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室駿 Huang, Shih-Chun |
---|---|
論文名稱: |
「復興崗」院校與戰後臺灣軍樂之發展(1951-2006) |
指導教授: | 蔡淵洯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0 |
中文關鍵詞: | 復興崗 、政工幹校 、政戰學校 、軍樂 、軍樂班 、管樂 、艾里生 、Fu Hsing Kang College 、Harold L. Arison 、Military Music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096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8 下載:2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復興崗」院校為中心,探討1951年之後臺灣的軍樂發展情形。其中「復興崗」院校中又分為音樂科系與「軍樂班」兩者,前者自1951年政工幹校音樂組設立以來一直存續至今,歷經政工幹部學校、政治作戰學校、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三種校名,並且也從音樂組逐步改制為音樂科、音樂系,最後合併為藝術學系音樂組,後來併入國防大學成為應用藝術學系音樂組至今;後者則是在政工幹校訓練之軍樂人員訓練班、軍樂學生訓練班、軍樂預備士官班、軍樂隊集訓等統稱,存續時間自1955年軍樂人員訓練班創立至1968年政工幹校結束代訓救國團軍樂大隊,並將代訓業務轉交國防部示範樂隊為止。本文欲從中整理出此兩者的成立、發展以及其師資與畢業生對於軍樂發展之影響為何,以及如何到臺灣管樂的蓬勃發展。
一、檔案:
1. 不著撰人,《政工幹部學校第2期畢業同學通訊錄》(收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郭廷以圖書館)。
2. 政工幹部學校編制案(檔號:00056508),《軍樂訓練奉諭改由政工幹校辦理請查照由》,1953年2月6日。
3. 政治作戰學校校史編選委員會,《政治作戰學校校史》第1-6冊(臺北:政治作戰學校,1980年)。
4. 政治作戰學校校史編選委員會,《政治作戰學校校史》第7冊(臺北:政治作戰學校,1990年)。
5. 政治作戰學校校史編選委員會,《政治作戰學校校史》第8-9冊(台北:政治作戰學校,1993年)。
6. 國史館藏,〈軍事各學校 (十一)〉,《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檔案/分類資料/軍事》,典藏號:002-080102-00117-007,入藏登錄號:002000001118A。
7. 國史館藏,〈總統蔣公影輯—巡視參觀 (五)〉,《蔣中正總統文物/照片/主題/巡訪慰問》,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50103-00005-139,入藏登錄號:002000000128P。
8. 國史館藏,〈籌筆—統一時期 (一五六)〉,《蔣中正總統文物/籌筆/統一時期/》,典藏號:002-010200-00156-007,入藏登錄號:002000000172A。
9. 國史館藏,籌筆—戡亂時期 (二十一)〉,《蔣中正總統文物/籌筆/戡亂時期/》,典藏號:002-010400-00021-052,入藏登錄號:002000000271A。
10. 國防部,〈一、貴團軍樂顧問謝艾里生准尉來台服務兩年工作努力對國軍軍樂之改進與技能之訓練甚具成效轉向貴團長致謝二、查國軍軍樂訓練結至目前為照預定訓練計劃僅實施二分之一其餘急待繼續完成三、頃聞艾顧問將於一九五七年九月底任期屆滿茲為使國軍軍樂人員能全部完成〉《國防部與美顧問團文件副本彙輯》(檔號:00003230,1956年8月7日)。
11. 國防部,〈有關中國軍樂隊之原始報告及建議事項〉《國防部與美顧問團文件副本彙輯》(檔號:00003208,1954年1月1日)。
12.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國軍檔案》《政工幹校訓練計劃案(一)》〈政工幹部學校教育標準草案〉,檔號0601/1814。
13.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總統府檔案》《蔡斯將軍1954年年終報告書(三)》〈美國軍事援華顧問團團長史邁斯將四十四年年終報告書〉,檔號0440/4490。
14. 國防部檔案,《暑期青年戰鬥訓練案》、《政工幹校編裝案》。
15. 國防部檔案,《暑期青年戰鬥訓練案》、《政工幹校編裝案》。
16. 國防部總長辦公室,《軍樂訓練案》(檔號:00044847)。
17. 國防部總長辦公室,《軍樂訓練案》〈對國防部樂隊訓練之建議〉,檔號:6_0624_3750_1_2_00044847,1957.03.06
18. 國軍政工史編纂委員會,《國軍政工史稿》。
19. 蔣中正,《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5.演講,1952年(中正文教基金會電子資料庫版)。
20. 總長辦公室,〈為軍樂顧問爾理生建議鈞座蒞臨各地時之軍樂禮節是否可行恭請核示由〉《軍歌歌曲》(檔號:00049650,1955年12月27日)。
二、報紙(依日期排序)
中央日報:
1. 〈國防部定期舉行祝壽軍樂大會〉,《中央日報》(臺北),1954年10月27日,5版。
2. 〈暑期戰訓軍樂大隊訓練計劃公布/將調訓學校軍樂隊員三百人為期三週並作遊行比賽演奏〉,《中央日報》(臺北),1955年6月11日,4版。
3. 〈暑期戰訓軍樂大隊訓練計劃公布/將調訓學校軍樂隊員三百人為期三週並作遊行比賽演奏〉,《中央日報》(臺北),1955年6月11日,4版。
4. 〈暑期戰訓軍樂大隊訓練計劃公布/將調訓學校軍樂隊員三百人為期三週並作遊行比賽演奏〉,《中央日報》(臺北),1955年6月11日,4版。
5. 〈駕駛、軍樂、救護、電訊四戰技大隊昨分別開訓〉,《中央日報》(臺北),1955年8月2日,4版。
6. 〈幹校「軍樂班」昨行結訓禮〉,《中央日報》(臺北),1956年3月2日,4版。
7. 〈幹校「軍樂班」今畢業演奏〉,《中央日報》(臺北),1956年7月1日,4版。
8. 幹校「軍樂班」二期昨畢業〉,《中央日報》(臺北),1956年7月3日,4版。
9. 〈幹校「軍樂班」定今明公演〉,《中央日報》(臺北),1956年7月19日,4版。
10. 〈幹校「軍樂班」昨晚大演奏/今晚一場改期舉行〉,《中央日報》(臺北),1956年7月20日,4版。
11. 〈軍樂隊開訓〉,《中央日報》(臺北),1956年8月2日,4版。
12. 〈軍樂隊昨日開訓下午演奏小試聲威〉,《中央日報》(臺北),1956年8月4日,5版。
13. 〈蔣主任視察戰訓軍樂隊〉,《中央日報》(臺北),1956年8月7日,5版。
14. 〈軍樂隊明晚水上演奏〉,《中央日報》(臺北),1956年8月9日,5版。
15. 〈軍樂隊教官/昨舉行演奏會〉,《中央日報》(臺北),1956年8月12日,5版。
16. 〈軍樂隊展開對外活動/今往指南宮爬山演奏〉,《中央日報》(臺北),1956年8月17日,5版。
17. 〈軍樂隊訪問木柵鄉/不畏雷雨完成演奏〉,《中央日報》(臺北),1956年8月18日,4版。
18. 〈幹校軍樂隊在鳳山勞軍/今在南市演奏〉,《中央日報》(臺北),1957年7月19日,4版。
19. 〈幹校軍樂隊明出發/環島示範演習/號召青年踴躍從軍報國〉,《中央日報》(臺北),1957年7月14日,4版。
20. 〈幹校軍樂隊/馬祖演奏〉,《中央日報》(臺北),1957年8月21日,4版。
21. 〈幹校軍樂隊/馬祖獲盛譽〉,《中央日報》(臺北),1957年8月23日,4版。
22. 〈幹校軍樂隊/赴金門演奏〉,《中央日報》(臺北),1957年8月29日,4版。
23. 〈幹校軍樂隊/昨承艦返臺〉,《中央日報》(臺北),1957年8月23日,4版。
24. 救國團優秀團員保送政工幹校入學辦法公布〉,《中央日報》(臺北),1958年5月14日,4版
25. 〈軍樂隊昨開訓將舉行大演奏〉,《中央日報》(臺北),1958年8月17日,4版。
26. 〈軍樂隊勤練習/準備行軍練習〉,《中央日報》(臺北),1959年8月8日,5版。
27. 〈優秀救國團員保送政工幹校,救國團訂免試辦法〉,《中央日報》(臺北),1959年4月23日,5版
28. 〈軍樂之友艾里生〉,《中央日報》(臺北),1959年1月19日,5版。
29. 〈每一個音符都是力量!軍樂隊準備大遊行/北市女青年樂隊昨編組〉,《中央日報》(臺北),1960年8月5日,6版。
30. 〈國防部樂隊今訪軍樂隊作示範演奏〉,《中央日報》(臺北),1960年8月13日,6版。
31. 〈戰訓軍樂隊在僑中開訓〉,《中央日報》(臺北),1960年8月2日,5版。
32. 〈四四八位軍樂隊員,陣容浩大演奏協調〉,《中央日報》(臺北),1961年8月6日,8版。
33. 〈張之光參觀中壢軍樂隊〉,《中央日報》(臺北),1962年8月11日,8版。
34. 〈軍樂隊北隊學員/昨練習行進演奏/中壢隊測驗樂理成績佳〉,《中央日報》(臺北),1962年8月8日,8版。
35. 〈美籍人士參觀後讚揚軍樂隊/三義士報告匪情〉,《中央日報》(臺北),1962年8月14日,8版。
36. 〈海軍歡送戴倫,軍樂南隊演出〉,《中央日報》(臺北),1962年8月11日,8版。
37. 〈軍樂隊壯大行列/今將遊行演奏/將集合總統府前廣場上/向總統演奏致敬〉,《中央日報》(臺北),1963年8月10日,6版。
38. 〈軍樂隊呈獻成果/向總統演奏致敬/陣容壯大步伐整齊樂聲雄偉/遊行台北市區博得好評〉,《中央日報》(臺北),1963年8月11日,6版。
39. 〈軍樂隊演習/遊行大演奏〉,《中央日報》(臺北),1963年8月8日,6版。
40. 〈樂隊特殊人物/都入新聞鏡頭/記者團訪軍樂隊/參觀分列式合奏〉,《中央日報》(臺北),1963年8月6日,6版。
41. 〈十四種樂器十七個小組/軍樂隊試行大合奏/音圓韻足漸入佳境/明將與工業參觀對晚會聯歡〉,《中央日報》(臺北),1963年8月1日,6版。
42. 〈夜間緊急集合/達成戰備要求/戰工四隊與軍樂隊/昨晨上最緊張一課〉,《中央日報》(臺北),1963年8月5日,6版。
43. 〈國防部將徵求典禮用軍樂曲〉,《中央日報》(臺北),1967年12月11日,7版。
44. 〈美陸戰隊以軍樂器贈送我國海軍陸戰隊〉,《中央日報》(臺北),1967年3月1日,4版。
45. 〈軍樂界的彗星殞落—追悼國防部示範樂隊隊長樊燮華〉,《中央日報》(臺北),1967年8月18日,6版。
46. 國防部決續徵求典禮用軍樂曲稿/上次應徵稿件皆未入選〉,《中央日報》(臺北),1968年9月10日,6版。
47. 〈龍吟營勤練軍樂,決奏響復國先聲〉,《中央日報》(臺北),1968年8月18日,6版。
48. 〈雷霆軍樂隊將盛大遊行〉,《中央日報》(臺北),1972年7月20日,7版。
49. 〈青年生氣蓬勃,演奏軍樂雄壯悅耳展出壁報琳瑯滿目〉,《中央日報》(臺北),1971年1月2日,3版。
聯合報:
1. 〈我國軍樂創始人/樂壇耆宿戴逸青/中國樂壇名人小記之一〉,《聯合報》(臺北),1956年8月18日,6版。
2. 〈樂壇的雄軍/國防部示範樂隊〉,《聯合報》(臺北),1958年10月17日,6版。
3. 〈軍樂人員訓練畢業演奏後記〉,《聯合報》(臺北),1958年10月17日,6版。
4. 〈我國軍樂的發展/寫在幹校軍樂演奏前〉,《聯合報》(臺北),1959年8月1日,6版。
三、工具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 呂鈺秀、徐玫玲等主編,《臺灣音樂百科辭書》(臺北:遠流,2008年)。
2. 亞洲作曲家聯盟中華民國總會編,《中華民國音樂家年鑑》(臺北:亞洲作曲家聯盟中華民國總會,1987年)。
3. 國防部印頒,《華德軍語詞典》(臺北:國防部,1972年)。
四、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印,《綠旗飄揚三十年》(臺北:救國團總團部編印,1982年)。
2. 王雲龍,《台灣軍校誌》(臺北:稻田,1997年)。
3. 呂鈺秀,《臺灣音樂史》(臺北:五南,2003年)。
4. 李台京、洪陸訓,《國軍政戰制度與各國政戰工作簡介》(臺北:政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1995年)。
5. 李松林,《蔣介石的臺灣時代》(臺北:風雲出版,1993年)。
6. 東京藝術大學百年史編輯委員會編,《東京藝術大學百年史:東京音樂學校篇》(東京都:音樂之友社,1987年)。
7. 政治作戰學校專輯編審委員會,《政治作戰學校「建校五十週年紀念專輯」》(台北:政治作戰學校,2002年)。
8. 施秋敏編撰,《漂泊生涯:奕宣的音樂之路 董榕森先生口述歷史》(新北市: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2年)。
9. 迪迪埃.法蘭克福(Francfort, D.)著,郭昌京譯,《音樂像座巴別塔—1870-1914年間歐洲的音樂與文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
10.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編審委員會,《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六十週年院慶專輯》(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2012年)
11.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美軍顧問團在臺工作口述歷史》(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年)。
12. 國防部編印,《國軍軍樂隊、儀隊訪問紀錄》(臺北:國防部政務辦公室,2015年12月)。
13. 國軍政工史稿編纂委員會編,《國軍政工史稿》(精裝版上、下冊,臺北:國防部總政治部,1960年)。
14. 張炎憲、許文堂主編,《台灣地位與中華民國體制》(臺北:台灣教授協會,2012年)。
15. 許常惠,《音樂史論述稿(一)》(臺北:全音,2000年)。
16. 許常惠,《臺灣音樂史初稿》(臺北:全音,1991年)。
17. 許雙亮,《近代管樂團的形成與發展》(臺北:文史哲出版,2010年)。
18. 許雙亮,《管樂合奏的歷史》(臺北:文史哲出版,2009年)。
19. 馮琳,《中國國民黨在台改造之研究(1950-1952)》(南京:鳳凰出版,2013年)。
20. 黃自進、潘光哲編,《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形塑 第1冊:領袖的淬煉》(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年9月)。
21. 黃自進、潘光哲編,《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形塑 第2冊:變局與呼應》(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年9月)。
22. 楊育強,《國立福建音專史紀》(香港九龍:光華,1986年)。
23. 楊麗仙,《台灣西洋音樂史綱》(臺北:橄欖文化,1986年)。
24. 趙廣暉,《現代中國音樂史綱》(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6年)。
25. 劉靖之,《中國新音樂史論》(香港:中文大學,2009年)。
26. 劉燕當,《軍中音樂教材與教法》(臺北:政工幹部學校音樂組,1953年)。
27. 歐素瑛,《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臺北:台灣書房,2012年二版)。
28. 蔣中正,《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11(臺北:黎明,1984年)。
29. 鄭明憲編,《臺灣藝術教育史》(臺北:國立藝術教育館,2008年)。
30. 賴世上等著,《傳承與蛻變—國軍政治作戰歷史與傳承》(桃園:國防大學,2015年)
31. 薛宗明,《臺灣音樂史綱》(高雄:高雄市國樂團,2000年)。
32. 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臺北:稻鄉,1998年)。
五、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 李泰翰,《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的動員與組訓(1953-1960)—以寒暑假青年訓練活動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
2. 周世文,《國軍一九五○年後音樂發展史概述》(東吳大學音樂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3. 林姿呈,《從日本時代臺灣音樂會生活探看洋樂在近代臺灣的發聲脈絡》(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4. 邱詩珊,《台灣省交響樂團與台灣文化協進會在戰後初期(1945-1949)音樂環境之角色》(國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5. 施韻涵,《臺灣學校音樂教育之西化與本土化》(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6. 范朝明,《論國軍音樂教育之脈絡與傳承—以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7. 高仲恆,《國家、市場與音樂—戒嚴時期台灣愛國歌曲的流變(1949-198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8. 常朝棟,《中國軍樂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9. 張逸婷,《政治與音樂—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附屬樂隊「臺北音樂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10. 陳君笠,《日治時期臺灣管樂的發展——以「臺北音樂會」及其「新公園音樂堂奏樂」為主要探討對象》(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11. 陳秋婷,《軍樂的衰微與管樂的興起:一頁台灣音樂小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2. 曾慶華,《國軍新文藝運動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13. 游添富,《大陸來臺音樂家—康謳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4. 黃千珮,《軍中音樂人才對台灣音樂發展及貢獻之探討—以劉天林教授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5. 楊書豪,《台灣軍歌之研究(1949-2020)》(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16. 詹倩宜,《劉燕當音樂生命史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17. 劉玉婷《鄧鎮湘臺灣電視卡通歌曲創作研究(1974-1995)》(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18. 劉宏祥,《政工幹部學校之研究(1950~1970)》(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9. 潘世雄,《國軍政戰制度的調整與發展》(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20. 蔡淵洯,《抗戰前國民黨之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運動(1928—193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
21. 蔣韻如,《台灣高等專業音樂教育之領航者:師大音樂系1946~198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音樂學組學位論文,2007年)。
22. 鄭光輝,《黃友棣音樂教育思想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23. 鄭沛柔,《軍校合唱團訓練對軍官養成教育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11年)。
六、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 丁善德,〈上海音樂學院的創立和發展1927-1945〉《中國新音樂史論集》(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88年)。
2. 朱浤源,〈1949年台灣的國家化運作〉,國史館編,《「中華民國史專題」第5屆討論會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0),冊2,頁2055-2089。
3. 周世文,〈國軍抗戰前之軍樂發展探究—以「軍政部軍樂研究會」為中心〉,《復興崗學報》86期,2006年,頁209-244。
4. 周世文,〈清朝軍中西式軍樂隊發展史探究〉,《復興崗學報》87期,2006年,頁53-88。
5. 林大椿,〈建校五十週年之時代意義〉(《復興崗學報》第73期,2011年12月,頁1-15)。
6. 林桶法,〈重起爐灶的落實—1950年代蔣中正在臺的軍事整頓〉(收於《蔣中正總統與中華民國發展;1950年代的臺灣 期末報告書》,2011年),頁38-40。
7. 張錦鴻,〈我國現代軍樂小史〉,《功學月刊》69期,1966年,頁10-11。
8. 許常惠,〈中國現代音樂的先烈學者-王光祈〉,《東方雜誌》復刊卷1,1967年7月,頁98-100。
9. 陳世慶,〈軍公廣播電台在台之發展〉,《台灣文獻》第22卷第1期,1971年。
10. 陳銘宏,〈復興崗五十年「音的風景」之回顧〉(《復興崗學報》第73期,2011年12月,頁309-355)。
11. 陳鴻獻〈1950年代初期國軍政工制度的重建〉(《國史館館刊》第42期,2014年12月,頁63-87。
12. 游素凰,〈台灣光復初期音樂發展探索〉(《復興劇藝學刊》第18期,1996年10月,頁95-106)。
13. 楊建章,〈音樂學熱門及前瞻議題〉(《藝術學門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計畫調查報告》,2006年,頁411-498)。
14. 葉樹涵,〈日治時代的台灣管樂發展概況〉(《樂覽》111期,2008年,頁46-51)
15. 劉燕當,〈近四十年來我國國軍之音樂教育〉(《教育資料集刊》12輯,1987年,頁497-524)。
六、日文資料:(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 山口常光,《陸軍軍樂隊史-吹奏楽物語り-》(東京:三青社出版部,1968年)。
2. 戸ノ下達也,《日本の吹奏楽史1896-2000》(東京:青弓社,2013年)。
3. 武藏野音樂學園,《學校法人 武藏野音樂學園要覽》(日本:武藏野音樂學園,1985年)。
4. 劉麟玉,《植民地下の台灣における学校唱歌教育の成立と展開》(東京:雄山閣,2005年)。
七、英文資料:
1. Harold and Mary Jane Arison papers, LEITOTIF file (Pennsylvania: U.S. Army Heritage and Educantion Center , December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