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龍保
論文名稱: 日治中期臺灣國有鐵路之研究(1910~1936)
指導教授: 吳文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6
中文關鍵詞: 日治陸運交通鐵路社會經濟觀光產業地區開發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37下載:30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擬從國有鐵路的面向來探討日治中期鐵路的發展, 時間斷限自1910年至1936年。以1910年為起始,主要是因自1910年開始興築臺東線,亦即朝向東西連絡與環島鐵路發展,顯示縱貫線完成後臺灣國有鐵路另一發展趨勢。以1936年為下限,主要在於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對鐵路的發展影響甚大,不僅客貨運深受影響,迫使整個交通政策不得不作重大的改變,改採國鐵、私鐵、汽車運輸一元化的統制政策,故1937年以後成為臺鐵另一個變革期。
      本文主要擬先探討國有鐵路路線之擴張、內部管理組織與人員變遷,再探討長期客貨營運與財政發展之概況。由於國鐵自始即是採「速成主義」興築,因此,改良事業益顯重要。本文擬從線路之改良、車輛之增備、從業人員之福利設施等方面探究其改良事業的落實情況。到了1920年代,由於汽車運輸業的勃興,對鐵路發展帶來相當大的衝擊,鐵路在島內陸運的角色隨之變動,聯運交通網絡亦逐漸形成。本文擬在探討過陸運交通的競合後,最後再究明鐵路與臺灣社會經濟之互動關係。
      由本論文的探討結果可了解,1910年以後鐵路的發展邁向新的里程,隨著臺灣社會的需求,鐵道部亦不斷有新的政策與新的計畫作為因應。然而不論是其路線之興築、改良事業、人事上改善計畫,時常無法如其初衷確實執行,以致臺鐵的營運屢遭滯礙。國鐵的發展可謂是在臺灣社會經濟需求催促下前進,時常是呈現無法跟上臺灣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態勢。但不可否認的,國鐵的發展對臺灣社會經濟仍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對產業的發展、地區開發、城市的興起、現代資訊的傳遞等方面皆扮演重要的角色。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國有鐵路路線之擴張……………………………………9    第一節 臺東線之興築………………………………………….9    第二節 宜蘭線與潮州線之興築……………………………….18    第三節 海岸線之興築與支線之發展………………………….27 第三章 國有鐵路之營運概況……………………………………35 第一節 組織管理之變遷與從業人員之分析………………….35    第二節 客貨營運之分析……………………………………….48 第四章 國有鐵路之改良事業……………………………………64    第一節 線路之改良…………………………………………….64    第二節 車輛之增備與改良…………………………………….76    第三節 從業人員福利設施之改善…………………………….88 第五章 汽車運輸之興起與陸運交通之競合……………………98    第一節 汽車運輸之勃興及其對鐵路之衝擊………………….98    第二節 鐵道部之因應………………………………………….113    第三節 聯運業務之發展……………………………………….125 第六章 國有鐵路與臺灣社會經濟之發展………………………134    第一節 國有鐵路與觀光事業之發展………………………….134    第二節 國有鐵路與產業之發展……………………………….148    第三節 國有鐵路與地區開發………………………………….159 第七章、結論………………………………………………………174 參引書目……………………………………………………………180

    一、中日文部分(依編著者姓氏筆劃順序)
    (一)史料
    1.《日本帝國統計年鑑》
    2.花蓮港廳:《花蓮港產業》,鈴木商會印刷部,昭和10年(1935)11月。
    3.花蓮港廳:《花蓮港廳統計書》,各年度,山科商店印刷部。
    4.新竹州農會:《臺灣於柑橘栽培》,山中印刷所,昭和14(1939)年2月。
    5.臺北州內務部勸業課:《滿洲北支青果輸出事情》,山科商店印刷部,昭和11年(1936)10月。
    6.臺東廳:《臺東廳統計書》,各年度,山科商店印刷部。
    7.臺東廳:《臺東廳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中村印刷所,昭和13年(1938)年12月。
    8.臺灣水產會:《臺灣水產》,吉村商會印刷部,昭和10年(1935)9月。
    9.《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
    10.《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11.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官營移民事業報告書》,大正8年(1919)3月。
    12.臺灣總督府民政部通信局:《臺灣郵政史》,盛文社,大正7年(1918)2月。
    13.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統計書》,各年度,吉村商會印刷部。
    14.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各年度。
    15.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台灣於芎蕉》,盛文社,大正5年(1916)3月。
    16.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臺灣水產》,山科商店印刷部,昭和5年(1930)9月。
    17.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特產課:《臺灣糖業統計》,各年度。
    18.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移植民關調查書一》。
    19.臺灣總督府臺灣史料編纂委員會編:《臺灣史料稿本》。
    20.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編:《臺灣鐵道史》,中卷,東京:近藤商店活版部,明治44年(1911)3月
    21.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編:《臺灣鐵道史》下卷,東京:近藤商店活版部,明治43年(1910)9月。
    22.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編:《臺灣鐵道法規》,第一編,松浦屋印刷部,大正9年(1920)9月。
    23.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編印:《臺灣鐵道》,昭和10年(1935)。
    24.臺灣總督府交通局總務課:《自動車關調查》,昭和7年(1932)3月。
    25.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鐵道貨物》,昭和14年(1939)5月。
    26.臺灣總督府遞信局:《遞信統計要覽》,各年度。
    27.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年報》,各年度。
    28.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鐵道部報》,各年度。
    29.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鐵道法規》第三編,大正9年(1920)。
    30.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鐵道要覽》,各年度。
    31.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臺灣鐵道臺東線》,大正6年(1917)。
    32.蘇澳水產株式會社:《蘇澳漁港》,文具店印刷所,昭和10(1935)年10月。
    33.鐵道大臣官房文書課:《國有鐵道現況》,凸版印刷株式會社,大正12年(1923)2月。
    (二)報紙及雜誌
    1.《交通時代》第6卷10號-8卷9號(1935年10月-1937年9月)
    2.《臺灣日日新報》(1908年-1937年)
    3.《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8年-1911年)
    4.《臺灣山林》第81-140號(1933年1月-1937年12月)
    5.《臺灣山林會報》第58號(1931年2月)
    6.《臺灣民報》第1-401期(1923年-1930年)
    7.《臺灣年鑑》(1935年-1938年)
    8.《臺灣時報》(1909年-1939年)
    9.《臺灣遞信協會雜誌》(1929年-1931年)
    11.《臺灣業會報》(1912年-1937年)
    12.《臺灣鐵道》第31-306號(1915年1月-1937年12月)
    13.《運輸通報》第1-21號(1935年-1939年)
    (三)時人著作
    1.〈花蓮港鹽糖製糖所現況〉,《御大葬參列》,第28編,東臺灣研究會,昭和2年(1927)3月。
    2.大谷光瑞:《臺灣島之現在》,東京,有光社,昭和10年(1935)10月。
    3.大園市藏:《臺灣始政四十年史》,日本植民地批判社,昭和10年(1935)9月。
    4.中川正左:《帝國鐵道政策論》,東京:鐵道研究社,昭和3年(1928)4月。
    5.戶水昇:〈東部臺灣電信電話就〉,《江口前廳長建碑式》,東臺灣研究會,昭和2年(1927)11月。
    6.日本旅行協會臺灣支部:《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灣日日新報社,昭和10年(1935)11月。
    7.白勢黎吉:〈臺東線全通就〉,《新總督迎》,東臺灣研究會,昭和8年(1933)8月。
    8.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帕米爾書店,1985年7月。
    9.永雄策郎:《植民地鐵道世界經濟的及世界政策的研究》,日本評論社,昭和5年(1930)12月。
    10.林肇鑑修、經政春秋社編纂:《年鑑》,萩原印刷所,昭和11年(1936)8月。
    11.羽生國彥:《臺灣交通語》,臺灣新民報社,昭和12年(1937)5月。
    12.伊澤道雄:《開拓鐵道論》,(上),東京:春秋社,1937年。
    13.尾崎旦:《台灣於沿革史》,陽明社印刷所,昭和4年(1929)3月。
    14.佐藤眠洋:《芭蕉實界現狀》,臺中出版協會,昭和5年(1930)7月。
    15.東卿實、佐藤四郎:《臺灣殖民發達史》,大正5年(1916)。
    16.高原逸人:《東部臺灣開發論》,南方產業文化研究所,昭和15年(1940)10月。
    17.高橋龜吉:《現代臺灣經濟論》,千倉書房,東京,昭和12年(1937)7月。
    18.島田孝一:《陸運經營論》,東京:東洋出版社,昭和10(1935)年5月。
    19.森重秋陽:《臺灣交通小史》,臺灣交通協會,昭和18年(1943)3月。
    20.柴山愛藏:〈二廳併合問題東部產業界〉,《創立三年送》,第28編,東臺灣研究會,昭和元年(1926)12月。
    21.梁瀨文也:〈生鮮食料品配給組織見東臺灣〉,《本島經濟事情調查報告》,第三回,臺北高商南支南洋經濟研究會,昭和8年(1933)。
    22.渡部慶之進:《臺灣鐵道讀本》,東京:春秋社,昭和14年(1939)3月。
    (四)近人專著及論文
    1.山田敦:〈日本植民地時代台手押軌道普及影響〉,《台史研究》第八號,大阪,1990年3月。
    2.王珊珊:《近代臺灣縱貫鐵路與貨物運輸之研究(1887-1935)》,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3.林淑華:《日治前期臺灣縱貫鐵路之研究(1895-1920)》,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4.吳仁傑:《阿里山森林鐵道經營之研究(1986-1916)》,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5.吳鐸:〈臺灣鐵路〉,《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輯,第五冊,臺北:正中書局,1981年8月。
    6.李國祁:《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閩浙臺地區(1860-191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
    7. 呂紹理:《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2月。
    8.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92年7月。
    9.周憲文:《日據時代台灣經濟史》,臺灣文獻叢刊第5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8月。
    10.金士宣:《鐵路運輸學》,臺灣商務印書館,1948年12月。
    11.照彥:《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臺北:人間,1990年4月。
    12.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係之研究》,臺北:稻卿,1996年3月。
    13.孟祥瀚:《臺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趼究所碩士論文,臺北,1988年6月。
    14.孟祥瀚:《臺東縣史開拓篇》,臺東市,1997年。
    15.高橋泰隆:《日本植民地鐵道史論-臺灣、朝鮮、滿州、華北、華中鐵道經營史的研究》,東京:日本經濟評論社,1995年。
    16.野田正穗、原田勝正、青木榮一、老川慶喜編著:《日本道》,1986年5月。
    17.郭文華:〈臺灣洋務科技初探(1887-1895)-從臺灣鐵路、臺北機器局與基隆煤礦出發的初步討論〉,《新史學》,7:2,1996年6月。
    18.陳正祥著:《臺灣地誌》,臺北,南天,1993年。
    19.陳紹馨:《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年3月。
    20.陳慈玉:〈日據時期台灣煤礦業的發展〉,《日據時期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1993年6月。
    21.陳樹曦:〈臺灣鐵路之客貨運輸〉,《臺灣之交通》,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85年。
    22.張慶隆:《臺灣縱貫鐵路經營之研究──以「滯貨事件」為中心(1985-1924年)》,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3月。
    23.黃通、張宗漢、李昌槿合編:《日據時代臺灣之財政》,聯經,1987年1月。
    24.黃昭堂著、黃英哲譯:《台灣總督府》,前衛,1994年4月。
    25.黃清連:《黑金與黃金:基隆河上中游地區礦業的發展與聚落的變遷》,臺北縣板橋市:北縣文化,1995年。
    26.曾汪洋:《臺灣交通史》臺灣研究叢刊第三十七種,第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55年10月。
    27.臺東縣後山文化工作協會:《臺東耆老口述歷史篇》,東縣文化,1999。
    28.臺灣業史編纂委員會:《臺灣業史》下冊,臺北:臺灣省業研究會,1969年。
    29.蔡錦堂:《日本帝國主義下台灣宗教政策》,東京,同成社,1994年4月。
    30.鄭全玄:《臺東平原的移民拓墾與聚落》,知書房,1995年。
    31.戴寶村:《近代台灣港口市鎮之發展-清末至日據》,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年6月。
    二、西文部分
    1.Barclay George W., Colon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in Taiwa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4。
    2.Colin Chan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veryday Life 1870-1950 , New York: The Open University, 1990。
    3.Edward I-Te Chen, “Japanese Colonialism in Korea and Formosa : A comparison of the System of Political Control,” Harvard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28, No.3 ,1969。
    4.Hsu Yi-Rong, Clifton W. Pannell, James O. Wheeler, “The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in Taiwan: 1600-1972, ” in Ronald G. Knapp. ed., China’s Island Frontier: Studies in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aiwan,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and the research corpor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1980。
    5.James W. Davidson,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臺北:南天書局,1992。
    6.Lamely Harry J., “The Formation of Cities: Initiative and Motivation in Building Three Walled Cities in Taiwan.” G. W. Skinner ed.,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7.Pannel Clifton W. and James O. Wheers, “A Teaching Model of Network Diffusion: The Taiwan Example,”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 Vol. 72, No. 5, May 1973。
    8.Ramon H. Myers and Mark R. Peattie, 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 1895-1945,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9.Ronald G. Knapp,‘Push Car Railways and Taiwan’s Development’, China’s Island Frontier: Studies in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aiwan,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and the research corpor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1980。
    10.內藤英雄,《英文臺灣總覽(“Taiwan” An Unique Colonial Record)》,東京:國際日本協會,1937。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