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高湘茹 |
---|---|
論文名稱: |
吳明益作品研究 |
指導教授: |
胡衍南
Hu, Yan-N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4 |
中文關鍵詞: | 吳明益 、新鄉土小說 、新世代作家 、自然書寫 、蝴蝶 、戰爭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30 下載:21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吳明益,一位「六年級」新世代作家,同時寫作「小說」與「散文」,其作品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第一屆王世勛小說新人獎、梁實秋散文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台北國際書展獎等多項殊榮,在文壇上倍受矚目及肯定。。小說作品有短篇小說集《本日公休》、《虎爺》及長篇小說《睡眠的航線》;散文作品則有《迷蝶誌》、《蝶道》、《家離水邊那麼近》。
「文字」是吳明益認為較能掌握與表達自我的途徑。在寫作過程中,常藉由理解他人或他種生命型態來理解自己,希望透過這些生命場景的呈現,嚐到所謂「生命的滋味」。以小說發跡的吳明益,曾被宋澤萊先生稱譽為「美麗的初航」,於一九九七年擔任昆蟲展覽館解說員期間,開始掙扎於過去以人為思考中心的模式,重新思索「人與自然」的關係,親身經驗自然並領受「自然的教誨」後,投入自然書寫行列。
然而,從寫「人」的小說到寫「蝶」的散文,如何取得其中的平衡點?同時進行散文與小說兩種不同風格的文類創作,之間該如何拿捏、又經歷何種的轉換過程?對於吳明益而言,只是「生命的材料改變」而已,並不需刻意去區隔「人」與「蝶」、甚至是後來的「水」,因為他認為沒有一個人的記憶中只有人類,人們的記憶幾乎是必須靠著其他生命與非生命的象徵才得以完整。此外,曾被歸為「新鄉土小說作家」的吳明益,與同世代其他小說家有何異同之處?被劉克襄稱為「台灣特有種」的散文作品,在臺灣自然書寫方面的成就,有何承繼與開拓之處?
本論文擬就上述幾個問題意識,對吳明益的小說及散文作品進行爬梳,作一探討研究。
一、吳明益作品
(一)文學創作
小說:
《本日公休》,台北:九歌出版社,1997年10月。
《虎爺》,台北:九歌出版社,2003年2月。
《家離水邊那麼近》,台北:二魚文化,2007年5月。
散文:
《迷蝶誌》,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8月。
《蝶道》,台北:二魚文化,2003年10月。
《睡眠的航線》,台北:二魚文化,2007年5月。
導覽手冊:
《台北伊甸園》,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10月。
(二)學術專書
《以書寫解放自然---當代臺灣自然書寫的探索》,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11月。
(三)主編選集
《臺灣自然寫作選》,台北:二魚文化,2003年6月。
二、吳明益個人網頁
網址:http://homepage20.seed.net.tw/web@3/utopiawu/utopia/aboutme.htm
三、相關研究
(一)專書
王家祥。《文明荒野》,台中:晨星出版社,1990年。
王家祥。《自然禱告者》,台中:晨星出版社,1992年。
王德威。《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10月。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甘耀明。《神祕列車》,台北:寶瓶文化,2003年1月。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10月。
伊格言。《甕中人》,台北:印刻出版社,2003年12月。
呂正惠。《戰後臺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出版社,1992年11月。
李瑞騰。《台灣文學風貌》,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
李奭學。《書話台灣---1991~2003文學印象》,台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5月。
徐仁修。《不要跟我說再見 臺灣》,台北:錦繡出版社,1991年10月再版。
徐仁修。《動物記事》,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1年。
范銘如。《像一盒巧克力---當代文學文化評論》,台北:印刻文學,2005年10月。
張春興。《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1999年2月。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3年9月。
張耀升。《縫》,台北:木馬文化,2003年11月。
陳玉峰。《台灣綠色傳奇》,台北:張老師出版社,1991年。
陳玉峰。《展讀大坑天書》,台中:台灣地球日出版社。1996年。
陳明柔主編,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策劃。《台灣的自然書寫:二○○五年「自然書寫學術研討會」文集》,台中:晨星出版社,2006年11月。
許榮哲。《迷藏》,台北:寶瓶文化,2002年5月。
童偉格。《王考》,台北:印刻出版社,2002年11月。
童偉格。《無傷時代》,台北:印刻出版社,2005年2月。
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7月。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3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96年9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的回顧》,台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
楊昌年。《現代小說》,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
楊照。《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合文學,1998年。
劉克襄。《旅次札記》,台北:時報文化,1982年。
劉克襄。《山黃麻家書》,台中:晨星出版社,1994年。
劉克襄。《小綠山之歌》,台北:時報出版社,1995年8月。
廖炳惠 編著。《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詞彙編》,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3月。
魏飴。《小說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圖書,1999年。
龔鵬程。《文學散步》,台北市:漢光文化公司,1988年。
Edward Morgan Forst(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
(二)學位論文
李炫蒼。《現當代台灣「自然寫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吳明益。《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5月。
許尤美。《台灣當代自然寫作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5月。
郭紋菁。《劉克襄及其自然寫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5月。
簡義明。《台灣「自然寫作」研究---以1981~1997為範圍》,國立治政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三)期刊論文
王文仁。〈火車.旅途.人生---我讀《神祕列車》〉,《文訊》215期,2003年9月,頁23-24。
王家祥。〈尋找城鄉的荒野〉,《聯合文學》8卷7期(91),1992年5月,頁130-132。
王家祥。〈台灣本土自然寫作中鮮明的〈土地〉〉,《中外文學》23卷12期,1995年5月,頁68-71。
王盛弘。〈蝶道〉,《幼獅文藝》600期,2003年12月,頁132。
王鈺婷。〈青年文學會議:台灣文學研究的世代傳承----與單帶蛺蝶一同飛翔的探險旅程〉,《文訊》254期,2006年12月,頁70。
王德威。〈寫實主義是什麼〉,《聯合文學》9卷3期(99),1993年1月,頁215-216。
朱中愷。〈X世代的共同體認---吳明益及其小說〉,《中央月刊.文訊別冊》6卷,1997年12月,頁71-72。
李友煌。〈土地信仰:論「南方綠色革命」自然寫作社群〉,《高市文獻》20卷1期,2007年3月,頁204-229。
李瑞騰。〈村落.家族與自我---童偉格小說《王考》略論〉,《幼獅文藝》644期,2007年8月,頁8-11。
巫維珍。〈攀越寫作的山峰---訪吳明益〉,《幼獅文藝》650期。2008年2月號。頁76-78。
宋澤萊。〈試評吳明益的小說---第四代台灣作家的美麗初航〉,《台灣新文學》7期,1997年4月,頁245-247。
林奇伯。〈蝶道〉,《光華》(中英文國內版),29卷3期,2004年3月,頁86-89。
吳明益。〈選擇—《迷蝶誌》的思考與書寫〉,《文訊》182期,2000年12月,頁114-116。
吳明益。〈書寫自然,以醒覺心靈---自然寫作的英美脈絡〉,《誠品好讀》20期,2002年2月,頁35-37。
吳明益。〈自然寫作的台灣發展〉,《誠品好讀》20期,2002年2月,頁38-39。
吳明益撰文繪圖、蔡百峻攝影。〈我與臺灣特有蝴蝶的初遇---從太古飛來〉,《經典雜誌》44期,2002年3月,頁100-113。
吳明益。〈從孤獨的旅行者到多元的導覽者---自然寫作者劉克襄〉,《幼獅文藝》590期,2003年2月,頁28-29。
吳明益。〈理解自然的新道路---試談台灣自然書寫與研究在新世紀的幾種演化類型〉,《華文文學》74期,2006年3月,頁27-33。
吳明益。〈且讓我們蹚水過河:形構台灣河流書寫/文學的可能性〉,《東華人文學報》9期,2006年7月,頁179-212。
吳明益。〈我的書架〉,《幼獅文藝》647期,2007年11月,頁17-19。
吳明益。〈回得了……家嗎?關於穆爾.巴爾古提的《回家:橄欖樹與無花果樹的記憶》〉,《文訊》268期,2008年2月號,頁100-101。
吳望如。〈從民間宗教看虎爺信仰〉,《北縣文化》71期。2001年12月。
邱錦榮。〈作品、理論與生態批評〉,《中外文學》23卷12期,1995年5月,頁21-35。
徐仁修。〈自然生態閱讀〉,《誠品閱讀》15卷9期,1993年4月,頁17。
胡長松。〈本土新世代作家專訪---訪吳明益〉,《台灣e文藝》2期,2001年4月。頁84-93。
胡慧玲。〈沒有簡要版的故事〉,《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295期,2007年6月21日,頁88。
高佩英。〈臺灣漢人社會虎爺信仰之現況研究〉,《臺灣民俗藝術彙刊》3期。2006年8月。
荒野編輯小組。〈當文學與蝴蝶邂逅---專訪吳明益〉,《荒野快報》152期,2007年7月,頁10-12。
郝譽翔。〈論一九八○年前後台灣新生代文學的發展〉,《中外文學》28卷11期,2000年4月,頁161-175。
郝譽翔。〈新鄉土小說的誕生---解讀六年級小說家〉,《文訊》230期,2004年12月,頁24-30。
許正平。〈單打獨鬥說故事---一場新世代小說家不斷聯想、岔題的戲文〉,《聯合文學》214期,2002年8月,頁99-109。
陳大為。〈從猛禽特寫探討自然寫作的讀者意識〉(上、下),《國文天地》17卷3期、4期。2001年8月、9月。
陳玉峰。〈閱讀筆記:春芽的喜稅---《迷蝶誌》〉,《新觀念》145期,2000年11月,頁112。
陳健一。〈發現一個新文學傳統---自然寫作〉,《誠品閱讀》17期,1994年8月,頁81-87。
陳雅莉。〈客籍作家甘耀明宛如千面寫手〉,《客家文化季刊》12期。2005年5月,頁48-49。
許琇禎。〈夢裡非夢,夢外是夢----評吳明益《睡眠的航線》〉,《幼獅文藝》644期,2007年8月,頁130-131。
章海陵。〈亞洲週刊2007中文十大小說揭曉〉,《亞洲週刊》22卷5期,2008年3月2日,頁48-49。
莊裕安。〈長夜漫漫夢迢迢---評吳明益長篇小說《睡眠的航線》〉,《文訊》261期。2007年7月。
黃柏源。〈盜火者張耀升〉,《文訊》224期。2004年6月,頁126-127。
黃錦珠。〈死亡原來無所不在---讀許榮哲《迷藏》〉,《文訊》207期。2003年1月,頁23-24。
曾美雲。〈自然與文學之間---試論劉克襄散文中的變與不變〉,《語文學報》14期。2007年12月。
張瑞芬。〈在水之湄---吳明益《家離水邊那麼近》〉,《文訊》262期,2007年8月。
廖啟宏。〈生命交感的詩境—吳明益的自然寫作〉,《幼獅文藝》,584期,2002年8月,頁18-19。
歐佩佩。〈吳明益---與二十年後的戰爭對話〉,《誠品好讀月報》78期。2007年7月。頁99-100。
鄭世彬、許民陽。〈臺灣近代自然書寫中環境意識的探究與未來的可能性〉,《市師環教》62期,2005年12月,頁34-46。
顏崑陽。〈2003年台灣現代散文論〉,《文訊》221期,2004年3月,頁15-22。
蕭義玲。〈一個知識論述的省察---對台灣當代「自然寫作」定義與論述的反思〉,《清華學報》37卷2期,2007年12月,頁491-532。
簡義明。〈飛翔的眼神---論吳明益的自然寫作〉,「第五屆青年文學會議」(文訊別刊),2001年11月16日。
顧敏耀。〈自然寫作新座標〉,《書香遠播》26期,2005年7月。
(四)報紙短文
丁文玲。〈吳明益---在蝴蝶世界裡尋找那個光〉,《中國時報》B1版開卷周報,2003年11月23日。
王盛弘。〈光的隱喻---吳明益《蝶道》〉,《中時電子報》中時部落格---作家部落格總覽---翻翻書05,2006年9月13日。
尹萍。〈自然信徒吳明益〉,《聯合報》,2007年7月15日。
王瑞香。〈好書榜書評---《迷蝶誌》〉,《中國時報》42版,2000年10月19日。
王瑞香。〈宛如彩翼的博物學誌〉,《中國時報》B2版開卷每周書評,2003年11月23日。
王藝學。〈每日一書《蝶道》〉,《中央日報》17版中央副刊,2003年11月13日。
王蘭芬。〈吳明益蝶道價值觀---寫自然美學新主張〉,《民生報》A13版,2003年10月30日。
李奭學。〈小說時間春秋:生命三線路---評《睡眠的航線》〉,《聯合報》E5版(讀書人----閱讀新樂園第810號),2008年2月3日。
吳明益。〈內視心靈,外觀鄉土:吳晟《一首詩一個故事》、《濁水溪筆記》〉,《聯合報》「讀書人」版,2003年3月2日。
凌拂。〈蝶帶著心兒走〉,《中央日報》21版,2000年10月6日。
陳文芬。〈迷蝶誌現身,自然寫作展新貌〉,《中國時報》11版,2000年10月12日。
陳宛茜。〈迷蝶話蝶 吳明益再寫蝶道〉,《聯合報》B6文化版,2003年10月30日。
賀淑瑋。〈左手散文,右手小說〉,《中國時報》開卷周報E2版,2007年6月2日。
張瑞芬。〈【文學觀察.展望2008—上】散文篇—新舊同流的河〉,《自由時報》自由副刊,2007年12月31日。
董啟章。〈生命三線路---評《睡眠的航線》〉,《聯合報》E5版,讀書人---閱讀新樂園第810號,2008年2月3日。
劉克襄。〈台灣的自然寫作初論〉,《聯合報》34版,1996年1月4-5日。
劉梓潔。〈文壇新浪〉,《中國時報》開卷周報E2版,2004年5月17日。
鍾文音。〈自然寫作的感性情懷與理性之痛〉,《中國時報》B2版,2003年8月10日。
羅奇。〈自然散文---《蝶道》〉,《聯合報》B5版(書評花園—讀書人),2003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