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鄒雙喜
論文名稱: 我國憲兵在社會治安議題之角色扮演
指導教授: 紀俊臣
Chi, Chun-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憲兵軍司法警察警衛勤務治安維護角色扮演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52下載:8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陳水扁先生在2000年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後,宣示政府將以完善的解決方案,透過公權力來徹底落實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治安等問題。而為了確實改善社會治安,行政院長蘇貞昌也特別楬櫫「把改善治安列為自我檢驗施政成效的首要課題,」以回應民眾對良好社會治安的殷切期待與鐵腕施政之魄力。  
      在陸海空三軍部隊中,憲兵因「調度司法警察條例」、「憲兵勤務令」等法源基礎,兼具軍司法警察身分。因此除了原有護衛國家元首、拱衛中樞、維護軍紀、支援作戰等戰訓本務之外,憲兵還有「協力社會治安」的重責大任;在百姓強烈「安全需求」期待前提下,憲兵責無旁貸要以「國家安全的尖兵,灌溉忠貞的園丁」為職志,全力配合政府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
      本研究試圖就憲兵所扮演維護社會治安的角色分析與作為等角度著眼,從我國憲兵制度的形成背景因素分析、職能運作情形與實際成效驗證,從而檢視現階段我國社會治安各類的問題屬性與處理策略,並進一步探討憲兵在維護社會治安的轉型過程中,如何滿足民眾的角色期盼,又如何在既定戰訓任務與治安維護重點之間,取得平衡的角色自認,以建構全般規劃的策略、培養執勤官兵與時俱進的觀念與想法,從而樹立憲兵在治安工作上全方位的專精角色。
      國軍繼「精實案」之後,2002年起為因應建立「量適、質精、戰力強」的現代化部隊,再次規劃實施「精進案」,對憲兵員額進行縮限;加之近年來軍事事務革新的要求及國際反恐勢力方興,憲兵在面對兵員減少、役期縮短情況下,一方面須配合強化組織精進,另一方面又要確保中樞免於敵人「斬首作戰」威脅的難題,任務多重又艱鉅。
      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憲兵的任務多元而人數比例卻明顯偏低,這也是影響部隊正常訓練的重要因素;未來我國憲兵的發展策略,應朝強化體質、精實組織、培育人才、科技先導、任務專精、裝備提昇及戰備機動等面向努力,以更積極的行動、更前瞻的觀念、更務實的作為,發揮憲兵的角色功能,創造高科技、全方位的防衛作戰時空,在最關鍵的時刻,展現無可取代的決定性武力,確保國家安全,奠定憲兵永續經營。

    書名頁………………………………………………………………………I 審定書……………………………………………………………………II 授權書……………………………………………………………………III 中文摘要(關鍵詞)………………………………………………………IV 謝 誌………………………………………………………………………V 目 次……………………………………………………………………VI 表目錄…………………………………………………………………VIII 圖目錄……………………………………………………………………I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方法………………………………………..………………4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五節 文獻分析………………………………………………………14 第二章 各國憲兵制度的形成與職能運作…………………………...……31 第一節 各國憲兵制度發展概要……….…………………………...…31 第二節 憲兵制度的形成與定位……………………………...….……41 第三節 憲兵制度的職能運作……………………………...……….…46 第三章 現階段我國社會治安的課題與對策……………...………………57 第一節 現階段我國社會治安的課題……………………..………….57 第二節 現階段我國社會治安的對策………………….……………….68 第三節 社會治安的問題屬性與處理策略………………….………….77 第四章 我國憲兵在社會治安的角色轉型……………….…………………95 第一節 憲兵在社會治安的角色理論與轉型…………….……….95 第二節 憲兵在傳統社會治安的角色探討 ………...………………….98 第三節 憲兵在社會治安的角色期盼與角色認知……………...…….106 第五章 我國憲兵在現今社會治安的作為與角色扮演………...….…...119 第一節 憲兵在現今社會治安的計畫作為………………....…..……..119 第二節 憲兵在現今社會治安的角色扮演分析…………....…..……124 第三節 憲兵在現今社會治安的發展檢視……...………....……...132 第六章 結論………………………………………………………....……..139 第一節 研究發現………………………………………...…..………...139 第二節 研究建議………………………………………...…..………...142 第三節 研究展望……………………………………………..………..148 參考書目……………………………………………………...………………151 附錄一、調度軍司法警察條例……………….………………………………163 附錄二、憲兵勤務令………………………………….………………………165 附錄三、國防部憲兵司令部組織規程……………….………………………169 表目次 表1-1 本研究相關文獻檢視一覽…………………………………..……….18 表2-1 法系與憲兵角色及其代表國家區分………………………..……….40 表2-2 各研究資料對憲兵發展分期表與本研究之比較…………..…….....44 表2-3 各時期我國憲兵勤務概況…………………………………..…….....48 表2-4 各時期我國憲兵勤務對照表………………………………..…….....50 表3-1 行政院各部會改善治安重點工作…..……….………………………71 表3-2 犯罪類型的集體行為程度………………………..……………...…..79 表3-3 各負責治安維護單位一覽表…………..…………..…….……..……82 表4-1 解嚴後時期憲兵之主要任務…………………………….…….…102 表4-2 解嚴後時期勤務重點暨重大事件紀要…………………..……..….102 表6-1 世界各國憲兵部隊與全軍員額總比較…………………..……...…144 圖目次 圖1-1 研究流程…………………………………………………...…………7 圖1-2 研究架構……………………………………………………...…………9 圖1-3 分析架構……………..……………………………………...…………10 圖1-4 本研究討論範圍……..……………………………………...…………13 圖3-1 我國近四十年刑案發生率…………………………………….………59 圖3-2 我國近四十年刑案發生件數…………………………………….……59 圖3-3 1981年~2003年警察機關受理搶奪案件及破獲統計………………...62 圖3-4 1993年~2003年警察機關受理詐欺及背信犯罪統計…………...……68 圖3-5 治安管理鏈……………………………………………………...……..81 圖3-6 當前我國治安組織體系………………………………………...……..90 圖5-1 期待整合模型………………………………………………...……....129

    參考書目
    壹、中文書目
    丁新華(2002),〈憲兵執行衛戍區警備治安任務之探討與精進〉,《憲兵學術半年刊》,第五十四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101-106。
    內政部(2003),《臺灣刑案統計92年版》,台北: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內政部(2004a),《警政白皮書》,台北:內政部警政署。
    內政部(2004b),《警政統計月報》,台北:內政部警政署。
    內政部犯罪防治中心(2005),《犯罪問題與對策》,台北:內政部警政署。
    王洛林(2001),《台灣憲兵隊史上》,台北:海峽學術。
    王洛林(2001),《台灣憲兵隊史下》,台北:海峽學術。
    王哲世(1993),〈精進「憲兵軍司法警察勤務」之研究〉,《憲兵學術半年刊》,第二十三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25-31。
    王哲世(2003),〈憲兵具有司法警察身分之探討〉,《憲兵學術期刊》,第五十七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18-22。
    王雲五(1986),《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台北:商務印書館。
    王裕鵬(2000),〈從人際關係淺談憲兵民事工作〉,《憲兵學術半年刊》,第48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7-10。
    安豐雄(2005),〈憲兵勤務法制研究—軍事警察勤務立法芻議〉,《憲兵半年刊》第60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8-13。
    成旭昇(1999),〈從法國憲兵制度淺論憲兵未來展望〉,《憲兵學術半年刊》,第44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15-22。
    成旭昇(2003),《我國憲兵權限之研究-以維護治安與情報任務為中心》,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行政院(2003),《中華民國社會指標統計》,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2001),《海巡勤務》,台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行政院新聞局(2006),《大陸偷渡犯相關問題參考資料》,相關網址:http://info.gio.gov.tw/ct.,2006年1月15日。
    何招凡(1995),〈毒品犯罪與洗錢關係之研究〉,《1995年度公教人員出國研究報告書》,台北:行政院,頁259-288。
    吳 定(1998),《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瑞良(2003),《我國建軍政策之研究-以憲兵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未出版。
    李明河(1998),《應用整合模式語言建立憲兵違常勤務指管系統》,國防管理學院國防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李雨林(2003),〈從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MOOTW)觀點探討我國憲兵的角色與任務〉,《憲兵學術半年刊》,第57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19-25。
    李宗勳(2004),〈公私協力與委外化的效應與價值:一項進行中的治理改造工程〉,《公共行政學報》,第12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頁41-77。

    李春友(1998),《費德勤權變領導理論在憲兵基層部隊適用性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李海峰(2003),〈淺談憲兵偵辦重大案件之管理行為〉,《憲兵學術半年刊》,第56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15-23。
    李海峰(2005),〈從軍人犯罪問題探討憲兵協力部隊安全之功能〉,《憲兵學術半年刊》,第61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58-66。
    李結祥(2000),〈憲兵情報工作之挑戰與作為〉,《憲兵學術半年刊》,第50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45-49。
    李進明(2002)《工作滿足、組織承諾及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國軍憲兵幹部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未出版。
    李震山(1990),《警察任務法論》,高雄:登文書局。
    李震山(2000),《警察法論-警察任務編》,台北,正典出版文化。
    周治平(2004),〈從戰前日本憲兵制度觀察我國憲兵之發展〉,《憲兵學術半年刊》,第59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17-25。
    周衛平、徐高、張明杰(1991),〈試論我國軍事行政訴訟制度〉,《中國法學》第一期,頁47-52。
    林立君(1997),〈憲兵執行勤務相關法令修訂之芻議〉,《憲兵學校86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憲兵學校,頁66-75。
    邱伯浩(2001),〈憲兵對國軍推動「整體後勤支援」之認知〉,《憲兵學術半年刊》,第53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83-95。
    邱伯浩(2004),〈第二次波灣戰爭中戰俘處理研究〉,《憲兵學術半年刊》,第58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42-50。
    邱伯浩(2004),〈我國警備力量變遷研究—從秦漢至清末〉,《憲兵學術半年刊》,第59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10-14。
    邱志強(2005),〈精進案第二階段軍事轉型7月啟動〉,《青年日報》,94年5月3日第3版。
    邱華君(1993),《各國警察制度概論》,台北:警察大學出版社。
    城仲模(1988),《行政法之基礎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姚高橋(2001),〈當前治安問題與對策〉,《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二期,頁65-68。
    柳如宗(2000),〈憲兵刑事鑑識工作之必要性及未來發展〉,憲兵學校八十九年學術研討會,憲兵學校主辦,頁1-29。
    馬士元(2006),〈淺論國土安全議題對憲兵勤務規劃之啟示(上)、(下)〉,《憲兵學術半年刊》,第61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1-16。
    高政昇,(2002),〈兩岸經濟犯罪型態之探討〉,《國境警察學報》,創刊號,頁125-138。
    高哲翰、李亞明(1996),〈從社會結構變遷看中共武警之發展〉,《中國大陸研究》,39卷8期,頁21-42。
    國防部(2002),《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2004),《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譯局編譯(2004),施道安(Andrew Scobell)、伍爾澤(Larry M. Wortzel)著,《中共軍力成長》,台北:史政編譯室。
    張中勇(1997),〈中國人民武裝警察的現況與問題〉,《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1期,頁354-359。
    張維鎮(2003),《以查緝黑槍建立兩岸治安合作機制之研究》,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在職班,台北:未發表。
    張豪傑(2000),〈憲兵執行「警衛安全工作」之探討〉,《憲兵學術半年刊》,第51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42-45。
    張麗卿(1999),〈竊盜與搶奪的界線〉,《刑法爭議問題研究》,頁482-525。
    莊坤龍(2005),〈美國憲兵戰俘處理之研究〉,《憲兵學術半年刊》,第59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32-49。
    莊金海,(2001),《非法入出境犯罪控制機制之探討一控制論在偷渡防制上之運用》,中央警察大學2001 年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頁125-152。
    許文義(1991),〈論我國當前警察職務協助問題之所在〉,《警學叢刊》,第21卷,4 期,頁8-12。
    許春金(1990),《犯罪學》,台北:三民主義出版社。
    許春金(1997),《犯罪學》,中央警察大學印行。
    許福生(1999),《從刑事政策觀點論台灣地區當前犯罪控制對策之研究》,http://www.ios.sinica.edu.tw/pages/seminar/sp/socialq/xu_fu_sheng.htm,2006年2月15日。
    陳志龍(1992),《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台北:著者發行。
    陳良瀚(2004),〈憲兵部隊於災害防救體系中的角色與功能〉,《憲兵學術半年刊》,第58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103-108。
    陳依屏(1999),〈憲兵處理酒後駕車應有之認識〉,《憲兵學術半年刊》,第46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43-49。
    陳俊卿(1998),〈憲兵處理群眾活動反制暴力行為之研究〉,《憲兵學術半年刊》,第41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66-72。
    陳姿萍(2004),《職業軍人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憲兵司令部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陳重見(1998),〈義大利憲兵制度之研究〉,《憲兵學術半年刊》,第43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42-55。
    陳重見(2002),〈憲兵勤務法源之探討-論憲兵司法警察與軍事警察〉,收錄於《憲兵學校91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憲兵學校,2002年12月,頁11-16。
    陳樸生(1994),《刑事訴訟法實務》,台北:著者發行。
    傅宏譯,Willian, G著(1994),《認同社會》,台北:桂冠出版社。
    傅嘉智(1998),〈貫徹「精實案」精神,落實憲兵政戰整備工作〉,《憲兵學術半年刊》,第41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73-78。
    黃東熊(1991),《刑事訴訟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黃富源(2003),〈社區警察與防治〉,《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四期》,頁55-63。
    黃讚松(1997),〈軍司法警察勤務-犯罪偵查之探討〉,《憲兵學術半年刊》,第三十六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8-18。
    黃讚松(2002),〈軍事安全的守護者-美國憲兵(上)〉,《憲兵學術半年刊》,第五十五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1-42。
    黃讚松(2003),〈軍事安全的守護者-美國憲兵(下)〉,《憲兵學術半年刊》,第五十六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23-39。
    黃讚松(2006),〈憲兵任務概念與變革趨之探討〉,《憲兵學術半年刊》,第62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28-45。
    楊朝嵐(2003),《以使用者的角度探討終身學習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憲兵為例》,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葉義燈(2004),《美國波特蘭市社區警政對高雄市借鏡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董天龍(2003),《中華民國憲兵演進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網路犯罪預防宣導》:http://www.crime.org.tw/view.asp?filename=data01-a0102.html,2006年3月20日。
    廖本堡(1998),〈二十一世紀憲兵遠景〉,刊載於《憲兵學校88年度上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9。
    褚劍鴻(1979),《刑事訴訟法論》,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趙傳恆(2004),《國防組織兵力精減目標下憲兵戰力轉型方向與策略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蔡文輝(1990),《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蔡岱霖(2004),《司法部門在政策過程中之功能與角色分析-國家理論的觀點》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蔡 衡(2000),〈各國憲兵制度比較論我國憲兵未來走向〉,《憲兵學術期刊》,50期,頁1-67。
    蔡 衡(2002),〈中共國家安全支柱-人民武裝警察〉刊載於《國家安全與憲兵任務 從保護性武力理念探討憲兵展望論文集》,頁1-65。
    憲兵司令部(1998),《中華民國憲兵簡史》,台北:憲兵司令部。
    憲兵司令部(1998),《憲兵要綱》,台北:憲兵司令部。
    憲兵司令部(2001),《工作簡報》,台北:憲兵司令部。
    憲兵司令部(2002),《規劃簡報》,台北:憲兵司令部。
    憲兵訓練中心(1997),《憲兵新兵訓練教材-中華民國憲兵簡史》,憲兵訓練中心。
    蕭明德(2002),〈中共武警之任務、特性與編裝研究〉,《憲兵學術半年刊》,第54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110-118。
    蕭銘慶(2003),〈臺灣地區四十年來整體及各犯罪類行犯罪率之變化幅度分析〉,《警學叢刊》,33卷6期,中央警察大學印行,頁92-99。
    謝立功,(2003),《兩岸洗錢現況與反洗錢法規範之探討一兼論兩岸刑事司法互助》,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
    謝立功等,(2002),《跨境犯罪偵查之理論與實務》,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
    謝秀能(2006),〈情境犯罪預防策略在警察實務上的運用-以「全民拼治安行動方案」內涵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6卷第4期,頁24-25。
    謝庭晃(1996),《使用竊盜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謝敏峰(2004),《里長角色之研究:以臺北市松山區東榮里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謝福源(1996),《防制洗錢之研究-理論與實務》,台北: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
    羅福貞(2005),〈憲兵對非傳統安全威脅應有的認知與作為〉,《憲兵學術半年刊》,第61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11-19。
    蘇育平(2003),〈憲兵制度的先驅者—法國國家憲兵(上、下)〉,《憲兵學術半年刊》,第56期,台北:憲兵司令部,頁47-60。

    貳、英文書目
    Bartollas, C., (1985). Correctional Treat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Prentice-Hall Inc.
    Beccaria, C., (1788). An Essay on Crimes and Punishments James. E. D. Ingraham, trans. Philadelphia: H. Nicklin.
    Biddle, J. & Thomas, D., (1966).“ Recent Development in Role Theory. ”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12, pp.67-92
    Black, D.,(1976). The Behavior of Law.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Easton, D. & Dennis, J.(1965).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Eulau, H.,(1966). The Behavioral Persuasion in Politics. New York : Random House.
    Francis, C. H. (1966). “The Determinants of Normative Patterns in Correctional Institutions”. in N. Christie (ed.), Scandinavian Studies in Criminology, 2. Oslo:. Oslo Univ. Press. pp. 173-184
    Isaak, A.,(1985).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I11inois: The Dorsey Press.
    Mead, G. H.(1934). Mid. Self and Socie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atterson, G.,(1980). Developmental Model of Antisocial Behavior in Children. Oregon Social Learning Center.
    Samuel,. W., (1989). Sense and Nonsense About Crime and Drugs. Monterey, Calif. : Brooks/Cole.
    Schank, R. & Abelson, R.,(1977). Scripts, Plans, Goals and Understanding.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Van Maanen, J. & Schein, H.,(1979). “ Toward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 I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d. by Staw, B. M., Greenwich, CT: JAI Press. pp. 209-264.
    Walker, S.,(1989). Sense and Nonsense about Crime. California: Brooks/ Cole.
    Wendt, A.,(1999).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ilkins, L.,(1965). Social Deviance.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