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芙婕
Hung, fuchieh
論文名稱: 工藝品展示規劃研究-木以載生:國產木作工藝展個案研究
Research on Craftwork Exhibition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Into The Woods-An Exhibition of Taiwan's Woodcrafts."
指導教授: 廖仁義
Liao, Jen-I
口試委員: 廖仁義
Liao, Jen-I
劉碧旭
Liu, Pi-Hsu
邱淑宜
Chiu, Shu-yi
口試日期: 2022/06/17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藝術行政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Fine Arts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Arts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5
中文關鍵詞: 工藝品工藝策展策展實踐展示分析工藝中心
英文關鍵詞: craftwork, craft exhibition curation, curatorial practice, display analysis, craft center
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122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4下載:1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一件工藝品創作中可以看見一個社會時代的精神表現,從其作品創作的內在概念及外在形體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的宇宙觀以及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其信仰價值觀,並透過更深入的分析,可藉由其外觀的造型及功能,發掘不同時代之間的美學特徵。
    物件是一個工藝展覽不可或缺的,更是重要的知識文化傳遞的媒介,工藝展覽館通常會依照本身的成立宗旨與定位,選擇展覽中各項展覽物件的展出策略,當然展覽的選件策略面向通常會因應不同主事者而有所不同,但大致的脈絡方式是不會改變的,一個工藝博物館會因為其時空地理等條件採取不同的展覽策略,工藝展示品是如何從原本的文化脈絡中被抽離,經過去脈絡過程再重新的被安置在策展人所欲建立的敘事線中而再被賦予新的脈絡化過程、這些工藝展示品是如何被配置在整個展場空間中? 展品與展品間的關係又為何? 除展示價值外,其教育價值如何被實踐? 透過展示空間的配置,工藝展示品表述的意義網絡與館方的宗旨與目標是否具有實際的關聯性。
    本研究係以由展覽文本的研究與分析出發,檢視一檔工藝展覽在其從展覽策略擬定、規劃、執行到完成所經歷的整個實踐的過程中,其中每個工藝展品的挑選、製作、文本的設計到其現場空間的配置等安排,探究在其規劃過程中,從館方策展承辦單位、策展人到參展工藝家們各自面對一檔以工藝為主的展覽時,其顧及的面向為何,與策劃一般展覽的考量有何不同,並透過深度訪談分析工藝展覽中的相關的知識權力佈局,重新再反思一檔工藝展覽的本質與價值。期待透過宏觀的歷史關照、微觀的展覽案例的分析及參與其中操作展覽實踐知識的回顧及反思,提出具體的觀察發現。

    The creation of a craftwork reveals the spiritual expression of a society in a particular era. From the concept within and the format without a craft creation, one can observe the cosmic outlook of a nation as well as the lifestyle, beliefs, and values of people at the time of its creation. Further, through a more in-depth analysis of its outward appearance and functionality,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ages may be discovered.

    Objects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a craft exhibition and, more importantly, serve as a crucial medium for transmitting knowledge and culture. A craft museum would adopt different exhibition strategies depending on time, space, geography, and other conditions. Careful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how craft exhibits are extracted from their original cultural context and replaced in a new context provided by the narrative thread that a curator intends to creat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de-contextualization; how these craft exhibits are configured across the entire exhibition space;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exhibits; how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se exhibits can be realized in addition to their display value; whether the meaning network expressed by the craft exhibits is substan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urpose and goals of the museum through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exhibition space.

    The present study starts from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xhibition texts to examine the entire curation process of a craft exhibition, from exhibition strategy development to exhibition planning to execution to completion, regarding the selection, production, textual design, configuration of exhibition space, and other arrangements of each craft exhibit. This study hopes to present specific observations and findings through a macro-level historical exploration, micro-level analysis of an exhibition case, and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the experience of putting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during participation in exhibition oper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對象、資料收集與分析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架構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14 第一節 工藝與工藝品14 第二節 台灣工藝文化發展 15 第三節 展示設計與策略16 第四節 工藝展覽22 第三章 研究個案: 木以載生-國產木作工藝展 24 第一節 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介紹與發展歷程24 第二節 輪廓分析: 木以載生-國產木作工藝展 29 一、 匠有三 : 工匠、意匠、哲匠30 二、 生存之器 : 凝視木作的原貌與變異 37 三、 生存之法 : 凝聚木藝的根本與姿態 51 四、 生命之道 : 凝視木道的哲思與永續 65 第三節 小結 77 第四章 工藝展示的當代挑戰與課題81 第一節 新思維 : 建立「工藝策展」學 81 第二節 一檔好展覽 : 引領已看見,更要引領未看見 83 第三節 展覽成與敗 : 誰來評量,如何評量 86 第四節 分享權力: 觀眾的自我詮釋 87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89 第一節 研究結論89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91 參考文獻95 附錄1 - 木以載生-國產木作工藝 作品清單 100 附錄2 訪問文字稿一 114 附錄3 訪問文字稿二 121 附錄4 田調紀錄 125

    中文與翻譯著作:
    呂理政(2002)。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南天。
    柳宗悅(1993)。工藝美學。地景。
    倪再沁編輯召集(2001)。福爾摩沙之美:台灣民間工藝(第一版)。文建會。
    高兵強等(2011)。工藝美術運動。上海辭書。
    張志遠(2004)。台灣的工藝。遠足文化。
    張逸民(2008) 。策略管理 分析架構與實例。華泰。
    莊伯和、徐韶仁(2002)。臺灣傳統工藝之美。晨星。
    郭長江(2003)。時空落子-博物館展示設計實務。國立歷史博物館。
    陳明惠(2018)。當代策展藝術及實踐。五南 。
    劉碧旭 (2020)。觀看的歷史轉型: 歐洲藝術展覽的起源與演變。藝術家出版社。
    謝宗榮、李秀娥著(2016)。圖解台灣民俗工藝。晨星。
    顏水龍(1952)。臺灣工藝,光華印書館。
    Burcaw, G. E. (2000)。博物館這一行(張譽騰譯)。五觀藝術。(原著出版於1997年)
    論文:
    林政瑋(2015)。地方工藝產業展示策略探討-以豐原漆藝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
    林昶戎(2008)。國際工藝策展實務之研究-以「還原.越界」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林曉瑜(2005)。藝術展示與儀式性關聯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藝術學院。
    紀筑雅(2016)。台灣工藝展示與空間設計之研究-以工藝博物館與工藝之家的比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
    郭芷維(2011)。小型美術館的展覽策略與實踐—以台北當代藝術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陳昱璉(2017)。探討博物館詮釋知識之展示設計原則-以臺灣地區科學博物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楊雪燕(2013)。傳統工藝策展研究―以府城工藝師作品為核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葉韋柏(2011)。從陳列展示到策展觀念—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展覽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台灣工藝發展(1979-1999)(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
    賴瑛瑛 (2008)。展覽反思與論述實踐-台北市立美術館歷任館長展覽方針與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
    蘇明如(2012)。多元文化時代的博物館—臺灣地方文化館政策十年(2002-2011)(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藍正鼎 (2012)。工藝政策發展對台灣工藝地方產業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科技大學。
    期刊:
    江韶瑩(1991) 。臺灣工藝的發展與變遷(上) 。臺灣美術,14(2),13。
    吳淑華(2008)。論博物館展示方法面面觀。科技博物,12 (1),57-74。
    林平(2005)。藝術展覽的價值和空間的關係。博物館學季刊,19(1)。
    林崇熙(2005 )。博物館文物演出的時間辯證:一個文化再生產的考察。博物館學季刊,19(3),討會論文集,109-342 。
    張婉真(2001)。如何分析博物館展示-研究方法旨趣。博物館學季刊,15 (3),13-24。
    陳欽育(2001)。博物館理想的展示呈現。博物館學季刊,15 (3),25-38。
    陳譽仁(2013)。顏水龍與一九五○年代的臺灣手工業。雕塑研究,9。
    陸定邦(1989)。展示語言。博物館學季刊,3 (4),21-28。
    曾仰賢(2019)。從詮釋觀念觀點探究博物館中的學習物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
    黃淑芬、宮崎清(1999)。從傳統地方工藝品產業試論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社區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輯,309-342。
    陳泰松(2008)。從工藝產業經濟至生活工藝運動的推動。臺灣工藝季刊,30。
    廖仁義(2020)。我們終於回到美學的故鄉-台東工藝材質復育計畫的意義與價值。撚阡陌-2020台東工藝材質復育計畫年度專刊,07。
    廖靜如(2006)。宗教文物蒐藏:神聖與博物館化。博物館學季刊,20 (2),67 - 80。
    Belcher, M. (1988)。經由展示與觀眾溝通(陳惠芬譯)。博物館學季刊,2 (1),11-16。
    Philip Wright(1996)。藝術博物館和觀眾之互動-英國經驗的反省(張譽騰譯)。博物館學季刊10(4),17-22。
    外文參考文獻
    外文書籍:
    Burcaw, G. Ellis. (1997). 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 Walnut Creek: Alta Mira Press.
    Edson, G. & Dean, D.(1994). The handbook for museums.London: Routledge.
    Edward P.Alexander& Mary Alexander& Juilee decker (2017). Museums in mo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s of museum (Third edition)
    Falk, J. H.& Dierking, L. D. (1992). The Museum Experince, Washington, D. C.: Whalesback Books.
    M.Pearce.(1989) Museum Studies in Material Culture. Leicester: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Miles, R.S.(1988).The Design of Educational Exhibits. London; Boston: Allen & Unwin.
    Wittlin, A. S.(1949). The Museum: Its History and Its Tasks in Education. 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Limited.
    外文期刊:
    Arthur Danto(1964).The Art world.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61:19, 571-584.
    Diamantopoulou, S& Insulander, E.& Lindstrand, F. (2012). Making meaning in museum exhibitions: design, agency and representation. Designs for Learning, 5(1-2).
    Maria Ferguson & Kate Renner (2019).A Museum Without Walls. Community Collaboration in Exhibition Development 2.
    網路資料:
    文化部網站:https://cci.culture.tw/%E3%80%90%E5%B1%95%E8%A6%BD%E3%80%91%E3%80%8C%E6%9C%A8%E4%BB%A5%E8%BC%89%E7%94%9F-%E5%9C%8B%E7%94%A2%E6%9C%A8%E4%BD%9C%E5%B7%A5%E8%97%9D%E3%80%8D%E7%89%B9%E5%B1%95/
    博物館之島: https://museums.moc.gov.tw/MocEntrance/Detail?activityId=28a4c087-b6e0-48da-b24a-0060bdeadfd5
    根源Acarigin : https://acarigin.com/tw/p/39/news202104
    波新聞:https://www.owlting.com/news/articles/6987
    中央通訊社: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105050248.aspx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https://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bc5fd8a01e2df020d/60bd8c80f2e99b0008945550
    玉山電子報:https://yushan-news.com/%E8%87%BA%E7%81%A3%E5%B7%A5%E8%97%9D%E7%B7%9A%E4%B8%8A%E9%A4%A8-%E9%99%AA%E6%82%A8%E8%97%9D%E8%B5%B7%E8%B5%B0%E9%81%8E%E7%96%AB%E6%83%85/
    中華新聞雲: 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39631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