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詩怡 |
---|---|
論文名稱: |
探討多元化教學與評量中的學生多元智能表現—以高中地球科學科為例 |
指導教授: | 許瑛玿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球科學系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43 |
中文關鍵詞: | 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表現 、多元化教學與評量 、地球科學教育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17 下載:4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元智能論融入高中地球科學多元化教學與評量中的學生多元智能表現,採取個案研究法,研究時間為八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公立高中一個班級的學生共42人。研究者進行觀察一學期,以文件分析、觀察、訪談、問卷等方式蒐集學生資料,並參考多元智能論的相關文獻,設計「學習歷程檔案多元智能表現分析表」、「影片多元智能焦點調查表」、「多元智能表現敘述表」等研究工具,分析蒐集到的文件資料與觀察資料中的學生多元智能表現,進行三角校正,探討學生在不同課程中的多元智能表現及其可能的影響因素。最後根據實際施行融入多元智能論於高中地球科學多元化教學與評量的歷程,提出檢討與建議,以協助教師、課程設計者、相關教育單位更加瞭解學生多元智能表現的差異與影響因素,提供未來融入多元智能論於高中地球科學多元化教學與評量之參考。
本研究的研究結果與討論包括學生在文件資料中的多元智能表現、學生在觀察資料中的多元智能表現、學生多元智能表現的整體變化、影響學生多元智能表現的因素、課程評鑑與省思。結論有下列三點:
一、 學生的多元智能表現需從多元化的管道拼湊:說明學生多元智能表現拼圖。
二、 影響學生多元智能表現的因素有四個相關變項:
(一)課程變項:觀察學生多元智能表現時,需考量課程類型與主題的影響。
(二)預知變項:教師教學理念與多元智能傾向會引發學生的多元智能表現。
(三)情境變項:學生特質與教學環境的規劃會影響學生的多元智能表現。
(四)歷程變項:需配合觀察的情境來解讀學生的多元智能表現,且教師在師生互動中所顯現的教學風格,也會影響學生的多元智能表現。
三、 提出「學生多元智能表現的研究模式」。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入學管道」的「多元入學制度」的「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簡介」,取自http://www.ceec.edu.tw/way/w_index0.htm
中華資優教育學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譯)(2001)。Branton Shearer著。多元智能發展量表-24。載於中華資優教育學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聯合主辦之「多元智能的評量工作坊」會議手冊,台北。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為國(2000)。國民小學應用多元智能理論的歷程分析與評估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田耐青(1999)。由多元智慧理論的觀點談教學評量:一些台灣的實例。教師天地,99,32-38。
田耐青(2001)。開啟幼兒的八大智能系列課程。信誼基金會父母學苑,台北。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ichael Quinn 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青山、林天佑(1997)。引自學習歷程檔案評量(講義區修訂版)。2001年4月13日,取自http://ceiba.cc.ntu.edu.tw/edtest/download/piv.doc
李心瑩(譯)(2000)。Howard Gardner著。再建多元智慧:21世紀的發展前景與實際應用。台北:遠流。
李平(譯)(1997)。Thomas Armstrong著。經營多元智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台北:遠流。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虎雄、張敏雪(1999)。由學力測驗方法談實作評量之功能。教師天地,99,61-66。
周玉真(譯)(1999)。E. C.Wragg著。如何進行教室觀察。台北:五南。
周祝瑛(2001)。如何協助中學生提升優勢智慧~從多元智慧談起。發表於福和國中暨永和社區大學工作團隊聯合主辦之「教學創新:九年一貫」家長與教師基礎知能研習,台北。
林月榮(2000)。多元智慧教學在永建。教師天地,106,61-71。
林筱瑩(1999)。教學真有趣—談多元智慧的教學與評量。教師天地,99,72-75。
邱美虹(2000)。評鑑美國評量新標準:科學實作部分。科學教育月刊,228,2-15。
勁思科學教育推展實驗室(2000)。e-自然體驗營活動手冊。未出版。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2000)。Ranjit Kumar著。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學富文化。
高強華(1997)。個案研究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張美玉(2000)。歷程檔案評量的理念與實施。科學教育月刊,231,58-63。
張惠博(2000)。科學學習的評量理念。發表於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的「書報討論」演講,台北。
張稚美(2000a)。落實多元智慧評量是對心智習性的一大挑戰。載於郭俊賢、陳淑惠譯,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頁9-12)。台北:遠流。
張稚美(2000b)。學校實踐多元智慧論的方針和挑戰。教師天地,106,14-21。
張稚美、周祝瑛、田耐青、單小琳、陳佩正、楊宗仁、梁雲霞、林志忠、胡悅倫、林文蘭(2001)。多元智慧在台灣的本土化經驗。
教育部,「重要政策」的「教育改革」與「多元入學方案」,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國民中學學生編班實施要點」,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高級中學基礎地球科學課程標準(1995)。
梁雲霞(譯)(2000)。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著。多元智慧和學生成就:六所中小學的成功實例。台北:遠流。
莊安祺(譯)(1998)。Howard Gardner著。7種IQ。台北:時報文化。
郭俊賢、陳淑惠(譯)(1999)。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mDickinson著。多元智慧的教與學。台北:遠流。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0)。David Lazear著。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台北:遠流。
陳佩正(譯)(2001)。Thomas R. Hoerr著。多元智慧融入教學與領導。台北:遠流。
陳奎憙(1987)。教學研究方法論的探討。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研究方法論(頁95-129)。台北:師大書苑。
陳瓊森(譯)(1997)。Howard Gardner著。MI開啟多元智能新世紀。台北:信誼。
陳瓊森、汪益(譯)(1995)。Howard Gardner著。超越教化的心靈:追求理解的認知發展。台北:遠流。
黃秀文(1996)。引自學習歷程檔案評量(講義區修訂版)。2001年4月13日,取自http://ceiba.cc.ntu.edu.tw/edtest/download/piv.doc
黃銘惇、張慧芝(譯)(2000)。David Pratt著。課程設計:教育專業手冊。台北:桂冠。
鄭富森(1999)。目前教學評量之省思與改進之道。教師天地,99,18-24。
魯燕萍(譯)(2000)。Howard Gardner著。學習的紀律。台北:台灣商務。
賴羿蓉、李田英(1999)。多元智力與教學。科學教育月刊,222,2-15。
簡茂發(1999)。多元化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11-17。
羅吉台、席行蕙(譯)(2001)。Thomas Armstrong著。多元智慧豐富人生。台北:遠流。
Boostrom, Jackson & Hansen, 1993:p.35;引自Pekarek, Krockover & Shepardson, 1996, The Research-Practice Gap in Science Educ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Vol. 33(N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