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裕如
Yeh, Yu-Ju
論文名稱: 信念 & 表象-葉裕如繪畫創作研究
Belief & Representation Research of Paintings by Yu-JuYeh
指導教授: 王瓊麗
Wang, Chiung-L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3
中文關鍵詞: 信念表象相信漩渦
英文關鍵詞: Belief, Representation, Believe, Vortex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47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7下載: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以來至近代科技快速發展,在這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快速變動,各種人文思潮日月翻新,但人的心靈卻扔然得不到充實,反而更加空虛不安。本論文以觀者的角度透過心理學的思維探討心靈深處的「信念」。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目的、方法、步驟及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
    第二章為「創作思想及理論基礎」,將個人成長背景、學習經驗、主觀想法與偏好,轉化至創作之中;用象徵主義、漩渦的意義、梵谷的漩渦筆觸等理論精神和思想運用在「信念&表象」創作中。
    第三章為「信念的探討」,以正向心裡的角度來探討人們面臨生命難題時的信念,完全相信自己認定的想法,無論這個信念是如何難以達成,皆無懷疑,永不放棄的堅持去執行。
    第四章為「創作內容、形式、技法與媒材」,說明筆者創作模式及歷程,並將創作分為三系列:一、民間信仰;二、掙脫束縛;三、自我實現。
    第五章為「作品說明」,說明筆者每幅創作作品之出發點及思考緣由,透過各種不同角度之外顯「表象」來描繪筆者心目中的「信念」本質思考。
    「結論」,筆者希望藉由不同主題所呈現的「表象」這個多面向的創作內容,讓觀者能夠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重新面對自己、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並辨識它的真實與虛幻,這也就是筆者在創作中所要表達的理念。

    Ever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19th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been developed dramatically. The society is changed rapidly in modern time. The human mind is not only enriched, but also more vacant. The aim of the thesis is to explore the “Belief” of soul based on the psychology by art.
    Chapter 1 is “Introduction”, including the purpose, methods, steps and a glossary.
    Chapter 2 is "Creative Thinking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creation mixes with growth background, learning experiences, subjective thoughts and preferences. The author uses the idea or mind of Symbolism, the meaning of vortex and Van Gogh’s vortex brush in the creation of “Belief and Representation”
    Chapter 3 is “Exploration of Positive Faith”, which is to discuss the belief by using the “Belief ” on mind when people face the problem of life. Believe in the idea they believe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the belief is achieved. And never give up.
    Chapter 4 is “ Creation, Form, Technique and Media”, which shows the author’s creation model and process, dividing the creation into three parts: ”folk beliefs, release and self-fulfillment.
    Chapter 5 is “Description of Works”, which explain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reason of the author’s works, and describes the “Positive Mind” of thinking in the author’s mind through the representation of different angles.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wants to show the representation of different works to let viewersre-face themselves by using positive mind, listen to their inner voice and identify true or unreal.

    謝 誌 …………………………………………………………………………………i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目 次 ………………………………………………………………………………...iv 圖 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創作研究方法與步驟 3 第三節 創作研究範圍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創作思想及理論基礎 9 第一節 真實與象徵 10 第二節 漩渦的意涵 15 第三節 流動與漩渦的表現技法 19 第三章 信念的探討 25 第一節 信念的意義 25 第二節 現代人的內心信念 28 第三節 象的意涵探討 31 第四章 創作內容、形式、技法與媒材 34 第一節 創作內容 34 第二節 創作形式 35 第三節 創作技法與媒材 37 第五章 作品說明 40 結 論 ………………………………………………………………………………..51 參考書目 52

    中文書目
    朱伯雄著,《世界美術全集—拉菲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美術》,台北市:藝術家,民92。
    朱光潛著,《西方美學史》下卷,台北:頂淵文化,2001。
    余秋雨著,《藝術創造論》,台北:天下文化,2006。
    何恭上著,《梵谷星月夜》,台北:藝術圖書,1999。
    何懷碩著,《創作的狂狷》,台北:立緒文化,1998。
    林慶祥著,《存在‧空無-林慶祥雕塑作品創作解析》,花蓮:慈濟大學,2006。
    林群英著,《藝術概論-藝術新理論》,台北:全華科技,2002。
    俞劍華編,《中國畫論類編》,中國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6。
    施並錫著,《圖像見證&見證圖像-藝術手札(三)》,台北:草根,1999。
    夏學理、談非、王怡瑜、范瓊方著,《文化藝術與心靈管理》,台北:五南,2008。
    陳懷恩著,《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如果出版,2008。
    黃海雲著,《從浪漫到新浪漫》,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
    張春興著,《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出版社,2007。
    彭職齡著,《 認知心理學》,哈爾濱市: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0。
    黃才郎編,《雄獅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公司,2002。
    聖嚴法師著,《正信的佛教》,台北:法鼓文化,2008。

    翻譯書目
    叔本華著,《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劉大悲譯),台北:志文出版社,1990。
    羅瑞(Bates Lowry)著,《視覺經驗》(杜若洲譯),台北:雄獅文化,1991。
    梵谷著,《梵谷書簡全集》(雨云譯),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0年。
    湯瑪斯.華騰伯格(Thomas E. Wartenberg)編,《論藝術本質‐6叔本華藝術即啟示》,台北:五觀藝術,2003。
    諾伯特.林頓(Norbert Lynton)著,《現代藝術的故事》(楊松鋒譯),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
    E.H.GOMBRICH著,《藝術的故事》(雨云譯),臺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
    Herbert Read著,《藝術的意義》(梁錦鋆譯),台北:遠流出版,2006。
    John Berger著,《觀看的方式》(吳俐君譯),台北: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10。
    Shane J. Lopez, Jennifer Teramoto Pedrotti, C. R. Snyder 著,《正向心理學–人類優勢的科學與實務探索》(吳煒聲譯),台北:雙葉書廊,2016。
    Steve Baumgardner, Marie Crothers著,《正向心理學》(李政賢譯),台北:五南圖書,2011。

    論文
    王俊棠,〈思緒.蔓延-情境與空間的繪畫創作研究〉,台北:國立台彎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07。
    紀美華,〈台灣社會圖像與人文心象〉,台北:國立台彎師範大學美術創作碩士論文,2007。
    郭兆洲,〈虛實之間—人與作品的對話空間〉,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08。
    陳冠潔,〈真實.虛幻—「身體風景」意象創作論述〉,台北:國立台彎師範大學美術教學碩士論文,2007。
    黃書容,〈「光」與「信仰」之造境—黃書容「光之意象」系列創作論述〉,台北:國立台彎師範大學美術創作碩士論文,2013。
    連雅綺,〈從自拍探討真實與假象—連雅綺創作研究〉,台北:國立台彎師範大學美術創作碩士論文,2016。
    鄧詩展,〈尋夢圖誌「圓夢」與「童玩.兒戲」〉,台北:國立台彎師範大學美術創作碩士論文,2007。

    期刊
    莊硯涵,《諮商與輔導11》, 第329期,(2013)。
    劉玉菁,〈變與不變:梵谷繪畫中的瘋狂與理性〉《南台學報》,第36卷第2期(2011年10月)。

    網路資料
    「生命這堂課」
    http://ebooks.dila.edu.tw/read/DDM_zh-TW_04_4-15,2016年10月檢索
    但昭偉(2000年12月)《教育大辭書》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976/,2016年10月檢索
    柏拉圖的《泰阿泰德篇》
    http://www.cssyq.com/zhishi/477378.html,2016年10月檢索
    視覺素養學習網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htm/,2016年9月檢索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