21日)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situation report, 1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Available at 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330778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Texas Medical Association https://www.facebook.com/texmed/photos/a.421446860418/10158406894325419/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Wusa9, VERIFY: TexMed coronavirus risk chart made by real medical experts https://www.wusa9.com/article/news/verify/verify-texmed-coronavirus-risk-chart-made-by-real-medical-experts/507-a433b9fd-23c1-41ed-99c9-0973364e8842?fbclid=IwAR2qQjB-kUOMNHyEtFW5Nx1C6X2reSSbUALNQxqO5N1oeW9v06Jg0ldtjho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事實釐清】網傳「今天起10天,台灣正式進入Omicron關鍵期,醫師全聯會建議如下...」?〉,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2547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錯誤】網傳「中華民國衛福部長: 陳時中提醒大家~再次強調:別出門,端午節(6月25日)過後,再看疫情控制情況...」〉?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3747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錯誤】網傳「杏輝李董特別傳LINE來...新冠病毒不是活體,怎樣防範最有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位醫生 Dr.Irene Ken 發佈了一份摘要...內容總共18條」?〉。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4381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2022台灣網路報告〉,取自https://report.twnic.tw/2022/assets/download/TWNIC_TaiwanInternetReport_2022_CH.pdf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李育材:〈「大巨蛋埋大量屍體」謠言訊息瘋傳〉,《鏡周刊》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228soc002/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李慈音:〈蔡政府用「吹箭」逼打高端?〉,擷取自中時新聞網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808002595-260407?chdtv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杏展生技,https://cenzenith.com/h/ServiceDetail?key=dcwci&set=7&cont=8333 (最後檢索2022年6月18日)
    張淑芬編譯:〈疫情拉警報!什麼事情最危險?9大風險等級教你防疫〉,《康健雜誌》(2021)。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529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衛生福利部:〈網傳「別出門,端午節過後,再看疫情控制情況」2022.4.11。為去年之流傳假訊息,勿轉傳以免觸法〉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besYz24XzEym82x9yNLRWQ?typeid=8772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衛生福利部網頁之「COVID-19 防疫關鍵決策時間軸」,擷取自https://covid19.mohw.gov.tw/ch/sp-timeline0-205.html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鄭孝欽:〈「我沒打疫苗」神將戴罩排排站 掛勸世文吸睛〉,民視新聞網,2021年6月19日,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2Qlm2P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蘇貞昌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7173913401270&id=45289011269&p=30&_rdr (最後檢索2024年1月30日)
    〈奇幻之島.對談》台灣的日常,可能是世界的奇幻:小說家吳明益X紀大偉〉,(來源:Openbook閱讀誌,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4926,2021年8月18日)。
    林文龍,〈廖毓文的鄉土名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電子報》,第126期,(2014年9月30日)。(資料來源: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126/1814)

    大英百科全書 (Britannica) Folklore:academic discipline 詞條,
    網址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folklore-academic-discipline
    薛化元,〈解嚴30年─解嚴的歷史意義及民主化後的歷史問題〉,2019.8,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擷取自https://www.sef.org.tw/article-1-129-4817
    解讀Ptt:台灣最有影響力的網路社群,數位時代(Business Next),2016.02.01。擷取自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8609/bn-2016-01-29-161210-178
    死亡之握,偽基百科。擷取自https://zh.uncyclopedia.info/wiki/%E6%AD%BB%E4%BA%A1%E4%B9%8B%E6%8F%A1
    Victor Surge. 2009. Create Paranormal Images. Something Awful Forums. http://forums.somethingawful.com/showthread.php?threadid=3150591&userid=0&perpage=40&pagenumber=5.
    鄒景雯,《冷眼集》死亡之握2.0,自由時報電子報,2022.11.25,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553404
    馬英九臉書專頁。2016.5.28。擷取自https://fb.watch/i7bggPsn52/
    〈羅智強:死亡之握殺的是人的厚道〉,中央通訊社,2015.1.2。擷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1501025003.aspx
    The Economist, (2012.11.17) https://www.economist.com/asia/2012/11/17/ma-the-bumbler
    https://www.economist.com/banyan/2013/10/04/most-distracted-guest-at-the-party
    〈網友神繪馬英九「死亡之握」 一張圖就讓習近平怕怕〉,自由時報電子報,2015.11.6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499870
    〈監察委員周陽山、李炳南對二二八史料檔案管理調查報告之聲明稿〉,監察院網站-新聞稿區,2013.4.08,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796&s=6475
    〈李登輝的身世揭曉〉,擷取自「Confacts真的假的」網站,https://cofacts.tw/article/AVrxepS0tKp96s659Cy6
    CNN Opinion Research Poll on President Obama’s Birthplace, CNN, August 4, 2010. http://i2.cdn.turner.com/cnn/2010/images/08/04/rel10k1a.pdf
    Dana Blanton. Fox News Poll: 24 Percent Believe Obama Not Born in U.S. April 7, 2011. https://www.foxnews.com/politics/fox-news-poll-24-percent-believe-obama-not-born-in-u-s
    (八)引用古籍
    林大春 ,〈上谷中丞書〉,《井丹先生全集》卷十五。
    郁永河,《裨海紀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臺灣文獻叢刊44種,頁62。
    朱仕玠,〈打鼓山詩〉《小琉球漫誌》卷三,頁 31。此詩又載連橫《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
    施陳慶,〈打鼓山〉,許俊雅編校,取自台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台-全台詩檢索區,https://db.nmtl.gov.tw/site5/poem?id=00002526&dispYin=M。2024年4月7日下載。此詩收於李丕煜《鳳山縣志》〈藝文〉,又載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藝文〉、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藝文〉、陳漢光《臺灣詩錄》、賴子清《臺海詩珠》、許成章《高雄市古今詩詞選》。
    劉良璧纂集,《重修福建台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臺灣文獻叢刊74種,p.483 。 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臺灣文獻叢刊73種,頁 35。

    (九)其他
    1.資料庫
    全文報紙資料庫
    「台灣民間文學館」線上查詢系統,http://cls.lib.ntu.edu.tw/TFL2010/cht/cht_Article.aspx
    湯普森《民間文學母題索引》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
    http://www.ruthenia.ru/folklore/thompson/index.htm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https://www.grb.gov.tw/
    批踢踢實業坊首頁,https://www.ptt.cc/index.html
    ISCLR網址http://contemporarylegend.org/
    布魯範德的個人網站http://www.janbrunvand.com/
    2.Facebook(臉書)
    鄭明典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3927643137246573&set=a.10619175272508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