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翼麟
論文名稱: 蕭紅《呼蘭河傳》研究
指導教授: 邱燮友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7頁(正文+附錄)
中文關鍵詞: 蕭紅呼蘭河傳現代小說文化意涵國民性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17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提要
      《呼蘭河傳》為現代作家蕭紅的代表作品,這部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部特出之作,本論文旨在探討蕭紅《呼蘭河傳》的特殊之處與出色之道,以求明瞭蕭紅《呼蘭河傳》在文學史上的價值與貢獻。本論文凡八章,除緒論、結論外,正文部分有六章,先論作者生平與創作歷程,並討論蕭紅與《呼蘭河傳》的創作因緣﹔再論作品本身,從主題、結構及文體切入,闡明《呼蘭河傳》的獨特性與豐富性﹔再從文本延伸出去,探討《呼蘭河傳》深層的主題,即對風俗文化、世界觀以及國民性的描摹與反映﹔接著討論《呼蘭河傳》整體的文學風格之呈現,並歸納其特性﹔然進一步深入,主要從敘述視角、寫作策略及語言藝術三方面來詳細考察蕭紅在創作《呼蘭河傳》時所展現的寫作技巧﹔最後,則總結上述,析論蕭紅《呼蘭河傳》在文學、文化與美學上的重要價值與多面向貢獻。

    蕭紅《呼蘭河傳》研究             【目次】 第壹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文獻探討…………………………………………1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3 第貳章、蕭紅與《呼蘭河傳》…………………………………………5 第一節、蕭紅的生平事略………………………………………………5 第二節、蕭紅的創作歷程………………………………………………6 第三節、蕭紅與《呼蘭河傳》創作之因緣……………………………11 第參章、蕭紅《呼蘭河傳》文本論……………………………………20 第一節、《呼蘭河傳》的主題…………………………………………20 第二節、《呼蘭河傳》的結構…………………………………………27 第三節、《呼蘭河傳》的文體…………………………………………31 第肆章、蕭紅《呼蘭河傳》的文化意涵………………………………40 第一節、風俗畫的描繪…………………………………………………41 第二節、世界觀的建構…………………………………………………51 第三節、國民性的反映…………………………………………………62 第四節、小結……………………………………………………………98 第伍章、蕭紅《呼蘭河傳》風格論……………………………………101 第一節、淡化、詩情化…………………………………………………101 第二節、自然化、繪畫化………………………………………………107 第三節、象徵化、超時空化……………………………………………122 第陸章、蕭紅《呼蘭河傳》的寫作技巧………………………………129 第一節、敘述視角………………………………………………………129 第二節、寫作策略………………………………………………………137 第三節、語言藝術………………………………………………………144 第柒章、蕭紅《呼蘭河傳》在文學史上的價值與貢獻………………155 第一節、對小說文體和結構上的突破與創新…………………………155 第二節、藝術個性和文學風格的突出與鮮烈…………………………158 第三節、文化意涵和審美效應的深邃與廣遠…………………………162 第捌章、結論……………………………………………………………168 附錄、參考書目…………………………………………………………171

    參考書目
    一、蕭紅作品
    蕭紅:《呼蘭河傳》,台北:里仁書局,1998年11月。
    蕭紅:《蕭紅全集》,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8年10月。
    蕭紅:《蕭紅小說經典全集》,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3年9月。
    蕭紅:《蕭紅文集》,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97年7月。
    蕭紅:〈永久的憧憬與追求〉,見王述編《中國現代作家選集:蕭紅》,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12月。
    蕭紅:〈回憶魯迅先生〉、〈萬年青〉、〈海外的悲悼〉、〈離亂中的作家書簡(節錄)〉,見《我記憶中的魯迅先生:女性筆下的魯迅》,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蕭紅:〈蕭紅致蕭軍書信四十二封〉,見丁言昭編著《蕭紅新傳──蕭蕭落紅情依依》,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
    蕭紅:〈給流亡異地的東北同胞書〉,見范橋、盧今編《蕭紅散文》,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2月。

    二、傳記與年表(包括著作編目)
    (美)葛浩文著,鄭繼宗譯:《蕭紅評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1980年6月。
    (美)葛浩文:《蕭紅新傳》,香港:三聯書店,1989年9月。
    (美)葛浩文:〈談魯迅與蕭紅〉、〈生死場及呼蘭河傳英譯版序〉、〈蕭紅及蕭紅研究資料〉,見《弄斧集》,台北:學英文化事業,1984年8月。
    聶紺弩:〈回憶我和蕭紅的一次談話──序《蕭紅選集》〉,《新文學史料》1981年第一期。
    端木蕻良:〈魯迅先生和蕭紅二三事〉,《新文學史料》1981年第三期。
    肖鳳:《蕭紅傳》,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年12月。
    蕭軍:《蕭紅書簡輯存注釋錄》,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
    駱賓基:《蕭紅小傳》,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
    謝霜天:《夢迴呼蘭河》,台北:爾雅,1982年1月。
    鐵峰:《蕭紅文學之路》,哈爾濱:哈爾濱文藝出版社,1991年5月。
    丁言昭:《愛路跋涉──蕭紅傳》,台北:業強出版社,1991年7月。
    丁言昭:《蕭紅新傳──蕭蕭落紅情依依》,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
    王小妮:《人鳥低飛──蕭紅流離的一生》,長春:長春出版社,1995年5月。
    秋石:《蕭紅與蕭軍》,台北:學林出版社,1999年12月。
    季紅真:《蕭紅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0年9月。
    蔡登山:〈脈脈此情憑誰訴──蕭紅的愛路跋涉〉,見《人間花草太匆匆──卅年代女作家美麗的愛情故事》,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5月。
    蔣夢麟:《西潮》,台南:大夏出版社,2000年12月。
    白朗:〈遙祭──紀念知友蕭紅〉,《文藝月報》1942年6月第十五期。
    梅林:〈憶蕭紅〉,見王觀泉編《懷念蕭紅》,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
    許廣平:〈憶蕭紅〉、〈追憶蕭紅〉,見王觀泉編《懷念蕭紅》,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
    聶紺弩:〈在西安〉,見季紅真編選《蕭蕭落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1月。
    張秀珂:〈回憶我姐姐──蕭紅〉,見季紅真編選《蕭蕭落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1月。
    羅蓀:〈憶蕭紅〉,見季紅真編選《蕭蕭落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1月。
    (日)綠川英子:〈憶蕭紅〉,見季紅真編選《蕭蕭落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1月。
    胡風口述,梅志整理:〈悼蕭紅〉,見王述編《中國現代作家選集:蕭紅》,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12月。
    王述編著:〈蕭紅和她的文學創作〉、〈蕭紅著作編目〉,見《中國現代作家選集──蕭紅》,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12月。
    劉慧英編:〈蕭紅主要著作書目〉,見《中國現代文學百家──蕭紅》,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年12月。
    (美)葛浩文著,鄭繼宗譯:〈蕭紅年表〉,見《蕭紅評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1980年6月。
    王小妮:〈蕭紅年表及其他〉,見《人鳥低飛──蕭紅流離的一生》,長春:長春出版社,1995年5月。
    李重華主編:〈蕭紅年表〉,見《呼蘭學人說蕭紅》,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1年6月。
    華言實編撰:〈蕭紅年譜〉,見《蕭紅》(名人名傳叢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三、文集、文學史、文藝論與美學
    (周)李耳著,(晉)王弼注:《老子(道德經)》,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7年7月第11版。
    (梁)鍾嶸:《詩品》,台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5月。
    (唐)司空圖著,郭紹虞集解:《詩品集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5月。
    (清)王國維:《王國維文學論述三種》,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3月。
    魯迅:〈蕭紅作生死場序〉,見《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魯迅:〈吶喊‧自序〉、〈狂人日記〉,見《魯迅小說全集》,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10月。
    茅盾:《茅盾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1月。
    茅盾:〈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見《茅盾作品精編》,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年2月。
    夏志清著,劉紹銘編譯:《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11月。
    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10月。
    楊義:《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1月。
    司馬長風著,劉紹唐校訂:《中國新文學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12月。
    司馬長風:《新文學史話》,南山書屋,1991年。
    孔範今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年6月。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
    周錦:《論呼蘭河傳》,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7月。
    姜穆:《三十年代作家論》,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0月。
    曾昭旭:〈論中國文學的真精神〉,收入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主編《文學與美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10月。
    莫言:〈我的故鄉和童年〉,見《當代文學名著寶庫》,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5年4月。
    趙園:〈論蕭紅小說兼及中國現代小說的散文特徵〉,見《論小說十家》,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年5月。
    王蒙:《王蒙散文》,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5月。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台北:久大文化公司,1990年5月。
    張德林:《現代小說的多元建構》,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98年12月。
    黃曉娟:《雪中芭蕉──蕭紅創作論》,北京:中央編輯出版社,2003年11月。
    (日)本間久雄:《文學概論》,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57年11月。
    (日)黑田鵬信著,豐子愷譯:《藝術概論》,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85年6月。
    (日)廚川白村著,魯迅譯:《苦悶的象徵》,台北:昭明出版社,2000年7月。
    (法)丹納(Hippolyte Adolphe Taine)著,傅雷譯:《藝術哲學》,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91年7月。
    (俄)托爾斯泰(Lev Tolstoy)著,耿繼之譯:《藝術論》,台北:遠流出版事業,1989年1月。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年4月。
    宗白華:《藝境》,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李澤厚:《美學三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
    葉朗主編:《現代美學體系》,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葉朗:《胸中之竹──走向現代之中國美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楊辛、甘霖:《美學原理》,台北:曉園出版社,1991年5月。
    李戎主編:《美學概論》,濟南:齊魯書社,1999年3月。

    四、期刊論文(依時間順序排列)
    〈一〉、期刊
    錢理群:〈「改造民族靈魂」的文學〉,《十月》,1982年第1期。
    何寄澎:〈鄉土與女性──蕭紅筆下永遠的關懷〉,《中外文學》1992年8月第21卷第3期。
    姜志軍:〈論蕭紅小說的美學特徵〉,《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4年第3期。
    成果:〈《呼蘭河傳》價值及其它〉,《求是學刊》1994年第4期。
    柳易江:〈蕭紅小說敘述模式論〉,《江西社會科學》1996年第9期。
    陳琳:〈呼蘭河畔孤獨的女兒──讀蕭紅的《呼蘭河傳》〉,《安徽師大學報》1996年第24卷第4期。
    焦玉蓮:〈生命的悲劇意識──蕭紅《生死場》、《呼蘭河傳》的深層意蘊〉,《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1997年第6期。
    李奇志:〈「散文畫」:現代女性小說的藝術特徵〉,《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年7月第37卷第4期。
    劉端、湯曉紅:〈論蕭紅筆下女性形象的悲劇意義〉,《吉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
    姜紅:〈追求本真的生存──蕭紅小說的文化哲學意蘊〉,《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3月第24卷第2期。
    翟慧清:〈選擇與疏離──論蕭紅小說敘述策略的嬗變及其思想意義〉,《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9月第5期。
    單元:〈論蕭紅文學創作的東北地域文化因素〉,《喀什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12月第21卷第4期。
    鮑麗娟:〈混沌淒苦人生的藝術再現──讀蕭紅的《呼蘭河傳》〉,《長春大學學報》2001年2月第11卷第1期。
    陳潔儀:〈「跳大神」與「道德懲治」的結合:論蕭紅《呼蘭河傳》中「小團圓媳婦」的女性命運〉,《中山人文學報》2002年4月。
    王金城:〈詩學闡釋:文體風格與敘述策略──《呼蘭河傳》新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6期。
    王金城:〈主題形態:精神歸返與靈魂挽唱──《呼蘭河傳》新論〉,《北方論叢》2003年第1期總第177期。
    王妹:〈論蕭紅小說的敘事模式〉,《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11月第6期。
    張麗慧:〈本色的魅力──試論蕭紅散文的藝術風格〉,《長春大學學報》2003年12月第13卷第6期。
    藍露怡:〈蕭紅複合視角管窺〉,《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1月第30卷第1期。
    馬麗敏:〈「雙性同體」詩學與蕭紅的文學創作內蘊〉,《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總第105期。
    王科:〈「寂寞」論:不該再繼續的「經典」誤讀〉,《文學評論》2004年第4期。
    崔雲偉、崔新慧:〈論蕭紅的存在之思〉,《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12月第22卷第4期。
    党永芬、阿進錄:〈荒原上的哀歌──試論蕭紅小說的悲劇意蘊〉,《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7月第31卷第3期。
    周偉紅:〈在「生死場」和「呼蘭河」之間──論蕭紅創作之轉變〉,《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9月第38卷第5期。
    〈二〉、學位論文
    楊淑雯:1992年,《蕭紅小說研究》,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美玲:2000年,《大陸農村小說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曉娟:2000年,《雪中芭蕉──蕭紅創作論》,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高彩霞:2004年,《寂寞而執著的追尋──蕭紅創作的生命底色》,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謝孟琚:2005年,《蕭紅小說生死場之敘事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信銘:2005年,《呼蘭河傳城民的群體與存在性格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慧:2005年,《論蕭紅小說的悲劇意識》,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趙娟:2006年,《越軌的筆致──蕭紅小說文體分析》,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齊秀娟:2006年,《地域文化視野中的蕭紅小說及其創作心理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劉文鈞:2006年,《蕭紅小說中女性角色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
    李婉玲:2006年,《漂流的後花園•游離的呼蘭河──論蕭紅作品裡的空間意象群》,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陳淑芬:2007年,《廬隱、蕭紅小說藝術風格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學位論文。

    五、文化人類學、國民性研究、政治經濟學、行為學等相關著作
    (美)潘乃德(Ruth Benedict):《文化模式》,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年8月。
    (美)基辛(Roger M.keesing)著,張恭啟、于嘉雲合譯,陳其南校訂:《文化人類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9年9月。
    莊英章、許木柱、潘英海:《文化人類學》,台北:空中大學,1991年12月。
    文崇一:〈從價值取向談中國國民性〉,收入李亦園、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性格》,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項退結:〈中國國民性研究及若干方法問題〉,收入李亦園、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性格》,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曾文星:〈從人格發展看中國人性格〉,收入李亦園、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性格》,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楊中芳:〈順從與反叛:中國人真是具有權威性格嗎〉,見《如何理解中國人》,台北:遠流出版事業,2001年12月。
    黃光國:〈中國人的人情關係〉,收入文崇一、蕭新煌所編《中國人:觀念與行為》,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8年7月。
    李亦園:〈中國人的家庭與家的文化〉,收入文崇一、蕭新煌所編《中國人:觀念與行為》,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8年7月。
    李亦園:《人類學與現代社會》,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1992年5月。
    李亦園:《文化的圖像──文化發展的人類學探討》,台北:允晨文化,1992年1月。。
    (清)辜鴻銘著,黃興濤、宋小慶譯:《中國人的精神》,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4月。
    柏楊:《醜陋的中國人》,台北:林白出版社,1985年8月。
    (英)彭邁克(Michael Harris Bond):《難以捉摸的中國人》,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年2月。
    (英)雷蒙道森(Raymond Dawson)著,常紹民、明毅譯:《中國變色龍》,新竹:理藝出版社,2005年3月。
    (英)托馬斯孟(Thomas Mun)著,李瓊譯:《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北京:華夏,2006年8月。
    (英)霍布斯(Thomas Hobbes)著,黎思復、黎廷弼譯,楊昌裕校:《利維坦》,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9月。
    (法)孟德斯鳩(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著,張雁深譯:《論法的精神》,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年10月。
    (法)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著,何兆武譯:《社會契約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3月修訂第三版。
    (英)亞當斯密(Adam Smith)著,唐日松譯:《國富論》,北京:華夏,2004年12月。
    (德)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著,謝地坤、程志民譯,梁志學校:《自然法權基礎》,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7月。
    (德)洪堡(Wilhelm Freiherr von Humboldt)著,林榮遠、馮興元譯:《論國家的作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3月。
    (德)李斯特(Friedrich List)著,陳萬喣譯、蔡受百校:《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年11月。
    (英)達爾文(Charles Darwin)著,周建人、葉篤莊、方宗熙譯,葉篤莊修訂:《物種起源》,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6月。
    (法)薩伊(Jean Baptiste Say)著,陳福生、陳振驊譯:《政治經濟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年10月。
    (美)凡勃倫(Thorstein.B.Veblen)著,蔡受百譯:《有閒階級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年8月。
    (英)馬歇爾(Alfred Marshall)著,陳良壁譯:《經濟學原理》,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年2月。
    (奧)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著,夏道平譯:《人的行為》,台北:遠流,1991年3月。
    (奧)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著,夏道平譯:《反資本主義的心境》,台北:遠流,1991年3月。
    (英)哈耶克(Friedrich A von Hayek),王明毅、馮興元等翻譯:《通往奴役之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7月。

    六、網路資源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網址: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網址:(http://cnki50.csis.com.tw/kns50/Navigator.aspx?ID=CJFD)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網址:(http://cjn.lib.hku.hk/kns50/Navi/Navi.aspx?NaviID=2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