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柏禎
論文名稱: 立憲主義下的人權教育---台日美中學教科書的比較分析
指導教授: 許育典
Hsu, Yue-Di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5
中文關鍵詞: 立憲主義 ; 立憲主義歷史教育人權 ; 人權教育憲法教育 ; 法治教育社會科教育 ; 社會科教科書憲法基本權利目錄學校自治 ; 學校參與學生權利 ; 學生法庭社會參與 ;兒童議會;青少年議會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3下載:4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處理的是如何從立憲主義的觀點,來建構人權教育的課程與內涵。人權的有效進展有三個必要條件。第一是有關人權價值的培養,和人權知識的傳播,以及價值與知識所聯合構成的人權意識。第二,是保障與促進人權機制的設計與運作。第三是,能夠維繫並促進上述兩個要件的宏觀制度,亦即民主憲政體制。人權的有效進展,必須配合人權教育的實施,而這樣的人權教育,須由人權價值和知識所貫穿的公民與民主憲政教育,來加以建構。
    故作為「人民權利保障書」的憲法法典便是值得探討的重點所在,基本權利目錄作為其核心價值,而國家機構、制度的建立,亦是要實踐此一價值。如何將自由、民主、法治的憲法文化與價值秩序,成為建構人權教育的主軸;並將此一準則,進而實踐於民主學習場所---校園之中,則是本論文要討論的幾個面向。
    立憲主義的成形,起自於探討「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關係為何,從這裡便可以從歷史教育的觀點切入,探討人權思想起源的歷史。而源自於歐陸的這段立憲主義歷史,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實踐程度為何,我們要如何來建構這一段歷史記憶,是可以來加以探索的。而筆者以台灣、日本與美國中學階段的公民、憲政類科教科書作為對象,分析三國教科書,是如何來闡述憲政、人權的知識。故就認知層次的教科書內涵分析,以及相關的教學建構,就以「立憲主義歷史教育」和「憲法基本權利目錄」等二者,作為比較分析與建構教學的探討對象。
    認知層次的人權教育,要讓學生學習到的,是對於人權價值、知識的理解,於此同時,學生是否可以從中學習到尊重他人,並履行與權利相對存在的責任,以及欣賞為人權奮鬥人物、事件的辛酸、悲苦所在,是人權教育是否成功的關鍵。這樣的學習歷程應該如何來呈現於教科書中,則是屬於情意、態度教學部分的教學建構。
    此外,就行為、技能層次上的實踐,首要之務便是如何在學校教育階段,讓學生可以學習自治、參與建構民主的校園文化。這裡會探討歐美學校法制,以及相關的人權法治教育計劃,例如美國「紛爭處理」法治教育,與「學生法庭」法治教育的實踐,所能帶給台灣學校教育、校園自治改進上的啟示。在社會參與上,如何透過實踐社會正義的服務學習,與參與公共事務的學習,來促進市民教育的發達,在此,會來探討法國市鎮村兒童、青少年議會的實踐。
    最後,筆者將台日美三地教科書比較分析的結果、若干法治教育計劃的課程內涵,以及歐美校園法制的實踐經驗,加以分析整理出來,作為我國日後撰寫人權教育教材上的建議。

    Ⅰ 緒 論 §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壹﹒研究動機 貳﹒研究目的 §2 研究定義與範圍 4 壹﹒研究定義 一﹒「立憲主義」的定義 二﹒「人權教育」的定義 三﹒立憲主義下的人權教育 (一)「憲法教育」的定義 (二)「立憲主義人權教育」的定義 貳﹒研究範圍 §3 研究方法與架構 11 壹﹒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分析法 二﹒比較分析法 三﹒理論的建構方式--紮根理論 四﹒教科書之基本分析模式圖析 貳﹒研究架構 Ⅱ 立憲主義人權教育的理論基礎 §1 人權歷史的發展與人權教育 15 壹﹒人權的意義 貳﹒人權歷史的演進 一﹒英國人權宣言、歐陸自然權利說的歷史發展 二﹒十九、二十世紀的歷史發展 參﹒人權教育的提倡 §2 立憲主義人權教育的課程架構與內涵 ---台日中學社會科課程綱要之內涵分析 壹﹒日本中學校社會科學習指導要領之內涵分析 25 一﹒學習目標 二﹒學習內容 (一) 現代社會和我們的生活 1. 現代日本的進程和我們的生活 2. 個人與社會生活 (二) 國民生活與經濟 1. 我們的生活與經濟 2. 國民生活與福祉 (三)現代的民主政治及其社會 1. 人的尊重和日本國憲法的基本原則 (1)憲法教育作為主軸 (2)人權教育的詮釋觀點 (3)和平教育的提及 2. 民主政治和政治參加 3. 世界和平和人類福祉的增大 貳﹒台灣國民中學社會科課程標準之內涵分析 38 一﹒國立編譯館版本之分析 二﹒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分析 參﹒憲法教育作為人權教育建構的基礎 42 一﹒憲法基本價值秩序的建構 (一) 法治國原則 1. 法治國的發展與意義 2. 課程內涵的建構 (二) 民主共和國原則 1. 民主共和國的意義 2. 課程內涵的建構 (三) 社會國原則 1. 社會國原則的意義 2. 課程內涵的建構 二﹒憲法教育的積極推動 Ⅲ 人權教育認知層次的教科書內涵分析(一) §1 立憲主義歷史教育的教科書內涵分析 54 壹﹒前言---一個法治教育的觀點 貳﹒日本教科書內涵之分析---以三個版本為對象 一﹒教科書架構簡述 二﹒對於立憲主義歷史的敘述 參﹒台灣教科書內涵之分析 一﹒公民與道德教科書的敘述 二﹒歷史教科書的敘述 §2 美國中學憲法教科書的教學設計觀點 63 壹﹒對政治哲學的呈現方式 貳﹒對歷史文件的呈現方式 §3 台灣立憲主義歷史教育的教學建構---1895~1947.2.28 壹﹒前言 73 貳﹒美國中學憲法教科書內涵之分析 75 一﹒對殖民母國敘述的觀點 二﹒對殖民時代立憲政體的敘述 參﹒歷史的建構---以1895至1945年的憲政史為探討核心 80 一﹒日本帝國及日治台灣憲政體制 二﹒台灣人追求「政治權利」的實踐歷程 (一)「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與「治警事件」 (二)代議制度的引進 三﹒明治憲法底下基本權利的實踐 (一)請願權 (二)人身自由 (三)信教自由 四﹒台灣立憲主義歷史教學之教材選用 (一)以人權運動組織的發言作為教學之建構 1. 「文化協會」與「台灣民眾黨」的發言內容 2. 報章雜誌的社論 (二)重要人權法律事件作為教學的建構 1. 高野孟矩事件 2. 「治警事件」之司法審判 肆﹒立憲主義歷程裡的二二八事件 98 一﹒二二八事件發生之歷史成因---從立憲主義的觀點談起 二﹒「二二八事件」之立憲主義教學建構 (一)事件的肇因---從法律、政治面切入 1. 如何放在台灣立憲主義教育的歷程中 ---檢視美國中學憲法教科書的觀點 2. 戰後初期司法文化的轉變 3. 民主憲政自由之受到限制 (1) 代議士的言論自由受限 (2) 民間社會的出版言論、集會結社自由受限 (二)事件中之政治改革文件---台灣第一次的人權宣言!? 1﹒為何值得來予以呈現? 2. 要呈現些什麼東西? Ⅳ 人權教育認知層次的教科書內涵分析(二) §1 憲法基本權利目錄的教科書內涵分析 123 壹﹒憲法的核心價值---基本權利目錄 貳﹒日本教科書內涵之分析---以三個版本為對象 一﹒對於「自由權」的敘述 二﹒對於「社會權」的敘述 三﹒對於「平等權」的敘述 四﹒對於「確保人權保障之權利」的敘述 參﹒台灣教科書內涵之分析---以兩個版本為對象 一﹒統編本(國立編譯館)版本的敘述 二﹒九年一貫(康軒文教)版本的敘述 §2 日本社會科教科書裡的人權裁判 142 壹﹒基本權利目錄之人權價值呈現類型 一﹒法律制定的歷程展現 二﹒人權事件 三﹒人權裁判 四﹒現代人權知識的介紹 貳﹒日文教科書的人權裁判 一﹒冤罪事件的人權裁判 二﹒公害事件的人權裁判 三﹒最高法院的人權裁判 (一)違憲審查制度下的人權裁判 (二)最高上訴審的人權裁判 §3 憲法基本權利目錄的教學建構 157 壹﹒「基本權核心概念」落實於教科書之內涵建構 一﹒日本教科書的觀點分析 二﹒於台灣社會科教科書之內涵建構 貳﹒美國中學憲法教科書的教學設計觀點 一﹒「人身自由」基本權之教學內涵建構 (一) 基本內涵之詮釋 (二) 美國中學憲法教科書的觀點 (三) 大法官會議解釋文之教材化 (四) 少年司法的敘述觀點 二﹒「言論自由」基本權之教學內涵建構 (一) 基本內涵之詮釋 (二) 學生校園生活權利之觀點注視 Ⅴ 人權教育技能、情意層次的教科書內涵分析 §1 人權教育技能層次的教學與實踐 壹﹒人權教育在校園民主參與的教學與實踐 184 一﹒前言 二﹒台日社會科教科書內涵的比較分析 (一) 校園學生人權的敘述觀點 (二) 校園學生自治的敘述觀點 三﹒歐美校園民主參與的實踐 (一) 美國學校法律制度的實踐 (二) 歐陸德國學校法律制度的實踐 (三) 台灣校園民主參與於未來的實踐 四﹒人權教育教材之校園民主參與的觀點分析 五﹒美國校園「紛爭處理」法治教育的觀點分析 (一)「紛爭處理」教育的意義與「調停」概念的運用 (二)「Respect Me, Respect Yourself」教材的憲法教育觀點 (三)「紛爭處理」教育於實務工作上的實踐 六﹒美國「Teen Court」法治教育的觀點分析 (一)「Teen Court」制度簡介 (二)「Teen Court」法治教育的訓練內涵 (三)「學生法庭」的意義及其實踐 貳﹒人權教育在社會參與的教學與實踐 213 一﹒台日社會科教科書的敘述與教學觀點 (一) 日本教科書的內涵敘述 (二)「服務學習」的意義與教學觀點 (三)台灣教科書的內涵敘述 (四)「公民養成方案」的意義與教學觀點 二﹒作為兒童權利的社會參與觀點 三﹒歐陸法國市鎮村兒童、青少年議會的實踐 §2 人權教育情意(態度)層次的內涵分析 226 壹﹒日本教科書的人權教學活動設計 一﹒人權漫畫---「休育嬰假的爸爸」 二﹒人權價值思考活動的設計 貳﹒日本教科書裡的人權詩文 Ⅵ 結 論 237 參考書目 246 附件一 東京書籍版社會科公民的分野教科書封面 257 附件二 美國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中學憲法教科書封面 258 附件三 東京書籍版社會科公民的分野教科書目次 259 附件四 美國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中學憲法教科書目次 262 附件五 後記---「失落的世代」及其沉默的言說 264

    參 考 書 目
    中 文 書 目
    王玉民(199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紅葉文化。
    王秋原、吳圳義、林有土等(2002)。《國民中學社會第二冊》。台南:南一。
    王秋原、吳圳義、林有土等(2004)。《國民中學社會第四冊》。台南:南一。
    王泰升(1997)。〈台灣日治時期憲法史初探〉。《台灣法律史的建立》。台北:自刊。
    王泰升(1999a)。〈歷史評價與對後世的影響〉。《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
    王泰升(1999b)。〈台灣戰後初期的政權轉替與法律體系的承接(1945至1949)〉。《台大法學論叢雜誌》,29(1),頁1-90。
    王泰升(2000)。〈憲法體制及實踐—台灣近代憲法史〉。《月旦法學雜誌》,67,頁155-166。
    王泰升(2001)。〈憲法體制及實踐〉。《台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
    王泰升、黃世杰(2003a)。〈台灣總督府法院條例〉。《月旦法學雜誌》,100,頁232~233。
    王泰升、黃世杰(2003b)。〈高野孟矩事件〉。《月旦法學雜誌》,100,頁235。
    王泰升、劉恆妏(2003)。〈台灣阿片令〉。《月旦法學雜誌》,100,頁236。
    王泰升、劉晏齊(2003a)。〈地方制度的調整〉。《月旦法學雜誌》,100,頁244。
    王泰升、劉晏齊(2003b)。〈台灣議會請願運動與治警事件〉。《月旦法學雜誌》,100,頁245~246。
    王泰升、劉晏齊(2003c)。〈代議制度的引進〉。《月旦法學雜誌》,100,頁246。
    王家福、劉海年(1998)。《中國人權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方志華(2001)。〈關懷倫理學相關理論開展在社會正義及教育上的意涵〉。《教育研究集刊雜誌》,46,頁31-51。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何義麟(1998)。〈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與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何賴傑(2000)。〈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刑事訴訟法上一個新的法律原則?〉。《憲政時代雜誌》,25(4),頁33-47。
    李念祖(2002)。《案例憲法(一)---憲法原理與基本人權概論》。台北:三民。
    李惠宗(2002)。《憲法要義》。台北:元照。
    李震山(2003)。〈人性尊嚴〉。《法學講座雜誌》,17,頁3。
    李震山(2004)。〈程序基本權〉。《月旦法學教室雜誌》,19,頁32-36。
    李建良(2001)。〈自由、人權與市民社會—國家與社會二元論的歷史淵源與現代意義〉。《自由主義》。台北: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所。
    李建良(2003)。〈從正當法律程序觀點透析SARS防疫相關措施〉。《台灣本土法學雜誌》,49,頁85-98。
    李敖、陳境圳(1997)。《你不知道的二二八》。台北:新新聞。
    李筱峰(1998)。《解讀二二八》。台北:玉山社。
    李筱峰(1999a)。《台灣史100件大事(上)》。台北:玉山社。
    李筱峰(1999b)。《台灣史100件大事(下)》。台北:玉山社。
    李鴻禧譯,蘆部信喜(2001)。《憲法》。台北:元照。
    吳 庚(2003)。《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自刊(三民)。
    林志潔(2002)。〈性別、種族與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之最新爭議---芙更森氏 V.查爾斯敦市〉。《月旦法學雜誌》,81,頁224。
    林佳音(2000)。《我國中學法治教育課程內容的理論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佳範(2003)。《尋找校園學生主體性:學生權利與人權、法治教育理論》。台北:高等教育。
    林超駿(2003)。〈釋字第三八四號解釋法律評析〉。《大法官,給個說法》。台北:商周。
    周志宏(1996)。〈析論美國法上之學生懲戒制度〉。《法政學報雜誌》,6,頁26-27。
    周志宏(2002)。〈學習權序論--教育基本法學習權規定之解析〉。《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
    周宗憲譯,初宿 正典(2001)。〈基本人權的歷史〉。《憲法(下)—基本人權篇》。台北:元照出版。
    周盈成、薛欽峰(2003)。〈走路不用帶證件~警察臨檢的再省思〉。《大法官,給個說法》。台北:商周。
    周婉窈(1989)。《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北:自立報系文化。
    周婉窈(2004)。〈「世代」概念和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史的研究〉。《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台北:允晨文化。
    周繼祥(1998)。《憲法與公民教育》。台北︰揚智文化事業。
    施慧玲(1998)。〈從福利觀點論我國少年事件處理法之修正〉。《月旦法學雜誌》,40,頁199-230。
    施添福等(2004)。《國中社會第四冊》。台北新店:康軒文教。
    夏良才(1998)。《盧梭 Jean Jacques Rousseau》。香港:中華書局。
    陳玉佩(2000)。《國民中學人權教育課程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英鈐(2004)。〈SARS防治與人權保障-隔離與疫情發佈的憲法界限〉。《憲政時代》,29(3),頁391-444。
    陳芳明(1989)。〈歷史情節的繫鈴與解鈴〉。《二二八研究》。台北:李敖出版社。
    陳芳明(1992)。〈戰後初期台灣自治運動與二二八事件〉。《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
    陳芳明(2004)。〈殖民地時期自治思潮與議會運動〉。《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北:麥田出版。
    陳銘祥(2000)。〈人身自由〉。《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
    陳春生(2003)。〈日本最高法院違憲審查裁判的拘束力〉。《憲政時代雜誌》,28(3),頁68-86。
    陳鋕雄(1996)。《日治時期的台灣法曹---以國家為中心之歷史考察》。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愛娥(2004)。〈正當法律程序與人權之保障-以我國法為中心-〉。《憲政時代雜誌》,29(3),頁359-390。
    陳慈陽、王毓正(2003)。〈論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對於基本權保障之理論發展〉。《月旦法學雜誌》,98,頁14-30。
    教育部(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聯教圖書。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台北:教育部。
    國立編譯館(2001)。《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科書第1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2002a)。《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科書第2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2002b)。《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第3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2003)。《認識台灣(歷史篇)》。台北:國立編譯館。
    馮朝霖(2001)。〈認同、差異與團結---人權教育與教育人權的辯證〉。《學生輔導雜誌》,73,頁94-103。
    馮朝霖(2002)。〈「希望的種耔」撒往何處?〉。《人權教育:權利與責任的學習》。台北:高等教育。
    馮朝霖(2003)。〈人權教育作為一種人權的辯證思考:兼論台灣學校人權教育的困境〉。《人權理論與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湯德宗(2000)。〈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憲政時代雜誌》,25(4),頁3-25。
    孫 哲(1995)。《新人權論》。台北:五南圖書。
    許育典(1994)。《論國民教育基本權利的法規範》。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育典(2000a)。〈學校的宗教規範問題與學生的自我實現權——從德國現行宗教法制與學校法制加以探討〉。《月旦法學雜誌》,57,頁66-77。
    許育典(2000b)。〈邁向二十一世紀台灣教育法制的根本問題及其檢討--一個憲法與文化的反思〉。《政大法學評論雜誌》,63,頁129-161。
    許育典(2000c)。〈中小學的教育改革問題與教育基本法的實踐〉。《教育研究月刊雜誌》,76,頁21-45。
    許育典(2000d)。〈人的自我實現與多元文化教育的法建構〉。《教育研究月刊雜誌》,78,頁13-37。
    許育典(2001)。〈人、教育與自由民主法治的憲法文化〉。《教育研究月刊雜誌》,81/82,頁88-97。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高等教育。
    許育典(2003a)。〈民主共和國〉。《月旦法學教室雜誌》,9,頁32-36。
    許育典(2003b)。〈社會國〉。《月旦法學教室雜誌》,12,頁38-43。
    許育典(2004)。〈法治國在台灣的建構與實踐---兼論台灣的法治教育〉。《戰鬥的法律人---林山田教授退休祝賀論文集》。台北:元照。
    許志雄(2000)。〈人權的思想與歷史〉。《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出版。
    許南村(1999)。《《認識台灣》教科書評析》。台北:人間。
    黃 玉(2001)。〈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具體實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雜誌》,12(3),頁20-40。
    黃正鵠(1990)。〈諮商基本技術的訓練模式〉。《邁向21世紀輔導工作新紀元》。台北:五南。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莊繡霞(1996)。《論學生基本權之保障---若干教育法制之憲法問題》。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單文經譯,美國公民教育中心(1996)。《美國公民與政府科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湯惠誠(1997)。〈「校園衝突事件調解」試辦初探〉。《學生輔導雜誌》,53,頁82-89。
    湯惠誠(1998)。〈校園衝突調解員之訓練歷程探究〉。《學生輔導雜誌》,59,頁98-105。
    彭 剛譯,Becker, Carl L.(2002)。《論獨立宣言: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台北新店:左岸文化。
    曾大千(2003)。《學生法制之研究:以中小學校規為取向》。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楊昌裕(2004)。〈實踐社會正義與關懷倫理的服務學習〉。《學生事務雜誌》,43(2),頁8-20。
    張秀雄(1998)。〈公民教育的內涵〉。《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師大書苑。
    張炎憲(2001)。〈美麗島事件與台灣民主運動的轉折〉。《邁向21世紀的台灣民族與國家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張素真(1998)。〈尊重人權是民主政治的體現---人權教育的內涵〉。《新世紀智庫論壇雜誌》,4,頁51-61。
    葉峰成(1998)。《日本國最高裁判所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永文(2003)。〈論二二八事件中的民主意識〉。《國家發展研究雜誌》,2(2),頁31-65。
    葉俊榮(2003)。〈從國家發展與憲法變遷論大法官的釋憲機能:1949-1998〉。《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台北:元照。
    葉志誠、葉立誠(2000)。《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
    蔡坤湖(1995)。《少年法立法原則之探討---以程序保障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宗珍(1999)。〈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45,頁100。
    鄧毓浩(1997)。〈憲法教育在高中與大學的銜接問題〉。《通識教育季刊雜誌》,4(2),頁87。
    蔣興儀、簡瑞容譯,Reardon, Betty A.(2002)。《人權教育:權利與責任的學習》。台北:高等教育。
    劉元孝(1998)。《永大簡明日華辭典》。台北:永大。
    劉秀嫚(2003)。〈「公民養成方案」在社會學習領域教育的意義〉。《公民訓育學報雜誌》,14,頁55-77。
    蕭淑芬譯,市川 正人(2003)。〈日本違憲審查制之軌跡與特徵〉。《月旦法學雜誌》,98,頁76-86。
    蕭淑芬(2003)。〈論基本權核心概念之規範---一個比較法學的觀察〉。《東海大學法學研究雜誌》,19,頁1-26。
    日 文 書 目
    文部科学省(2002)。中学校学習指導要領解説(平成10年12月)-社会編-。大阪:大阪書籍。
    田邊 裕 ほか37名(別記)(2002)。新しい社会:歴史。東京:東京書籍。
    田邊 裕 ほか37名(別記)(2003)。新しい社会:公民。東京:東京書籍。
    佐藤 幸治 ほか8名(別記)(2002)。中学社会:公民的分野。大阪:大阪書籍。
    堀尾 輝久、土居 英二 ほか14名(別記)(2002)。わたしたちの中学社会:公民的分野。東京:日本書籍。
    佐々木 毅 ほか5名(別記)(2002)。政治‧経済。東京:東京書籍。
    佐々木 毅 ほか8名(別記)(2003)。現代社会。東京:東京書籍。
    田中 彰 ほか9名(別記)(2003)。日本史A:現代からの歴史。東京:東京書籍。
    永井 憲一(1975)。学校の憲法教育。東京:勁草書房。
    小山 常実(1992)。戦後教育と日本国憲法。東京:日本図書センタ-。
    常岡(乗本)せつ子、Charles Douglas Lummis、加地永都子、鶴見俊輔(1996)。日本国憲法をよむ。東京:柏書房。
    木下 智史(2002)。生きる権利をかけた闘い。新‧どうなっている!?日本国憲法―憲法と社会を考える―。京都市:法律文化社。
    樋口 陽一(2001)。信教の自由と政教分離。憲法判例を読みなおす。東京:日本評論社。
    竹澤千恵子、村島雄一郎訳,Condé, H. Victor(2001)。人権用語辞典。東京:明石書店。
    梅田 徹訳,Poole, Hilary(2001)。世界の人権。東京:明石書店。
    梅野 正信、采女 博文(2002)。実践 ハンセン病の授業-「判決文」を徹底活用。東京:エイデル研究所。
    新福 悦郎(2003)。ハンセン病訴訟判決文の授業。歴史地理教育雑誌,649,頁52-55。
    歴史教育者協議会(2003)。特集 憲法学習入門Q&A。歴史地理教育雑誌,622。
    世取山 洋介(1998)。アメリカ公立学校と市民的自由---公民教育法における修正第一条法理の展開。教育法学と子どもの人権。東京:三省堂。
    林 量俶(1997)。学校における生徒の人権‧権利と参加。子どもの参加の権利――〈市民としての子ども〉と権利条約。東京:三省堂。
    坪井 由実(1997)。アメリカ――世界における子ども‧生徒参加の動向。子どもの参加の権利――〈市民としての子ども〉と権利条約。東京:三省堂。
    柳澤 良明(1997)。ドイツ――世界における子ども‧生徒参加の動向。子どもの参加の権利――〈市民としての子ども〉と権利条約。東京:三省堂。
    小野田 正利(1997)。フランス【2】社会参加――市町村子ども‧青少年議会。子どもの参加の権利――〈市民としての子ども〉と権利条約。東京:三省堂。
    荒牧 重人(2003)。子どもの権利条約と子どもの自己決定。法律時報雑誌,75(9),頁24-27。
    喜多 明人(1996)。子どもの権利条約と子ども参加の展望。子どもの参加の権利――〈市民としての子ども〉と権利条約。東京:三省堂。
    喜多 明人(2003)。子どもの参加‧自己決定的関与権の保障と自治立法。法律時報雑誌,75(9),頁57-61。
    山口 直也訳, Godwin, Tracy M.(1999)。アメリカ合衆国におけるティ-ンコ-トプログラムの普及。ティ-ンコ-ト——少年が少年を立ち直らせる裁判。東京:現代人文社。
    山口 直也訳, Nessel, Paula A.(1999)。ティ-ンコ-トと法律関連教育。ティ-ンコ-ト——少年が少年を立ち直らせる裁判。東京:現代人文社。
    山口 直也(1999)。わが国の少年司法の現状から見たティ-ンコ-ト導入の可能性。ティ-ンコ-ト——少年が少年を立ち直らせる裁判。東京:現代人文社。
    山口 直也(2003)。少年審判と子どもの「自己決定」―ティ-ンコ-トの試みー。法律時報雑誌,75(9),頁49-52。
    解説教育六法編修委員会(2003)。解説教育六法。東京:三省堂。
    磯山 恭子(1997)。「法教育」における紛争処理技能の育成。公民教育研究雑誌,5,頁65-79。
    佐藤 公(2003)。ドイツ中等教育段階――における法教育の学習機会。世界の法教育。東京:現代人文社。
    寺本 誠(2003)。アメリカ合衆国テネシ-州の紛争処理を重視した法教育の研究――“Peaceable Schools”の分析を中心に。世界の法教育。東京:現代人文社。
    服部 一秀(2003)。社会形成科の内容編成原理。載於社会認識教育学会(主編),社会科教育のニュ-‧パ-スぺクティブ ―変革と提案―。東京:明治図書。
    八木 英二、梅田 修(2002)。「人権教育」と教育実践。人権教育の実践を問う。東京:大月書店。
    川本 治雄(2002)。社会認識の育成と人権認識。人権教育の実践を問う。東京:大月書店。
    中川 喜代子(2000)。新たな段階を迎えた人権教育‧人権啓発。参加型人権教育論。東京:明石書店。
    英 文 書 目
    Andreopoulos, George J. and Claude, Richard Pierre(1997). Human Rights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2001). We the People: Student Text. Calabasas, CA: 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
    Gunther, Gerald and Sullivan, Kathleen M.(1997). Constitutional Law. Westbury,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
    Hess, Diana and Arbetman, Lee(2002). Cases, Controversy, and the Court: Teaching about the Supreme Court. Social Education, 66(1), p.29.
    Hess, Diana and Marri, Anand(2002). Which Cases Should We Teach?. Social Education, 66(1), p.53.
    Lynch, J.(1989).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 Global Society. London. New York. Philadelphia: The Falmer Press.
    McDonnell, Maureen(2002). Making a Case for the Case Study Method. Social Education, 66(1), p.68-69.
    Poole, Hilary(1999). Human rights: The Essential Reference. Arizona: The Oryx Press.
    Raskin, Jamin B.(2003). We the Students: Supreme Court decisions for and about student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1978). Some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about Human Rights.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