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嚴家琳
Yen, Chia-Lin
論文名稱: 校長參與讀書會對經營學校影響之研究─以活水讀書會為例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Principals' Participation in Study Circle on School
指導教授: 張德永
Chang, Te-Y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9
中文關鍵詞: 校長讀書會學習型組織校長領導自我成長
英文關鍵詞: principal’s study circle, learning organization, principal lead, self improve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38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0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以校長「活水讀書會會」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為探討校長讀書會持續經營的原因,形塑學習型組織的經驗,以及校長參與讀書會對自我成長與經營學校的影響。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以深度訪談為主,加上實地參與觀察和文件資料蒐集等方法,分析、檢核、討論與分析,獲致以下結論:
    一、活水讀書會會持續經營的原因
    (一)團體歸屬感與情感支持;(二)心靈成長改變價值觀;(三)知識可以實際被應用;(四)情緒抒壓;(五)拓展人際關係資源共享;(六)典範學習;(七)智慧共享富使命感。
    二、校長參與讀書會對自我成長的影響
    (一)自我層次提升;(二)心靈成長擴大視野;(三)提升情緒管理的能力;(四)自信心增強;(五)建立終身學習的習慣。
    三、校長讀書會形塑學習型組織的經驗
    透過「知識分享」、「人際互動」、「專業對話」、「校務討論」進行五項修練。
    四、校長參與讀書會對經營學校的影響
    (一)專業知能提升、策略、方法多元運用、彈性領導;(二)建立正確價值觀、反思、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夥伴關係增加經營學校的成效;(四)拓展人際關係資源共享;(五)表達、說理、論述能力增強。

    依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經營校長讀書會的建議
    (一)目的與定位應更清楚;(二)建立規範;(三)方式宜更加多元;(四)落實小組討論及交叉辯證;(五)訂目標與願景;(六)注重傳承。
    二、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採取不同研究方法,探討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原因及解決方法。
    (二)研究範圍方面:依不同地區做不同的比較與研究,對理論基礎和研究內容深入探討,以提升廣度與深度。
    關鍵詞:校長讀書會、學習型組織、校長領導、自我成長

    Abstract
    Taking “running water study circle” as main example, this research focus on exploring the reasons of continuously operation of the school principal study circle,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of form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school principals’ self improvement and the profit of school management after she or he participated in study circle.The qualitative method is used in this research and deep interviews are relied on widely. Through some field works, document reading and date analysis and cases studie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gained as follow:
    1. The reasons for the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running water study circle” are as follows:
    (1) Deputations belonging and emotional support. (2) Mind grows change values. (3) Knowledge can actually be used. (4) Emotional relief. (5) Develop interpersonal connections and share resources. (6) Model study . (7) Intelligence sharing and having a sense of mission.
    2. The influences on self improvement of school principal who participating in study circle:
    (1) Raise the level of one-self. (2) Helping her or his mind grow and expanding their view horizons. (3)Enhance the ability of emotional controlling.(4) Improve self-confidence. (5) Establish the habit of lifelong learning.
    3. Through five practitioners, "knowledge sharing",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professional dialogue" and "school business discussion", school principals form learning organization.
    4. School principal participated in study circle will make affection on their school management in different ways, such as:
    (1) promote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 multiple use i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and flexible leadership. (2) Establish the positive values system, reflection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to solve problems. (3) Applying partnership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management. (4) Expanding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haring resources. (5) Increasing the abilities of expression, raising reasonable argument and making logical discussion.
    Base on the conclusions gained from this research,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may be bring out as follow:
    1. Advices to the operation of principal study circle:
    (1) Clarify the purpose and positioning. (2) Make clear and consistent rule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istency. (3) Way should be more diverse. (4) Practice group discussions and cross-dialectical regularly and sincerely. (5) Setting annual goals and drawing a bright future perspective. (6) Pay attention to inheritance.
    2. Recommendations to follow-up studies:
    (1)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taking different methods to explore the variety of conditions, causes and solutions. (2) The scope of the stud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gions to do different comparative study.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search content can be discussed further to enhance their breadth and depth.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讀書會理論與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學習型組織理論與相關研究 29 第三節 校長領導理論與與相關研究 5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5 第一節 研究構想與流程 66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實施 71 第三節 訪談對象與時間 72 第四節 研究工具、資料編碼與分析 76 第五節 研究倫理 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討論與分析 81 第一節 綿延不絕:活水讀書會持續經營的原因 81 第二節 成長軌跡:校長參與讀書會對自我成長的影響 122 第三節 進階歷程:校長讀書會形塑學習型組織的經驗 132 第四節 理想實踐:校長參與讀書會對經營學校的影響 142 第五節 研究發現 15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9 第一節 結論 169 第二節 建議 180 省思 184 參考文獻 185 中文部份 185 英文部份 195 附錄 197 附錄一、訪談大綱(初稿) 197 附錄二、訪談大綱(定稿) 198 附錄三、訪談同意書 200 附錄四、活水讀書會歷年活動紀錄 201 附錄五、教改二十年政策與部長對應表 210 附錄六、教改二十年政策與部長對應表(補) 211 表 次 表2-1「Study Circle」與「Reading Club」區辨表 12 表2-2領導理論四時期的特徵與研究取向 53 表2-3軟實力與硬實力 54 表3-1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74 表3-2訪談時間表 75 表3-3資料編碼說明表 77 表4-1 2017年活水讀書會成員統計表 87 表4-2活水讀書會活動流程表 91 表4-3自我成長內容表 123 表4-4學習型組織內容表 134 表4-5經營學校領導力內容表 147 圖 次 圖2-1五項修練學習層次圖 40 圖2-2趨勢領導理論圖 56 圖2-3 Ovando三面向學校領導者才能模式 58 圖2-4學校領導實務應關注的對象 59 圖3-1研究構想圖 68 圖3-2研究流程圖 70 圖6-1學習目標層次圖 15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MBA智庫百科。團體規範。取自:http://wiki.mbalib.com/zh-tw/%E5%9B%A2%E4%BD%93%E8%A7%84%E8%8C%83(檢索日期:2016.05.15)
    丁一顧、張德銳(2002b)開啟學校行政專業之窗-忠孝學校長專業檔案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初等教育學刊,12,19-24。
    中華民國教育部主編(1999)。學習型組織。臺北市:師大書苑。
    方隆彰(2003)。讀書會結知己:實務運作手冊。臺北市:爾雅。
    方隆彰(2007)。讀書會錦囊。臺北市:洪建全基金會。
    方隆彰(2013)。嚮往美感的讀書會:99則經營讀書會智慧心法。臺北市:香海文化。
    王文華(2003)。發展學習型公務人力組織之研究-以屏東縣政府研考室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王世璋(2005)。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未出版。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國馨(2002)。小大讀書會發展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王景錝(2003)。團隊學習與學校組織文化變革之行動研究-以屏東縣立高泰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萬青(1999)。從教師成長團體談讀書會如何運作。北縣教育,28,36-39。
    江睿霞(1995)。融入生活的全民運動--瑞典讀書會。社教雙月刊,68,22-26。
    朱湘吉(2000)。自我成長─理論與實踐。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8,133-136。
    何青蓉(1997)。高雄市讀書會的發展、特色與功能。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7(1),96-110。
    何青蓉(1998)。國內讀書會的發展。載於何青蓉(主編),讀書會非常容易。高雄市:復文文圖書出版社。
    何青蓉(1999)。國內讀書會發展概況與其現象分析。高雄師大成人教育研究所期刊論文,13, 6-13。
    何青蓉(1999)。讀書會一般與閱讀素養指標建立與評估報告書,台北:文建會。
    何青蓉(2000)。臺灣讀書會的功能:一項全國性焦點團體的座談結果。教育研究,71,89-98。
    何青蓉(2001)。讀書會功能指標之建構。高雄師大學報,12,23-50。
    何淑津(2000)讀書會的春天。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6:6,58-64。
    吳宗立(2000)。學校行政政策。高雄:麗文。
    吳明烈(1997)。邁向共同的願景-學習型組織。成人教育,38,45-52。
    吳明清(1992)。教育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政聰(2011)南投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吳春助(2008)。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科技領導與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堂鐘(2003)。台北縣立國民中學工作團隊之知識管理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43(5、6),1-7。
    吳清山(2002)。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上)(99-118)。臺北市:教育部。
    吳清山(2003)。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2004)。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順火(1999)另類學習團隊的成長實務-台北縣校長活水讀書會讀書會。教師天地,98,71-73
    李茂源(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參與讀書會對其專業成長影響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美華等譯(Ear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李郁文(1998)。團體動力學-群體動力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桂冠。
    李連成、吳偉誠等(2014)。國小校長領導教師專業對話之個案研究。載於103國民中小學校長儲訓班個案研究彙編。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出版,319-358。
    李惠明(2007)。中年女性參與讀書會對生命發展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北市。
    李瑞娥(2004)。國民小學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彼得‧聖吉等著(2006)。修練的軌跡-引動潛能的U形理論。臺北市:天下文化。
    林明地(2004)。校長領導與學習型學校組織文化。載於張明輝主編,教育政策與教育革新,243-266。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美琴(1997)。讀書會發展的困境與解決方法。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5(1),32-37。
    林美琴(1998)。讀冊做伙行:讀書會完全手冊。臺北市:洪建全基金會。
    林振春(2000)。營造新家園-社區發展系列7。臺北市:光寶基金會。43-82。
    林振春(2001)。讀書會召集人的職責。載於學習型社區之鑰─讀書會指導人員手冊。臺北市教育局。
    林振春(2004)。讀書會團體的經營與運作。載於讀書會經營運作。臺中市:臺中圖書館。2-20
    林振春、王秋絨(1992)。團體輔導工作。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振春、詹明娟(2001)。悅讀讀書會。臺北市:陽昇文教基金會。
    林益昌(1999)。建構企業學習型組織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新發(1998)。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型學校。國民教育,39(2),11-18。
    周舜欽(2013)。「學習金字塔」的誤解。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5%91%A8%E8%88%9C%E6%AC%BD/%E5%AD%B8%E7%BF%92%E9%87%91%E5%AD%97%E5%A1%94%E7%9A%84%E8%AA%A4%E8%A7%A3/529131517108544/(檢索日期:2016.04.11)
    知識經濟時代與學習型組織(社論)(2003)銘傳一週,528。取自:http://www.mcu.edu.tw/admin/president/talking_content.asp?id=41(檢索日期:2016.03.15)
    邱天助(1995)。臺灣地區讀書會的現況與未來發展,社教雙月刊,68,6-15。
    邱天助(1997)。讀書會專業手冊。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邱天助(1998)。讀書會備忘錄;新學習運動。臺北市:洪健全文教基金會。
    邱繼智(2004)。建構學習型組織。臺北市:華立。
    洪婉琪(2003)。國民小學教師讀書會運用知識管理狀況與教師讀書會效能之關係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洪榮昭(1998)學習型組織的知識經營模式。社教雙月刊,88,26-37。
    紀家雄、陳木金、張秀瑩(2013)。校長讀書會模式的團隊學習指標建構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5,85-120。
    胡夢鯨(1999)。學習型學校的發展。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型組織,281-315。臺北市:師大書苑。
    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范熾文(2006)。學校經營與管理:概念、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
    孫本初(1995)。學習型組織的內涵與運用。空大行政學報,3,1-17。
    徐嶔煌(2014)。政府好棒棒!20年了,竟然每個世代都有專屬的「教改災難」。臺北市:商業周刊。
    高淑慧(1995)。學習型組織理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淑慧(1995)。學習型組織理論與實務之研究(上)。人事月刊,20(3),71-74。
    高淑慧(1995)。學習型組織理論與實務之研究(下)。人事月刊,20(4),19-23。
    唐嘉邦(2010)。校長尋「活水」組讀書會寫論文。臺北市:中國時報。
    國立台中圖書館編(2004)。讀書會經營運作。台中市:台中圖書館。
    張秀瑩(2008)。國民小學校長讀書會團隊學習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信務(2003)。台北縣立國民中小學營造學習型學校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臺北市。
    張湘芬(2010)。學習型組織在國民小學之運用。雲林國教,55。
    張德永(1996)。北歐讀書會的起源與發展。北縣成教輔導季刊,4,39-44。
    張德銳、簡賢昌、丁一顧(2006)。中小學優秀校長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9(1),149-176。
    張潤書(2009)。行政學。臺北市:三民。
    張慶勳(2000)。國小校長轉型、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高雄:復文。
    教育部(1998)。終身學習年。取自: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15
    教育部(2002)。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取自:http://depart.moe.edu.tw/ED2100/News.aspx?n=1353704343B62511&sms=2ADD120E8E2615E3
    許素梅(2008)。校長參與讀書會對學校教育改革之影響—從生命系統角度思維,載於2008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術研討會。臺東:東華大學。
    許素梅(2009)。校長參與讀書會的專業發展內涵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64,137-159。
    許瓊華(2008)。教師讀書會團體動力及團隊學習歷程之探討—以桃園縣某高中為例。玄奘大學教育人力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連俊智(2008)。學校領導實務的探究:應關注的對象層級與發展途徑。新竹教育大學學報,23(1),53-78。
    郭怡欣(2006)。婦女參與讀書會的學習歷程及自我建構之研究-以主婦聯盟讀書會為例。國立暨南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郭進隆(譯)(1994)。彼得‧聖吉等著。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臺北市:天下文化。
    莊志忠(不知年)。讀書會的組織與運作。取自:http://library.slvs.ntct.edu.tw/read/read5.htm(檢索日期:2015.02.25)
    陳木金(2004)。趨勢領導理論對學校行政經營的啟示,載於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舉辦,學校行政論壇第十三次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107-120。
    陳木金、楊念湘(2011)。我國國民中小學校長儲訓課程規劃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4(1),143-
    陳木金、吳佩陵(2013),反思學習法在領導人才培訓的應用,載於2013年10月30日地方行政研習中心舉辦「反思學習法在領導人才培訓」研討會手冊,1-14。
    陳木金、陳宏彰、溫子欣(2012)從英美兩國校長專業標準看我國校長培育制度之設計。載於林文律(2012主編):「校長專業之建構,(331-362)」。臺北:心理出版社。
    陳永隆(2007)。如何建立學習型組織。人才資本雜誌,2007(10)。
    陳伯璋(1988)。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臺北:南宏。
    陳素萍(2010)。教師參與由校長領導的讀書會之成長經驗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陳淑娟(2000)。從學校組織變革談學習型組織與團隊學習。公訓資訊季刊,4(1),24-31。
    陳淨怡(1999)。認識讀書會。警光,513,7-9。
    陳焜元(2001)。Peter M.Senge 建構學習型組織五項修練的反思-兼論在行政部門體現所面臨的課題。T&D飛訊,1-9。
    傅郁恩(2009)。讀書會與社區學習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兩個讀書會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游淑靜(2001)。讀書會發展的危機和契機--以十一個讀書會的 SWOT 情境分析為探討主題。社教雙月刊,101,30-36。
    馮秋桂(2001)。從學習型組織的觀點談建構學習型學校。取自: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mHlFBJPk4YoJ:www.dsps.kh.edu.tw/html/image/a1.doc+&cd=2&hl=zh-TW&ct=clnk&gl=tw(檢索日期:2015.10.22)
    黃昆輝(2002)。教育行政學。臺北:東華書局。
    黃秀君(2003)。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應用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佳鈴(2002)。國民小學女性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黃清海(1999)。國民小學建立學習型組織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淑馨(1997)。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之發展策略與具體作為。教育研究雙月刊,55,51-61。
    黃富順(1995)。成人心理與學習。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富順(1995)。終身學習的意義、起源、發展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協會主編:終身學習與教育改革。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富順主編(1995)。成人教育辭典。臺北市: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黃瑞汝(1996)。讀書會的現況與種類。載於閱讀運動-讀書會參與手冊。台北:天衛文化。
    黃繶靜(2013)。我國成人讀書會學位論文內容分析(1994-2012)。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楊振富(譯)(2002)。彼得‧聖吉等著。第五項修練-學習型學校(上、下)。臺北市:天下文化。
    楊國德(1996)。成人教育發展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國德(1998)。發展學習型組織是我國教育革新的基礎。成人教育,43,7-14。
    楊國德(1999)。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應用:成人教育領域的實踐經驗。臺北市: 師大書苑,24、26。
    楊國樞等(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臺北:台灣東華書局。
    楊碩英、杜強國、李世珍、駱羿如、蔡安和(2005)。以團隊學習提升組織的集體思考與互動品質。中船季刊,26(2),24-42。
    葉秀琴(1999)。已婚女性持續參與讀書會學習之原因與成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葉春櫻(2001)。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趙啟蒼(1999)。嘉義地區中小學推動學校讀書會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齊若蘭(譯)(1995)。彼得.聖吉等著。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上):思考、演練與超越。臺北市:天下文化。
    齊若蘭(譯)(1995)。彼得‧聖吉等著。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下):共創學習新經驗。臺北市:天下文化。
    齊若蘭(譯)(2001)。彼得.聖吉等。第五項修練III變革之舞:持續「學習型組織」動力的挑戰與策略(上、下)。臺北市:天下文化。
    劉明俊(2008)。彼得聖吉兩次來台演講回顧。取自:http://sense-siq.com/news_detail.php?news=35(檢索日期:2016.01.16)
    劉春田等(1996)。社區讀書會的發展與現況研究。台北縣教育局專題研究報告,未出版。
    歐冠宇譯(2010)。約瑟夫‧奈伊(Joseph S.Nye Jr.)著。領導力。臺北市:史政編譯室。
    蔡茹涵(2013)。5項修練,讓組織自發學習。Cheers雜誌,154。
    鄭彩鳳(1998)。競值途徑應用在學校組織行為分析之研究。教育研究,6,53-68。
    賴協志(2008)。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麗珍(2000)。從領導的觀點看學校教師校內讀書會的經營。國教新知,46:4/5,62-70。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濮世緯(1997)。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制握信念與教師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繁運豐(1998)。公共圖書館讀書會實施現況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謝文全(1999)。中小學校長培育、任用、評鑑制度。教育資料與研究,28,1-5。
    鍾燕宜(1996)。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意涵與批判(上),人事管理,33(9),4-19。
    鍾燕宜(1996)。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意涵與批判(下)。人事管理,33(10),26-44。
    簡靜惠(1997)。成人學習與讀書會The Learning of Adults and Reading Club。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5(1),10–13。
    魏惠娟(1998)。學習型組織的迷失與省思。成人教育,43。
    魏惠娟(1999)。學習型組織的實踐及發展課題。公教資訊,3(1),24-38。
    魏惠娟(2010)。學習型組織取向的學習與評鑑:三個案例的經驗分析。T&D飛訊,90。
    嚴長壽(2002)。人文素養的培養。載於御風而上:嚴長壽談視野與溝通。臺北市:寶瓶文化。
    讀書會小百科。臺北市: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
    顧遠、周賢(2015)。避開創業者常犯的錯誤,5分鐘帶你搞懂「使命」「願景」和「戰略」的差異。社企流電子報。取自: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1434/794/2833(檢索日期:2017.06.20)

    二、英文部分
    Blid,H. (1983) Education by the people: Study circle. Ludvika, Sweden: Brunnsviksskolorna.
    Bluck, R. (1996). Library training guides- Team management. British: ibrary Association publishing.
    Burns, J. M. (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NY: Happer &; Row.
    Bryman, A.(1992)Charisma &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CA: Sage.
    Cheng, Y. C. (1996).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based management : A mechanism for development. London: The Flamer.
    Diane Worrell,(1995).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Theory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or New Age Fad?,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1,no.5: 356.
    Ellis,A.P.J.,Hollenbeck,J.R.,Ilgen D.R.,Porter, C.O.L.H.,West,B.J.,& Moon,H.(2003).Team learning:Col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dot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88(5),821-835
    Gibson, J. L., Ivancevich, J. M.,&Donnelly, Jr.J.H(2000). Organization-behavior, structure, process, (10th ed.).London:McGraw Hill Company.
    Hersey, P., & Blanchard, K. H.(1997).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italizing human resource. NJ:Prentice-Hall.
    Karen E Watkins and Victoria J. Marsick (1993). Sculpt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Lessons 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Systemic Change (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8-9.
    Kotter,J.P.(1990).A force for change:How leadership differs from manazement.New York:The Free Press.
    Kurland (1982).The scandinavian study circle: An idea for the U.S. lifelong learning, 5 (6), 24-27.
    Madaus,G.F.,Airasian,P.W.,& Kellaghan,T.(1980).School effective.New York: McGraw-Hill.
    Oliver,L.P.(1995).Is the United States ready for a study circle movement? Adult Learning, March,190,14-16
    Robbins,P.,& Alvy, H.B.(1995).The principal’s companion: Strategies and hints to make the job easier. Thousand Oaks,CA:Corwin Press.
    Stronger, J. H. (1993). Defining the principal ship instructional leader or middle manager. NASSP Bulletin, (May 1993), 1-7.
    Titmus,C.(1981).Strategies for adult education: Practices in Western Europe. Chicago: Follett Publishing Company.
    Topsfield Foundation (1991). An introduction to study circl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ED363578).
    Yukl, G. A.(2002).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