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乃禎
Kuo, Nai-Chen
論文名稱: 李方桂上古音的研究述評
指導教授: 陳新雄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13
中文關鍵詞: 李方桂上古音上古元音上古聲母上古介音上古韻尾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7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高本漢(B. Karlgren 1936:157-158)在諧聲字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上古音(Archaic Chinese)這個名稱,用以指稱周秦《詩經》年代或更早的語音資料。自此以後的數十年間,語言學專家開始專注結合清代學者的貢獻,從事上古語音的構擬。諸如:…等。而以李方桂先生集其大成。李方桂先生的上古元音構擬立基於高本漢的中古音,在前人詩經韻腳與諧聲所架設的韻部系統中,融入方言的實際音讀與《切韻》音系的特點,並且給予上古韻部的系統嚴格的假設。所以這個系統傳承自清代以來學者對於文獻整理的基礎,高本漢對方言語音的考釋統整,連貫了《切韻》系統語音的發展,與其個人對於上古音所設定的嚴格條件,融入歷史語言研究的新方法,對後人研究上古音具有啟迪性。本文試著藉由探討其內部構擬的方式,分析上古音〔i、、a、u〕四個元音系統等創說的適時性與可靠性,輔以漢藏比較語言學的觀點分析其優劣。

    第一章 緒論……………………………………………………………1-12 第二章 李方桂的上古聲母系統………………………………………13-85 第一節 圓脣舌根音聲母 …………………………………20 第二節 對牀、禪兩母的觀察 ………………………………28 第三節 喻母與邪母構擬的理據 ……………………………31 第四節 帶l的複聲母 ………………………………………40 第五節 匣母與群母、喻三的諧聲現象 ……………………49 第六節 清鼻音的構擬方式 …………………………………54 第七節 舌面塞音與舌尖塞音的諧聲現象 …………………57 第八節 捲舌音與舌尖前音的諧聲現象 ……………………58 第九節 舌面塞音與舌根塞音的諧聲現象 …………………60 第十節 清擦音心、審兩母的諧聲現象 ……………………65 第十一節 從漢藏比較的對應看李方桂的上古聲母系統-詞頭聲母的延伸思考 …70 第十二節 對李方桂的上古聲母系統之檢討 …………………74 第三章 李方桂的上古介音系統 ……………………………………86-104 第一節 等韻圖對上古音研究的啟示 …………………………86 第二節 二等介音 ………………………………………………95 第三節 對李方桂的上古介音系統之檢討……………………103 第四章 李方桂的上古元音系統……………………………………105-161 第一節 上古a、)元音的構擬 …………………………………111 第二節 上古u元音的構擬……………………………………117 第三節 上古i元音的構擬 ……………………………………122 第四節 上古複元音ua、ia、i)的構擬…………………………124 第五節 四個元音系統與六個元音系統的比較………………139 第六節 從漢藏語的比較研究觀察四個元音系統……………142 第七節 對李方桂的上古元音系統之檢討……………………152 第五章 李方桂的上古韻部系統……………………………………162-258 第一節 主要元音為 ) i)的韻部………………………………162 第二節 主要元音為a ua ia的韻部……………………………189 第三節 主要元音為i的韻部 …………………………………220 第四節 主要元音為u的韻部…………………………………231 第五節 龔煌城先生的原始漢藏語系統與李方桂先生上古漢語系統的對應關係 …236 第六章 李方桂的上古韻尾系統……………………………………259-293 第一節 鼻音韻尾-m 的漸次弱化與消失 ……………………261 第二節 陰聲韻構擬為濁塞音韻尾……………………………265 第三節 圓脣舌根音韻尾的擬測………………………………277 第四節 從漢藏語的對應看流音韻尾的擬測…………………289 第七章 結論 ………………………………………………………294-307 參考書目……………………………………………………………308-313

    參考書目
    一.專著:依筆劃排序
    王力《漢語史稿》 科學科學出版社,1958年8月1日初版。中華書局 1980年6月1重印,2002年7月5版。
    王力《王力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初版。
    包擬古《原始漢語與漢藏語》,潘悟雲、馮蒸譯,中華書局,1995年6月1版。
    何九盈《音韻叢稿》,商務印書館2002年3月初版
    何大安《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大安出版社,1987年12月初版。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 商務印書館1980年7月1版,2001年3月4版。(〈上古音研究〉《台灣,清華學報新9-1,2》1971年、〈幾個上古聲母問題〉《台灣,中研院蔣公逝世周年紀念論文集》,前二者在1980年合編為《上古音研究》北京出版社)。
    李方桂《李方桂先生口述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一版。
    辛勉《古代藏語和中古漢語語音系統的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六十一年五月。
    竺家寧、趙秉璇編《古漢語複聲母論文集》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年3月一版。
    馬伯樂《唐代長安方音考》,中華書局,2005年1月一版。
    高本漢著,趙元任、李方桂、羅常培譯《中國音韻學研究》,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6月。又於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初版。
    陳新雄《古音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88年4月初版。
    陳新雄《古音學發微》,文史哲出版社72年1月初版。
    陳新雄《聲韻學》,文史哲出版庄社94年9月初版。
    陳新雄《文字聲韻論叢》,東大圖書公司。
    雅洪托夫《漢語史論集》,唐作藩、胡雙寶編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
    馮蒸《音韻論集》,學苑出版社。2006年6月1版
    楊劍橋《漢語現代音韻學》,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
    董同龢《上古音韻表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之二十一。1944年12月初版。
    董同龢《漢語音韻學》,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10月15版。
    趙憩之《等韻源流》,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7月再版。
    潘悟雲《漢語歷史音韻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一版。
    霍凱特《現代語言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
    龍宇純《韻鏡校注》 藝文印書館,1960年3月初版。
    嚴修《二十世紀的古漢語研究》,書海出版社。2001年4月1版。
    龔煌城《漢藏語研究論文集》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2004年9月重印北京大學出版社,語言學前沿叢書(第五種)。
    二.單篇論文
    王靜如〈跋高本漢的上古中國音當中的幾個問題並論冬蒸兩部〉《歷史語言硏究所集刊》第01本第3分。又收錄於《上古音討論集》學藝出版社 1970年元月初版,頁115-133。
    包擬古(N. G.Bodman)1973年〈漢藏語中帶s-的複輔音聲母在漢語中的某些反映形式〉、1980年〈原始漢語與漢藏語〉、1985年〈上古漢語中具有-l-和-r-介音的證據及相關問題〉。收錄於《原始漢語與漢藏語》,潘悟雲、馮蒸譯,中華書局,1995年6月1版。
    何九盈〈上古音節的結構問題〉1983年10月21日上古音學術討論會上的書面發言,收錄於《語言學論叢》第14輯,頁28-32。
    李方桂、李榮、俞敏、王力、周祖謨、季羨林、朱德熙等人〈上古音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1983年10月21日,收錄於《語言學論叢》第14輯,頁3-19。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論叢編委會。1987年2版。
    李方桂〈切韻a 的來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本第一分,頁1-38,1931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方桂〈東冬屋沃之上古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本第三分頁375-414,1932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方桂〈論中國上古音的*-wng, *-iwk, *-wg〉《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本第一分,頁65-74,1935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方桂〈論開合口-古音研究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五本第一分頁1-7,1984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方桂〈聲韻結合的問題〉,《中國語文》1984年第1期,頁38-41。
    周法高〈切韻魚虞之音讀及其流變〉《歷史語言硏究所集刊》第13本
    周法高〈論古代漢語的音位〉《歷史語言硏究所集刊》第25本
    林語堂〈支脂之三部古讀攷〉《歷史語言硏究所集刊》第02本第2分
    俄國雅洪托夫(S. E. Yakhontov )1959年〈上古漢語的韻母系統〉、1960年〈上古漢語的複輔音聲母〉、1960年〈上古漢語的脣化元音〉、1976年〈上古漢語的起首輔音l和r〉、1977年〈上古漢語的起首輔音w〉。
    唐作藩〈對上古音構擬的幾點質疑〉1983年10月21日上古音學術討論會上的書面發言,收錄於《語言學論叢》第14輯,頁32-36。
    徐通鏘〈音系中的變異和內部擬測法〉《中國語言學報》第三期 1988年12月
    班尼迪(P. K. Benedict)1972年〈漢藏語言概論〉劍橋大學出版社、1976年〈再論漢藏語系〉(JAOS96)、1987年〈上古漢語聲母〉香港中國語文學會《王力先生紀念論文集》英文卷。
    高本漢著、趙元任翻譯〈上古中國音當中的幾個問題〉《歷史語言硏究所集刊》第01本第3分。又收錄於《上古音討論集》,頁38-114。學藝出版社 1970年元月初版
    郭錫良〈也談上古韻尾的構擬問題〉1983年10月21日上古音學術討論會上的書面發言,收錄於《語言學論叢》第14輯,頁20-27。
    陳寅恪〈東晉南朝之吳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1(1936):1-4。
    陳新雄〈李方桂先生《上古音研究》的幾點質疑〉,《中國語文》231期,92年11月10日。
    黃行〈確定漢藏同源詞的幾個原則〉《民族語文》2001年第4期。
    奧德里古(A. G. Haudricourt)1954年〈越南聲調的起源〉(JA242)和〈怎樣構擬上古漢語〉(Word 10)。
    瑞典高本漢(B. Karlgren)1923年《中文分析字典》、1954年《中上古漢語音韻綱要》、1941年《漢文典》。
    蒲立本〈上古漢語的輔音系統〉(AM9)(E. G. Pulleyblank)1962-1963年、〈關於漢語詞族的一些新假設〉(JCLI)1973年、〈上古漢語的韻尾輔音〉(MS33)1977-1978年。
    趙元任〈中國方言當中爆發音的種類〉《歷史語言硏究所集刊》第05本第4分
    趙元任〈用b d g 當不吐氣清破裂音〉《歷史語言硏究所集刊》第02本第3分
    趙元任〈高本漢的諧聲說〉《上古音討論集》,頁1-37。學藝出版社 1970年元月初版
    鄭張尚芳〈上古音研究十年回顧與展望〉《古漢語研究》(長沙) 1998年4月。
    鄭張尚芳〈上古音構擬小議〉1983年10月21日上古音學術討論會上的書面發言,收錄於《語言學論叢》第14輯,頁36-49。
    賴惟勤〈上古中國語喉音韻尾〉《中國音韻論集》 汲古書院 1989年2月2版。
    龍宇純〈上古陰聲字具輔音韻尾說檢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本第四分,頁679-716。
    篠崎攝子〈上古漢語侵部字向中古漢語通攝轉化舉例〉《語苑擷英-慶祝唐作藩教授七十壽辰學術論文集》1998年1月,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篠崎攝子〈賴惟勤“合口性喉音韻尾說”簡介〉《語苑擷英-慶祝唐作藩教授七十壽辰學術論文集》1998年1月,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龔煌城、梅祖麟著〈漢藏語比較語言學的回顧與前瞻〉2004年6月30日,收錄於《語言暨語言學》2006年,7.1:225-258。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7.1:225-258.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cademia Sinica.
    龔煌城〈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inese, Tibetan, and Burmese vowel systems〉(漢語、藏語、緬語元音系統的比較研究)1980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一本,第三分,頁455-490。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1-31。
    龔煌城〈The First Palatalization of Velars in Late Old Chinese〉(上古晚期舌根音聲母的第一次顎化)《漢藏語研究論文集》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2004年9月重印北京大學出版社,語言學前沿叢書(第五種),頁67-78。
    龔煌城〈The system of finals in Proto-Sino-Tibetan〉(原始漢藏語的最終系統)1995年,《The Ancest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頁41-92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Number 8.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龔煌城 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79-124。
    龔煌城、梅祖麟〈上古音對談錄〉 1989年12月9日,收錄於《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第一輯:漢語方言,頁665-719,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會議論文集之二。
    龔煌城〈上古漢語前置輔音對韻母演變的影響〉《四分溪論學集--慶祝李遠哲先生七十壽辰》下冊,2006年,頁687-708。劉翠溶主編,允晨文化出版。
    龔煌城〈上古漢語與原始漢藏語帶r與l複聲母的構擬〉《臺大文史哲學報》,第五十四期,頁1-36。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龔煌城 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183-212。
    龔煌城〈西方的歷史比較語言學與漢藏語的比較研究〉,《語言學論叢》第三十五輯,頁280-295。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語言學論叢》編委會編,北京,商務印書館。
    龔煌城〈西夏語在漢藏語言比較研究中的地位〉,《語言暨語言學》第八卷,第二期,頁447-470。
    龔煌城〈李方桂先生的上古音系統〉《語言暨語言學》專刊外編之二,《漢語史研究:紀念李方桂先生百年冥誕論文集》,2005年,頁57-93。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龔煌城〈從原始漢藏語到上古漢語以及原始藏緬語的韻母演變〉,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語言組《古今通塞:漢語的歷史發展》,2003年,頁187-223。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龔煌城 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213-242。
    龔煌城〈從漢、藏語的比較看漢語上古音流音韻尾的擬測〉《西藏研究論文集》1993a,第四輯,頁1-18。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龔煌城 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49-66。
    龔煌城〈從漢藏語的比較看上古漢語的詞頭問題〉《語言暨語言學》,第一卷,第二期,頁39-62。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龔煌城 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161-182。
    龔煌城〈從漢藏語的比較看上古漢語若干聲母的擬測〉《西藏研究論文集》,第三輯,1990年,頁1-18。重刊於《聲韻論叢》,第一輯,頁73-96。199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龔煌城 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31-48。
    龔煌城〈從漢藏語的比較看重紐問題(兼論上古*-rj-介音對中古韻母演變的影響)〉《聲韻論叢》第六輯,頁195-243。又收錄於《漢藏語研究論文集》龔煌城 2002年,《語言暨語言學》專刊丙種之二(下),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頁125-160。
    龔煌城〈漢語與苗瑤語同源關係的檢討〉,《中國語言學集刊》1.1:255-270。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