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蔚君 |
---|---|
論文名稱: |
《紅樓夢》人物命名研究 |
指導教授: | 胡衍南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9 |
中文關鍵詞: | 紅樓夢 、金瓶梅 、人物命名 、金陵十二釵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34 下載:10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的研究範圍以《紅樓夢》為主,對照明清世情小說《金瓶梅》、《醒世姻緣傳》、《林蘭香》,才子佳人小說《玉嬌梨》、《平山冷燕》,探討小說人物命名。因此本文擬沿著「明清世情小說」的脈絡,找出《紅樓夢》在人物命名方式上的繼承與創新,進而探討其在人物命名方面超越前作的藝術價值。換言之,並不限於《紅樓夢》一書的分析,重點在於梳理出本主題在「世情小說」的繼承關係。從《金瓶梅》開展出的明清世情小說脈絡,其人物命名方式及寓意在《紅樓夢》皆有跡可尋,為曹雪芹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藝術借鑒材料。除了繼承之外,《紅樓夢》中四百多個人物的命名,皆有其匠心獨具之處,並在龐大的故事結構中發生作用,足見《紅樓夢》在人物命名量與質的藝術價值上,對前作的超越。
(除古籍依時代先後排序,餘按姓氏筆畫排序)
一、專書
(一)小說
古本小說集成委員會編輯:《古本小說集成‧平山冷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4年)
古本小說集成委員會編輯:《古本小說集成‧玉嬌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古本小說集成委員會編輯:《古本小說集成‧林蘭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西周生(著),袁世碩、鄒宗良校注:《醒世姻緣傳》(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
笑笑生(著),秦修容整理:《金瓶梅會評會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笑笑生(著),梅節校注之夢梅館校本:《金瓶梅詞話》(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
曹雪芹(著),馮其庸校注:《紅樓夢》(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
曹雪芹(著),護花主人、大某山民、太平閒人(評):《三家評本紅樓夢》(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曹雪芹(著),馮其庸纂校訂定:《八家評批紅樓夢》(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年)
曹雪芹(著),蔡義江校注:《紅樓夢》(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
曹雪芹(原著),脂硯齋重評,周祜昌、周汝昌、周倫玲校訂《石頭記會真》(鄭州:海燕出版社,2004年)
(二)學術著作
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
子旭:《解讀紅樓夢》(台北:雲龍出版社,1999年)
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王汝梅:《金瓶梅探索》(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0年)
王關仕:《微觀紅樓夢》(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王增斌:《明清世態人情小說史稿》(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8年)
艾恩‧瓦特(Ian Watt):《小說的興起》(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
年)
向楷:《世情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朱一玄(編):《紅樓夢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年)
米克‧巴爾(Mieke Bal):《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
呂啟祥:《紅樓夢會心錄》(台北:貫雅文化,1992年)
林方直:《紅樓夢符號解讀》(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年)
周中明:《金瓶梅藝術論》(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
周先慎:《明清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俞平伯:《俞平伯論紅樓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胡萬川:《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
胡文彬:《紅樓夢與中國文化論稿》(北京:中國書店,2005年)
胡文彬:《紅樓夢人物談》(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
胡衍南:《金瓶梅到紅樓夢─明清長篇世情小說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9年)
高越峰:《金瓶梅人物藝術論》(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
康來新:《石頭渡海──紅樓夢散論》(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
年)
陳慶浩(編著):《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增訂本》(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6年)
曹亦冰:《林蘭香和醒世姻緣傳》(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
郭玉雯:《紅樓夢人物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8年)
陳平原:《中國散文小說史》(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陳維昭:《紅學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黃霖(編):《金瓶梅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張鴻魁:《金瓶梅語音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
楊昌年:《古典小說名著析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趙岡、陳鈡毅:《紅樓夢新探》(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年)
翟勝健:《紅樓夢人物姓名之謎》(台北:學海出版社,2003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歐麗娟:《紅樓夢人物立體論》(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
二、期刊論文
王永健:〈《林蘭香》‧《金瓶梅》‧《紅樓夢》〉,《紅樓夢學刊》1988年第三輯,頁
147-162。
王紹良:〈略論紅樓夢人物姓名之間的關連關係──兼評脂批有關人名批語的不
足〉,《中州學刊》1989年第一期,頁87-89。
孔令彬:〈從人物命名看襲人與紫鵑形象的平面設計及其文化意蘊〉,《紅樓夢學
刊》1999年第四輯,頁194-202。
孔令彬:〈略論紅樓夢中丫鬟人物的命名〉,《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2 期,
2003年6月,頁72-76。
孔令彬:〈怡紅院丫鬟的人名意蘊〉,《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29卷第4期,2003年8月,頁27-30。
王恩全:〈假寶玉,真頑石──紅樓夢賈寶玉名字的寓意探析〉,《瀋陽農業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第6卷第1期,2004年3月,頁116-119。
李作凡:〈《紅樓夢》人名中雙關語的妙用〉,《撫州師專學報》1995年第3期,
頁41-43、53。
沈治鈞:〈金瓶梅和紅樓夢之間的三段鏈環〉,《紅樓夢學刊》1999年第一輯,頁
165-179。
沈曉靜:〈金瓶梅人物名的文化蘊涵〉,《學海》1999年03期,頁117-120。
李濤、肖維青:〈《紅樓夢》人名藝術及英譯方法淺探〉,《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2期,2001年5月,頁109-112。
呂步麟:〈《紅樓夢》人物的名姓美〉,《運城學院學報》2005年12月,頁28-36。
金啟孮:〈紅樓夢人名研究〉,《紅樓夢學刊》1980年第一輯,頁129-166。
胡文彬:〈紅樓夢與中國姓名文化〉,《紅樓夢學刊》1997年第三輯,頁74-93。
倪春元、徐乃為:〈《紅樓夢》人物姓名的語言藝術〉,《南通師專學報》第10卷
第3期,1994年9月,頁42-45。
宮業勝:〈《紅樓夢》人名寓意〉,《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17卷第1期,2001
年3月,頁21-22、29。
張俊:〈論林蘭香與紅樓夢──兼談聯結金瓶梅與紅樓夢的「鏈環」〉,《明清小說
論叢》第五輯(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8年),頁63-84。。
曹萬春:〈匠心獨運,奧妙無窮──《紅樓夢》人名奧秘初探〉,《保定職業技術學
院學報》2006年第一期,2006年6月,頁70-72。
陳怡君:〈石頭渡海──近三十年台灣地區研究紅樓夢之碩博論文述要〉,《紅樓夢
學刊》2007年第一輯,頁260-280。
傅繼馥:〈紅樓夢人物命名的藝術〉,《紅樓夢學刊》1980年第二輯,頁221-231。
曾其秋:〈紅樓夢與金瓶梅兩書寫作關係探微〉,《中華文藝》170期,1985年4
月,頁153-171。
賀岩:〈淺析紅樓夢人物姓名的寓意〉,《陜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西安)》第
22卷增刊,2005年11月,頁155-157。
程建忠:〈匠心獨運,含蘊豐富──淺談《紅樓夢》的命名藝術〉,《成都大學學報
(社科版)》2009年第2期,頁62-66。
雷勇:〈明末清初世情小說婦女形象的演化──從《金瓶梅》到《紅樓夢》〉,《海
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2期,頁57-63。
趙麗萍:〈《紅樓夢》中人名趣談〉,《呼倫貝爾學院學報》第12卷第4期,2004
年8月,頁110-112。
歐麗娟:〈《紅樓夢》中的「紅杏」與「紅梅」:李紈論〉,《臺大文史哲學報》55
期,2001年11月,頁339-374。
韓玲:〈空間布局的魅力──金瓶梅的居所安排解讀〉,《邢台學院學報》第22卷
第1期,2007年3月,頁42-45。
三、學位論文
范正群:《林蘭香敘事藝術論》(濟南: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士論文,
2005年)
張勇:《林蘭香──文人化的世情之作》(北京:首都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所碩
士論文,2009年)
陳竣興:《兼美論──紅樓夢人物關係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
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黃喬弘:《林蘭香女性研究》(台北: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碩士論文,2006年)
黃清順:《紅學史相關議題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論文,2008年)
鄧進:《紅樓夢女性命名研究》(重慶:西南大學高校教師碩士學位論文,2009
年)
駱水玉:《紅樓夢脂硯齋評語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年)
顏詩珊:《紅樓夢張新之評點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