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善柔
論文名稱: 我國國小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
指導教授: 陳文政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89
中文關鍵詞: 教師專業自主權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評鑑教師分級制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7下載:4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十多年的教育改革一直是公眾關心的焦點。然而,國小教師卻在最仰賴其專業能力的關鍵時期,漸漸失去專業自主的空間。教育的新管理制度及教育主體各自主張其教育權利,影響著教育政策與教師的專業自主權。在此,藉由美、英、日等先進國家的教育環境與其國小教師專業自主權的關係,進行對照、比較與分析,以期對我國國小教師實踐專業自主權時所遭遇的困境與需求,尋求相應之道。
    研究發現,我國國小教師的專業自主權頗受忽視。首先受到全球教育市場化、績效責任制導向的影響,教育環境充塞企業管理的理論與方法,要求企業管理的效率與效能,但忽視教育與工業生產本質上有「人」與「物」最大的不同。
    其次,教育體制內上級單位權力下放的矛盾,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扞格,學校組織再造與家長參與造成權力重構,甚至學生輔導管教的規定,都使教師的專業自主權受到排擠與壓縮。
    第三,國小教師教學工作繁重,大多無暇進行賦權增能的專業進修,不甚明瞭自身的權益所在,以致面臨可能實施的教師評鑑制度與教師分級制,感受到壓力。
    最後,本論文期能提供建言,使國小教師確實瞭解賦權增能的內涵與重要,致力於專業能力的發展,妥善運用專業自主的權利。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教師專業自主權之學理基礎 21 第一節 心理學基礎 21 第二節 教育社會學基礎 25 第三節 人性尊嚴與法律基礎 28 第三章 美英日三國教師專業自主權 33 第一節 美國教師專業自主權 33 第二節 英國教師專業自主權 66 第三節 日本教師專業自主權 84 第四節 分析與比較 98 第四章 我國國小教師專業自主權之規範 105 第一節 國小教師專業自主權的法律定位 105 第二節 國小教師專業自主權的內涵 110 第三節 國小教師專業自主權的實踐 117 第五章 政府對國小教師之管理政策 129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制度 129 第二節 教師成績考核制度 131 第三節 教師評鑑分級制度 136 第四節 國小輔導管教辦法對專業自主權之拘束 145 第六章 我國國小教師專業自主權之困境 153 第一節 環境之困境 153 第二節 制度之困境 156 第三節 理念之困境 170 第四節 維護專業自主權之困境 178 第七章 維護國小教師專業自主權之途徑 185 第一節 法令改善途徑 185 第二節 行政與決策改善途徑 192 第三節 健全管理制度之途徑 199 第四節 導正理念之途徑 214 第五節 法律救濟之改善途徑 218 第八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 22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223 第二節 建議 226

    一、中文書目
    于忠海(2007),〈英國課程改革中的官僚主義與專業主義矛盾的歷史反思〉,《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4期,頁24-28。
    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1992),《教師心理衛生》,台北:心理。
    王如哲(1999),《比較教育》,台北:五南。
    王家通、王朝茂(1996),《日本、韓國中小學教育的基本研究》,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王麗雲、潘慧玲(2002),〈種子與土壤:校長與教師在學校革新中的角色與作法〉,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台北:學富,頁101-137。
    王馨羚(2006),《學校教師會組織定位、運作情形及未來發展之研究──以台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豔玲(2007),〈英國”一體化”教師專業標準框架評析〉,《比較教育研究》(北京市),9期,頁78-82。
    孔令帥(2007),〈試論政治對美國教育法令(政策)的影響──以《2000年目標》和NCLB為例〉,《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7期,頁1-5。
    巴蘭坦著(Ballantine, J. H.)(2007),黃德祥、林重岑、薛秀宜譯(2007),《教育社會學》(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 Systematic Analysis, 5th. ed.),台北:心理。
    艾金森(Atkinson, R. L.)、西爾格德著(Hilgard, E. R.)(1987),鄭伯塤, 洪光遠, 張東峰等編譯(1990),《心理學》(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9th. ed.),台北:桂冠。
    朱敬一、戴華(1996),《國家在教育中的角色》,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衣慶泳、周成海(2007),〈歐美教師教育的重要轉向:以教師專業社群為組織載體〉,《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6期,頁40-46,50。
    呂永財(2005),《「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應用於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之個案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敏霞(2007),〈教師同伴指導:美國的經驗與啟示〉,《全球教育展望》(上海市),4期,頁93-96,51。
    余民寧、賴姿伶、王淑懿(2002),〈教師終身進修相關議題之調查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5期,頁543-584。
    吳芝儀(2007),〈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中的輔導議題〉,《教育研究月刊》,164期,頁5-15。
    吳宗立(2007),〈教育品質:學校經營的挑戰〉,《教育研究月刊》,160期,頁17-29。
    吳明清(2001),《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吳姍、洪明(2007),〈美國教師認證制度的新近變革──”美國優質教師證書委員會(ABCTE)”的理念與實踐〉,《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1期,頁52-55。
    吳清山(1994),《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李奉儒(2008),〈英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研究〉,載於楊深坑、王秋絨、李奉儒主編《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比較研究》,台北:高等,頁17-49。
    李郁緻(2006),〈新台灣之子教育未來新希望〉,《今日教育》,70期,頁7-45。
    李建民、肖甦(2007),〈新世紀日本教育督導改革探析〉,《比較教育研究》(北京市),7期,頁17-21。
    李廣、馬云鵬、高山達雄(2007),〈促進學校自律、持續的改善與發展──日本”義務教育學校評價指導方針”解讀〉,《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6期,頁1-4。
    貝 克著(Beck, U.)(1997),孫治本譯(1999),《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Was ist Globalisierung? 1st.ed.),台北:商務。
    佛里曼(Friedman, T. L.)(2005)著,楊振富、潘勛譯(2005),《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1st. ed.),台北:雅言。
    林天祐(2004),〈英國中小學教育品質管理策略及方案—近十年教育改革的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23期,頁49-65。
    林天倫(2007),〈校長的影響需要與影響方式研究〉,《中國教育學刊》(北京市),7期,頁32-35。
    林正彬、車達(2007),〈組織再造對促進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啟示〉,《師說》,199期,頁26-29。
    林生傳(1996),《教育社會學》,高雄:高雄復文。
    林妙玲(2006a),〈小校永續,有你一份〉,《遠見》,244期,頁48。
    林妙玲(2006b),〈教育部擬撥1億發展特色小學〉,《遠見》,244期,頁46。
    林佳芬(2007),〈談教師專業成長與生涯進階制度〉,《師說》,199期,頁19-21。
    林明地、林慧蓉(2007),〈剖析「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計畫及其品質保證機制〉,《教育研究月刊》,160期,頁5-16。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高雄復文。
    林煥民(2007),〈「不讓每個孩子落後」法案對我國教改之啟示〉,《菁莪》,19卷1期,頁2-14。
    林新發、王秀玲、鄧珮秀(2007),〈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現況、政策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卷1期,頁57-79。
    周志宏(2003),《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高等。
    周成海、衣慶泳(2007),〈專業共同體:教師發展的組織基礎〉,《教育科學》(大連市),1期,頁49-54。
    周成海、孫啟林(2007),〈美國有關中小學不勝任教師處理問題研究的若干主題〉,《比較教育研究》(北京市),2期,頁65-70。
    周淑卿(2004),《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化》,台北:高等。
    姜添輝(2001),〈英國威爾斯地區教師在職進修制度研究〉,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比較研究》,台北:揚智,頁53-111。
    姜添輝(2003),〈英國教師組織的政治特性〉,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教師組織與專業權發展》,台北:高等教育,頁25-82。
    姜麗華(2007),〈探究”教師權力” 〉,《教育科學》(大連市),2期,頁49-51。
    柳麗玲(2007),〈國民小學教育品質影響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姚文峰(2007),〈公眾參與:美國中小學教育亮點〉,《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7期,頁44-47。
    苑大勇(2007),〈美國市長干預基礎教育:現狀與趨勢〉,《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9期,頁10-12。
    胡國勇譯(2007),田邊俊治(2007)著,〈日本教師制度改革〉,《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6期,頁14-17。
    胡慶芳(2007),〈論日本中小學的校本培訓:從課例研究的視角〉,《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2期,頁18-20,25。
    卻江波(2007),〈教師專業化的困境與希望〉,《教育發展研究》(上海市),7-8B期,頁65-68。
    紀登斯著(Giddens, A.)(1999),陳其邁譯(2001),《失控的世界-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省思》(Runaway World: How Globalization is Reshaping our Lives. 1st. ed.),台北:時報。
    耿文俠、馮春明(2007),〈教師職業的專業特性分析〉,《教育研究》(北京市),2期,頁83-88。
    耿國彥(2007),〈教師角色:從”規定”走向”贏得” 〉,《教育發展研究》(上海市),5B期,頁23-26。
    高義展(2004),《比較教育概論》,台北:鼎茂。
    徐 捷(2007),〈中英中小學教師績效評價比較研究〉,《比較教育研究》(北京市),7期,頁67-72。
    徐易男(2003),〈我國實施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之探討〉,《菁莪》,15卷4期,頁2-6。
    孫 靜(2007),〈當前美國中小學教師評價的主要方法〉,《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7期,頁48-50。
    夏惠賢(2007),〈國際視野 本土行動──中國教育學會比較教育分會第13屆年會綜述〉,《全球教育展望》(上海市),1期,頁23-30。
    秦夢群(2004),《美國教育法與判例》,台北:高等。
    秦夢群、張嘉原(2007),〈中小學教師成績考核制度與問題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58期,頁115-124。
    秦夢群、王友聖(2007),〈學校教師會發展與運作之研究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62期,頁61-69。
    陸曙毅、庄麗君(2007),〈美國教師入職教育探索〉,《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7期,頁41-43。
    康 利著(Conley, D. T.)(2003),侯定凱譯(2005),《誰在管理我們的學校──變化中的角色和責任》(Who Governs our Schools? Changing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1st. ed.),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
    許育典(2005),《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五南。
    許 明(2007),〈英國教師教育專業新標準評述〉,《比較教育研究》(北京市),9期,頁73-77。
    許祝君(2003),《我國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以公立高中教師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許禎元(2005),《教師與教育法制》,台北:雙葉。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所(2006),《分類小六法 教育文化法規》,台北:元照。
    連廷嘉(2007),〈學生管教輔導的議題與省思──正向心理學觀點〉,《教育研究月刊》,164期,頁16-23。
    梁忠銘(2003),〈日本教師組織型態發展之探討〉,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教師組織與專業權發展》,台北:高等,頁367-395。
    梁忠銘(2008),〈日本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研究〉,載於楊深坑、王秋絨、李奉儒主編《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比較研究》,台北:高等,頁171-201。
    梁坤明(2002),〈建立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指標〉,《現代教育論壇》,6期,頁210-213。
    郭世安(2007),〈教師專業化:內在動力與外在支持〉,《人民教育》(北京市),7期,頁31-32。
    教育部(2006),《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張 平(2007),〈走進美國學校──從”不讓一個兒童落後法”的實施看校長領導力〉,《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7期,頁13-15。
    張向眾(2007),〈美國學校績效責任制的探析〉,《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6期,頁32-35。
    張秀榮(2007),〈英國中小學學科領導人的職權與素質研究〉,《比較教育研究》(北京市),8期,頁86-90。
    張治國(2007),〈美國教師專業發展中的時間策略與資金策略〉,《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9期,頁23-26。
    張明輝(1998),《學校行政革新專輯》,台北:師範大學。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明輝(2007),〈九○年代中小學學校教育革新之策略與展望〉,《教育研究集刊》,43期,頁103-137。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下冊)》,台北:東華。
    張俊友(2007),〈重新認識教師績效評價〉,《中國教育學刊》(北京市),2期,頁74-77。
    張鈿富(2000),《學校行政決定原理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新仁、馮莉雅、邱上真(2002),〈發展中小學教師評鑑工具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29期,頁247-269。
    張德銳(2002),《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台北:五南。
    張德銳(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標準及其資源檔之研究》,台北:教育資料館。
    張德銳、李俊達(2007),〈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學協助系統〉,《教育研究月刊》,153期,頁40-51。
    陳 弘、高惠蓉(2007),〈美國與加拿大中小學教師評估政策比較與評析〉,《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2期,頁26-28,32。
    陳世佳(2007),〈學校領導與教學改善〉,《教育研究月刊》,153期,頁5-17。
    陳加再(2001),《教育改革與教育法制》,台北:商鼎。
    陳志龍(1994),《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台北:三民。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陳星貝(2007),〈校園事端不斷更該重視教師評鑑〉,《師友月刊》,477期,頁49-51。
    陳迺臣(1990),《教育哲學》,台北:心理。
    陳聖模(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0期,頁417-441。
    馮丰儀(2007),〈校長領導如何協助教師專業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53期,頁71-80。
    黃乃熒(2002),〈學校權力生態重建的理念與策略:以中小學教評會為例〉,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台北:學富,頁51-100。
    黃政傑(2007),〈脫離教育鬆綁的困境〉,《師友月刊》,480期,頁273-13。
    黃淑玲(2008),〈世界主要國家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比較分析〉,載於楊深坑、王秋絨、李奉儒主編《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比較研究》,台北:高等,頁273-342。
    黃嘉莉(2004),〈教師專業知識的困難與對策〉,載於張建成主編《文化、人格與教育》,台北:心理,頁225-249。
    黃嘉莉(2008),〈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建構〉,載於楊深坑、王秋絨、李奉儒主編《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比較研究》,台北:高等,頁1-16。
    黃耀紅、周慶元(2007),〈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反思與理念重構〉,《中國教育學刊》(北京市),7期,頁69-72,78。
    湯維玲、顏慶祥、李鴻章(2001),〈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研究〉,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比較研究》,台北:揚智,頁279-325。
    傅松濤、苗麗、楊曉鋒(2007),〈教育考責制與美國政府教育責任的強化〉,《比較教育研究》(北京市),7期,頁1-6。
    曾慈惠(2005),〈新台灣之子的現在與未來〉,《百世教育雜誌》,160期,頁2-3。
    曾坤暘(2001),《日本教育經營》,台北:水牛。
    舒緒緯(2001),〈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之沿革〉,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比較研究》,台北:揚智,頁221-248。
    舒緒緯(2008),〈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探討〉,載於楊深坑、王秋絨、李奉儒主編《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比較研究》,台北:高等,頁203-241。
    楊子秋(2007),〈論教師專業與事業發展〉,《全球教育展望》(上海市),5期,頁72-79。
    楊天平、孫孝花(2007),〈美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管理角色的嬗變〉,《教育研究》(北京市),6期,頁78-82。
    楊世璋(2007),〈教師專業發展之探討〉,《師說》,199期,頁22-25。
    楊思偉(2001),〈日本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研究〉,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比較研究》,台北:揚智,頁189-219。
    趙中建(2007),〈用立法確保人才培養和教育創新──「美國競爭法」教育條款評析〉,《全球教育展望》(上海市),9期,頁69-75。
    廖 虹(2007),〈學校知識管理:校長的任務及實施策略〉,《中小學管理》(北京市),7期,頁37-39。
    甄曉蘭(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務策略〉,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台北:學富,頁141-171。
    蔡宗珍(1999),〈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45期,頁99-102。
    蔡 敏(2007),〈美國中小學教師評價改革的有益經驗分析〉,《中國教育學刊》(北京市),7期,頁65-68。
    蔡培村(2001),〈教師分級制度規劃的內容與思維〉,《師友月刊》,405期,頁4-11。
    蔡清華(2001),〈美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研究──以行政機制為例〉,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比較研究》,台北:揚智,頁113-124。
    蔡清華(2003),〈美國教師組織與教育專業權運作關係之研究〉,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教師組織與專業權發展》,台北:高等,頁83-113。
    蔡清華、李秀娟(2005),〈我國中小學不適任教師處理模式之研究〉,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主辦之中小學教師角色與專業實踐研討會,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潘文忠、林秋風、張益仁、黃有富、趙榮景(1997),《學校教師會與教師專業自主權關係之研究》,高雄:高雄復文。
    蔣 攀(2007),〈日美初任教師入職引導措施之比較〉,《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5期,頁34-38。
    鄭葳、李芒(2007),〈學習共同體及其生成〉,《全球教育展望》(上海市),4期,頁57-62。
    鄭勝耀(2008),〈美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研究〉,載於楊深坑、王秋絨、李奉儒主編《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比較研究》,台北:高等,頁51-78。
    劉文君(2007),〈美國現行教學督導系統及其特徵〉,《比較教育研究》(北京市),7期,頁12-16。
    劉世星(2007),〈校本課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探索〉,《全球教育展望》(上海市),9期,頁92-93,88。
    劉春榮(2004),〈教師績效評鑑的教育品質觀點〉,《現代教育論壇》,10期,頁244-251。
    劉學智、馬雲鵬(2007),〈美國”SEC”一致性分析範式的詮釋與啟示──基礎教育中評價與課程標準一致性的視角〉,《比較教育研究》(北京市),5期,頁64-68。
    霍 伊(Hoy, W. K.)、米斯格著(Miskel, C. G.)(1982),方德隆、陳瓊森、顏素霞、蔡清華、簡明忠、張來平、楊寶琴、吳裕益、歐用生譯(1983),《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st. ed.),高雄:高雄復文。
    鮑 曼著(Bauman, Z.) (1999),李培元譯(2004),《全球化浪潮的政治定位》(In Search of Politics, 1st. ed.),台北縣:韋伯。
    賴光祺(2007),〈鬆綁不等於放任──從學校自主到教師專業自主〉,《師友月刊》,480期,頁14-19。
    盧乃桂、鍾亞妮(2007),〈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基礎的探討〉,《教育研究》(北京市),3期,頁17-22。
    錢昌愈(2007),〈立足校本教研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國教育學刊》(北京市),7期,頁73-76。
    謝維和(2002),《教育社會學》,台北:五南。
    鞠玉翠、王佳佳(2007),〈美國教育市場化影響下的教師分層趨勢評析〉,《外國中小學教育》(上海市),1期,頁19-22。
    鍾啟泉、岳剛德(2007),〈論教師委員會的專業性、自治性與合法性〉,《全球教育展望》(上海市),2期,頁34-38。
    鍾 靜(2002),〈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定位與運作的問題及其因應策略之分析〉,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台北:學富,頁173-199。
    應國良(2007),〈虛擬社區: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路徑〉,《教育發展研究》(上海市),8B期,頁34-37。
    魏志春(2007),〈現行學校管理模式下教師專業發展審視〉,《教育發展研究》(上海市),5B期,頁18-22。
    魏毓瑩(2007),〈淺談「教師進修」之相關議題及因應策略〉,《菁莪》,19卷1期,頁15-21。
    顏國樑(2003),〈教師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作法〉,《教育研究月刊》,112期,頁22-30。
    豐崎本子(2007),〈日本安倍內閣和教育基本法改定〉,《全球教育展望》(上海市),9期,頁76-80。
    羅朝猛(2007),〈教師申訴制度:美國的實踐與我國的現狀〉,《比較教育研究》(北京市),7期,頁27-30,35。
    蘇永明、李奉儒(2001),〈英國英格蘭地區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研究〉,載於楊深坑主編《各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比較研究》,台北:揚智,頁1-52。
    蘇再添(2006),《台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顧泠沅(2007),〈校本研修應成為教師的內在需求〉,《教育發展研究》(上海市),4B期,內頁。

    二、西文書目
    Baldridge, J. V. (1983). The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Education. Berkeley, CA: McCutchan.
    Blase, J., & Anderson, G. (1995). The Micropolitics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From Control to Empowerment. London: Cassell.
    Everton, C. M., Emmer, E. T., & Worsham M. E. (2007). 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Elementary Teachers. Boston, MA: Pearson/A and B.
    Giddens, A. (1994). Beyond Left and Right: The Future of Radical Politics. Cambridge: Polity.
    Giddens, A. (2003). Runaway World: How Globalization is Reshaping our Lives. New York: Routledge.
    Harris, B. (1986). Development Teacher Evaluation.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Hoy, W. K., & Miskel, C. G. (2005).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Y: McGraw-Hill.
    Kardos, S. M., & Johnson, S. M. (2007). On Their Own and Presumed Expert: New Teachers’ Experience with Their Colleagues.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Vol. 9, pp. 2083-2106.
    Krejsler, J. (2005). Professions and their Identities: How to Explo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mong (Semi-)Profession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 49, No. 4, pp. 335-357.
    Lawton, D. (1996). Beyond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 Empowerment. London: Athenaeum.
    Maslow, A. H. (1968). 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 2nd. ed. NY: Van Nostrand Reinhold.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Y: Harper & Row.
    McClelland, D. C. (1975). Power: the Inner Experience. NY: Irvington.
    Pollard, A. (1985). The Social World of the Primary School. London: Holt.
    Seligman, M. E. P. (2002). Positive Psychology, Positive Prevention, and Positive Therapy. In C.R. Snyder and S.J.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 3-12.
    Senge, P. N. (2006).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Y: Doubleday.
    Siegel, J. S. (2002). Development and Demographic Change in Taiwan. NJ: World Scientific.
    Stake, R. E. (1989).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H. Simons and J. Elliott (Eds.), Rethinking Appraisal and Assessment, pp. 13-19.
    Sunderman, G. L., & Kim, J. S. (2007). The Expansion of Federal Power and the Politics of Implementing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Vol. 5, pp. 1057-1085.
    UK Inter-Professional (1995). Annual report. Lodon: UK Inter-Professional Group.
    Westheimer, J. (1998). Among schoolteachers : community, autonomy, and ideology in teachers' w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三、網路資料
    台北市教師會(2006),〈教師、家長一致呼籲台北市政府:即刻停止錯誤政策,回歸教育專業──公布日期:95/06/21〉,《台北市教師會》, http://www.tta.tp.edu.tw/,瀏覽:2008/6/1。
    教育部(2003),〈2003年10月15日教育部新聞稿:教育部感謝教師從事導護工作〉,《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http://forum.nta.org.tw/v362/showthread.php?t=1464,瀏覽:2008/5/25。
    教育部訓委會(2007),《教師違法處罰措施參考表》,教育部電子報,262期,2007/6/28,http://epaper.edu.tw/love-edu/files/news_files/exibh.doc,瀏覽:2008/5/25。
    教育部(2008),〈教育統計指標/陸、教育經費/五、各級學校平均每生分攤經費〉,《教育部統計處》, http://www.edu.tw/files/publication/B0013/index6.xls,瀏覽:2008/5/25。
    陳康宜(2006),〈教師權利疑遭剝奪 代表制校務會議 地方恐違法,2006/5/24〉http://www.mdnkids.org.tw/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44644,瀏覽:2008/5/25。
    黃瑩甄(2007),〈美英台「綜合中學」實施情況之比較〉,《網路社會學通訊》,61期,2007年3月15日,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1/61_57.htm,瀏覽:2008/5/25。
    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http://www.act.org/aboutact/index.html , accessed May 25, 2008.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http://www.ets.org/portal/site/ets/menuitem.22f30af61d34e9c39a77b13bc3921509/?vgnextoid=a9757f95494f4010VgnVCM10000022f95190RCRD, accessed May 25, 2008.
    General Teaching Council for England. http://www.gtce.org.uk/standards/hearings/forthcoming_hearings/?view=Print, accessed May 25, 2008.
    NCTAF. http://www.nctaf.org/, accessed May 25, 2008.
    NCATE. http://www.ncate.org/, accessed May 25, 2008.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 http://www.sat-taiwan.com.tw/aboutsat.htm, accessed May 25, 2008.
    The U. 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 Education Accountability and High-Stakes Testing in the Carolinas: Briefing Summary. http://www.thememoryhole.org/usccr/usccr_carolinas.htm, accessed May 25, 200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