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趙冠中 Chao, Kuan-Chung |
---|---|
論文名稱: |
清嘉道時期的地方獄政 |
指導教授: |
葉高樹
Yeh, Kao-Sh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0 |
中文關鍵詞: | 獄政 、監獄 、清代 、嘉道時期 、地方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6 下載:2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監獄是社會演進下的產物,也是統治者維護統治秩序的重要工具。所謂「獄政」,就是朝廷管理監獄的設施、人事和運作等層面的一套實用性技術。過去有關清朝的獄政研究,可以歸納出三大特徵:一、成果多聚焦於清末監獄改良;二、時間斷限常以整個清代為範圍;三、獄政的具體運作情況探討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學界對於清朝獄政的認識,多受到清末監獄改良以來的觀點影響,給予殘酷、落後、黑暗等負面的評價,其實不盡公允。
清朝的監獄設置,可概分為中央監獄與地方監獄,在「旗、民分治」的政策下,地方衙門監獄成為收容犯罪民人的主要設施。以地方獄政而言,其監獄設施與管理辦法基本承自明代。雍正、乾隆兩朝,朝廷不斷增修條例,使得獄政制度漸趨穩定;迨嘉道時期,相關規定可謂步入完善的階段,而且具有「承先啟後」的特色。惟十八世紀以降,由於人口增長、物價上揚、動亂頻仍等方面的劇烈變化,對獄政造成一定的衝擊。即便如此,朝廷屢屢針對制度中不合時宜之處進行調整,使監獄能夠有條不紊的運作著。
道光二十年(1840)鴉片戰爭爆發以降,清朝所面臨的西力衝擊與日俱增,各種改革的聲浪四起,但是監獄改良並未立即發生。事實上,清末的監獄改良,不全然是因清除積弊而起,另與朝廷爭取撤廢領事裁判權有關,由此可以印證,清朝原有的獄政體系,迄清末仍維持有效運作。因此,嘉慶、道光二帝的「守成」經營,無疑使地方獄政在面臨十八世紀以來的各種衝擊時,仍能有效回歸正軌而不致廢弛。尤有甚者,嘉道時期的地方獄政,或可作為清朝成功統治中國的一個例證。
徵引書目
一、檔案資料
《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摺件資料庫》,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外紀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乾隆朝刑獄管理史料〉,《歷史檔案》,2003:03(北京,2003),頁3-2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乾隆朝上諭檔》,北京:檔案出版社,1991年。
四川省檔案館編,《清代四川巴縣檔案匯編:乾隆卷》,北京:檔案出版社,1991年。
四川省檔案館、四川大學歷史系主編,《清代乾嘉道巴縣檔案選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宮中檔嘉慶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影印本。
《清代巴縣縣署檔案‧嘉慶朝》,縮影捲片,成都:四川省檔案館,1993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宮中檔道光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影印本。
蔣廷黻編,《籌辦夷務始末補遺‧道光朝》,第1-4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
四川省檔案局(館)編,《清代四川巴縣衙門咸豐朝檔案選編》,第1-1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趙爾巽等纂、國史館校註,《清史稿校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葡‧曾德昭(Alvaro Semedo)著、何高濟譯,《大中國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Marson, George Henry, and J. Dadley, The Punishments of China: illustrated by twenty-two engravings. London: Printed for William Miller, 1801.
Cooke, George Wingrove, China: Being "The Times" Special Correspondence from China in the Years 1857-58. London: Routledge, 1859.
Holcombe, Chester, The Real Chinaman. New York: Dodd, Mead&Company, 1909.
Macgowan, John, Men and Manners of Modern China. New York: Dodd, Mead, 1912.
二、官書典籍
北周‧庚季才原撰、宋‧王安禮等重修,《靈臺秘苑》,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0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劉惟謙等撰,《大明律》,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86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剛林等纂修,王宏治、李建渝點校,《大清律集解附例》,清順治三年奏定本,收入楊一凡、田濤主編,《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續編》,第5冊,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清‧潘月山,《未信編》,清康熙二十三年刊本,收入劉俊文主編,《官箴書集成》,第3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清康熙三十八年金陵濂溪書屋刊本,收入劉俊文主編,《官箴書集成》,第3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清‧馬齊等奉敕修,《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伊桑阿等奉敕纂,《大清會典(康熙朝)》,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72-73輯,第711-730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93年。
清‧李漁編,《資治新書》,清康熙年間刻本,收入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室編,《明清法制史料輯刊》,第1-6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
清‧沈之奇撰,懷校鋒、李俊點校,《大清律輯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
清‧鄭端撰,《政學錄》,畿輔叢書本,收入劉俊文主編,《官箴書集成》,第2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清‧朱軾、常鼐等纂修,《大清律例集解附例》,清雍正三年內府刻本,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編纂委員會編,《四庫未收書輯刊》,第1輯,第26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
清‧鄂爾泰等奉敕修,《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允祿等奉敕纂,《大清會典(雍正朝)》,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77-79輯,第761-790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95年。
清‧徐本、三泰等纂修,鄭秦、田濤點校,《大清律例》,清乾隆五年武英殿刻本,收入劉海年、楊一凡總主編,《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丙編》,第1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年。
清‧徐景熹修、魯曾煜等纂,《福州府志》,清乾隆十九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清‧徐本、三泰等纂修,《大清律例》,清乾隆三十三年武英殿刻本,收入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第331-332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
清‧多澤厚等纂修,《涪州志》,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收入《四川大學圖書館藏珍稀四川地方志叢刊》,第2冊,成都:巴蜀書社,2009年。
清‧慶桂等奉敕修,《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允祹等奉敕纂,《欽定大清會典(乾隆朝)》,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1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允陶等奉敕纂,《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20-62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不著撰者,《欽定吏部處分則例(乾隆朝)》,香港:蝠池書院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清‧于敏中等纂修,《欽定戶部則例(乾隆朝)》,清乾隆年間刊本,香港:蝠池書院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清‧嵇璜等纂修,《清朝文獻通考》,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
清‧蔣良麒,《東華錄》,清乾隆年間刻本,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36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阮癸生,《茶餘客話》,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清‧洪蕙纂修,《重修延安府志》,清嘉慶七年刻本,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陝西府縣志輯》,第44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清‧楊受延等纂修,《如皋縣志》,清嘉慶十三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清‧蘇益馨等纂修,《石門縣志》,清嘉慶二十三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清‧李友榕等纂修,《三水縣志》,清嘉慶二十四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
清‧謝崇俊等纂修,《翁源縣志》,清嘉慶二十五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
清‧舒懋官等纂修,《新安縣志》,清嘉慶二十五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清‧曹振鏞等奉敕修,《清實錄‧仁宗睿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胡肇楷等輯,《大清律例統纂集成》,清嘉慶年間刊本,劍橋: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藏,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4JMsAAAAYAAJ&rdid=book-4JMsAAAAYAAJ&rdot=1(2015/3/1下載)
清‧托津等奉敕纂,《欽定大清會典(嘉慶朝)》,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64輯,第631-640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
清‧托津等奉敕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嘉慶朝)》,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65-70輯,第641-700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
清‧不著撰者,《欽定吏部則例(嘉慶朝)》,香港:蝠池書院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清‧余保純等修、黃其勤纂,《直隸南雄州志》,清道光四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清‧恩成、劉德銓纂修,《夔州府志》,清道光七年刊本,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50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
清‧諸豫宗修,《西寧縣志》,清道光十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清‧禧恩等纂修,《欽定戶部則例》,清道光十一年校刊本,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
清‧謝長青纂修,《重修延川縣志》,清道光十一年刻本,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陝西府縣志輯》,第47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清‧屠英等纂修,《肇慶府志》,清道光十三年修、光緒二年重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清‧張運青撰、隋人鵬集解,《治鏡錄集解》,清道光十三年仕學齋重刊本,收入劉俊文主編,《官箴書集成》,第3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清‧程鵬里等纂修,《政和縣志》,清道光十三年刻本,收入方寶川、陳旭東主編,《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第19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
清‧祝慶祺撰,《刑案匯覽》,清道光十四年刊本,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867-87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溫恭等纂修,《封川縣志》,清道光十五年修、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
清‧不著撰者,《治浙成規》,清道光十七年刊本,收入劉俊文主編,《官箴書集成》,第6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清‧呂錫麟修、程懷璟纂,《雲夢縣志畧》,清道光二十年刻本,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北府縣志輯》,第3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
清‧祝慶祺撰,《續增刑案匯覽》,清道光二十年刊本,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871-87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何耿繩,《學治一得編》,清道光二十一年眉壽堂刊本,收入劉俊文主編,《官箴書集成》,第6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清‧寧立悌等輯,《粵東省例新纂》,清道光二十六年刊本,收入楊一帆、劉篤才編,《中國古代地方法律文獻丙編》,第10-11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清‧黃恩彤編,《大清律例按語》,清道光二十七年海山仙館原刊本,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
清‧徐棟輯,《牧令書》,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收入劉俊文主編,《官箴書集成》,第7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清‧寶琳等纂修,《定州志》,清道光二十九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
清‧文慶等奉敕修,《清實錄‧宣宗成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包世臣,《安吳四種》,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30輯,第294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
清‧余蓮村輯,《得一錄》,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92輯,第911-913冊,臺北:文海出版社,2003年。
清‧賀長齡輯《皇朝經世文編》,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74輯,第731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
清‧劉衡,《州縣須知》,宦海指南本,收入劉俊文主編,《官箴書集成》,第6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清‧盤嶠野人輯,《居官寡過錄》,青照堂叢書本,收入劉俊文主編,《官箴書集成》,第5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清‧張集馨撰,《道咸宦海見聞錄》,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清‧不著撰者,《江蘇省例初編》,清同治八年江蘇書局刊本,收入楊一凡、劉篤才編,《中國古代地方法律文獻丙編》,第11-12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清‧鄧夢琴纂修,《洵陽縣志》,清同治九年刻本,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陝西府縣志輯》,第55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清‧汪輝祖撰,《佐治藥言》,清同治十年慎間堂刻汪龍莊先生遺書本,收入劉俊文主編,《官箴書集成》,第5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清‧汪輝祖撰,《續佐治藥言》,清同治十年慎間堂刻汪龍莊先生遺書本,收入劉俊文主編,《官箴書集成》第5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清‧吳九齡等纂修,《梧州府志》,清同治十二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1年。
清‧林述訓等纂修,《韶州府志》,清同治十三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
清‧姚潤原纂、胡璋增輯,《大清律例會通新纂》,清同治十三年刊本,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22輯,第211-220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
清‧承啓、英傑等纂修,《欽定戶部則例(同治朝)》,清同治四年校刊本,香港:蝠池書院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清‧吳坤修等編撰,《大清律例根原》,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清‧瑞麟、戴肇辰等修,《廣州府志》,清光緒五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
清‧劉溎年等纂修,《惠州府志》,清光緒七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
清‧褚瑛撰,《州縣初仕小補》,清光緒十年森寶閣排印本,收入劉俊文主編,《官箴書集成》,第8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清‧周鎬,《犢山類藁》,清光緒十年刻本,收入清代詩文集匯編編纂委員會編,《清代詩文集匯編》,第44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黎萬青等修、張之洞等纂,《順天府志》,清光緒十二年刻本,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北京府縣志輯》,第1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
清‧方大湜撰,《平平言》,清光緒十八年資州官廨刊本,收入劉俊文主編,《官箴書集成》,第7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清‧周碩勛等纂修,《潮州府志》清光緒十九年重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清‧楊文鼎等纂修,《灤州志》,清光緒二十四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
清‧官撰,《大清律例彙輯便覽》,清光緒二十九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清‧崑岡等奉敕纂,《欽定大清會典(光緒朝)》,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清‧崑岡等奉敕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798-81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江西按察使司編,《定例彙編》,清光緒年間江西按察司衙門刊本,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漢籍善本全文影像資料庫。
清‧汪輝祖,《夢痕餘錄》,清光緒年間刻本,收入北京圖書館編,《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107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
清‧薛允升著述、黃靜嘉編校,《讀例存疑重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清‧趙舒翹,《提牢備考》,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86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清‧盛康輯,《皇朝經世文續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
清‧沈家本撰,《獄考》,收入氏著、鄧經元等點校,《歷代刑法考附寄簃文存》,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尹承熙等纂修,《寧晉縣志》,民國十八年石印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
蔡申之等著,《清代州縣故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5年。
三、專書著作
山本進著、李繼峰等譯,《清代社會經濟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年。
中國監獄工作協會監獄史學專業委員會編,《舊監獄尋蹤》,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年。
王業鍵著、高風等譯,《清代田賦芻論(1750-1911)》,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王曉山編著,《逝去的影像:清末民國監獄老照片》,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
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艾馬克(Mark A. Allee)著、王興安譯,《十九世紀的北部臺灣:晚清中國的法律與地方社會》,臺北: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
佐伯富著、鄭樑生譯,《清雍正朝的養廉銀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何平,《清代賦稅政策研究:1644-1840年》,北京:故宮出版社,2012年。
何曉昕、羅隽,《中國風水史(增補版)》,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吳吉遠,《清代地方政府司法職能研究》,北京:故宮出版社,2014年。
李甲孚,《中國監獄法制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李鳳鳴,《清代州縣官吏的司法責任》,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肖世杰,《清末監獄改良:思想與體制的重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
那思陸,《清代州縣衙門審判制度》,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周保明,《清代地方吏役制度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
周振想主編,《法學大辭典》,北京:團結出版社,1994年。
周振鶴主編,《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清代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
岸本美緒著、劉迪瑞譯,《清代中國的物價與經濟波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林茂榮、楊士隆、黃維賢,《監獄行刑法》,臺北:五南出版社,2010年。
林時民,《統帥與鑰匙:中國傳統史學十五論》,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年。
林乾,《清代衙門圖說》,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柏樺,《明清州縣官群體》,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胡旭晟主編,《獄與訟:中國傳統訴訟文化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孫家紅,《清代的死刑監候》,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張世明,《法律、資源與時空建構:1644-1945年的中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年。
曹強新,《清代監獄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莊吉發,《清世宗與賦役制度的改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許章潤,《監獄學》,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1年。
連啟元,《明代的獄政管理──國家制度的司法權力運作》,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郭明,《中國監獄學史綱──清末以來的中國監獄學述論》,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
郭建,《帝國縮影──中國歷史上的衙門》,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年。
陳鋒,《清代軍費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
陶希聖,《清代州縣衙門刑事審判制度及程序》,臺北:食貨出版社,1972年。
喻松青、張小林主編,《清代全史》,第6卷,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年。
曾小萍(Madeleine Zelin)著、董建中譯,《州縣官的銀兩──18世紀中國的合理化財政改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程建軍、孫尚朴,《建築與風水》,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
馮客(Frank Dikotter)著、徐有威等譯,《近代中國的犯罪、懲罰與監獄》(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頁27-31。
黃惠賢、陳鋒主編,《中國俸祿制度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
黃徵男編著,《21世紀監獄學:理論、實務與對策》,臺北:一品文化出版社,2010年。
經君健,《清代社會的賤民等級》,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萬安中主編,《中國監獄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
賈洛川主編,《監獄學基礎理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鈴木中正,《清朝中期史研究》,東京:燎原株式會社,1981年。
趙曉華,《晚清訟獄制度的社會考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
劉致平,《中國建築類型及結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0年。
蔡東洲等著,《清代南部縣衙檔案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鄭秦,《清代司法審判制度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瞿同祖著、范忠信等譯,《清代地方政府(修訂譯本)》,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
魏淑民,《清代乾隆朝省級司法實踐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著、廖彥博譯,《大清帝國的衰亡》,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蘇亦工主編,《清代法制考》,收入楊一凡總主編,《中國法制史考證》,甲編第7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Susan, Naquin and Evelyn S. Rawski, Chinese Society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7.
四、期刊論文
太田出,〈明淸時代「歇家」考――訴訟との關わりを中心〉,《東洋史研究》,67-1(京都,2008),頁68-102。
太田出,〈清代中国の監獄社会と牢頭〉,《史學研究》,273(廣島,2011),頁1-25。
孔復禮(Philip A. Kuhn)、曼素恩(Susan Mann Jones),〈清王朝的衰落與叛亂的根源〉,收入美‧費正清(John K. Fairbank)編,《劍橋中國晚清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頁101-154。
王業鍵,〈十八世紀福建的糧食供需與糧價分析〉,收入氏著《清代經濟史論文集(二)》,臺北:稻鄉出版社,2003年。
王業鍵,〈清代中國氣候變遷、自然災害與糧價的初步考察〉,收入氏著,《清代經濟史論文集(二)》,臺北:稻禾出版社,1996年。
左平、蔡東洲,〈從《南部檔案》看清代州縣衙役充任〉,《歷史教學》,2010:10(天津,2010),頁30-35。
全漢昇,〈美洲白銀與十八世紀中國物價革命的關係〉,收入氏著,《中國經濟史論叢》,臺北:稻禾出版社,1996年。
吳吉遠,〈試論清代吏、役的作用和地位〉,《清史研究》,1993:3(北京,1993),頁47-55、75。
李榮忠,〈清代巴縣衙門書吏與差役〉,《歷史檔案》,1989:1(北京,1989),頁95-102。
杜金,〈清代司法官員的法律知識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
周保明,〈清代地方吏役工食銀考論〉,《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9:3(廈門,2009),頁51-60。
周健,〈陋規與清嘉道之際的地方財政──以嘉慶二十五年清查陋規事件為線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5(臺北,2012),頁115-158。
孟超,〈清前期獄卒瀆職現象研究〉,廣州:暨南大學歷史系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林樂鳴,〈清代監獄文化的標本──內鄉縣衙監獄遺址考察研究〉,收入馬志冰、朱濟民、姜曄主編,《中國監獄制度現代化的歷史、理論與實踐》,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年。
邱澎生,〈動態制度史研究如何可能?──評介《明代中央司法審判制度》〉,《明代研究通訊》,6(臺北,2003),頁129-142。
金大寶,〈清代州縣司法與刑訊問題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博士論文,2009年。
柏樺,〈明清州縣的獄囚衣糧〉,《貴州社會科學》,2011:8(貴陽,2011),頁119-124。
柏樺,〈明清州縣的獄具與凌虐罪囚〉,《北方法學》,22(哈爾濱,2010),頁117-122。
柏樺,〈明清州縣的監獄〉,收入氏著,《中國古代刑罰政治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柏樺,〈明清州縣獄囚的脫逃與處置〉,《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6:3(重慶,2010),頁48-54。
柏樺,〈明清州縣監獄的牢頭〉,《古代文明》,2010:2(長春,2010),頁89-95。
柏樺,〈明清州縣監獄的督查制度〉,《政法論叢》,2010:3(濟南,2010),頁92-99。
常杰,〈明清州縣獄囚生活處遇制度〉,《天津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1(天津,2008),頁76-80。
張世明,〈清代班房考釋〉,《清史研究》,2006:3(北京,2006),頁1-21。
莊吉發,〈明慎用刑──從故宮檔案論清朝政府的恤刑思想〉,《法制史研究》,15(臺北,2009),頁180。
連啟元,〈明代獄神廟與監獄神祇的信仰文化〉,《明代研究》,14(臺北,2010),頁67-94。
陳兆肆,〈近三十年清代監獄史研究述評〉,《史林》,5(上海,2009),頁180-187、191。
陳兆肆,〈清代永遠枷號刑考論〉,《清史研究》,2012:4(北京,2012.11),頁15-27。
陳君靜,〈近三十年來美國的中國地方史研究〉,《史學史研究》,2002:1(北京,2002),頁69-70。
馮爾康,〈清代帝王敬天的政治思想淺談〉,《清史研究》,2010:2(北京,2010),頁14-16。
黃冕堂,〈清代糧食價格問題探軌〉,收入氏著,《中國歷代物價問題考述》,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
黃源盛等,〈薪傳五十年──台灣法學院法史學碩博士論文〉,《法制史研究》,14(臺北,2008),頁198-202。
董建中,〈耗羨歸公的制度化進程〉,《清史研究》,2000:4(北京,2000),頁50-58。
鈴木秀光著、黃琴唐譯,〈鎖帶鐵杆、鎖帶石礅與清代後期的刑事審判〉,收入周東平、朱騰主編,《法律史譯評(2013年卷)》,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年。
趙友新,〈中國古代獄具的沿革與流變〉,《中國監獄學刊》123(保定,2006),頁149-150。
趙曉華,〈晚清的積案問題〉,《清史研究》,2001:1(北京,2001),頁23-31。
趙曉華,〈晚清時期待質人證問題〉,《史學月刊》,2005:9(開封,2005),頁52-56。
鄭娟容,〈清代吏役的工食銀──以江西為例〉,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鄭秦,〈論清代的秋審制度〉,收入氏著,《清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濱島敦俊,〈明末東南沿海諸省の牢獄〉,收入西嶋定生博士還曆紀念論叢編集委員會編,《東アジア史における国家と農民:西嶋定生博士還暦記念》,東京:山川出版社,1984年。
濱島敦俊,〈明清時代、中國の地方監獄──初步的考察〉,《法制史研究》,33(東京,1984),頁1-60。
薛梅卿,〈我國監獄及獄制探源〉,收入楊一凡主編,《中國法制史考證》,乙編第2卷:法史考證重要論文選編‧刑制獄訟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