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許舒絜 |
---|---|
論文名稱: |
傳鈔古文《尚書》文字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許錟輝
Hsu, Tan-Hui 許學仁 Hsu, Hsueh-Jen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508 |
中文關鍵詞: | 傳鈔古文 、古文尚書 、尚書文字 、古文字 、文字形構演變 、隸古定字 、隸定古文 、俗字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963 下載:14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研究以文字形體為中心,從各傳鈔古文《尚書》文字之比對辨析入手,著重於文字形體的流變──字體、字形在傳鈔及書體轉換間的形構演變、異同與特色,在《尚書文字合編》所蒐集的《尚書》古本二十餘種的基礎之上,所研究傳鈔古文《尚書》文字共五大類(出土文獻資料所引《尚書》文字、石經《尚書》、傳鈔著錄古《尚書》文字、《尚書》隸古定古寫本、《尚書》隸古定刻本)六十種傳鈔古文《尚書》文字、諸類字體進行全面比對辨析,逐字對照,並與其他出土文字資料,如甲骨文、金文、古陶、璽印、簡帛等先秦文字及漢代簡帛、漢魏碑刻、歷代石刻等等,相比勘文字形體,以今傳世本——《四庫全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之《尚書》:《孔氏傳》本《古文尚書》 ——為底本。各傳鈔古文《尚書》序列為:戰國楚簡—漢石經—魏石經—敦煌、新疆等地古寫本—(以下為日本唐代抄本之古抄本)岩崎本—神田本—九條本—島田本—(以下為源於唐代的日本古抄本)內野本—上圖本(元)—觀智院本—天理本—古梓堂本—足利本—上圖本(影)—上圖本(八)—(以下為隸古定刻本)晁刻古文尚書—書古文訓—(今傳世本所承)唐石經
一、古籍:
(依著作時代先後排列 同一著作時代則以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古籍整理与研究》,(漢)許慎、徐鉉,《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85。
(漢)許慎、徐鍇,《說文解字繫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
(漢)許慎、徐鍇、苗夔,《說文解字繫傳校勘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民國)魯實先正補,《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漢)許慎等,《說文解字四種》(說文解字、說文解字繫傳、說文解字注、說文通檢)(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北京:中華書局,1998。
(南唐)徐鍇,《說文解字繫傳》,北京:中華書局,1987。
(梁)顧野王,《大廣益會玉篇》,北京:中華書局,2004。
(梁)顧野王編撰,《原本玉篇殘卷》,北京:中華書局,1985。
(梁)顧野王等,《小學名著六種》(玉篇、廣韻、集韻、小爾雅義證、方言疏證、廣雅疏證)(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北京:中華書局,1998。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
(唐)孔穎達等,《尚書》(孔氏傳尚書.尚書正義.書經傳說彙纂.尚書古文疏證.尚書集注音疏.古文尚書撰異.尚書今古文注疏.今文尚書考證.尚書孔傳參正)(上中下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98。
(宋)呂大臨,《考古圖釋文》,北京:中華書局,1987。
(宋)洪适編,《石刻史料新編(九)‧隸釋》,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
(宋)夏竦,《古文四聲韻》,臺北:學海出版社,1978。
(宋)郭忠恕,《汗簡》,上海:涵芬樓影本。
(宋)陳彭年等重修,《宋本廣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
(宋)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北京:中華書局,1986。
(清)王夫之,《尚書引義》,北京:中華書局,1976。
(清)王引之,《經義述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
(清)王念孫,《讀書雜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
(清)王筠,《說文釋例》,臺北:世界書局,1984。
(清)皮錫瑞,《今文尚書考證》,北京:中華書局,1998。
(清)皮錫瑞,《石刻史料新編(二十七)‧漢碑引經考》,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臺北:藝文印書館,1994。
(清)李遇孫,《尚書隸古定釋文》,《聚學軒叢書》7,劉世珩輯,臺北:藝文印書館。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清)段玉裁,《古文尚書撰異》,上海書店,1988 年。
(清)段玉裁,《段玉裁遺書》,臺北:大化書局,1986。
(清)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98。
(清)孫詒讓,《古籀拾遺.古籀餘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
(清)孫詒讓,《契文舉例》,濟南:齊魯書社,1993。
(清)孫詒讓,《籀廎述林》,臺北:廣文書局,1971。
(清)孫詒讓、柯昌濟,《古籀拾遺.古籀餘論.宋政和禮器文字考.華華閣集古錄跋尾》,臺北:華文書局,1971。
(清)郝懿行,《爾雅義疏》,臺北:河洛出版社,1974。
(清)鄭珍、鄭知同撰,《汗簡箋正》,臺北:藝文印書館,1991。
(清)顧靄吉,《隸辨》,臺北:世界書局,1984。
二、今著: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同姓則以第二字筆畫順序排列)
丁山,《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臺北:大通書局,1971。
丁山,《說文闕義》,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0。
丁四新主編,《楚地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丁四新主編,《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二),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丁佛言,《說文古籀補補》,北京:中華書局,1988。
丁原植,《郭店楚簡儒家佚籍四種釋析》,臺北: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0。
丁福保編纂,《說文解字詁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臺北:大通書局,1981。
于省吾,《尚書新證》,北京:中華書局,2005。
于省吾,《雙劍誃吉金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1934。
于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6。
于省吾等,《古文字研究1-27》,北京:中華書局。
于省吾等,《古文字學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3。
于茀,《金石簡帛〈詩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2004.8。
于豪亮,《于豪亮學術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5。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侯馬盟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
中國文字學報編輯部編,《中國文字學報》第2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中國文物研究所、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編,《龍崗秦簡》,北京:中華書局,200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6。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陽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發掘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1-18》,北京:中華書局,1986。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釋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出版,2001。
孔仲溫,《〈玉篇〉俗字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
王力,《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1981。
王力,《同源字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
王初慶,《中國文字結構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王重民,《敦煌古籍敘錄》,臺北:國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
王國維,《古史新證》,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
王國維,《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
王國維,《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1999。
王國維講述,《觀堂授書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
王輝,《古文字通假釋例》,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
王輝,《古文字與商周史新證》,北京:中華書局,2003。
王輝,《漢字的起源及其演變》,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
王輝、程學華撰,《秦文字集證》,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古文字詁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古文獻研究室編,《出土文獻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古文獻研究室編,《出土文獻研究續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白於藍編,《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刑祖援,《篆文研究與考據》,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9。
朱廷獻,《尚書異文集證》,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朱宗萊,《文字學形義篇》,臺北:臺灣學生出版社,1969。
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2.8,。
朱葆華,《原本玉篇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4。
朱德熙,《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
江淑惠,《郭沫若之金石文字學研究》,臺北:華正書局,1992。
江淑惠,《齊國彝銘彙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90。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
吳大澂,《字說》,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
吳大澂,《說文古籀補》,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
吳大澂,《愙齋集古錄》,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6。
吳承仕,《經典釋文序錄疏證》,崧高書社。
吳通福,《晚出古文尚書公案與清代學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吳新楚,《周易異文校讀》,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8。
吳福熙,《敦煌殘卷古文尚書校注》,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2。
吳璵等,《第五屆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文字學會,1994。
呂思勉,《文字學四種》,上海教育,1985.6。
呂振端,《魏三體石經殘字集證》,臺北:學海出版社,1981。
李平心,《李平心史論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1。
李孝定,《金文詁林讀後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
李孝定,《漢字史話》,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7。
李孝定,《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論叢》,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
李孝定,《讀說文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
李孝定編述,《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5。
李珍華、周長楫編撰,《漢字古今音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9。
李圃主編,《中國文字研究》第一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李家浩,《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李振興,《尚書流衍及大義探討》,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李振興,《尚書學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李國英,《小篆形聲字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李國英,《說文類釋》,臺北:書銘出版有限公司, 1993。
李零,《李零自選集》,桂林:廣西,1998。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李學勤,《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3。
李學勤,《古文獻叢論》,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李學勤,《李學勤集》,黑龍江,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9。
李學勤,《李學勤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
李學勤,《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李學勤,《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李學勤,《當代學者自選文庫、李學勤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李學勤、謝桂華主編,《簡帛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李學勤、謝桂華主編,《簡帛研究200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沈建華編,《饒宗頤新出土文獻論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周名輝,《新定說文古籀考》,上海:上海開明書店,1948。
周法高、張日昇、林潔明等合編,《金文詁林》,京都:中文大學,1974。
周法高編著,《金文詁林補》,香港:中文大學,1982。
周祖謨,《語言文史論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周鳳五、林素清,《古文字學論文集》,臺北:國立編譯館,1999。
周鳳五等,《古文字與古文獻》,臺北:楚文化研究會籌備處,1999。
周鳳五等,《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5。
季旭昇,《說文新證》下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4。
季旭昇,《說文新證》上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2。
屈萬里,《尚書異文彙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
屈萬里,《尚書集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
屈萬里,《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
屈萬里,《漢石經尚書殘字集證》,臺北:聯經文化事業,1984。
屈萬里《殷虛文字甲編考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1。
屈萬里註譯,《尚書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
林志強,《古本尚書文字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
林素清等,《龍宇純先生七秩晉五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11。
林義光,《文源》,臺北:自寫影印本,1920。
林澐,《古文字研究簡論》,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86。
邱德修,《說文解字古文釋形考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4。
金祥恒,《金祥恒先生全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90。
金德建,《金德建古文字學論文集》,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991。
姜亮夫,《古史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姜亮夫,《敦煌寫本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胡小石,《胡小石論文集三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胡樸安,《中國文字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二冊),1992。
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唐蘭,《中國文字學》,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91。
唐蘭,《唐蘭先生金文論集》,臺北:紫禁城出版社,1995。
唐蘭,《殷墟文字記》,北京:中華書局,1981。
唐蘭,《增訂本古文字學導論‧殷虛文字記》,臺北:學海出版社,1986。
容庚,《中國文字學形篇》(又名《中國文字學》),臺北:廣文書局,1980。
容庚,《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8。
容庚著、曾憲通編,《容庚文集》,廣州: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
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
徐中舒主編,《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
徐中舒主編,《漢語古文字字形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
徐文鏡《古籀彙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
徐在國,《隸定古文疏證》,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
祝敏申,《說文解字與中國古文字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荊門博物館編輯,《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袁仲一、劉鈺,《秦文字通假集釋》,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袁仲一、劉鈺,《秦文字類編》,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袁國華等,《第一屆中國語言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馬士遠,《周秦尚書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
馬宗霍,《說文解字引經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馬承源主編,《中國青銅器》,臺北:南天書局,1991。
馬承源主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馬國權,《智永草書千字文草法解說》,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5。
馬敘倫,《馬敘倫學術論文集》,北京:科學,1958.1。
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上海:上海書店影印本,1985。
高田忠周,《古籀篇》,臺北:宏業書局,1975。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山東:齊魯書社,1989。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高明,《古文字類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
高明,《古陶文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0。
高明,《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8。
高明,《高明小學論叢》,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
高明,《高明論著選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高明、葛英會,《古陶文字徵》,北京:中華書局,1991。
高鴻縉,《中國字例》,臺北:廣文書局,1964.10。
商承祚,《石刻篆文編》,臺北:世界書局,1983。
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臺北,學海出版社,1979。
商承祚,《戰國楚竹簡匯編》,濟南:齊魯書社,1995。
商承祚、王貴忱、譚棣華,《先秦貨幣文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3。
張世超、張玉春撰集,《秦簡文字編》,香港:中文出版社,1990。
張光裕、曹錦炎主編,《東周鳥篆文字編》,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4。
張光裕、黃錫全、滕壬生,《曾侯乙竹簡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編,《包山楚簡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2。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編,《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
張守中,《中山王 器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81。
張守中,《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張建軍,《詩經與周文化考論》,濟南:齊魯書社, 2004。
張政烺,《張政烺文史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
張家山247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張桂光,《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
張涌泉,《敦煌俗字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張涌泉,《敦煌俗字研究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4。
張涌泉,《漢語俗字研究》,湖南:岳麓出版社,1995。
張涌泉,《漢語俗字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0。
張新俊、張勝波,《葛陵楚簡文字編》,成都:巴蜀書社,2008。
張曉明,《春秋戰國金文字體演變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6。
張頷,《古幣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
張頷等,《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
強運開,《石鼓釋文》,臺北:藝文印書館,1976。
強運開,《說文古籀三補》,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啟功,《古代字體論稿》,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曹錦炎,《鳥蟲書通考》,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
梁東漢,《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莫友芝,《唐寫本說文解字木部箋異》,臺北:商務出版社,1936.6。
許建平,《敦煌文獻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5。
許建平,《敦煌經籍敘錄》,北京:中華書局,2004。
許建平等,《敦煌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許學仁師,《古文四聲韻古文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
許錟輝師,《文字學簡編‧基礎篇》,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
許錟輝師,《尚書著述考(一)》,臺北:國立編譯館,2003。
許錟輝師,《說文重文形體考》,臺北:文津出版社,1973.3。
許錟輝師等,《魯實先先生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師大國文所。
郭沫若,《卜辭通纂考釋》,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臺北:民文出版社,1952。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臺北:師範大學國文系。
郭沫若,《金文叢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郭沫若,《殷契粹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編》,北京:科學出版社,(三冊,1、2、9),1982。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編》,北京:科學出版社,(六冊,3、4、5、6、7、8,10),2002。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1986。
陳松長編著,《馬王堆簡帛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陳垣,《校勘學釋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
陳振裕、劉倍芳,《睡虎地秦簡文字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陳偉,《包山楚簡初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
陳偉,《郭店竹書別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陳偉,《新出楚簡研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陳新雄,《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
陳煒湛、《甲骨文簡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陳煒湛、唐鈺明,《古文字學綱要》,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
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北京:中華書局,2004。
陳夢家,《尚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
陳漢平《金文編訂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陳鐵凡,《敦煌本商書校證》,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叢書第6種,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65.6。
陸錫興,《詩經異文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1.12。
章太炎,《古文尚書拾遺定本》,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章太炎,《新出三體石經考》(《章氏叢書》),自印本。
傅兆寬,《梅鷟辨偽略說與尚書考異證補》,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曾良,《俗字與古籍文字通例研究》,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
曾忠華,《玉篇零卷引說文考》,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
曾昭聰,《形聲字聲符示源功能述論》,合肥:黃山書社,2002。
曾憲通,《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叢考》,廣州:中山大學,2005。
曾憲通,《古文字與漢語史論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
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93。
曾憲通等,《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望山楚簡》,北京:中華書局,1995。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江陵九店東周墓》,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江陵望山沙塚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湯餘惠,《戰國銘文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
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舒連景,《說文古文疏證》,商務印書館,1937。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編,《中國文字研究》2009年第1輯(總第12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10。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編,《中國文字研究》第二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編,《中國文字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
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2004。
黃永武,《形聲多兼會意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黃永武主編,《巴黎敦煌殘卷敘錄》,《敦煌叢刊初集》第9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黃永武主編,《敦煌秘籍留真新編》卷上,《敦煌叢刊初集》第13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黃侃,《文字聲韻訓詁筆記》,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
黃侃,《說文戔識四種》,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黃德寬、陳秉新,《漢語古文字學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11。
黃錫全,《古文字論叢》,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
黃錫全,《汗簡注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
黃錫全,《湖北出土商周文字集證》,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
黃懷信,《小爾雅匯校集釋》,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黃懷信,《古文獻與古史考論》,濟南:齊魯書社,2003。
黃懷信,《逸周書源流考辨》,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2.11
黃懷信、張懋鎔、田旭東,《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2
楊筠如,《尚書覈詁》,臺北:學海出版社,1978。
楊樹達,《中國文字學概要‧文字形義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9。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臺北:大通書局,1971。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北京:中華書局,1983。
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北京:中華書局,1997。
葉玉森,《殷墟書契前編集釋》,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
董作賓,《董作賓先生先生全集甲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
董蓮池,《金文編校補》,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裘錫圭,《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裘錫圭,《文史叢稿—上古思想、民俗與古文字學史》,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4。
裘錫圭,《古文字概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2003。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
裘錫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裘錫圭等,《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詹鄞鑫,《漢字說略》,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5。
廖名春,《出土簡帛叢考》,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廖名春,《新出楚簡試論》,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
廖名春編,《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
臧克和,《尚書文字校詁》,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臧克和,《簡帛與學術》,鄭州:大象出版社,2010。
趙平安,《說文小篆研究》,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趙平安,《隸變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趙立偉,《魏三體石經古文輯證》,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編,《第三屆先秦兩漢國際學術研討會「百家爭鳴—世變中的諸子學術論文集》,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所,2003。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編,《第四屆先秦兩漢學術全國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集》,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所,2004。
輔仁大學哲學系編,《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研究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輔仁大學,2000。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2003。
劉師培,《小學發微補》,臺北:國民出版社影印本,1959。
劉師培,《劉申叔遺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劉起釪,《日本的尚書學與其文獻》,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劉起釪,《尚書源流及傳本考》,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
劉起釪,《尚書學史》,北京:中華書局,1989。
劉釗,《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12。
潘重規,《敦煌俗字譜》,臺北:石門圖書公司,1978。
潘重規,《龍龕手鑑新編》,臺北,石門圖書公司,1980。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蔣善國,《尚書綜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蔣善國,《漢字形體學》,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
蔣善國,《漢字的組成與性質》,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
蔡主賓,《敦煌寫本儒家經籍異文考》,臺北:嘉新水泥基金會。
蔡信發,《說文商兌》,臺北:萬卷樓,1999。
蔡信發,《說文部首類釋》,臺北:萬卷樓,1993。
蔡信發,《說文答問》,臺北:萬卷樓,1993。
蔡信發、許錟輝師等,《第七屆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萬卷樓圖書,1996。
蔡信發、許錟輝師等,《第九屆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主編,臺北:中國文字學會,1998。
蔡信發、許錟輝師等,《第十三屆全國暨海峽兩岸中國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師院語教系編,花蓮:花蓮師院,2002。
蔡信發、許錟輝師等,《第十五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文字學會,2004。
蔡信發、許錟輝師等,《第十四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編,高雄:國立中山大學,2003。
蔡信發、許錟輝師等,《第六屆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文字學會,1995。
魯實先,《文字析義》,臺北:魯實先編輯委員會。
魯實先,《殷栔新詮》,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魯實先,《假借溯源》,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
蕭毅,《楚簡文字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駢宇騫,《銀雀山漢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龍宇純,《中國文字學》,臺北:臺灣學生出版社,1972。
戴君仁撰,《閻毛古文尚書公案》,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 民國52年3月。
謝維揚、朱淵清主編,《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學,2004。
鍾柏生主編,《古文字與商周文明》(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字學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2。
簡帛文獻語言研究課題組著,《簡帛文獻語言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
羅福頤,《古璽文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羅福頤,《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嚴一萍,《萍廬文集》,臺北,藝文印書館,(三冊),1990。
蘇雪林,《詩經雜俎》,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
饒宗頤,《法藏敦煌書苑精華、經史(一)》,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
顧野王,《原本玉篇殘卷》, 北京:中華書局,1985。
顧頡剛,《尚書研究講義》,自印本。
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
顧頡剛、顧廷龍輯,《尚書文字合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三、 期刊論文: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同姓則以第二字筆畫順序排列)
于省吾,〈鄂君啟節考釋〉,北京:《考古》,1963年第8期。
于省吾,〈讀金文札記五則〉,北京:《考古》,1966年第2期。
王玉哲,〈甲骨金文中的朝與明字及其相關問題〉,《殷墟博物苑苑刊創刊號》。
王葆玹,〈試論郭店楚簡各篇的撰作時代及其背景──兼論郭店及包山楚墓的時代問題〉,《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20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
王寧,〈漢字的優化和簡化〉,香港:《中國社會科學》,1991年第1期。
朱德熙、裘錫圭、李家浩,〈望山一、二號墓竹簡釋文與考釋〉,《江陵望山沙冢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池田知久,《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筆記》(《五行》),達慕思會議論文,改訂版,1998年4月;增補版,1998年8月。
池田知久,《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筆記》(《老子》甲、乙、丙),達慕思會議論文,1998年5月。
何琳儀,〈古璽雜識讀〉,《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何琳儀,〈古璽雜釋〉,《遼海文物學刊》,1986:2。
何琳儀,〈郭店楚簡選釋〉,李學勤、謝桂華主編,《簡帛研究200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何琳儀,〈滬簡二冊選釋〉,簡帛研究網(www.jianbo.org/Wssf/2003/helinyi01.htm),2003年1月14日。
何琳儀,〈說文聲韻鉤沉〉,《說文解字研究》第一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吳辛丑,〈由簡帛異文談古代通用字問題〉,《汕頭大學學報》,2001:4,
吳承仕,〈尚書傳孔王異同〉,《國華月刊》第2期第7.10冊,1925,5.11月,第3期第1冊,1926,4月。
吳承仕,〈唐寫本尚書舜典釋文箋〉,《國華月刊》第2期第3.4冊,1925,1.2月。
吳振武,〈說「苞」「鬱」〉,《中原文物》,1990:3。
吳振武〈《古璽彙編》釋文訂補及分類修訂〉,《古文字學論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83年。
吳振武〈古文字中形聲字類別的研究—論注音形聲字〉,長春:《吉林大學研究生論文集刊》,1982年第1期。
吳振武〈古璽合文考(十八篇)〉,《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李天虹,〈郭店楚簡文字雜釋〉,《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第一冊,19-24,1999年10月武漢大學。
李天虹〈包山楚簡釋文補正〉,武漢:《江漢考古》,1993年3月。
李天虹〈郭店楚簡文字雜釋〉,簡帛研究網(www.jianbo.org/Zzwk/2003/WUHANHUI/Litianhong.htm),2003年5月。
李平心,〈從尚書研究論到大誥校釋〉,《李平心史論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李家浩,〈包山226號竹簡所記木器研究〉,《國學研究》第二卷。
李家浩,〈讀《郭店楚墓竹簡》瑣議〉,《中國哲學研究》(二十),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李家浩〈釋 〉,《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1979.8。
李零,〈《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補正〉,《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3月。
李零,〈古文字雜識(兩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
李零,〈平山三器與中山國史的若干問題〉,北京:《考古學報》,1979年2月。
李零,〈楚國銅器銘文編年匯釋〉,《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李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文獻研究》第五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年。
李零,〈讀郭店楚簡老子〉,達慕思會議論文,1998年5月。
李零,《三一考》,達慕思會議論文,1998年5月;陳福濱主編,《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論文集》(上冊),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李學勤,〈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發現〉,《民眾政協報》1998年6月8日;《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20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
李學勤,〈尚書孔傳的出現時間〉,《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0年第1期,2000。
李學勤,〈荊門郭店楚簡中的子思子〉,《文物天地)1998年第2期;《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20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
李學勤,〈從簡帛佚籍〈五行〉談到〈大學〉〉,《孔子研究》1998年第3期。
李學勤,〈郭店楚簡與儒家經籍〉,《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20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
李學勤,〈曾侯戈小考〉,武漢:《江漢考古》,1984年第4期。
李學勤,〈說郭店簡“道”字〉,《簡帛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李學勤,〈說郭店簡『道』字〉,《簡帛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李學勤,〈論魏晉時期古文尚書的傳流〉,《古文獻叢論》,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李學勤,〈戰國文字題銘概述〉(上、中、下),北京:《文物參考資料》,1959年7月。
李學勤,〈釋郭店簡祭公之顧命〉,《文物》1998年第7期;《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20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
李學勤,《荊門郭店楚簡所見關尹遺說》,《中國文物報》1998年4月8日;《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20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
李縉雲,《郭店楚簡研究近況》,《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1999年第4期(總341期)。
周鳳五,〈子彈庫帛書「熱氣倉氣」說〉,《中國文字》新23期,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12。
周鳳五,〈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徵及其分類意義〉,《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第二冊,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周鳳五,〈郭店楚簡〈忠信之道〉考釋〉,《中國文字》新24期,1998年12月;《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第21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周鳳五,〈楚簡文字瑣記(三則)〉,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主辦第一屆簡帛學術討論會論文,1999年12月。
周鳳五〈孔子詩論新釋文及注解〉,簡帛研究網(www.jianbo.org/Wssf/2002/zhoufengwu01.htm),2002年1月16日。
周鳳五〈郭店楚簡〈忠信之道〉考釋〉,《中國文字》新24期,臺北:藝文印書館,1998。
周鳳五〈郭店楚簡識字札記〉,《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
周鳳五〈遂公盨銘初探〉,楚簡綜合研究第二次學術研討會—古文字與古文獻為議題,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2年。
周鳳五〈讀上博楚竹書〈從政〉札記〉,簡帛研究網(www.jianbo.org/Wssf/2003/zhoufengwu01.htm),2003年1月10日。
周鳳五〈讀郭店楚簡〈成之聞之〉札記〉,《古文字與古文獻》試刊號,臺北:楚文化研究會籌備處,1999年。
林文華,〈郭店楚簡緇衣引用尚書經文考〉,《第四屆先秦學術研討會論文》。
林志強,〈新出材料與《尚書》文本的解讀〉,《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2004。
林素清,〈上博楚竹書〈昔者君老〉釋讀〉,第一屆應用出土資料國際學術研討會,苗栗:育達商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2003年。
林素清,〈利用出土戰國楚竹書資料檢討《尚書》異文及相關問題〉,《龍宇純先生七秩晉五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11。
林素清,〈楚簡文字綜論〉,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0年。
姜亮夫,〈敦煌尚書校錄〉,《敦煌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孫常敘,〈麥尊銘文句讀試解〉,《松遼學刊》1983:1、2期合刊。
孫啟治,〈唐寫本俗別字變化類型舉例〉,《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五)》,1990.5。
孫敬明、何琳儀、黃錫全,〈山東臨朐新出銅器銘文考釋及有關問題〉,北京:《文物》,1983年第12期。
徐少華,〈包山楚簡釋地十則〉,北京:《文物》,1996年第12期。
徐在國,〈《敦煌殘卷古文尚書校注》字形摹寫誤例〉,《敦煌研究》,1998年第3期。
徐在國,〈《敦煌殘卷古文尚書校注》校記〉,《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6年第6期。
徐在國,〈上博竹書子羔瑣記〉,簡帛研究網(www.jianbo.org/Wssf/2003/xuzaiguo01.htm),2003年1月2日。
徐在國、黃德寬,〈傳鈔老子古文輯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三本,第二分,臺北:中央研究院,2002.9。
徐在國〈戰國官璽考釋三則〉,西安:《考古與文物》,1999年3月。
袁國華,《郭店楚簡文字考釋十一則》,《中國文字》新24期,臺北:藝文印書館,1998。
馬承源,〈陳喜壺〉,北京:《文物》,1961年第2期。
商承祚,〈鄂君啟節考〉,北京:《文物精華》,1963年2月。
商承祚,〈戰國楚帛書述略〉,北京:《文物》,1964年第9期。
張政烺,〈中山王 壺及鼎銘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
張桂光,〈〈郭店楚墓竹簡‧老子〉釋注商榷〉,《江漢考古》1999年2期。
張桂光,〈古文字中的形體訛變〉,《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曹錦炎,〈戰國楚璽考釋(三篇)〉,《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及文學系,1993年。
郭沂,〈郭店楚簡〈成之聞之〉篇疏証〉,《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20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
郭沫若,〈關於鄂君啟節的研究〉,北京:《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4月。
陳立,〈郭店竹書〈六德〉文字零拾〉,第一屆出土文限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0年。
陳立,〈試由上博簡〈緇衣〉從「虎」之字尋其文本來源〉,《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學中國古代文明研究所,2004年。
陳金生,〈郭店楚簡〈緇衣〉校讀札記〉,《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第21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陳高志,〈〈郭店楚墓竹簡‧緇衣篇〉部分文字隸定檢討〉,《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
陳偉,《郭店楚簡別釋》,《江漢考古》1998年第4期。
陳夢家,〈敦煌寫本尚書經典釋文跋記〉,《尚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
陳夢家,〈釋「國」「文」〉,《西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國文月刊》,11期。
陳鐵凡,〈敦煌本尚書述略〉,《大陸雜誌》,22:8,1961。
陳鐵凡,〈敦煌本易書詩考略〉,《孔孟學報》,第17期,1969.4。
陳鐵凡,〈敦煌本夏書斠證〉,《南洋大學中文學報》,第3期,1965.2。
陳鐵凡,〈敦煌本虞夏商書斠證補遺〉,《大陸雜誌》,38:8,1961。
陳鐵凡,〈敦煌本虞書校證〉,《南洋大學中文學報》,第2期,1963.12。
彭浩,〈關於郭店楚簡〈老子〉整理工作的幾點說明〉,達慕思會議論文,1998年5月。
曾憲通,〈敦煌本古文尚書「三郊三逋」辯正〉,《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叢考》,廣州:中山大學,2005。
曾憲通,〈楚文字釋叢五則〉,《中山大學學報》,1996:3。
湯餘惠,〈釋旃〉,《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週年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
黃德寬、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考釋〉,《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週年紀念論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黃德寬、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續考》,《江漢考古》1999年2期75-77。
黃錫全,〈楚簡續貂〉,李學勤、謝桂華主編,《簡帛研究》第三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黃麗娟,〈戰國多聲字研究〉,《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學中國古代文明研究所,2004。
楊善群,〈古文《尚書》流傳過程探討〉,《孔子研究》2004年第5期。
裘錫圭,〈以郭店《老子》簡為例談談古文字的考釋〉,《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第21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裘錫圭,〈平山中山王墓銅器銘文的初步研究〉,北京:《文物》1979年第1期。
裘錫圭,〈糾正我在郭店〈老子〉簡釋讀中的一個錯誤──關於“絕偽棄詐”〉,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武漢大學,1999。
裘錫圭,〈說「玄衣朱襮 」—兼釋甲骨文「虣」字〉,《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
裘錫圭,〈談談清末學者利用金文校勘《尚書》的一個重要發現〉,《古籍整理與研究》,1988:4,裘錫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裘錫圭,〈談談隨縣曾侯乙墓的文字資料〉,北京:《文物》1979年7月。
裘錫圭,《以郭店〈老子〉簡為例談談古文字考釋》(資料摘要),達慕思會議論文,1998年5月;《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第21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廖名春,〈荊門郭店楚簡與先秦儒學〉,《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20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
廖名春,〈郭店楚簡〈緇衣〉篇引〈書〉考〉,《西北大學學報》2000年1期。
廖名春,〈郭店楚簡《成之聞之》、《唐虞之道》篇與《尚書》〉,《中國史研究》1999年第3期。
廖名春,〈郭店楚簡儒家著作考〉,《孔子研究》1998年第3期;中國民眾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史》1999年第1期。
廖名春,〈楚文字考釋三則〉,《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週年紀念論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
廖名春,〈楚文字釋讀三篇〉,《漢字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8月。
趙誠〈中山壺中山鼎銘文試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試筆十七則〉,《中國文字》新25期,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
劉信芳,〈荊門郭店楚簡〈老子〉文字考釋〉,《中國古文字研究》第1輯,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劉信芳,〈郭店竹簡文字考釋拾遺〉,紀念徐中舒先生誕辰100週年暨國際漢語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成都:四川大學,1998。
劉信芳,〈郭店簡〈緇衣〉解詁〉,《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第二冊,武漢大學,1999。
劉祖信,〈荊門郭店楚簡一號墓概述〉,達慕思會議論文,1998年5月。
劉起釪,〈尚書的隸古定本、古寫本〉,《史學史資料》,1984年第3期。
劉釗,〈金文編附錄存疑字考釋十篇〉,《人文雜誌》,1995年第2期。
劉釗,〈讀郭店楚簡字詞札記〉,《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第一冊,武漢大學,1999。
劉釗〈包山楚簡文字考釋〉,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九屆學術研討會,南京:1992年。
劉釗〈楚璽考釋(六篇)〉,武漢:《江漢考古》,1991年1月。
蔡運章,〈洛陽北窯西周墓墨書文字略論〉,《文物》,1994:7。
顏世鉉,〈郭店楚墓竹簡儒家典籍文字考釋〉,《經學研究論叢》第6輯171~188頁,1999年3月。
顏世鉉,〈郭店楚簡〈六德〉箋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二本第二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1年。
顏世鉉,〈郭店楚簡淺釋〉,《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
顏世鉉,〈郭店楚簡散記(一)〉,《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第一冊,武漢大學,1999。
魏宜輝、周言,〈讀《郭店楚墓竹簡》札記〉,《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
龐朴,〈郢燕書說──郭店楚簡中山三器心旁文字試說〉,《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第一冊,武漢大學,1999。
嚴一萍,〈楚繒書新考〉(中),《中國文字》第27 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古文字學研究室,1968 。
饒宗頤,〈長沙子彈庫殘帛文字小記〉,北京:《文物》,1992年11月。
饒宗頤,〈楚繒書疏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本,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7。
龔道耕,〈唐寫殘本尚書釋文考證(續)〉,《華西學報》第5期、第6期。
龔道耕,〈唐寫殘本尚書釋文考證〉,《華西學報》第3期、第4期。
四、學位論文:
(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同姓則以第二字筆畫順序排列)
文炳淳,《先秦楚璽文字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王仲翊,《包山楚簡文字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朴昌植,《說文古籀和戰國文字關係研究》,香港珠海學院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吳振武,《古璽文編校訂》,吉林大學,博士論文,1984。
宋鵬飛,《殷周金文形聲字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
李天虹,《說文古文校補疏證》,吉林大學,碩士論文,1990。
李如君,《戰國璽印文字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李富琪,《郭店楚簡文字構形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
李運富,《楚國簡帛文字構形系統》,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1995。
汪深娟,《侯馬盟書文字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
季旭昇,《甲骨文字根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
林宏明,《戰國中山國文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
林素清,《先秦古璽文字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6。
林素清,《戰國文字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4。
林清源,《楚國文字形構演變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
邱德修,《說文解字古文釋形考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
施拓全,《秦代金石及其書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施順生,《甲骨文字形體演變規律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洪燕梅,《秦金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8。
洪燕梅,《睡虎地秦簡文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3。
徐富昌,《漢簡文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4。
袁國華,《包山楚簡研究》,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與文字部,博士論文,1994。
莊淑慧,《曾侯乙墓出土竹簡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莊富良,《春秋戰國楚器文字研究》,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語言文學部,碩士論文,1975。
許文獻,《戰國楚系多聲符結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許舒絜,《說文解字文字分期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許學仁師,《先秦楚文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
許學仁師,《戰國文字分域與斷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
許錟輝師,《先秦典籍引尚書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70。
許錟輝師,《說文解字重文諧聲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64。
陳立,《楚系簡帛文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陳立,《戰國文字構形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陳昭容,《秦系文字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
陳茂仁,《楚帛書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陳紹慈,《甲金籀篆四體文字變化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陳楠,《敦煌寫本尚書異文研究》,江蘇揚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6。
游國慶,《戰國古璽文字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湯餘惠,《戰國文字形體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1984。
馮勝君,《二十世紀古文獻新証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2。
黃德寬,《古漢字形聲結構論考》,吉林大學歷史學系古文字學,博士論文,1996。
黃靜吟,《秦簡隸變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黃靜吟,《楚金文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7。
黃麗娟,《郭店楚簡緇衣文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黃麗娟,《戰國楚系形聲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
楊澤生,《戰國竹書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博士論文,2002。
鄒浚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緇衣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劉釗,《古文字構形研究》,吉林大學歷史學系古文字學,博士論文,1991。
劉健海,《帛書〈易經〉異文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謝宗炯,《秦書隸變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羅凡晸,《郭店楚簡異體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