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一如
論文名稱: 陳明仁短篇小說ê語詞研究
Study on Words of Tân Bêng-jîn's Short Novel
指導教授: 姚榮松
Yao, Rong-Song
何信翰
Ho, Hsin-H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台文
論文頁數: 187
中文關鍵詞: 台語文學詞頻語詞行話俗諺語
英文關鍵詞: Taiwanese literature, frequency of words, words, jargon, proverb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4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Tuì 1985年起,陳明仁用真濟ê時間kap性命力,從事文學創作。伊唯一ê目的著是欲積極來推sak台文運動,hōo普羅大眾ê生命觀念發聲,hōo台語ê精髓會當保存落--來。陳明仁tī創作技巧方面,運用真道地ê台灣口語,作品集上大ê特色著是完全以漢羅形式ê白話字書寫,徹底擺脫中文化ê創作模式,完整保留台語語詞ê氣味,充份記錄台灣人民ê生活。
    本論文以陳明仁台語小說劇本集《路樹下ê tō͘-peh-á》其中四篇小說〈Làu-si̍t孤飛〉、〈Làu-si̍t孤鳥〉、〈刺pho-á〉、〈路樹下ê tō͘-peh-á〉進行探討,分析陳明仁作品中ê語詞風格特色。主要kā分做三階段,首先先說明欲按怎利用語言學ê角度來分析文學作品,紲--落來利用漢羅台語文斷詞系統來統計作家寫作用詞ê比例,看佗一類ê詞佔大多數。上尾一部份tsiah koh針對頂一章選出來ê詞進行分類說明,進一步來了解陳明仁用詞ê類型。
    文學作品目前真少用語言學ê角度去分析,尤其大多數文學ê論文是以作者背景為中心進行討論。本論文是一篇以量化ê形式來分析文學作品,將四篇文章ê詞頻整理出來,以露西亞文本中心理論來探討其中ê語言結構,另外koh tshuē出其他仝時期抑是類似題材ê文本做比較,統計發現陳明仁ê作品特色是有語詞ê附加意義、行話平均一篇出現九擺kap俗諺語ê使用情形平均一篇出現四擺,佔真大ê比例,成做伊寫作用詞ê特色。

    Since year 1985, Tân Bêng-jîn has dedicated tremendous amount of time and effort in literature composition. His only purpose was to actively promote Taiwanese literature movement and to voice out the life perspectives of general public, so that the essence of Taiwanese language can be preserved. In terms of the composition techniques, Chen uses authentic Taiwanese colloquial language, and the biggest feature of the collection is being entirely written in vernaculars with Hanyu and Romanized forms. This breaks away from the typical Chinese composition model and completely preserved the scents of Taiwanese language words, recording lives of Taiwanese people accordingly.
    This thesis investigated through four pieces of works, “Làu-si̍t孤飛”,“Làu-si̍t孤鳥” ,“刺pho-á” ,“路樹下ê tō͘-peh-á” from the Chen’s Taiwanese novel路樹下ê tō͘-peh-á, analyzing the style and features of words from his works. Mainly separated into three phases, the first explained how to analyze literature works from the linguistic angle. The second phase totaled the ratio of word usage with Hanyu, Romanized, and Taiwanese language text segmentation systems, which was to see which types of words dominate in quantities. The last phase focused on the words selected from the previous section again, proceeding with understanding types of words that Chen uses.
    As of now, it is rare to analyze literature works from linguistic angle, especially when most literature thesis or final essay are discussed with the background author of as the central concern. It is correct to say that this thesis is one of the few which dived in from the angle of linguistics and analyzed the literature works in a quantitative form , totaling up the rates of word usage from four pieces of essays. Moreover, it investigated the language structure based on Russia text-based theory, and find texts that compare with same period or other similar themes, further organizing and researching on the additional meaning of words, usages of jargons appeared in average nine times in a text , and proverbs appeared in average four times in text, these kind of words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 in Tân Bêng-jîn’s writing, which fully reveals the author’s composing direction.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iv 第一章、緒論 ............................ 1 一、研究動機kap目的 ...................1 二、相關文獻ê回顧kap探討............... 3 三、研究方法kap設計.................... 6 四、章節大綱 .......................... 8 五、研究限制 ...........................9 第二章、斷詞kap詞頻統計 ................... 10 一、漢羅台語文斷詞系統使用方法 ................ 10 二、《路樹下ê tō͘-peh-á》 ê詞頻統計.............. 15 第三章 探討陳明仁台語短篇小說語詞特色 ............... 36 一、帶語言色彩 ............................. 37 二、行話ê使用 .............................. 63 三、台灣俗諺語.............................. 73 第四章 結論 .................................. 82 參考文獻 .................................. 84 附錄一:陳明仁創作年表 .......................... 92 附錄二:《路樹下ê tō͘-peh-á》詞頻統計 ............ 98

    參考文獻 (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作家文本
    陳明仁,2007,《路樹下ê tō͘-peh-á》,台北:財團法人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期刊、研討會論文
    Bakhtin M.,1981。〈Discourse in the Novel〉《The Dialogic Imagination:Four Essays》。Austin, Texas: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頁259-422。
    Jakobson R.,滕守堯譯,1960,〈語言學與詩學〉。趙毅衡,《符號學文學論文集》,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頁169-184。英文原題為〈Closing statement: Linguistics and poetics〉(封閉陳述:語言學與詩學),Sebeok Thomas A.,《Style In Language》,Cambrige,MA:MIT Press。
    Todorov T.,沈一民、萬小器譯,2004,〈詩學〉。趙毅衡,《符號學文學論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頁185-258。本文根據法語〈Poétique〉譯出,原文刊tī文集《何謂結構主義?》(Qu’est-ce que le structuralisme?),1973,Paris:Edition du Seuil。
    Vinogradov V.,1989,〈論風格學的任務〉。Todorov T.編選,蔡鴻濱譯,《俄蘇形式主義文論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90-94。
    Tynyanov Y. & Jakobson R.,1989,〈文學與語言學的研究問題〉。Todorov T.編選,蔡鴻濱譯,《俄蘇形式主義文論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116-118。
    王一如,2008,〈論陳明仁台語劇本ê語詞風格──以《A-chhûn》做例〉。(2008阿却賞台語文學研究(論文)大學生組入選,頁190-224。)
    王力,1945,〈理想的字典〉。(收錄tī 1990年《王力文集》第十九卷,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頁37-77)。
    王素平,2005,〈隱語的辨析與語用〉。《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河北:廊坊師範學院學報,頁41-43。
    王世凱,2001,〈語言風格理論在口語交際中的應用〉。《錦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遼寧錦州:錦州師範學院中文系,頁55-58。
    仝金鐘,2010,〈芻議現代漢語詞彙色彩意義的變化〉。《前沿》第8期,頁180-182。
    曲彥斌,2010,〈現實社會生活視野下的隱語行話〉。《學術交流》第190期,頁133-138。
    池昌海,1999,〈對漢語同義詞研究重要分歧的再認識〉。《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第1期,頁77-84。
    吳幼萍,1997,〈鍾理和短篇小說「菸樓」之語言風格〉。《輔大中研所學刊》第7期,頁299-312。
    周立利,2009,〈就語言論美學論文學文體的明晰與語言風格之優美〉。《許昌學院學報》第4期,頁80-81。
    姚春莉,2008,〈比較文學研究方法在當代文學研究中的運用〉。《商情》第40期,頁75。(電子版論文http://www.qikan.com.cn/Article/sqsq/
    sqsq200840/sqsq20084066.html)
    姚榮松,1983,〈詞義分析之理論基礎-語意成分分析與同義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學與研究》第5期,頁37-51。
    侯琳,2007,〈語言與職業淺議〉。《職業圈》第23期,頁157-158。
    柏梅,2009,〈粗俗語的生成機制及功能探微〉。《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第2期。頁49-51。
    孫漢軍,2001,〈行話及其在現代媒體中的功能〉。《外語學刊》第4期,頁89-93。
    高萬云,1990,〈文學語言的可變性規律初探〉。《文學評論》第5期,頁106-114。
    張會森,1997,〈文學作品語言的理論問題〉。《文學語言論文集第二、三合輯》,陸稼祥編,頁3-14。
    曹煒,2003〈現代漢語口語詞和書面語詞的差異初探〉。《語言教學與研究》第6期,頁39-71。
    曹煒、蔡永良,1992,〈文學語言的功能分類與作家作品語言風格、特色的研究〉。《九江師專學報》第1期,頁25-30。
    梅生,2002,〈戲說“行話”〉。《健康生活》第2期,頁49。
    陳立旭,2011,〈文化研究的兩種範式:文本中心論與相關性〉。《浙江社会科学》(杭州)第4期,頁2-10。
    陳明仁,2005,〈探究殖民前的在地文化價值觀-以Asia Jilimpo(陳明仁)的母語自然書寫,以「拋荒的故事」為例〉。2005「自然書寫學術研討會」,台中:靜宜大學,《卷六》拋荒的故事-陳明仁的自然書寫,頁339-342。
    陳原,1950,〈高爾基論文學的語言〉。收錄tī羅果夫、戈寶權合編《高爾基研究年刊—一九四七年》。上海:時代書報出版社,頁148-155。
    彭幼航,2000,〈解讀隱語〉。《學術論壇》第141期,頁99-102。
    彭度,2011,〈文學作品中的粗俗語漢譯〉。《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第4期,頁52-53。
    曾毅平,2000,〈風格要素:語言風格的美感元素〉。《當代修辭學》第4期,頁32-33。
    黃品瑜、王品昇,2008,〈台灣風月導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73期。(透過網路來發行,無篇幅限制,無發行紙本。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3/73-11.htm 2012.10.30查詢)
    董希文,2006,〈文學文本互文類型分析〉。《文藝評論》第1期,頁14-17。
    廖瑞銘、陳忠偉,2002,〈文學中的二林街景~比較洪醒夫與陳明仁作品中的故鄉書寫〉。《洪醒夫作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彰化縣文化局,頁169-195。
    廖瑞銘、楊斯顯,2005,〈用土地ê語言書寫自然-以陳明仁ê台語作品為中心〉。2005「自然書寫學術研討會」,台中:靜宜大學,《卷六》拋荒的故事-陳明仁的自然書寫,頁343-372。
    廖瑞銘,2007,〈臺語小說nih ê都市人氣口--論陳明仁《路樹下ê tō͘-peh-á》ê都市書寫〉。2007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台中:中山醫學大學。(2008年刊tī《海翁臺語文學》73期,頁4-24。)
    趙代君,1992,〈論文學語言的特徵〉。《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頁91-95。
    趙雪如,1990,〈言語風格及其文化內涵〉。《語言與文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頁57-71。
    劉宏麗,2008,〈秘密語系列詞間的關係和各自的界定〉。《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期,頁50-54。
    蔡宗餘,2007,〈台語語尾助詞kap發語詞ê 語用研究──以陳明仁《A-chhûn》內底ê 對話做例〉。2007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台中:中山醫學大學。(2008阿却賞台語文學研究(論文)大學生組入選,頁148-166)。
    鄭茂,2002,〈試論小說的語言形象、風格與文體〉。《川北教育學院學報》第12卷第3期,頁30-32。
    駱小所,1991,〈語言風格的分類和語言風格的形成〉。《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期,頁61-66。
    薛麗華,2002,〈論語言的風格要素與非語言的風格要素〉。《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頁110-112。
    謝智香,2011,〈論現代漢語口語詞的特點〉。《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3卷第4期,頁103-106。
    蘇新春、顧江萍,2004,〈確定“口語詞”的難點與對策——對《現漢》取消“口”標注的思考〉。《辭書研究》第2期,頁36-44。

    專冊
    Bakhtin M.,曉河譯,1998。《巴赫金全集》第三集。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Coulthard M.,1985。《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Longman。
    Georgakopoulou A. & Goutsos D.,2004。《Discourse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London: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Palmer F.R,1981。《Seman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alkie R.,1995。《Text and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Routledge。
    Stubbs M.,1983。《Discourse Analysis: the Sociolinguistic Analysis of Natural Languag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Jay T.,1992。《Cursing in America: A psycholinguistic study of dirty language in the court, in the movie, in the schoolyards and on the streets》,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
    Ефимов А. И. (葉菲莫夫),高時江譯,1958。《論文藝作品的語言》。北京:時代出版社。
    Alejo C.,陳眾議譯,1995。《小說是一種需要》。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Gorky Maxim,林煥平譯,1978。《論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戈寶權等譯,1979。《論文學[續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Raymond C.,王晶培譯,1989。《語言學與文學》。台北:結構出版群。
    Sapir E.,陸卓元譯,1985。《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
    Saussure, F.,高名凱譯,1985。《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
    Watt I.,魯燕萍譯,1994。《小說的興起》。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于根元,1999。《語言應用論集》。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004。《路途和手段: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方文一,1990。《常用同義詞辨析》。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王立廷,1998。《委婉語》,北京:新華出版社。
    王加興,2009。《俄羅斯文學修辭理論研究》。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王遠新,2006。《語言理論與語言學方法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白春仁,1993。《文學修辭學》。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亦玄,1978。《台語溯源》。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曲彥斌,1990。《中國民間的秘密語》。上海:三聯書店。
    何信翰,2010。《泛露西亞詩學理論kap台語現代詩研究》。台北:Airiti Press Inc.
    李熙宗,1987。《語體論》。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沈錫倫,1996。《語言文字的避諱、禁忌與委婉表現》。台北:商務出版社。
    汪正龍,2002。《文學意義研究》。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
    周廣然,1992。《法律用詞技巧》。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
    林煥平,1980。《高爾基論文學》。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
    林瑞明,1996a。《台灣文學本土觀察》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6b。《台灣文學歷史考察》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竺家寧,2001。《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洪惟仁,1993。《台灣哲諺典》。台北:台語文摘雜誌社。
    胡裕樹,1981。《現代漢語》(增訂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唐松波,1988。《語體•修辭•風格》。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唐躍、譚學純,1995。《小說語言美學》。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郝志倫,2001。《漢語隱語論綱》。成都:巴蜀書社。
    馬振方,1991。《小說藝術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健,2003。《小說理論與作品評析》。台北:文津出版社。
    張斌,1989。《現代漢語精解》。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張德明,1994。《語言風格論集》。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5。《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張德祿,1998。《功能文體學》。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5。《語言的功能與文體》。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張靜,1981。《文學的語言》。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張靜、蔣蔭枬,1988。《詞和詞彙》。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符淮青,2004。《現代漢語詞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原,2001。《語言與社會生活:社會語言學》。台北:商務印書館。
    陳華民,1998。《臺灣俗語話講古》。台北:常民文化(吳氏總經銷)。
    陳義芝,1998。《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社委員會,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陳碧月,2002。《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公司。
    陸志平、吳功正,1992《小說美學》。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
    游汝杰、鄒嘉彦,2004。《社會語言學教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程祥徽,1991一版。《語言風格初探》。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楊雪梅,2011。《漢語近義詞語辨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葛本儀,2001。《現代漢語詞彙學》。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
    劉中富,1998。《秘密語》。北京:新華出版社。
    劉康,1995。《對話的喧聲 巴赫金的文化轉型理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蔣成瑀,1979。《故事創作漫談》。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黎運漢,2000。《漢語風格學》。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
    盧英順,2007。《現代漢語語匯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盧廣誠,1999。《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南天書局。
    錢馬,1951。《論文學語言》。上海:上海文化工作社。
    鍾敬文,1994。《語海.秘密語分冊》。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簡政珍,1989。《語言與文學空間》。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楊允言主持,張學謙(共同),2004.8-2005.7,〈台語文語料庫蒐集及語料庫為本台語書面語音節詞頻統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曾金金,1997,〈台語斷詞原則說明〉,《臺灣文學出版物收集、目錄、選讀編輯結案報告說明》,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45-72。

    博、碩士論文
    方耀乾,2008。〈Uì邊緣kàu多元中心:台語文學ê主體建構〉(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論文)
    朱香婷,2011。〈228台語小說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碧霞,2002。〈高行健小說的語言風格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林美麗,2011。〈台灣行話的研究--以美髮業/理髮業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博士在職專班論文)。
    施俊州,2010。〈語言、體制、象徵暴力:前運動期台語文學kap華語文學關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論文)
    洪宏吉,2006。〈台灣閩南語同義詞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君慈,2009。〈陳明仁小說中的鄉土議題與語言策略〉(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博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梁春燕,2004。〈詞語附加義研究〉(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黃文達,2010。〈當代(1986-2008)台語小說kap內底的台灣意識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論文)。
    黃飛龍,2001。〈臺灣閩南諺語修辭美學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思顯,2005。〈陳明仁台語小說中ê台灣人形象kap價值觀研究〉(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幸紋,2011。〈臺語文學的高雄地方書寫探討-以胡長松、清文作品為討論對象〉(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瑋芬,2006。〈戰後台語文學運動ê開展:1986-199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淑媚,2006。〈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語言風格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工具冊
    CNKI概念知識元庫,http://define.cnki.net/WebForms/WebDefault.aspx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05。《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方夢之,2004。《譯學辭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冉欲達,1957。《文藝學概論》。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
    甘為霖,2003。《廈門音新字典》。台灣:台灣教會公報社。
    曲彥斌,1998。《俚語隱語行話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武占坤、王勤,1983。《現代漢語詞彙概要》。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施光亨,2012。《漢語口語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高名凱,1957。《普通語言學》。上海:新知識出版社。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辭典,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default.jsp。
    現代英語詞彙學,http://202.194.48.102/englishonline/jxyj/yyx/xdch/index.asp
    陳松岑,1985。《社會語言學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炳昭,1997。《近義詞應用詞典》。北京:語文出版社。
    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近、反義詞」,
    http://hakka.dict.edu.tw/hakkadict/edit_info/04_d5.htm
    盧康華,1984。《比較文學導論》。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譚汝為,2004。《民俗文化語彙通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蘭州大學圖書館編,1957。《文藝資料索引第二輯》。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