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世昌
Houng shi
論文名稱: <臺灣民報>>與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化運動(1920-1932)
New Culture Movement under Japan Colonial Rule, 1920-1932
指導教授: 林明德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畢業學年度: 86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日治時期臺灣民報新文化運動殖民統治臺灣青年臺灣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895年甲午一役,改變了臺人的命運,臺灣至此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半世紀之久。可是,臺民義不從倭,誓不為日本臣民的決心,使得日治前期武裝抗日運動蜂起,施予日人嚴厲挑戰。自1920年代起,武裝抗日的方式有了轉變,繼之而起的是非武裝抗日形式,終其日本統治,抗日運動可說從未稍懈。又依據研究的需要,「非武裝抗日時期」的臺灣抗日運動可分為:以對抗日本殖民統治壓迫而起,偏向民族自決為目標的「政治運動」;另一則是特重思想啟蒙以圖「自新自強」的文化運動,而後者的重點在於文化上的除舊佈新,因此又以「臺灣新文化運動」稱之,本文撰寫的目的即在對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化運動」作一通盤性的暸解,材料則以<<臺灣民報>>的言論為其切入點。本文共分六章,先論日治時期臺灣留學教育興起的原因,以及新式教育所塑造出來的新知識份子如何因應日本當局的殖民政策,進而對譽為「臺灣人唯一喉舌」的<<臺灣民報>>演進的過程加以敘述。次論「新文化運動」在臺灣島內推展的過程,以及殖民者的態度。再者,透過<<臺灣民報>>的言論理出「新文化運動」的特質,並將此特質分為西方新知的介紹、傳統文化的評估、殖民統治的反抗三部份來論述。最後,釐清<<臺灣民報>>與「新文化運動」二者之間的關係及各自扮演的角色,並嘗試評估其對臺灣所造成的影響。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