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宜庭
Cheng, I-Ting
論文名稱: 以多元智能融入幼兒華語教學之課程設計與實施-以印尼慈濟幼兒園4~5歲幼兒為例
Applying Multiple Intelligent Theory to Chinese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or 4~5 Years Old Children-A Case Study of TzuChi Early Childhood in Indonesia
指導教授: 蔡雅薰
Tsai, Ya-Hs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7
中文關鍵詞: 多元智能幼兒園華語教學課程設計印尼慈濟
英文關鍵詞: multiple intelligence, early childhood,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 design, Tzu Chi in Indonesia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16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89下載:1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探討多元智能理論融入幼兒華語教學課程之可行性與實施成效,研究者根據ADDIE教學設計模式進行多元智能幼兒華語教學方案設計,期待激發幼兒學習華語之動機並增強其學習之成效,研究者以多元文化為華語教學主題,欲培養幼兒的多元化教育觀,讓幼兒能認識並且尊重各國文化,啟發其跨文化認知能力。
    研究者在印尼慈濟幼兒園擔任華語教師,以任教班級的25位4~5歲幼兒為研究對象,透過五次的教學行動循環,進行為期六週之教學實踐,搜集多種數據,根據幼兒學習者的學習成果、研究者的教學反思、同儕觀察檢核等方式進行三角驗證,作為研究信度和效度的依據。在每次的教學實踐後,經過質性分析與檢討,研究者整理出在教案實施時所面臨之問題,向三位資深華語教師用訪談的方式尋求答案,取得相關教學建議。
    研究結果指出幼兒學習者在多元智能學科領域下的華語學習反應,幼兒能充分展現積極學習的態度,從他們熱絡參與課堂活動的行為表現,得知以多元智能為取向之教學可提升幼兒學習之動機,增加他們對華語課程的參與度。在教學策略方面,教學者要根據幼兒的學習特徵和幼兒的學習發展給予恰當的多元智能發展項目,設計的程序都須經過多方思考與規劃後,再給予幼兒合適的華語學習課程。一系列多元文化主題課程設計與實施,透過歌曲、影片、教學活動、遊戲、學校環境設置等,能有效培養幼兒跨文化認知的能力,讓幼兒具有國際視野,將世界與生活連接在一起。

    This study adopts action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multi-intelligence theory into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ourse for children. The researcher designs the multi-intelligent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program according to the ADDIE teaching design mode, and hopes to stimulate children's motivation to learn Chinese and enhance children'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s the theme of teaching programs,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children's diverse educational concept so that children can recognize and respect the culture of each country and inspire thei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across cultures.
    The researcher is a Chinese teacher at the Tzu Chi Early Childhood in Indonesia. The researcher took 25 young children aged to four to five years to study. Through five cycles of teaching action and had teaching study performed for six weeks duration. Collecting a multitude of data undergo triangulation for learners’ learning result, researchers’ reflection, and peer observers’ checklist, so as to test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research. After each teaching practice, after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review, the researchers sorted out the problems fac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plan, and sought answers from three senior Chinese teachers in interviews to obtain relevant teaching suggestion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young children show positive learning attitudes and enthusiasm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class activities. From the positive response of the children, it is learned that teaching with multiple intelligences can enhance children's learning, their motivation to learn Chinese language also increases. The teacher should give appropriate multi-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projects according to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 and th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The design process must be followed by multiple thinking and planning, and then the appropriate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courses for the childre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ulticultural theme courses can effectively develop the ability of children to communicate cross-culturally, so that children hav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connect the world with life.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v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一、 多元智能幼兒教育重要性 2 二、 幼兒華語教育之國際化 3 三、 實際教學現場的省思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一、 研究目的 5 二、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一、 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 6 二、 幼兒教育( Early Childhood) 7 三、 華語教學(TCSL/TCFL) 7 四、 跨文化溝通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7 五、 教學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in Teaching)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印尼華語教育概況 9 一、 印尼華語教育發展 9 二、 印尼慈濟幼兒園華語教學現況 12 第二節 幼兒語言認知與學習 15 一、 幼兒學習者的語言認知發展 15 二、 幼兒第二語言之習得 16 三、 幼兒學習華語之特色 19 第三節 多元智能理論 23 一、 多元智能理論之定義 23 二、 多元智能類型與特色 25 三、 多元智能理論在幼兒華語教學上之運用 27 第四節 多元文化教育 29 一、 多元文化教育意義與理念 29 二、 多元文化之幼兒教育應用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幼兒華語教學方案設計 39 一、 教學設計方法 39 二、 教學設計範圍 41 三、 教學內容大綱 42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43 一、 研究方法 43 二、 研究場域 46 三、 研究對象 47 四、 研究流程與教學步驟 4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1 一、 檢核表 61 二、 深入訪談 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5 第一節 一致性分析 65 一、 單元一教學檢核表分析 66 二、 單元二教學檢核表分析 68 三、 單元三教學檢核表分析 69 四、 單元四教學檢核表分析 72 五、 單元五教學檢核表分析 73 第二節 質性分析 78 一、 初次教學循環分析 78 二、 再次教學循環分析 85 三、 第三次教學循環分析 93 四、 第四次教學循環分析 96 五、 第五次教學循環分析 102 第三節 教師訪談資料詮釋與結果 110 一、 訪談問題與結果 110 二、 訪談建議 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限制 121 一、 研究結論 121 二、 研究限制 125 第二節 後續研究與建議 126 一、 後續研究 126 二、 教育機構建議 127 三、 幼兒華語教師之建議 127 參考文獻 131 一、 中文文獻 131 二、 英文文獻 136 【附錄一】 單元一多元智能教學方案 139 【附錄二】 單元二多元智能教學方案 143 【附錄三】 單元三多元智能教學方案 147 【附錄四】 單元四多元智能教學方案 151 【附錄五】 單元五多元智能教學方案 157 【附錄六】 課程2-2學習單-健康與不健康的食物分類 161 【附錄七】 教學觀察檢核表 163 【附錄八】 幼兒華語教師訪談問題 165 【附錄九】 資料編碼方式與說明 167

    一、中文文獻
    (一)書籍
    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2006)。印尼華文教育與教學。桃園市: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中國教育學會(1993)。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台灣書店。
    王文科和王智弘(2018)。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永福(2019)。教學的技術。臺北市:商周。
    王為國(2006)。多元智能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余光雄譯,道格拉斯‧布朗(H. Douglas Brown)著(2002)。第二語教學最高指導原則。臺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出版集團。
    李政賢和廖志恒譯(2009)。質性研究導論。臺北市:五南。
    李政賢譯(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臺北市:五南。
    周慶華(2011)。後全球化時代的語文教育。臺東:國立臺東大學。
    林琳(2008)。僑這三十年。香港: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康軒文教事業(2018)。Hello華語Starter 1。臺北市:康軒。
    張建成(2000)。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經驗與別人的經驗。臺北市:師大書院。
    張麗玉和羅家玉(2015)。遊「戲」童年:扮戲 × 看戲 × 陪孩子玩出潛實力。臺北市:日月文化出版。
    莊琍玲(2003)。幼兒的雙語教育: 全腦思考學習法。香港:港澳兒童教育國際學會。
    許木柱、盧蕙馨和何縕琪(2012)。曙光初現:雅加達慈濟紅溪河與慈濟大愛村研究。花蓮:慈濟大學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院。
    陳儒晰(2008)。幼教人員的資訊認知與實踐:教育社會學的觀點。臺北市:高等教育。
    舒兆民(2013)。Fun玩華語123(上)。新北市:正中。
    舒兆民(2016)。華語文教學。臺北市:新學林。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清田(2000)。敎育行動硏究。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12)。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臺北市:五南。
    謝文全(2009)。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臺北市:五南。
    鍾鎮城(2015)。第二語言習得與教學。新北市:新學林。
    簡成熙(2004)。教育哲學: 理念、專題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王志強(2008)。跨文化詮釋學視角下的跨文化接受:文化認知形式和認知假設。德國研究,1,47-54。
    王芯婷(2012)。桌上遊戲運用於兒童培力團體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40,94-106。
    巫鐘琳(2008)。幼稚園教師多元 文化教育觀點之個案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 2,119-130。
    林蕙蓉(2006)。兒童英語學習與文化背景知識輸入。國教之友,58(1),21-28。
    施宜煌和趙孟婕(2015)。從師生互動探思幼兒園班級經營的策略。教保研究期刊,15,101-116。
    張玉佩(2009)。觀察法在資優鑑定上的應用。資優教育季刊,111,8-17。
    張汶靜(2015)。新時期印尼華裔漢語教育的特點與對策。生活教育,12,32-33。
    張國祥(2001)。比內智力測驗與多元智能建構探微。教育曙光,43,11-17。
    廖佩莉(2016)。浸入式教學的個案研究:小學非華語學童以第二語言學習中文。香港教師中心學報,15,137-153。
    蔡淑桂(2004)。幼稚園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的班級經營策略之比較研究。康寧學報,6,181-224。
    蔡清田(2011)。行動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台灣文管學院T&D飛訊,118,1-20。
    蔡雅薰(2018)。從IB國際文憑教育探究全球視角的國際化語文教學新變。華文世界,120,159-166。
    鄭琇仁(2015)。TPACK華語師資培訓成效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38,95-122。
    鄭博真(2005)。幼兒教師運用多元智能進行圖畫書教學之研究。幼兒保育學刊,3,57-80。
    蘇秀枝(2015)。幼兒期之科技與數位媒體教與學之工具。教科書研究,8(2),189-199。
    蘇芳柳(2006)。從多元智能觀點看人類天賦與才能多元智能新視界。資優教育季刊,103,1-11。

    (三)學位論文
    王為國(2000)。國民小學應用多元智能理論的歷程分析與評估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何文君和張鑑如(2008)。海外兒童初學華語教材之初探。花蓮:慈濟大學2008 年台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研討會(未出版)。
    李宛儒(2010)。初級兒童華語教材編寫探討。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宛瑩(2006)。運用繪本帶領國小學童認識自己的多元智能-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認識自己的多元智能」之課程發展。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芷嫻(2019)。極短篇融入華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華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沁絜(2017)。幼兒華語文教材分析之研究。屏東縣:國立屏東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孟婕(2006)。兒童世界觀之跨文化理解研究。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伶豔(2000)。花蓮縣國小校長多元文化教育認知與實際辦學情形之研究。花蓮縣: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友楊(2007)。幼兒園教師多元智能、多元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調查研究。 台中:朝陽科技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育銘(2013)。電子書規劃與製作方案之行動研究。新北市: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鄧巧如(2007)。遊戲中學習7~12歲兒童華語遊戲教學之活動設計。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學位論文(未出版)。
    鄭又慎(2014)。多元智能教學活動設計融入兒童電子繪本於華語文教學之研究。高雄:文藻外語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淯心(2011)。多元智能在兒童漢字學習活動之運用-以泰北萊掌小學為例。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俊模(2013)。多元智能理論在韓國兒童漢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山東:山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韓融衛(2015)。結合全語言教學原則之幼兒華語課程設計之嘗試-以泰國幼稚園為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博士論文(未出版)。
    蘇文霖(2006)。幼兒華語教材編寫歷程及使用情況探討以美國康州華社中文學校 K 班及一年級幼兒華語教材為例。臺北市:世界華文第八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未出版)。

    (四)網路
    李成明(2014)。教育國際化進程中幼兒教育觀。取自http://www.loveukids.org/?blog/25.html。
    宗世海和李靜(2004)。印尼華語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濟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12。取自http://www.chinaqw.com/node2/node2796/node2797/node2805/userobject6ai235288.html。
    星洲日報(2010)。印尼慈濟學校10月2日舉辦幼稚園小學招生。取自: http://indonesia.sinchew.com.my/node/19812。
    教育部(2006)。教育部辦理國內大學校院華語教學系所及學位學程評核作業要點。教育部網站。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39871。
    梁雲霞(2002)。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453804/。
    陳立軒(2007)。多元智能的理論與實際。網路社會學通訊,96(12)。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67/67-33.htm。
    陳博廉(2019)。國際移動力,天涯若比鄰,開啟課堂新風景: 文化欣賞與體驗之國際教育課程設計研究初探。教育脈動,17。取自https://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4c111c76-5467-4712-a023-d3ce1682c1d5?insId=a270af5e-1a48-429f-8e5f-5f1e4f8b2d72。
    彭則翔(2012)。印尼幼兒華語教學的特點與實施條件。廣州市語言文字網。取自http://yw.gzjkw.net/show.asp?id=178。
    黃國彥(2000)。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274/?index=1。
    黃慧珍(2000)。多元智慧於海外中文教學課程的經驗與應用。取自http://www.tw.org/newwaves/44/3-b.html。
    慈濟基金會(2018)。慈濟在印尼。花蓮:慈濟全球資訊網。取自http://www.tzuchi.org.tw/%E6%85%88%E6%BF%9F%E6%96%87%E5%8F%B2%E5%B0%88%E5%8D%80/%E5%9C%8B%E5%AE%B6%E5%9C%B0%E5%8D%80%E7%B0%A1%E5%8F%B2/item/21728-%E6%85%88%E6%BF%9F%E5%9C%A8%E5%8D%B0%E5%B0%BC。
    楊易蕙(2017)。文化新視野與國際觀-多元文化教育實務分享。教育脈動,12。
    取自https://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613a3c66-83cf-4113-9875-785a1f83252a?insId=bb2b5b43-ad74-4de9-b928-7bab2e387906。
    葉碧琴(2011)。肢體語言在華語教學中的巧妙運用。菲律賓普總文教網。取自http://www.edu.jinjiang.com.ph/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032:2011-08-31-08-54-38&catid=35:teaching-theory&Itemid=57。
    鄭少穎(2006)。巧妙設計課堂遊戲 持續激發幼兒興趣。21世紀英語教育,37。取自https://paper.i21st.cn/story/24130.html#searchaid。
    鍾鎮成(2008)。變動中的華語為第二語言教學-雙語教育的觀點。高雄師範華語文研究所。取自http://scccs.net/events/Event32/Summer/pdf/T/2.ZhongZhengCheng.pdf。
    簡紅珠(2000)。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217/。

    二、英文文獻
    (一)書籍
    Alexander, T., Eva-Ulrike, K.,& Sylvia, S.(2010). 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asics and areas of application. German: Vandenhoeck & Ruprecht.
    Crystal, David.(1997).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yson, A. H., & Genishi, C. (1994). The need for story: Cultural diversity in classroom and community. Urbana, Illinois: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Dai, X., & Chen, G. (2014).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Conceptualiz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ultural contexts and interactions. UK:Cambridge Scholars.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
    Gardner, H. (2000). Intelligence reframe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Basic Books.
    Krashen, S. (1987).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US: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Krashen, S. (1988).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US: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Smedley, Nikky.(2018). Create, Perform, Teach! An early years practitioner's guide to developing your creativity and performance skills. UK: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二)期刊論文
    Banks, J. (1989). Approaches to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Reform. Trotter Review ,3(3), 517-19. Retrieved from https://scholarworks.umb.edu/trotter_review/vol3/iss3/5
    Çevikbas, G., Yumurtaci, N.,& Mede, E.(2018). Effects of songs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bulary among first grade EFL learners. Language 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LATER , 1(2), 101-120. Retrieved from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91135.pdf
    Ceylan, Merve.(2018).Effect of nature-activities education program on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 level of children in the age group of 8 to 12 years.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Reviews, 13(10), 365-374.
    Cheep-Aranai, R.,& Wasanasomsithi, P.(2016). Children's voices and positive affective outcomes regarding play-based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ailand, 52, 133-167.
    Hunter, J., & Hall, M.(2018). A survey of K-12 teachers' utilization of social networks as a professional resource.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3(2), 633-658.
    Jennings, P. A., & Greenberg, M. T. (2009). The prosocial classroom: Teacher social and emotional competence in relation to student and classroom outcome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9, 491-525.
    Kalogirou, K., Beauchamp, G., & Whyte, S.(2019).Vocabulary acquisition via drama: Welsh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the primary school setting.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 47(3), 332-343
    Zebari, S., Allo, H.,& Mohammedzadeh, B.(2018). Multiple intelligences-Based planning of EFL classes. Advanc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ry Studies, 9(2) ,98-103.

    (三)網路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2019). Ages & Stages. USA: Healthy Childre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Pages/default.aspx
    Blaine Ray.(2018). TPRS workshop handout. Retrieved from https://tprsbooks.wpengine.com/wp-content/uploads/2018/05/Workshop-Handout-5-of-23.pdf
    IBO.(2013). The IB primary years programme. Switzerland: IBO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bo.org/globalassets/digital-tookit/brochures/pyp-programme-brochure-en.pdf
    Koehler.(2011). Using the TPACK image. TPACK.ORG. Retrieved from http://tpack.org.
    Krashen, S.(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USC: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Retrieved from http://www.sdkrashen.com/content/books/sl_acquisition_and_learning.pdf
    Krashen, S.(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USC: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Retrieved from http://www.sdkrashen.com/content/books/principles_and_practice.pdf
    Pelayo, & Jose, G. (2018). A report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dynamics of individuals with musical intelligence and musical training. Retrieved from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90559.pdf
    Saul, McLeod.(2018). Jean 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piaget.html
    UNESCO.(2019).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France: UNESCO. Retrieved from https://en.unesco.org/themes/early-childhood-care-and-educatio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