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周運順 Chou Yun-shun |
---|---|
論文名稱: |
洛神圖:敘事性繪畫之創作研究 The Paintings of the Luo River Goddess : A Study of Narrative Painting |
指導教授: |
黃進龍
Huang, Chin-Lu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2 |
中文關鍵詞: | 洛神賦 、拉斐爾前派 、敘事性 、敘事學 、洛神賦圖卷 、裸像 |
英文關鍵詞: | Luo Shen Fu-The Tale of the Luo River Goddess,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Narrative, Narratologie, The scroll of Luo Shen Fu, Nud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1 下載:11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當目光在文字與圖像中穿梭,思緒在幻想與真實中來回,誰能逃出故事的情節?
有情節的故事往往深深吸引住許多人,尤其是唯美、浪漫的愛戀故事!而本篇論文主要以曹植《洛神賦》中所敘述的「洛神」為研究創作之“意”,並藉由敘事性文學的角度,來探討十九世紀中期英國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圖像與文字之“筆”;希望能創造「以水彩媒材的特質結合文學故事的想像」之水彩繪畫風格。
茲就上述概念將本論文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壹、緒論:探討本論文研究的動機目的、範圍限制、架構與方法。
貳、理論基礎:主要引用現有之敘事學的觀念與文獻,來探討拉斐爾前派與顧愷之《洛神賦圖卷》的繪畫風格;並研究西方女性裸像繪畫之演變與分析其美感。
參、創作表現:本章節透過筆者對創作理念的詮釋、內容形式的經營、及個人對於水彩領域的認知,並詳細記載創作歷程之種種,包含如何將抽象的文學意涵詮釋成具象的水彩繪畫作品,意即「洛神賦→文本→故事內容→洛水之神→草圖形式→圖像→洛神圖」。
肆、結論:歸納檢視出本篇論文之研究結果。
Glancing through text and illustrations with your attention wandering between fantasy and reality, can you escape the imaginary world?
Stories with intriguing plots, particularly the romantic tales, catch the attention of many people! Therefore, in this thesis, the researcher was inspired by the “ideas” from the Luo River Goddess in Cao Zhi’s Luo Shen Fu-The Tale of the Luo River Goddess and applied the narrative approach to exploring the images and “form” in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s painting in the mid-19th century. Hopefully, a new style of watercolor painting is created by combining the features of watercolor and the creativity in literary works.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Part One: Introduction — The researcher discussed the motivation, methodology, field of study, and limitations.
Part Two: Methodology — The researcher employed Narratologie and related literature to explore the painting styles between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and Ku Kai-chih’s The scroll of Luo Shen Fu. Besides, studied the female nudes and analyzed the aesthetics involved.
Part Three: Creation — The researcher explained in details his ideas, content and organization,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watercolor painting, and, most importantly, his creation process. The process included how to interpret abstract concepts in literature through concrete watercolor paintings. And his flow of thought is as follows: Luo Shen Fu → text → story line → the Luo River Goddess → sketch → images → the paintings of the Luo River Goddess.
Part Four: Conclusion — The researcher reviewed and generalized the findings.
一、中文文獻:
丁一林、胡明哲(?)。《當代素描教程》。北京工藝美術出版。
丁寧譯(2000),William Norman Bryson。《注視被忽視的事物-靜物畫四論》。浙江攝影出版社。
大衛‧派柏。《The Illustrated Library of Art(嘉慶藝術圖書館)第三、四卷》。嘉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文宇瑞(1999)。〈技法與主題〉。《中國水彩》。廣西美術出版社。
白崇彔(2001)。《世界名家-水彩人物畫技法》。中國:黑龍江出版社。
朱介英(1990)。《標準水彩畫》。台北:邯鄲出版社。
朱正明(2003)。《具象繪畫意境深度之探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朱伯雄(2003)。《拉斐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美術》。藝術家出版社。
吳介禎等譯(1999),Hugh Honour(修‧歐納) / John Fleming(約翰‧符萊明)。《世界藝術史(A World History of Art)》。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玫、甯延明譯(2004),肯尼斯‧克拉克。《裸藝術:探究完美形式》。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呂清夫譯(1995),嘉門安雄。《西洋美術史》。大陸書店。
宋玉成(1998)。《外國美術史》。遼寧美術出版社。
李文彬譯(1985),福斯特。《小說面面觀》。中國:志文出版社。
李幼蒸譯(1998),Roland Barthes(羅蘭‧巴特)。《寫作的零度》。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長俊(1979)。《西洋美術史綱要》。雄師圖書公司。
李祥林(2004)。《顧愷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李霖燦(1987)。《中國美術史稿》。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杜維運(2003)。《史學方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沈以正(1995)。《中國巨匠美術週刊-梁楷》。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周剛(2000)。《水彩畫研究》。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周翼夫譯(2001),DeAgostini UK Ltd.。《藝術大師世紀畫廊76-新英國古典主義:雷頓》。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
林宏濤譯(2006)。《神話學辭典》。台北市:城邦。
林俊良(2004)。《視覺傳達設計概說》。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林磐聳(1995)。《企業識別系統/CIS》。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河北美術出版社(1997)。《世界靜物名畫鑑本》。河北美術出版社。
金惠敏等譯(1991),伊瑟爾,《閱讀行為》。湖南文藝出版社。
雨云譯(1997),E.H.Gombirch,《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譯(2002),Ralph Mayer(羅夫‧梅耶)。《藝術名詞與技法辭典》。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故宮博物院藏畫集編輯委員會(1978)。《中國歷代繪畫-故宮博物院藏畫集Ⅰ》。人民美術出版社。
施淑萍(1999),〈優雅、浪漫、騎士、英國風--十九世紀英國「拉斐爾前派」大師伯恩:瓊斯〉。《藝術家》。第291號。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施淑萍(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素描與水彩》。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段煉(2002)。〈耶魯大學的拉斐爾前派繪畫〉《藝術家》第320號。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相約(2000)。〈中國水彩畫藝術的現代品質〉。《中國水彩》。廣西美術出版社。
胡亞敏(2004)。《敘事學》。中國: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凌嵩郎(1979)。《藝術概論》。台北:華林印刷。
唐俊德(1999)。〈流動的神韻:談水分意識〉。《中國水彩》。廣西美術出版社。
徐川克(1999)。〈談水彩畫創造性的思維〉。《中國水彩》。廣西美術出版社。
高居翰(1984)。《中國繪畫史》。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高瑞霞(1997)。《羅賽蒂繪畫中之女性形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張彥遠(1963)。《歷代名畫記》。新華書店總店北京發行所。
曹植(2002)。《洛神賦》。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陳妍希(2006)。《連續與不連續-實驗性動畫之時間敍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
陳志梧譯(1991),John Berger。《看的方法(Ways of Seeing)-繪畫與社會關係七講》。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曾肅良(2002)。《當代藝術廣角鏡》。三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雄師中國美術辭典編輯委員會(1989)。《中國美術辭典》。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雄師西洋美術辭典編輯委員會(1982)。《雄師西洋美術辭典》。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馮作民(1996)。《西洋繪畫史》。藝術圖書公司。
黃友玫譯(2001),DeAgostini UK Ltd.。《藝術大師世紀畫廊42-天上人間:羅塞提》。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
黃鐵山(?)。〈淺論水彩畫的技藝之道〉,《水彩藝術》第六期。人民美術出版社。
楊恩生(1986)。《水彩技法》。台北:藝風堂出版。
楊恩生(2004)。《水彩經典:英國水彩名家與名作導覽》。台北:雄師美術出版。
楊新、班宗華等(1999)。《中國繪畫三千年》。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葉航(1988)。《美的探索》。台北:志文出版社。
漢唐樂府(2006)。《洛神賦》(Luo Shen Fu:The Tale of the Luo River Goddess)節目單。
漢唐樂府(2006)。《洛神賦》(Luo Shen Fu:The Tale of the Luo River Goddess)節目DM。
劉名揚譯(2001),DeAgostini UK Ltd.。《藝術大師世紀畫廊51-先拉斐爾派神童:米雷》。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
劉奇俊(2001)。〈拉斐爾前派的藝術風格〉,《藝術家出版社》第314號。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劉振源(2000)。《拉斐爾前派》。藝術圖書公司
劉清彥譯(2000),諾伊斯、賈菲爾、丁尼生著。《魅影迷咒》。台北:格林文化事業出版。
蔣勳(2005)。《美的沈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台北:雄師美術出版社。
貓頭鷹編輯小組譯(2002),羅夫‧梅耶。《藝術名詞與技法辭典》。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謝明錩(2003)。《謝明錩畫集:時光與夢境》。台北:世華藝術中心。
謝明錩、洪東標、楊恩生(2006)。《水彩生活畫》。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豐子愷(2006)。《豐子愷美術講堂:藝術欣賞與人生的四十堂課》。台北:三言社出版。
瀾工(2004)。《唯美主義大師圖鑑》。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
啟功(?)。《中國歷代繪畫精品-人物卷-卷四》。山東美術出版社。
二、英文文獻:
Alison Smith(2001).《Exposed The Victorian Nude》.Tate Publishing.
Elizabeth Prettejohn(2000).《The Art of the PRE-RAPHAELITES》. Tate Publishing.
Michael Gibson(2006).《SYMBOLISM》.TASCHEN.
Peter Trippi(2002).《J.W.WATERHOUSE》. New York : Phaidon Press Inc.
Phaidon(1994).《MYTH AND ROMANCE : THE ART OF J.W.WATERHOUSE》.New York : Phaidon Press Inc.
Russell Ash(1996).《SIR JOHN EVERETT MILLAIS》.Singapore : KYODO
Tate Online.(?).〈Tate Learning〉.《Tate | Work In Focus: Millais's Ophelia | Subject & Meaning》http://www.tate.org.uk/ophelia/subject_symbolism.htm。(2006/10/17)。
Waters Malcolm (1995).《Globalization》.London: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