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雨萍
論文名稱: 清朝民間秘密宗教女宗教師研究
指導教授: 莊吉發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2
中文關鍵詞: 民間秘密宗教無生老母女神崇拜教首女宗教師民俗醫療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69下載:18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民間秘密宗教是由佛道等正信宗教衍化而來的世俗化新興教門,雜糅儒釋道思想而流布於下層社會,清代民間秘密宗教在明代既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並臻於成熟,達到其全盛期。在各個教派中,弘陽教的女信徒尤多,亦有為數不少的女「教首」。唯「教首」一詞雖頻繁出現於清朝檔案中,但亦見「教主」、「教祖」、「道首」、「齋頭」、「會首」等稱呼,為避免負面指涉意涵及定義過於狹隘,本文代以較中性之「女宗教師」一詞,凡有傳教授徒之實,皆在研究之列。女宗教師出現的頻率與比例雖低於男宗教師,但有其特殊性,故研究民間秘密宗教女宗教師在宗教場域中的行為與活動,當可成為婦女史中相當有趣的議題。
    本文結合檔案、實錄、方志、文集、筆記小說、寶卷、田野調查報告所出現的女宗教師,目前掌握的資料共有66位。在章節安排上,除緒論和結論外,共分為四大章,研究重心集中在女神崇拜與女宗教師的參與上,並嘗試解決李貞德在婦女與宗教這個研究範疇內所提出的三個問題:第一、經典與教義對女性的態度,亦即性別是否影響信徒的救贖與成聖。第二、女性在宗教組織中的地位問題。第三、宗教對女信徒生活的影響。 由於女神的崇拜者大多是婦女,而與女宗教師來往的也多是女性,探討她們之間的關係與女宗教師扮演的角色或許可以更清楚的反映宗教活動中的女性亞文化。

    目次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文獻探討....7 第三節研究方向...12 第二章一字流出,萬物的母:無生老母信仰的擴大....17 第一節雜糅三教,苦功悟道:羅祖與無為教的創立…17 第二節佛祖滿天,惟母是依:宗教經卷的母神信仰…28 第三節女人成佛,慈悲感召:女神崇拜的影響….41 第三章出凡入聖,靈山收源:培育女宗教師的搖籃….48 第一節神聖家族,因貧設教:女宗教師的誕生....48 第二節教權世襲,衣缽授受:女宗教師活躍的教派....57 第三節素崇釋道,篤信鬼神:滋養女宗教師的沃土....61 第四章權力與性別:男女宗教師的比較….68 第一節形象的塑造與權威的確立.…68 第二節水、火、香、符──醫療方式的差異….73 第三節孰輕?孰重?──以清朝案例為中心….82 第五章慈航普度?妖妄悖逆?─信眾與非信眾眼中的女宗教師...98 第一節神力治療?方術惑人?─民俗醫療的再檢....98 第二節出民水火?妖婦叛亂?─女宗教師的起事...108 第三節驚懼與被驚懼的一方….113 第六章結論…120 徵引書目….123 附錄….131

    徵引書目
    一、檔案資料
    1.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系中國政治制度史教研室合編,《康雍乾時期城鄉人民反抗鬥爭資料》(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編選,《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民變檔案史料》(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乾隆朝上諭檔》,北京,檔案出版社,1991年6月。
    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
    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譯編,《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上冊,黃山書社,1998年。
    7.《月摺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8.《史料旬刊》,臺北,國風出版社,1963年6月。
    9.《外紀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10.《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10月。
    11.《光緒朝硃批奏摺》,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2月。
    12.《東案口供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13.《奏摺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14.《軍機處檔‧月摺包》,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15.《宮中檔咸豐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影印本。
    16.《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年5月~1988年7月。
    17.《宮中檔道光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影印本。
    18.《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7年11月~1980年4月。
    19.《宮中檔嘉慶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影印本。
    20.《清中期五省白蓮教起義資料》v.1~v.5,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
    21.《清史資料》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22.《欽定平定教匪紀略》,清嘉慶間內府朱絲欄寫本,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23.《欽定剿捕臨清逆匪紀略》,清嘉慶間內府朱絲欄寫本,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24.《剿捕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25.《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3月。
    26.《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
    27.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28. 章佳容安輯,《那文毅公初任直隸總督奏議》,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
    29. 黎青主編,《清代秘密結社檔案輯印》v.1~v.10,北京,言實出版社,1999年。
    二、官書典籍
    1. 方濬師著,《蕉軒隨錄‧續錄》,《清代史料筆記叢刊》20,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2. 失名,《妖婦齊王氏傳》,《筆記小說大觀五編》第六冊,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74年。
    3. 岳和聲,《餐微子集》,卷四,《恭報擒獲妖首疏》、《護解妖首到京疏》,明季史料集珍第二輯,傳文圖書公司,1977年。
    4.《明神宗實錄》,臺北,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9月。
    5.《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v.1-v.12,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9年。
    6. (明)密藏道開,《藏逸經書標目》〈五部六冊條〉,《大藏經補編》第14冊,臺北,華宇出版社,1986年1月。
    7. (清)祝慶祺編,鮑書芸參定,《刑案匯覽》,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68年。
    8.《清實錄‧仁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9.《清實錄‧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10.清‧黃鈞宰,《金壺七墨》,《筆記小說大觀正編》第五冊,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73年。
    11.清‧褚稼軒,《堅瓠廣集》,《筆記小說大觀續編》第十五冊,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62年。
    12.清‧錢泳輯,《履園叢話》,《清代史料筆記叢刊》36,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13.顏元,《顏元集》上,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14.《寶卷》初集v.1-v.40,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三、專書著作
    1. (德)E· M 溫爾德著,刁承俊譯,《女性主義神學景觀》,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年8月。
    2. Mircea Eliade著,王建光譯,《神聖與世俗》(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The Nature of Religion),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
    3. 王見川主編,《民間宗教》v.1~v.3,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5
    4. 全佛編輯部主編,《佛教的蓮花》,臺北,全佛文化,2001年。
    5. 宋軍,《清代弘陽教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6. 李世瑜,《現在華北秘密宗教》,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7. 侯杰、范麗珠,《世俗與神聖──中國民眾宗教意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8. 韋伯著,劉援、王予文譯,《宗教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7年。
    9. 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里(Emmanuel Le Roy Ladurie)著,許明龍等譯,《蒙塔尤:1294-1324年奧克西坦尼的一個山村》,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
    10.徐小躍,《羅教‧佛教‧禪學──羅教與《五部六冊》揭秘》,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馬西沙,《清代八卦教》,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9月。
    12.馬西沙、韓秉方著,《中國民間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3.曹中建主編,《中國宗教研究年鑑(1997-1998)》,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14.梁景之,《清代民間宗教與鄉土社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15.莊吉發,《真空家鄉:清代民間秘密宗教史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16.莊吉發,《清代秘密會黨史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17.連立昌、秦寶琦著,《中國秘密社會──第二卷元明教門》,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18.喻松青,《民間秘密宗教經卷研究》,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19.喻松青,《明清白蓮教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20.喻松青、張小林主編,《清代全史》,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
    21.路遙,《山東民間秘密教門》,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0年。
    22.鄭永華,《清代秘密教門治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23.鄭志明,《無生老母信仰溯源──明代羅祖五部六冊宗教寶卷思想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24.戴玄之,《中國秘密宗教與秘密會社》(下)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公司,1990年。
    25.濮文起,《秘密教門──中國民間秘密宗教溯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
    26.濮文起主編,《中國民間秘密宗教辭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6年。
    27.魏勒,《性崇拜》,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年。
    28.譚松林主編,《中國秘密社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29.釋見曄,《走過臺灣佛教轉型期的比丘尼──釋天乙》,中天出版社,1999年。
    30.釋恆清,《菩提道上的善女人》,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

    四、期刊論文:
    1.〈醫療崇拜〉,《世界宗教資料》,1994年第2期。
    2. 丁敏,〈臺灣社會變遷中的新興尼僧團:香山尼僧團的崛起〉,《當代臺灣的社會與宗教》,佛光書局,1996年。
    3. 于君方,〈從觀音的女性形象略論佛教對禮教及情慾的看法〉,收於熊秉真、呂妙芬主編《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6月。
    4. 于君方著,徐雅慧、王慧蓮譯,〈觀音在亞洲──觀音深植亞洲原因〉,《香光莊嚴》,59期,1999年9月30日。
    5. 于君方著,徐雅慧、王慧蓮譯,〈觀音和中國的女神──找尋女性觀音的可能前身〉,《香光莊嚴》,第59期,1999年9月30日。
    6. 于君方著,釋見濬譯,〈觀音老母──秘密宗教中的觀音信仰(二)〉,《香光莊嚴》,第65期,2001年3月20日。
    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嘉慶年間紅陽教案〉,《歷史檔案》,2000年1期。
    8. 孔思孟,〈論八卦教歷史神話──李廷玉故事〉,《民間宗教》,第3輯,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7年。
    9. 孔祥濤,〈晚清時代九宮道研究〉,收於孔祥濤、劉平主編《我看中國秘密社會──蔡少卿先生執教五時周年暨七十華誕紀念文集》,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王大為著,曹新宇譯,〈一個西方學者關於中國秘密社會史研究的看法〉,《清史研究》,2000年,第2期。
    11.王平宇,〈宋代婦女的佛教信仰──兼論士大夫觀點的詮釋與批評〉,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12.王見川輯,〈一貫道十三祖楊守一資料〉,《民間宗教》,第1輯,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5年。
    13.王爾敏,〈秘密宗教與秘密會社之生態環境與社會功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0期。
    14.王翠貞,〈佛教的女性觀〉,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15.古正美,〈佛教與女性歧視〉,《當代》,第11期,1987年。
    16.古正美,〈從佛教思想史上轉身論的發展看觀世音菩薩在中國造像史上轉男成女像的由來〉,《東吳大學中國藝術史集刊》,第15期,1987年。
    17.古正美,〈彌沙塞部的女人觀對中國女性教團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創校十周年國際中國哲學研討會論文集》,1986年。
    18.江燦騰,〈從齋姑到比丘尼--臺灣佛教女性出家的百年滄桑〉,《臺灣佛教百年史,1895-1995》,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
    19.衣若蘭,〈醫療、性別與身體:評介費俠莉著《陰盛──中國醫療史之性別研究,960-1665》〉,《史耘》,第5期,1999年9月。
    20.宋軍,〈論紅陽教教祖“飄高”〉,《史學月刊》,1996年,第5期。
    21.巫仁恕,〈「妖婦」乎?「女仙」乎?:論唐賽兒在明清時期的形象轉變〉,《無聲之聲(I):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1600-1950)》,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
    22.李世偉,〈戰後台灣有關民間宗教研究的回顧與評介(1950-2000)〉,《台灣宗教研究通訊》,第5期,2003年6月。
    23.李玉珍,〈比丘尼研究--佛教與性別研究的交涉〉,《婦女與性別研究通訊》,62期,2002年3月
    24.李玉珍,〈出家入世--戰後臺灣佛教女性僧侶生涯之變遷〉,《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省文獻會,2000年。
    25.李玉珍,〈寺院廚房裡的姊妹情:戰後臺灣佛教婦女的性別意識與修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87期,1999年。
    26.李玉珍,〈佛教的女性,女性的佛教:近二十年來中英文的佛教婦女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0期,2002年12月。
    27.李玉珍,〈唐代的比丘尼〉,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28.李玉珍,〈臺灣比丘尼與二部授戒〉,《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8期,2002年3 月。
    29.李秀娟,〈基督教會組織中的女性領導與溝通〉,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30.李秀娥,〈鹿港夫人媽成神的傳說與類型〉,《思與言》,第35卷第2期,1997年6月。
    31.李貞德,〈最近中國宗教史研究中的女性問題〉,收於李玉珍、林美玫主編《婦女與宗教:跨領域的視野》(里仁書局,2003年。
    32.李豐楙,〈導言〉,《性別神格與台灣宗教論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院籌備處,1997年6月。
    33.李繼凱,〈女性文化與藝術女神〉,收於高琳主編《論女性文學──中外女性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選》,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5年8月。
    34.車錫倫,〈中國寶卷研究的世紀回顧〉,《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1卷,第4 期。
    35.孟超,〈民眾意識──明清秘密教門滋生和發展的沃土〉,《史苑》,第5期。
    36.林雯雯,〈台灣佛教女性出家眾資訊尋求行為之探討〉,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歷屆碩士論文,2001年。
    37.林榮澤,〈廟會與中國的民間社會──以清代的華北、東北、西北為例〉,《史耘》,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發行,2001年7月。
    38.邱麗娟,〈清乾嘉道時期代民間秘密宗教教首傳教活動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第34期,2001年。
    39.邱麗娟,〈清乾嘉道時期紅陽教的醫療傳教〉,《台南師院學報:人文與社會類》,第37卷第1期,2003年。
    40.洪美華,〈明清秘密宗教寶卷中的女神崇拜〉,《歷史月刊》,第86期。
    41.洪美華,〈清代民間秘密宗教的婦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42.洪淑苓,〈織女信仰與女性民俗文化──兼及七夕詩文的性別批評〉,《台大文史哲學報》,第54期,2001年5月。
    43.韋伯著,簡惠美譯,〈正統與異端〉,《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44.奚原,〈王聰兒起義考敘〉,《清史研究》,2000年,第1期。
    45.徐宏圖,〈火災、瘟疫與道教煉火儀式〉,《民俗曲藝》,第143期,2004年3 月,頁134-135。
    46.秦寶琦,〈明清秘密社會史料新史料──浙閩黔實地考察的創獲〉,《清史研究》,1995年,第3 期。
    47.馬西沙,〈羅教的演變與青幫的形成〉,收於王見川、蔣竹山編《明清以來民間宗教的探索──紀念戴玄之教授論文集》,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6年。
    48.高丙申撰,《民間風俗志》,第八章〈民俗觀念〉,收於湯一介主編《中華文化通志˙宗教與民俗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49.張梅雅,《佛道經典中的行香文化》,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50.莊吉發,〈「真空家鄉無生父母」民間秘密宗教的社會功能〉,《歷史月刊》,1995年3月號。
    51.莊吉發,〈清代民間秘密宗教的寶卷與無生老母信仰〉,《清史論集》(四),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52.莊吉發,〈清代道光年間的秘密宗教〉,《大陸雜誌》,第65卷,第2期,1982年。
    53.莊吉發,〈評路遙《山東民間秘密教門》〉,《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第26輯,臺北,國史館,2001年。
    54.陳美華,〈另類典範:當代比丘尼的社會實踐〉,發表於1999年3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宗教傳統與社會實踐中型研討會」。
    55.陳美華,〈解讀「比丘尼」在西方人眼中的隱含〉,《中華佛學學報》,11期,1998年7月。
    56.楊千惠,〈神聖空間中的女性宗教活動研究──家、精舍、禪寺的連結〉,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57.董至善,〈清朝社會控制之研究──以秘密社會判例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58.董曉萍,〈民間信仰與巫術論綱〉,《民俗研究》,1995年,第2期。
    59.趙世瑜,〈明清以來婦女的宗教活動、閒暇生活與女性亞文化〉,收於鄭振滿、陳春聲主編《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60.趙櫓,〈藏傳佛教「六字真言」考釋〉,《西藏研究》,1992年第3期。
    61.劉世龍,〈明代女性之觀音畫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62.歐陽恩良,〈神權與王權的交結──民間教門本質特徵新論〉,《貴州社會科學》,2002年第1期。
    63.蔡勤禹,〈明清時期民間宗教等級制度評析〉,《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第16卷第2期,1999年6月。
    64.鄭志明,〈近五十年來台灣地區民間宗教之研究與前瞻〉,《臺灣文獻》,第51卷,第3期,2001年。
    65.盧蕙馨,〈現代佛教女性的身體語言與性別重建:以慈濟功德會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88期,2000年。
    66.謝宜蓉,〈明清秘密宗教研究初探──彌勒佛與無生老母〉,《道教學探索》,第10號,1997年。
    67.韓秉方,〈羅教及其社會影響〉,《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1期。
    68.韓書瑞著,楊品泉譯,〈「叛亂」與「叛亂」之間的關係──清代的教派家族體系,《中國農民戰爭史論叢》,第5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69.釋見曄,〈以羅祖為例管窺其對晚明佛教之衝擊〉,《東方宗教研究》,第5期,1996年10月。
    70.釋慧嚴,〈從臺閩日佛教的互動看尼僧在臺灣的發展〉,《中華佛學學報》,12期,1999年7月。
    五、外文資料
    李獻璋,《媽祖信仰研究》,東京,泰山文物社,1979年。
    Daniel Overmyer, Folk Buddhist Religion: Dissenting Sects in Late Traditional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Daniel Overmyer,Women in Chinese Religions:Submission,Struggle,Transcendence Department of Asian Studies,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Not yet ready to cite.
    Susan Naqui,Millenarian Rebellion in China: The Eight Trigrams Uprising of 1831.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6.
    Susan Naquin & Chn-fang Y ed.,Pilgrims and Sacred Sites in Chin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Topley, Marjorie, "Notes on Some Vegetarian Halls in Hong Kong Belonging to the Sect of the Hsien-t'ien Tao: The Way of Former Heaven",Journal of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8,1968.
    Y,Chn-fang,1990,“Feminine Images of Kuan-yin in Post-T'ang China,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18.
    Y,Chn-fang,1990,“Images of Kuan-yin in Chinese Folk Literature”,《漢學研究》8:1.
    Y,Chn-fang,1992,“P'u-t'o Shan:Pilgrimages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Chinese Potalak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