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謝紫琳 SIE, ZIH-LIN |
---|---|
論文名稱: |
文化觀照下的東漢魚、鳥圖像研究──以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館藏為對象 The Cultural Literacy of Pictorial Bird and Fish in Eastern Han Period: Tomb Sculptures in XuZhou Art Museum of Han Stone Gravings |
指導教授: | 鍾宗憲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2 |
中文關鍵詞: | 徐州 、漢畫像石 、魚 、鳥 、方術 、讖緯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10 下載:1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筆者曾經實地走訪徐州,發現現今徐州人對於自己是漢文化的根據地,相當引以為傲,目前徐州出土多座漢代楚王墓,相關論著也有一定成果,但是另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漢畫像石,則少有專屬於徐州的深層研究,筆者以為這塊領域尚有開展的空間,因以為題。
我們發現古徐州文化是在東夷文化上立基,並結合荊楚文化以延續至漢代。東漢徐州因為經濟繁榮,於是促成厚葬風俗的傳播,其流風遺跡,目前被保存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及其周邊的博物館,其中魚、鳥紋為本地區愛用的圖像。魚、鳥紋與不同的圖案搭配,就有不同的詮釋,甚至在不同的建築物件上,亦能看出特別的涵義。本論文以圖像學、史學、人類學、宗教學等角度分析,以歸納出徐州漢畫像石的區域風格。
徐州以魚、鳥紋做為漢畫像石的題材,就直觀的角度而言,是就地取材的結果;就象徵的角度而言,其中囊括了豐富的文化意涵。徐州文化圈的魚紋可以是幽冥、繁殖的意象,也可以是天神出巡的前導,更可以是團結宗族的圖案。而鳥紋圖案,是繼承遠古東夷文化與楚文化而繼續開展的素材,東漢人普遍認為鳥與有翅類生物,是天界、仙界的代表,有時還代表上天傳達旨意給人間,而徐州人對鳥紋的愛好則有過之而無不及。與中國其他各區的漢畫像石相比,徐州文化圈內的魚、鳥紋圖樣偏好以「大比例且對稱」的方式構圖,形成所謂的「徐州風格」。
東漢徐州是一個對於玄想事物接受度高的區域,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方術思想與讖緯思想,左右了徐州人對於他界的想像,並具體實現在漢畫像石的魚、鳥圖案刻繪上。筆者從《列仙傳》、《太平經》以及諸緯書上找到許多關於魚、鳥的記載,並結合方仙道文化的發源地與楚王迷信圖讖的史實,推估徐州漢畫像石曾受到東漢這兩大思潮的影響,而魚、鳥紋畫像石成為祝福墓主並為其親人帶來好運的象徵。時至今日,循著這些魚、鳥圖樣,我們彷彿還能聽聞東漢徐州人對生命的普遍願望與期許。
一、古籍(依作者朝代排列)
﹝周﹞管仲:《管子》,臺北:世界書局,1981年四版。
〔周〕荀子撰,﹝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考證》,臺北:世界書局,2000年二版1刷。
﹝周﹞韓非子著,﹝清﹞王先慎撰:《韓非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1991年11版。
﹝周﹞呂不韋編,﹝漢﹞高誘注,﹝民國﹞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8年初版,2004年2刷。
﹝漢﹞毛公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毛詩正義》,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初版15刷,重栞宋本。
﹝漢﹞劉安編,高誘注:《淮南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日本古鈔卷子本。
﹝漢﹞董仲舒撰:《春秋繁露》,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1978年,明天啟乙丑沈氏花齋刊本。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初版15刷,重栞宋本。
﹝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再版,2010年24刷。
﹝漢﹞焦延壽:《焦氏易林》,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初版3刷,校宋本重雕。
﹝漢﹞戴德撰,今人何志華、朱國藩主編:《《大戴禮記》與先秦兩漢典籍重見資料彙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年。
﹝漢﹞王充撰,﹝民國﹞黃暉校釋並附劉盼遂集解:《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版,2009年5刷。
﹝漢﹞班固撰,﹝清﹞陳立撰:《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版,2007年3刷。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版,1964年2刷。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增訂一版。
﹝漢﹞劉珍等撰:《東觀漢紀》,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37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漢﹞王符撰,﹝民國﹞胡楚生集釋:《潛夫論集釋》,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初版15刷,重栞宋本。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初版15刷,重栞宋本。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初版15刷,重栞宋本。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初版15刷,重栞宋本。
﹝漢﹞鄭玄注:《易緯通卦驗》,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編:《緯書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收入﹝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版,2008年7刷,重刻宋淳熙本。
﹝漢﹞應劭撰,今人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二版。
﹝漢﹞宋衷注,﹝清﹞茆泮林輯:《世本》,收入《世本八種》,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2010年2刷。
﹝漢﹞佚名,今人張閬聲校:《三輔黃圖》,臺北:世界書局,1963年初版。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正義》,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初版15刷,重栞宋本。
﹝晉﹞張華撰,﹝民國﹞范寧校正:《博物志校證》,臺北:明文書局,1984年再版。
﹝晉﹞郭璞注,﹝宋﹞刑昺疏:《爾雅注疏》,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初版15刷,重栞宋本。
﹝晉﹞郭璞注:《穆天子傳》,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81年。
﹝晉﹞葛洪:《抱朴子》,臺北:世界書局,1979年。
﹝晉﹞張湛注:《列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三版。
﹝晉﹞常璩撰:《華陽國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版,2010年12刷。
﹝南朝宋﹞范曄著,﹝唐﹞李賢等注:《後漢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25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南北朝﹞沈約撰:《宋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初版。
﹝南朝梁﹞釋慧皎撰:《高僧傳》,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1年初版。
﹝北魏﹞酈道元注,今人陳橋譯校證:《水經注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版,2008年2刷。
﹝唐﹞歐陽詢等編:《藝文類聚》,臺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
﹝唐﹞魏徵等撰:《隋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唐﹞杜佑撰:《通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60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1997年7刷,靜嘉堂文庫藏宋刊本。
﹝宋﹞李昉編:《文苑英華》,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據汲古閣本校刊。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天工書局,1994年,汲古閣刊本。
﹝明﹞彭大翼撰:《山堂肆考》,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97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孫瑴編:《古微書》,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編:《緯書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明﹞韓浚等修,﹝民國﹞劉兆祐編:《萬曆嘉定縣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印行,1987年初版。
﹝清﹞徐乾學輯,﹝清﹞納蘭成德校訂:《子夏易傳》,收入《索引本通志堂經解》第1冊,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
﹝清﹞孫希旦撰:《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清﹞喬松年輯:《緯攟》,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編:《緯書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清﹞朱忻等修,劉痒等纂:《江蘇省徐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清﹞孫詒讓:《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2008年3刷。
﹝清﹞皮錫瑞撰:《今文尚書考證》,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2009年4刷。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書局,1991年再版。
王明編:《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版,1997年5刷。
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版,2004年2刷。
王叔岷撰:《列仙傳校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5年初版,2004年2刷。
二、近人專著(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今日徐州》編委會編:《今日徐州》,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
王子今:《門祭與門神崇拜》,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
王建中:《漢代畫像石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
王孝廉:《中國神話世界(下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朱存明:《漢畫的象徵世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朱存明:《漢畫像之美──漢畫像與中國傳統審美觀念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李發林:《山東漢畫像石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82年。
李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李零:《中國方術考(修訂本)》,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年再版,2001年2刷。
李立:《漢墓神畫研究──神話與神話藝術精神的考察與分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何介鈞:《馬王堆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2006年2刷。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李卿:《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家族、宗族關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李宏:《永恆的生命力量──漢代畫像石刻藝術研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7年。
余英時著,侯旭東等譯:《東漢生死觀》,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汪小洋:《漢墓壁畫宗教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林富士:《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金澤:《宗教人類學導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武利華:〈徐州漢畫像石的發現歷史與研究工作的回顧〉,收入苑建中著:《徐州市漢畫像石研究會──漢畫像石藏石》,香港:中國文化出版社,2009年。
邢義田著:《畫為心聲:畫像石、畫像磚與壁畫》,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信立祥:《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信立祥:〈蘇、皖、浙地區漢畫像石綜述〉,收入《中國畫像石全集‧4‧江蘇、安徽、浙江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4。
俞美霞《東漢畫像石與道教發展──兼論敦煌壁畫中的道教圖像》,臺北:南天書局,2000年。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臺北:仲信出版社,1980年。
徐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徐州市志》,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高文主編:《中國漢闕》,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卿希泰、唐大潮著:《道教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
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孫桂儉編著:《漢畫石語》,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
張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996年4刷。
張從軍等編:《漢畫像石》,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2年。
陳勤建:《中國鳥信仰》,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陶思炎:《中國魚文化》,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如果出版社,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傅斯年:〈夷夏東西說〉,收入劉夢溪主編,雷頤編校:《中國學術經典‧傅斯年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焦德森、楊愛國:〈臨沂、濰坊、濟南等地漢畫像石概論〉,收入《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畫像石全集‧3‧山東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
黃復山:《東漢讖緯學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
黃佩賢:《漢代墓室壁畫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楊愛國:《不為觀賞的畫作:漢畫像石和畫像磚》,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
楊寬:《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楊愛國:《山東漢畫像石》,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楊愛國:《幽明兩界:紀年漢代畫像石研究》,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
楊泓、鄭岩:《中國美術考古學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楊絮飛:《漢畫像石造型藝術》,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
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聞一多:《神話與詩》,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鄧毓崑、李銀德主編:《徐州史話》,江蘇省: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
蔣英炬、楊愛國:《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鄭文惠:《文學與圖像的文化美學──想像共同體的樂園論述》,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劉惠萍:《圖像與神話:日、月神話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
劉蘭芝:《洛陽漢代墓室壁畫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
劉尊志:《徐州漢墓與漢代社會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
鍾肇鵬:《讖緯論略》,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1995年3刷。
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鍾宗憲:《中國神話的基礎研究》,臺北:洪葉文化事業,2006年。
譚維四:《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2009年3刷。
譚維四:《曾侯乙墓》,臺北:瑞昇文化事業,2005年。
顧森:《秦漢繪畫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
龔韻蘅:《兩漢靈冥世界觀探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尤振堯:〈徐州清山泉白集東漢畫像石墓〉,《考古》1981年第2期。
王黎琳:〈從紀年畫像石墓談徐州漢畫像石分期〉,收入《兩漢文化研究:徐州市首屆兩漢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年。
王青:〈《列仙傳》成書年代考〉,《濱州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05年2月)。
王進南、劉尊志:〈原始道教和早期佛教思想在徐州漢墓中的體現與反映〉,《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3月(36:2)。
石榮傳:〈兩漢諸侯王墓出土葬玉及葬玉制度初探〉,《中原文物》2003年第5期。
朱存明:〈四川石棺畫像的象徵模式〉,《民族藝術》2004年第4期。
李衛星:〈對四川漢畫「天門」圖像考釋之我見〉,《四川文物》1994年第3期。
周學鷹:〈徐州市域的「兩漢建築文化」〉,《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4月(13:2)。
武利華:〈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風景名勝》,2000年第4期,頁32-33。
武利華:〈漢代裝飾墓室的「墓室祠堂」及其意義──以河南、四川漢代裝飾墓葬為例〉,收入中國漢畫學會、河南博物院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
姜生:〈漢闕考〉,《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期。
南京博物院、邳縣文化館:〈東漢彭城相繆宇墓〉,《文物》1984年第8期。
秦建明:〈陜西古代天文學發展概況〉,《文博》2005年第2期。
郝利榮:〈邳州車夫山漢畫像石墓初步研究〉,《東南文化》,2006年第2期(總第190期)。
孫長初:〈漢畫像石「鋪首銜環」圖像解析〉,《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郝利榮:〈徐州新發現的漢代石祠畫像和墓室畫像〉,《四川文物》,2008年第2期。
郝利榮、楊孝軍:〈江蘇徐州賈汪漢畫像石墓〉,《文物》,2008年第2期。
唐建中:〈南陽漢代模印畫像磚探析〉,《農業考古》,2010年第1期。
高莉芬:〈女神與神醫:漢畫像西王母及其配屬鳥形扁鵲圖像考察〉,《東華漢學》2011年夏季特刊(2011年7月)。
陳永清、張浩林:〈邳州東漢紀年墓中出土鎏金銅佛造像考略〉,《東南文化》2000年第3期。
張朋川:〈宇宙圖式中的天穹之花──柿蒂紋辨〉,《裝飾》2002年第12期。
陳鴻:〈《列仙傳》成書時代考〉,《文獻》2007年1月第1期。
盛儲彬:〈徐州新發現一批散存畫像石〉,《中原文物》,2007前第2期。
黃勇:〈漢末魏晉時期的瘟疫與道教〉,《求索》2004年第2期。
程亞恒:〈今本《列仙傳》成書時代問題〉,《長江學術》2011年第2期。
楊孝軍:〈徐州新發現一批漢代畫像石考釋〉,《四川文物》,2005年第6期。
楊孝軍:〈江蘇徐州出土的漢代陵墓石雕〉,《四川文物》,2009年第1期。
楊孝軍:〈徐州新徵集的漢畫像石研究〉,《東南文化》,2009年第4期(總第210期)。
楊孝軍、郝利榮:〈徐州新發現的漢畫像石〉,《文物》,2007年第2期。
楊愛國:〈東漢時期道教參與喪葬活動的考古學證據〉,《文史哲》2011年第4期。
楊孝軍、郝利榮:〈論漢畫像石中「祭案」與「庖廚」的意義──兼論《太平經》中的死後世界以及漢代民俗信仰〉,收入中國漢畫學會、河南博物院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
趙成甫:〈南陽漢代畫像石磚墓關系之比較〉,《中原文物》1996年第4期。
潘志峰:〈試論西漢時期神仙方術及陰陽災異思想與讖緯的興起〉,《河北學刊》1998年6月。
劉靜晶:〈徐州漢畫像石中的神話研究〉,《藝術百家》,2005年第6期(總第86期)。
劉尊志:〈徐州地區早期漢畫像石的產生及相關問題〉,《中原文物》2008年第4期。
劉道廣:〈山東嘉祥宋山漢永壽三年石刻題記注釋〉,《藝術百家》2009年第2期。
劉祖國:〈《太平經》與漢代社會文化〉,《蘭州學刊》2010年第6期。
羅波:〈漢代玉衣與升仙思想初探〉,《文物春秋》1994年第3期。
四、國外學者論著(依字母順序排列)
【日】土居淑子:《古代中国の画像石》(京都:同朋舍,1986年),頁38。
【日】林巳奈夫:《漢代の神神》,京都:臨川書店,1989年。
【日】林巳奈夫著,常耀華、王平、劉曉燕、李環譯:《神與獸的紋樣學──中國古代諸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
【英】Frazer, J. G.著,汪培基譯:《金枝》,臺北:桂冠圖書,2004年。
【英】Fiona Bowie著,金澤、何其敏譯:《宗教人類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2006年2刷。
【英】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二版4刷。
【美】Roger Tory Peterson著,高瑞武譯:《鳥類》,New York:Time-Life Books,1979年修訂,1988年8刷。
Wu Hung, The Wu Liang Shrine: 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美】巫鴻:〈東夷藝術中的鳥圖像〉,收入鄭岩等人編譯:《禮儀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版,2010年3刷。
【美】巫鴻著,柳揚、岑河譯:《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版,2010年2刷。
【美】巫鴻著,李清泉、鄭岩等譯:《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築中的「紀念碑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法】Mircea Eliade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苗栗:桂冠圖書,2001年版,2006年2刷。
五、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田丹:《漢畫像石中的鳳鳥圖像研究──以徐州地區漢畫像石為例》,西安:陜西師範大學美術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李芬:《徐州漢代石刻畫像造型的研究》,蘇州:蘇州大學設計藝術學高校教師申請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侯曉宇:《徐州漢畫像石裝飾藝術研究》,蘇州:蘇州大學設計藝術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姚君洲:《徐州兩漢文化視覺設計元素初探》,無錫:江南大學設計藝術學碩士論文,2008年。
陳明恩:《東漢讖緯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陳學嬪:《魚‧鳥──古代的神話圖騰研究》,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中國書畫組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常豔:《漢代畫像石中鋪首銜環圖像的形成與演變》,汕頭:汕頭大學美術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蔡麗玲:《漢代畫像石之西王母神話圖像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10年。
Kim Irene Nedra Dramer, “Between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Han Dynasty Stone Carved Tomb Doors”(Ph.D. diss., Columbia University, 2002), p.71-100.
六、圖錄(依編者姓氏筆劃排列)
中國社科院主辦,譚其驤主編:《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新華書店1991年版,1996年2刷。
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畫像石全集‧1‧山東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
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畫像石全集‧2‧山東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
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畫像石全集‧3‧山東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
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畫像石全集‧4‧江蘇、安徽、浙江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
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畫像石全集‧5‧陜西、山西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
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畫像石全集‧6‧河南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
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畫像石全集‧7‧四川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
文物圖象研究室漢代拓本整理小組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精選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4年。
朱錫祿編:《嘉祥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2年。
李銀德主編:《古彭遺珍:徐州博物館館藏文物精選》,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
武利華主編:《徐州漢畫像石》,北京:線裝書局,2011年2版3刷。
胡新立:《鄒城漢畫像石》,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苑建中著:《徐州市漢畫像石研究會漢畫像石藏石》,香港:中國文化出版社,2009年。
高文、高成剛編:《中國畫像石棺藝術》,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馬漢國主編:《微山漢畫像石選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張道一序:《徐州漢畫象石》,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年版,1987年二刷。
滕州市漢畫像石館編:《滕州漢畫像石精品集》,濟南:齊魯書社,2011年。
錢棟祥、譚松壽編:《中國歷史地圖集》,臺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
顧森主編:《中國漢畫像拓片精品集》,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7年。
七、網路資源
中國徐州市政府門戶網站,「中國徐州、徐州市人民政府網站」,網址:http://www.xz.gov.cn/xzgl/xzqh/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網」,網址:http://www.xzhhxs.cn/ReadNews.asp?newsid=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