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宜潔
Hseih, Yi-Jie
論文名稱: 陳厚耀《春秋長曆》研究
The Research of Chen Houyao’s “Chun Qiu Calendar”
指導教授: 陳廖安
Chen, Liao 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1
中文關鍵詞: 陳厚耀《春秋長曆》杜預曆法古六曆
英文關鍵詞: Chen Hou Yao, Chun Qiu Calendar, Du Yu, calendar, ancient calendar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14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8下載: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陳厚耀《春秋長曆》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因為其在《春秋》曆學上,繼承並發揮前代的成果,同時提出幾個觀點上的商榷,以供研究《春秋》曆學者參考。但凡論曆法者,皆會提及日至、朔閏、日食三者,故本文分四個主題,除了上述三者之外,首論陳厚耀「退一月」之說。
    首先,「退一月」之說的優點,在於其對建正的理解有極大的幫助,且為前人所未有之觀點,是值得一提並且深入分析的。然而,「退一月」說的缺失,是對 於多數干支不合者未做解釋,直取杜預之說。
    第二,陳厚耀依據《春秋》、《左傳》的內容認定蔀首,並運用「章蔀紀元」的計算,編排出〈古曆〉,有一定參考的程度,現存的古六曆經過學者考證,是戰國時期才出現的,雖具有參考性,但其為春秋時期使用之事實已然鬆動。
    第三,陳厚耀〈曆編〉、〈曆存〉皆視杜預〈長曆〉是否有置閏不妥處,而加以說明。《春秋長曆》置閏的優點,一是較為平均,二是補桓公四年以及莊公二十年的閏月,經過陳厚耀的推求,得當年應有閏,可從現存杜預《春秋釋例》得證。而其置閏的缺點,一是過於「粗疏」,二是「矛盾」,遇到干支不合者,僅能姑從杜預〈長曆〉。
    第四,陳厚耀運用《春秋》日食的記載,判斷閏月的增補、月份的數量。但是日食的計算皆引自《元史・曆志》的資料,未有自己的親算成果,若以〈古曆〉得出日食干支,33 個日食當中便有 14 個不合。再者,古六曆的推算公式當中, 並沒有計算交食的方法。
    本文藉由以上幾點的解讀,分析《春秋長曆》的論點,以瞭解陳厚耀排定《春秋》曆譜的方法,再重新討論《四庫全書總目》所載此書的評價。

    Chen HouYao’s “Chun Qiu Calendar” passed down the achievement of predecessors and proposed some perspectives that were beneficial to the later generations as it had become a primary reference source for corresponding study to the scholars. Solstices, leap month and solar eclipse were those themes which would be touched upon when the Chinese calendar was discussed. In addition, Chen HouYao’s statement regarding “retreat a month”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Firstly, the statement of“retreat a month” was contributed to help comprehend the idea of“Jianzheng”. The progress was uneven throughout the history and the idea could always possibly be exploited and interpreted deeply. However, the shortcoming regarding the statement of“retreat a month” was being oversimplified . It was because he directly took Du Yu’s explanations of“Gan Zhi” and no explanations were made by himself.
    Secondly, Chen HouYao inferred the existence of the first of “Bu” from the content of “Chun Qiu” and “Zuo Zhuan”. He worked out the figure of calendar and organized the ancient calendars. Although those ancient calendars were proved to exist in the era of “Zhan Guo”, the value of reference was still remained unknown.
    Thirdly, Chen HouYao explained the mistakes about leap months in Du Yu’s calendar. He arranged and organized Du Yu’s calendar by working out the figure of ancient calendar. However, the idea could be proved in Du Yu’s “Chun Qiu Shi Li”. The shortcomings about his argument of leap months were uncomplicated and contradictory. Whenever he encountered some problems which could not explain, he merely followed Du Yu’s calendar to support his idea.
    Fourthly, Chen HouYao made use of the solar eclipse records of “Chun Qiu” to figure out the amounts of months between leap months. In fact, the calculations of solar eclipse all were referred to “History of Yuan Dynasty”. There were fourteen periods of solar eclipse that were incompatible with “Chun Qiu” calendar. Besides that, no way to calculate solar eclipse in the ancient calendars was presented.
    As aforementioned, when we interpreted the arguments of the “Chun Qiu Calendar” to understand Chen Houyao's method of scheduling the calendar.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9 第二章 陳厚耀傳略及其著作 23 第一節 陳厚耀傳略 23 第二節 陳厚耀著作述要 32 第三章 陳厚耀《春秋長曆》退一月之說 47 第一節 理論根據 47 第二節 退一月說的內容 49 第三節 退一月說法的評價與影響 66 第四節 小結 69 第四章 陳厚耀《春秋長曆》日南至說 77 第一節 理論根據 77 第二節 日南至說的內容與說解 81 第三節 日南至說的評價 97 第四節 小結 101 第五章 陳厚耀《春秋長曆》補閏移閏說 105 第一節 理論根據 106 第二節 補閏、移閏的內容 116 第三節 補閏移閏的評價與影響 136 第四節 小結 139 第六章 陳厚耀《春秋長曆》朔食干支的運用 143 第一節 理論根據 143 第二節 朔食干支運用的內容 154 第三節 《春秋長曆》朔食干支的評價 176 第四節 小結 177 第七章 結論 179 參考書目 183

    參考書目:
    古籍(依編著者時代排序)
    〔漢〕劉安等著,許匡譯注:《淮南子》,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5年。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天工書局,1998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
    ﹝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
    ﹝晉﹞杜預:《春秋釋例》,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
    ﹝晉﹞范寧注,﹝唐﹞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附﹝清﹞阮元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
    〔唐〕瞿曇悉達:《開元占經》,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0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後晉﹞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沈括:《夢溪筆談》,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宋﹞程公說:《春秋分紀》,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5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薛居正:《舊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元〕趙汸:《春秋屬辭》,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6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元〕趙汸:《東山存稿》,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宋濂:《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明﹞劉以寧:《春王正月考》,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6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朱彝尊:《經義考》,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77~68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陳厚耀:《春秋長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7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陳厚耀:《春秋世族譜》,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7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陳厚耀:《春秋戰國異辭》,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0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7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胡天游:《春秋夏正》,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初編第73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清﹞趙宏恩:《(乾隆)江南通志》,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1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王太岳:《四庫全書考證》,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97~150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吳鼐:《三正考》,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8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孫志祖:《讀書脞錄》,收入《文學山房叢書》第13~14冊,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
    ﹝清﹞永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收入《萬有文庫薈要》第2~9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清﹞清高宗敕修:《欽定皇朝文獻通考》,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3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法式善:《清秘述聞》,收入《筆記小說大觀37編》第8冊,臺北:新興書局,1984年。
    ﹝清﹞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錢林輯,﹝清﹞王藻編:《文獻徵存錄》,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焦循:《里堂道聽錄》,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子部第69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
    ﹝清﹞阮元:《疇人傳》,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阮元:《儒林傳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53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7~8冊,臺北:新文豐圖書公司,1989年。
    ﹝清﹞李兆洛:《養一齋文集》,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第49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方東樹:《漢學商兑》,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42冊,臺北:新文豐圖書公司,1989年。
    ﹝清﹞唐鑑:《國朝學案小識》,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初編》,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羅士琳:《春秋朔閏異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7~14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乾隆敕撰:《欽定皇朝通志》,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4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成蓉鏡:《春秋日南至譜》,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穆彰阿、潘錫恩等纂修:《(嘉慶)大清一統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清﹞王有慶等修,﹝清﹞梁桂等纂:《泰州志》,收入《新修方志叢刊・江蘇方志》第2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8年。
    ﹝清﹞施彥士:《春秋朔閏表發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施彥士:《推春秋日食法》,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張冕:《春秋至朔通考》,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第捌輯第2冊,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2000年。
    ﹝清﹞吳守一:《春秋日食質疑》,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陳安策纂修:《陳氏家乘》,上海圖書館藏嘉慶十一年刊刻本,1806年。
    ﹝清﹞馮桂芬:《(同治)蘇州府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5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清﹞汪曰楨:《歷代長術輯要》,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04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劉毓崧:《通義堂文集》,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第67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鄒伯奇:《春秋經傳日月考》,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李元度:《清朝先正事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初編》,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張之洞:《書目答問》,收入《萬有文庫簡編》第6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年。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收入《筆記小說大觀41編》第6冊,臺北:新興書局,1986年。
    ﹝清﹞朱一新:《無邪堂答問》,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19冊,臺北:新文豐圖書公司,1989年。
    ﹝清﹞徐世昌:《清儒學案小傳》,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劉錦藻:《清續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1959年。
    ﹝清﹞朱汝珍:《詞林輯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薛約:《春秋經朔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館藏複印本。
    ﹝清﹞包慎言:《春秋公羊傳曆譜》,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3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王韜:《春秋朔至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王韜:《春秋日食辨正》,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王韜:《春秋朔閏至日考》,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黃炳垕:《麐史厤準》,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清光緒十九年黃氏留書穜閣藏版。
    ﹝清﹞黃炳垕:《交食捷算》,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第肆輯第26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馮徵:《春秋日食集證》,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錢綺:《左傳札記》,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收入《書目叢編》第10冊,臺北:廣文書局,1967年。
    ﹝清﹞丁仁:《八千卷樓書目》,收入《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近代卷第6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現代專著(依編著者筆畫排序)
    王雙懷主編:《中華日曆通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
    中華書局編輯部:《天文學綱要》,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74年。
    方詩銘等:《中國史曆日和中西曆日對照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朱文鑫:《曆法通志》,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朱文鑫:《天文考古錄》,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
    朱文鑫:《歷代日食考》,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江曉原:《回天─武王伐紂與天文歷史年代學》,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李培業:〈《陳厚耀算書》研究〉,收入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集》第3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2年。
    李廣宇等:《夏商周時期的天象與月相》,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
    李勇:《月齡曆譜與夏商周年代研究》,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
    南懷瑾:《論語別裁》下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徐振韜、蔣窈窕:《五星聚合與夏商周年代研究》,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
    徐錫祺:《新編三千年曆日檢索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徐鳳先:《商末周祭祀譜合曆研究》,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
    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
    程發軔:《春秋曆說》,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講稿,1968年油印本。
    陳廖安:《春秋曆譜朔閏研究》,臺北:洙泗出版社,1991年。
    陳廖安:《顧棟高春秋曆學研究》,臺北:讀冊文化,2009年。
    陳廖安:《學曆十論》,臺北:新文豐圖書公司,2017年。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一)》,臺北:明文書局,1984年。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三)》,臺北:明文書局,1996年。
    張汝舟:〈春秋經朔譜〉,收入《二毋室古代天文曆法論叢》,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
    張培瑜:《先秦秦漢曆法與殷周年代》,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年。
    張培瑜等:《中國古代曆法》,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2008年。
    張培瑜:《三千五百年曆日天象》,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張培瑜:《中國先秦史曆表》,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
    張聞玉:《銅器曆日研究》,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
    國史館編:《清史列傳》,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莊威鳳:《中國古代天象紀錄研究與應用》,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
    馮時:《天文考古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馮時:《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馮時:《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修訂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重印。
    曾次亮:《四千年氣朔交食速算法》,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董作賓《中國年曆總譜》,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1960年。
    楊鍾羲輯:《雪橋詩話》,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220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實錄館纂修:《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傳》,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劉金彪等:《中國四千六百年紀時通書》,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
    劉次沅等:《中國歷史日食典》,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
    劉次沅:《從天再旦到武王伐紂─西周天文年代問題》,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
    劉次沅、馬莉萍,《中國歷史日食典》,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
    蔣南華:《中華古曆與推算舉要》,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6年。
    薄樹人:《中國天文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韓琦:〈《錯綜法義》解題〉,收入任繼愈主編:《中國古代科技典籍通匯‧數學卷四》,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韓琦:〈陳厚耀《召對紀言》釋證〉,收入湯一介等:《文史新瀾》,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
    鞠德源:《萬年曆譜》,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譚冰:《古今曆術考》,香港:三聯書店,2013年。
    饒尚寬:《春秋戰國秦漢朔閏表》,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日﹞飯島忠夫:《支那曆法起原考》,東京:岡書院,1930年。
    ﹝日﹞新城新藏:《東洋天文學史研究》,上海:中華學藝社,1933年
    ﹝日﹞橋本增吉:《支那古代歷法史研究》,東京:東洋文庫,1943年。
    ﹝日﹞藪內清著,杜石然譯:《中國的天文曆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學位論文(依編著者筆畫排序)
    王子悅、雷鵠宇:〈淺談先秦曆法中的建正問題〉,《蘭臺世界》第9期,2013年3月,頁35~36。
    曲安京:〈中國古代的置閏法:一個概率問題〉,《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第06期,2000年12月,頁49。
    林金泉:〈《易緯・乾鑿度》的曆法與積年〉,《成大中文學報》第54期,2016年9月,頁1~26。
    吳緝華:〈春秋年曆研究略論〉,《中國書目季刊》第15卷第4期,1982年3月,頁3~22。
    吳緝華:〈春秋曆連置兩閏正誤〉,《大陸雜誌》第9卷第5期,1954年9月,頁15~19。
    林宗賢:〈春秋日食考實〉,《社會科教育學報》1992年第1期,1992年4月,頁119~138。
    周秀娟:〈陳厚耀與「數理精蘊」〉,《科學月刊》第24卷第1期,1993年1月,頁64~67。
    郜積意:〈杜預〈長曆〉與經傳曆日考證〉,《清華學報》第39卷第3期,2009年9月,389~428。
    郜積意:〈《世經》三統術與劉歆《春秋》學〉,《漢學研究》第27卷第3期,2007年9月,頁1~34。
    陳廖安:《春秋曆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4年4月。
    陳美東:〈魯國曆譜及春秋、西周曆法〉,《自然科學史研究》第19卷第2期,2000年4月,頁124~142。
    郭書蘭:〈從《左傳》看春秋曆制〉,《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2000年8月,頁78~82。
    張添丁:〈春秋魯文公元年虛閏三月初探〉,《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文學報》第2期,1995年6月,頁121~133。
    黃彥震、尚振華〈清宮蒙養齋考〉,《蘭台世界》第24期,2009年12月,頁64~65。
    董杰:〈陳厚耀與《八線表根》關係考訂〉,《蘭臺世界》第28期,2011年11月,頁57~58。
    鄭慧生:〈年中置閏:先秦曆法史上的重要改革〉,《史學月刊》2009年第11期,2009年11月,頁25~30。
    韓琦:〈蒙養齋數學家陳厚耀的曆算活動——基於《陳氏家乘》的新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2014年第3期,2014年9月,頁298~306。
    關立言:〈春秋時期魯國曆法狀況考察〉,《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1998年2月,頁70~77。
    關立言:〈春秋日食三十七事考〉,《史學月刊》1998年第2期,1998年3月,頁95~103。

    網路資料
    《香港天文台》,網址:http://www.hko.gov.hk/gts/astron2011/eclps1_c.htm,2019年10月20日查詢。
    《維基百科》,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日食,2019年10月20日查詢。
    《南通書畫網》〈試說鄭板橋的篆刻藝術〉,網址:http://www.ntshys.com/show.aspx?vid=0&id=4632&cid=9,2019年12月31日查詢。
    《真微印網》《朱屺瞻用印印譜》,網址:http://www.sealbank.net/m3MainFind.asp?L1=7&L2=71&L3=280&SK=US771280,2019年12月31日查詢。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