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余玉婷
論文名稱: 網路世代新移民―臺灣高科技人才在美國
A Study of Taiwanese Skilled Iimmig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指導教授: 楊聰榮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9
中文關鍵詞: 網路世代高科技移民臺灣移民美國
英文關鍵詞: Net Generation, High-tech immigrants, Taiwanese immigrants, the United State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SL.016.2019.A0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9下載:2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美國是移民國家。1965 年新移民法通過後,赴美國加州地區投資或從事科 技業的臺灣移民受到美國高科技業的重視。然而,隨著世代交替,跨海至美國的臺灣移民在型態上已與第一代高科技移民不盡相同,現在的臺灣移民屬於網路世代。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法及問卷調查法,以求達到資料的完整性。網路世代移民有下列特徵:首先,該群體主要集中於有生產力的青壯年勞動階層,且教育水準極高,並學習專業技術。他們多以留學生的身分前進美國,在美國完成學業後,進入科技產業就業。此外,網路世代移民不僅著眼於「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產業,而是將其求職視野拓展至整個美國的高科技工業。第二,臺灣人的社群網絡互動熱絡,達到促進移民適應良好之效。網路對於社群網絡的活絡更是功不可沒。本研究提出二個推論:其一,網路促使臺灣高科技移民型態的轉型:從「人際網絡」到「網際網絡」。其二,網路世代高科技移民的移民意向更為彈性。

    The United States (U.S.) is a nation of immigrants. Since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of 1965 was signed, Taiwanese immigrants who have invested or engaged in technology industry in California have received the attention from the U.S. high-tech industry. As generations alternate, the current Taiwanese immigrant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 generation. This study uses in-depth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of contemporary Taiwanese high-tech immigrants living in the U.S. 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 this group of immigrants mostly belong to the Internet generation, and they are currently in young adult ages with high productivity in industry. They are well educated and with professional skills. Most of these Taiwanese immigrants arrived in the U.S. a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entered the high-tech industry after graduation.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although the the Silicon Valley area, which is dominated by the integrated circuit (IC) industry, is still the most prosperous area for high-tech immigrant employment, current Taiwanese high-tech immigrants have expanded their career horizons to the industries throughout the entire U.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ctive interaction inside Taiwanese networks also helps on the immigrants’ adaptation in the new country. Comprehensive words, this study conducts a series of investigations on the career, life, and immigration intentions of contemporary Taiwanese high-tech immigrants in the U.S. There are two inferences concluded: First,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models of Taiwanese immigrants, in the aspect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job-seeking employment. Second, the high-tech immigrants of the Internet generation are more flexible on their immigration intention, and they tend to not immediately decide on a permanent settlement.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主題闡釋 1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一、網路世代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網路世代(N世代)相關文獻 6 一、網路世代 6 二、網路對高科技移民的重要性 7 第二節 移民相關文獻 9 第三節 美國新近華人相關文獻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流程 2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7 第三節 研究設計及實施程式 31 一、研究準備階段 31 二、研究執行階段 31 三、研究完成階段 37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7 第五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38 一、信度 38 二、效度 39 第六節 研究之倫理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1 第一節 當前臺灣高科技移民的生活概況 41 一、移民美國的動機 43 二、生活適應 55 三、就業概況 70 第二節 工作樣態 71 一、取得工作的條件 71 二、工作滿意度 91 第三節 社會支持 115 一、親友所提供的支援 116 二、社團組織提供的社會支持 120 第四節 移民的去留意向及影響因素 139 一、美國高科技移民的去留意向 139 二、影響美國高科技移民去留的因素 143 第五章 結論 168 第一節 當前臺灣高科技移民的生活概況 168 第二節 工作樣態 170 第三節 社會支持 171 第四節 移民的去留意向及影響因素 173 參考文獻 176 附錄A. 訪談大綱 180 附錄B. 問卷 181 附錄C. 基本資料之描述性統計 186 附錄D. 影響移民意向之描述性統計 187 附錄E. 與親友聯繫頻率之描述性統計 189

    一、中文
    1. 專書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09)。移民之路─我國主要移居國環境及移民資訊介紹。臺北市: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譯)(2014)。2013世界移民報告(原作者: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瑞士:日內瓦。(原著出版年:2013)
    畢恆達(2006)。社會研究的研究者與倫理。嚴祥鸞編。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頁31-91。台北:三民。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曉開、袁世珮(譯)(1998)。N 世代:主導 21 世紀數位生活的新新族群(原作者:D. Tapscott)。臺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原著出版年:1997)
    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羅耀宗、黃貝玲、蔡宏明(譯)(2009)。N 世代衝撞:網路新人類正在改變世界(原作者:D. Tapscott)。臺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原著出版年:2008)

    2. 期刊、雜誌與新聞文章
    丁月牙(2012)。論跨國主義及其理論貢獻,民族研究,3,1-12。
    中國技術移民網(未標註發表日期)。短期移民政策為美國帶來大量高學歷精英。中國技術移民網。取自http://www.pchchip.com/yiminzixun/200810/20-5.html /
    朱平、潮龍起(2010)。早期美國華人移民原因新探,煙台大學學報,23(2),106-111。
    李世友、用思山(2010)。美國華人移民經濟發展的動因及影響探析,宿州學院字報,25(1),31-34。
    李巧雯(2005)。美國華人新移民社會發展與適應之初探,中興史學,11,129-160。
    李巧雯(2009)。美國臺灣移民的經濟發展析探,興大人文學報,42,95-142。
    何佳茵(2012)。美國華文報業對僑社的影響一以美國版《世界日報》為例,中興史學,15,59-79。
    吳前進(2006)。「僑鄉」探詢:跨國主義的分析視角──李明歡教授《福建僑鄉調查》述評,二十一世紀雜誌,57。取自 http://www.cuhk.edu.hk/ics/21c/media/online/0609018.pdf
    李愛慧(2009a)。美國華人基督教會的族裔特性探析,暨南學報,5,134-140。
    李愛慧(2009b)。當代美國華人基督徒的構成,世界民族,4,71-78。
    呂萍芳(2008)。華文媒體與美國洛杉磯臺灣移民社會初探,中興史學,14,63-80。
    林妍(2017年1月22日)。美國新移民喜歡在哪十大領域就業。大紀元。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7/1/21/n8731510.htm
    周敏、蔡國萱(2002)。美國華文媒體的發展及其對華人社區的影響,社會學研究,5,83-97。
    周敏、林閩鋼(2004)。族裔資本與美國華人移民社區的轉型,社會學研究,3,36-46。
    洪玉儒(2006)。美國臺灣移民政策的現狀(1980-2004),中興史學,12,153-196。
    洪玉儒(2007)。加州蒙特利公園市華人政治參與及影響(1965-2006),中興史學,13,113-145。
    洪玉儒(2016)。美國移民與族裔關係理論演進,史學彙刊,205-227。
    柯志恩、黃一庭(2010)。圖像優於文字?N 世代學生認知發展之探究,教育研究月刊,193,15-23。
    陳昭穎(2017年10月18日)。靠人脈找工作,光靠「友情」夠不夠?臺灣人矽谷經驗談,真的別把幫忙當理所當然!。風傳媒。取自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46038
    陳靜瑜(2006)。1965年後美國華人社會菁英階層之研究,興大歷史學報,17,207-260。
    黃亦筠(2017年5月4日)。「去去去,去美國」大復活臺灣為什麼留不住軟體人才?天下雜誌。取自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2290
    黃嬿(2016年04月24日)。誰說美國夢不在?留美工作簽證申請人數年年增。科技新報。取自http://technews.tw/
    董家驊(2016)。移動中的中國青年世代:從移民理論與教會論探索美國華人教會的身分與實踐,臺灣神學論刊,42,147-171。
    劉宏(2002)。跨國華人:實證分析與理論思考,二十一世紀雙月刊,71,120-130。
    劉宏(2013)。跨國華人社會場域的動力與變遷:新加坡的個案分析,東南亞研究,4,56-67。
    劉燕玲(2015)。居住國、跨國和全球視角──美國華人身分認同研究的文獻述評,東南亞研究,6,64-71。
    潮龍起(2007)。移民史研究中的跨國主義理論,史學理論研究,3,52-63。
    盧倩儀(2006)。政治學與移民理論,臺灣政治學刊,2(10),209-261。

    3. 非正式出版之作品
    曾世君(2015)。淺談 N 世代。取自:http://210.59.19.199/mediafile/4170016/fdownload/550/1555/2015-3-4-14-49-24-1555-nf1.pdf

    4. 專題研討會論文
    朱柔若(2016年5月)。美國矽谷的臺灣高科技人才:回流抑或流失。「接觸場域:海外華人聚落研究的新視野與新方向」發表之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5. 資料檔
    行政院教育部(2016)。1998-2015各年度我國學生赴主要留學國家留學簽證人數統計表【原始數據】。未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 http://ws.moe.edu.tw/001/Upload/7/relfile/6656/48902/e1a16e73-b807-4d3b-9e06-56f4f664ab51.pdf

    二、英文
    1. 專書
    Chang, Shenglin. (2005). The Global Silicon Valley Home: Lives and Landscapes Within Taiwanese American Trans-Pacific Culture. California,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hee, Maria W. L. (2005). Taiwanese American Transnational Families: Women and Kin Work. London, England: Routledge.
    Chen, Carolyn. (2008). Getting Saved in America: Taiwanese Immigration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 New Jersey,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artman, J., Molkal, P., & Dziuban, C. (2005). Preparing the academy of today for the learner of tomorrow. In D. G. Oblinger & J. L. Oblinger (Eds), Educating the Net Generation (pp. 6.1-6.15). Washington, WA: eEDUCAUSE.
    Ong, Aihwa. (1999). Flexible Citizenship: The Cultural Logics of Transnationality. North Carolina,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2. 期刊、雜誌與新聞文章
    AJ Agrawal. (2016, March). Why Your Company Culture Needs to Be a Reflection of You. Entrepreneu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ntrepreneur.com/article/270697
    Davis, J. B., Pawlowski, S. D., & Houston, A. (2006). Work commitments of Baby Boomers and Gen-Xers in the IT profession: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or myth?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46(3), 43-49.
    Orrenius, P., & Zavodny, M. (2010). From Brawn to Brains: How Immigration Works for America.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 2010 Annual Report. 4-17.
    Livingston, R. W. & Pearce, N. A. (2009). The Teddy-Bear Effect: Does Having a Baby Face Benefit Black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0), 1229-1236.
    Sara Ashley O'Brien (2016, April 12). High-skilled visa applications hit record high - again. Cable News Network. Retrieved from https://money.cnn.com/2016/04/12/technology/h1b-cap-visa-fy-2017/index.html
    Schleicher, A. (2006). Where Immigrant Students Succeed: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Performance and Engagement in PISA 2003.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17(5), 507-516. doi: 10.1080/14675980601063900

    3. 資料檔
    U.S. News & World Report (2016). Best Engineering Schools [rankings]. Retrieved from http://grad- school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graduate-schools/ top-engineering-schools

    4. 網路資料
    Baker, J. (2017, Nov. 17). 2018's Software Engineering Talent Shortage— It’s quality, not just quantity [Online Article]. Retrieved from https://hackernoon.com/2018s-software-engineering-talent-shortage-its-quality-not-just-quantity-6bdfa366b89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