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姿秀
論文名稱: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文化與教師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
A Study of Teacher Culture and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指導教授: 鄭淑惠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2
中文關鍵詞: 教師文化教師知識分享行為
英文關鍵詞: Teacher Culture,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文化與教師知識分享行為的關係。首先了解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文化與教師知識分享行為的現況;其次分別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文化與教師知識分享行為之差異情形;最後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文化與教師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以及教師文化對教師知識分享行為的預測情形。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研究對象以分層取樣的方式,抽取桃園縣 35 所公立國民中學正式教師 708 人,共計回收567份,回收率為80 %,其中有效樣本 528 份,可用率為 75 %。以「國民中學教師文化與教師知識分享行為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研究。調查所得資料的處理以敘述統計、平均數差異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等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獲以下結論:
    一、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文化之現況屬中度程度以上。
    二、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知識分享行為之現況屬中度程度以上。
    三、桃園縣國民中學不同「性別」、「服務年資」、「現任職務」、「年齡」、「學校規模」的教師在教師文化知覺上有顯著差異;不同「最高學歷」、「學校歷史」的教師在教師文化知覺上並無顯著差異。
    四、桃園縣國民中學不同「年齡」、「學校歷史」的教師在教師知識分享行為上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服務年資」、「最高學歷」、「現任職務」及「學校規模」的教師在教師知識分享行為上無顯著差異。
    五、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文化部分層面與教師知識分享行為呈現正相關。
    六、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文化對教師知識分享行為具有預測力。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針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is study is aime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teacher culture and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t first,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teacher culture and the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has to be understood respectively. And then, the deviations of the teacher culture and the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s will be investigated. Finally, the study will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culture and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nd predict how teacher culture influences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 survey as a principal approach was mainly used in this study. The objectives were sampled out by the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and extracted from the 708 teachers of the 35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There were 567 recovered among 708 teachers, hence its recovery was 80%, of which 528 valid samples used was 75%.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by the questionnaires named " the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 Culture and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s a research tool.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through several statistical techniques, e.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Several conclusions have been obtained as follows:
    1.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er perception toward teacher culture in Taoyuan County junior high schools is above the medium level.
    2.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er perception toward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Taoyuan County junior high schools is above the medium level.
    3. The Taoyuan County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sex”, “years of service”, “incumbent duty”, “age”, and “school size”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s of teacher culture; however, those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school history” do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4. Thee Taoyuan County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age” and “school history”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s of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those of different “sex”, “years of servic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 incumbent duty”, and “school size” do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5.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s in Taoyuan County are direc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some aspects of their teacher cultures.
    6. The Taoyuan County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s can be predicted by their teacher culture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results, some practical solutions are suggested, in order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chool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誌謝詞.................................................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次...................................................v 表次.................................................vii 圖次..................................................i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教師文化的意涵及相關研究..........................11 第二節 教師知識分享行為的意涵及相關研究...................34 第三節 教師文化和教師知識分享行為之相關研究................5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65 第一節 研究架構.......................................65 第二節 研究對象.......................................67 第三節 研究工具.......................................73 第四節 實施程序.......................................8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8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89 第一節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文化與教師知識分享行為現況....89 第二節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文化差異情形...............94 第三節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師知識分享行為差異情形........104 第四節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文化與教師知識分享行為之相關分析.....113 第五節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文化與教師知識分享行為之預測力分析...117 第六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12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33 第一節 結論..........................................133 第二節 建議..........................................135 參考文獻...............................................139 中文部分..............................................139 西文部分..............................................147 附錄..................................................149

    中文部分
    尤克強(2001)。知識管理與創新。臺北:天下文化。
    尤曉鈺(2001)。國民小學知識管理之現況調查研究-以臺北市和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元珊(2004)。國民小學社會資本與教師知識分享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述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文彥(2002)。知識分享內外在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臺北市:五南。
    王桂蘭(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師知識分享態度、虛擬社群參與意願及參與程度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誕生、林柏章(2001)。促進組織知識分享之策略。管理雜誌,323,114-118。
    古惠茹(2007)。苗栗縣一所國民小學組織文化之個案研究─以行政文化與教師文化為範圍。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社會學習領域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石啟宏(2007)。國民小學組織氣氛、教師知識分享及教師專業成長之關聯性研究 --以臺北縣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吳有順(2000)。網路社群知識分享過程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佩華(2010)。國民小學組織文化之研究-以苗栗縣一所國小為個案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社會學習領域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吳坤山(2005)。以知識分享策略推動國民中學教學檔案之行動研究-以正濱國中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旻珊、吳宗立(2008)。高屏區國民小學組織文化特性與行政決策運作關係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1), 1-24。
    吳昌憲(2003)。知識管理策略與能力對智慧資本之影響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吳明清(200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理論與政策,16(1),99-114。
    吳明隆(2011)。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更新三版)。臺北市:五南。
    吳俊憲(2004)。課程改革與學校文化之探討。課程與教學,7(4),77-89。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臺北:五南。
    吳清山(1995)。重塑學校文化提昇校園倫理。教師天地,74,23-27。
    吳清山(2001)。知識經濟時代的教師多元進修。教師天地,115,4-13。
    吳清山(2003)。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紹歆、張德銳(2005)。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與教師文化的互動--以臺北市一所國小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6(2),33-62。
    吳錫德(譯)(2003)。文化全球化(La Mondialisation de la culture)(Warnier, J. P. 著)。臺北市:麥田。(原著出版年:1999)
    吳璧如(2002)。集體教師效能感初探。教育資料與研究,49,72-79。
    吳瓊洳(2005)。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對國民中學教師課程與教學文化影響之探究。 國民教育學報,1,47-65。
    吳耀明(2011)。國民小學教師實施同儕教練之協同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2(2),123-156。
    李秀如(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策略與人力資本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李明蒼(2009)。我國軍事學校軍官知識分享意願與組織信任關係之研究-以陸軍兵科學校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政達(2006)。基本知識論。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
    李茂興、李慕華、林宗鴻(譯)(1994)。組織行為(Stephen P. Robbins著)。臺北:揚智。
    李惠瓊(2009)。屏東縣國中數學科教師專業發展與知識分享之需求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新鄉(2002)。探索學校組織的運轉手學校文化的內涵與研究。教育研究月刊,95,31-42。
    李新鄉(2010)。教學卓越獲獎團隊表現與學校教師文化關聯性之研究:以大一國小為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0(2),41-83。
    李應宗(2002)。組織文化與知識分享之研究—以臺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聰明(1990)。創造學校文化。現代教育,5(2),85-100。
    周文祥、慕心編譯(1998),P. F. Drucker著。巨變時代的管理。臺北:中天出版。
    周淑卿(1999)。國小教師次級文化對初任教師專業理論實踐的影響(NSC 88-2413-H-134-008)。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周淑卿(2002)。學校教師文化的再造與課程改革的績效:對教師協同合作現象的分析。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頁141-162)。臺北:揚智。
    周鳳美(2002)。教育改革下師資培育教學改革:挑戰與導正師資生教學信念。載於中國教育學會與中華民國師範學會主編,新時代師資培育的變革:知識本位的專業(頁108-137)。高雄:復文。
    周德禎(2001)。教育人類學導論:文化觀點。臺北市:五南。
    周麗華(2010)。臺北市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效應之研究。市北教育學刊,37,103-125。
    林于荻、王思峰、陳禹辰(2004)。知識分享之障礙:以Schein的組織文化理論架構為基礎的探索性個案研究。東吳經濟商學學報,47,59-89。
    林志成(1999)。組織文化的功能暨其在學校經營上之應用。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4,53-77。
    林志成(2004)。建構國小教師專業文化圖像的策略。國教世紀,211,5 -12。
    林志奇(2011)。臺北縣市國民小學分散式領導與教師知識分享行為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東清(2007)。知識管理。智勝:臺北。
    林青青(2012)。新北市國中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俊傑(2011)。看見12年國教-教育績效藍圖。師友月刊,534,63 -67。
    林信志(2006)。國民中學行政團隊知識導向文化、知識分享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建成(2010)。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國中教師知識分享行為-以高雄市國中教師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家蓉(2005)。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文化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彩雲(2011)。臺中市國小教師組織承諾、自我效能與知識分享之關係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 : 我國社會與教育關係之硏究。臺北:五南。
    林清江(1982)。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五南。
    林清江(1987)。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林清江(1991)。教育社會學新論:我國社會與教育關係之研究。臺北市:五南。
    林清江(1996)。教育理念與教育發展。臺北:五南。
    林鉦棽、王政智(2005)。從社會交換理論與交易成本理論分析組織內之知識分享行為。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2),95-119。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姜添輝(1990)。論教師專業意識、社會控制與保守文化。教育與社會研究,1, 1-24。
    姜禮琪(2008)。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施琬琳(2007)。國民中學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以臺灣省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柯淑惠(2009)。臺北市國民中學組織文化與教師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正時(2011)。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識分享意願及行為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徐碧霙(2005)。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組織信任與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徐慧真(2003)。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文化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未出版。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五南。
    馬曉雲(2002)。知識管理的策略思維--第五項修練。會計研究月刊,197,158-160。
    高強華(1996)。校園文化與校園倫理重建。訓育研究,35(4),53-60。
    張建成(2004)。教育社會學的新視角-動態文化觀。載於張建成(主編),文化、人格與教育(頁153-180)。臺北市:心理。
    張勝強(2011)。花蓮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需求與知識分享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張景哲(2007)。「教學卓越團隊」之國民小學教師文化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德銳(2006)。教師自我評鑑與專業成長計畫。中等教育,57(5),20-35。
    張德銳、蘇玲慧、張素偵(2011)。中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領導之關係研究--以臺北市98學年度參與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學校為例。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2,1-27。
    張慶勳(2000)。國小校長轉化交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高雄:復文。
    張慶勳(2006)。學校組織文化的現象與變異:組織多元觀點的分析。教育研究,144,69-87。
    張顯榮(2003)。臺北市國小校長知識分享意願與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2012)。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發揚師道、百年樹人。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02年教師專業發展行動年實施計畫。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088&Page=18208&Index=3
    莊文隆、郭美資、邱雅萍(2006)。組織內知識分享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 以高中職導師為例。企業管理學報,69, 97-134。
    許育榮(2003)。國民小學教師文化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許興華(2011)。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文化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郭丁熒(2004)。教師圖像:教師社會學研究。高雄市:復文。
    郭諭陵(2007)。各國的教師組織概況及其政治性。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4(1),127-152。
    陳木金(1999)。從學校組織文化塑造談如何增進學校領導效能。學校行政,3,14-29。
    陳志修(2005)。教師文化與課程統整關係之個案研究初探:以一所國中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師文化為例。國立編譯館館刊,33(2),3-15。
    陳佳秀(2007)。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知識分享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地區中部三縣市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佳燕(2009)。桃竹苗四縣市校長轉型領導、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孟巧(2011)。國中教師負面情緒與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人口變項之差異分析。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陳怡安(2003)。國民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武仁(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取向與教師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亭燏(2009)。校長教學視導、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奎憙(1980)。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三民。
    陳奎憙(1990)。教育社會學硏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奎憙(1994)。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臺灣師大教育研究所輯刊,36,53-79。
    陳奎憙(1995)。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6,53-81。
    陳奎憙(2000)。現代教育社會學。臺北:師大書苑。
    陳奎憙(2006)。教育與社會。載於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頁409-421)。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奕安(2002)。基隆市國民中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美玉(2004)。合作發展經驗教師專業實踐理論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9(1),123-138。
    陳家聲、方文昌、蔡儀華(2005)。企業員工知識分享效能之質性研究─以知識接收者的觀點。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1),29-51
    陳國泰(2000)。國小初任教師實際知識的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淑玲(2013)。臺中市國小教師參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知識分享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淑琴(2002)。教育改革意義、過程與學校文化因素探討。臺中師院學報,16,309-319。
    陳淑錡(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莉倩(2010)。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文化知覺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同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陳慧芬(1998)。組織文化的意義與功能。臺中師院學報,12,1-21。
    陳慶盛(2004)。優質學校文化之探討與型塑。學校行政,32,24-34。
    陳輝征(2006)。高雄市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學校組織文化與其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學賢(2003)。談學校文化的發展與塑造。師說,173,18-21。
    曾國鴻、朱耀明、陳榮宗、羅希哲、盧宜屏、許佑毓(2004)。國民小學教師進行知識分享的可行策略及其障礙因素之研究—以臺南縣為例。高雄師大學報,16,415-435。
    辜皓明(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識分享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階美玲(2012)。苗栗縣國民小學教師領導與教師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彥超(2013)。國民小學教師文化之理論模式建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博士論文,南投縣,未出版。
    黃富揚(2010)。教師專業發展中之學校與教師角色。教育科學期刊,9(1), 87-104。
    黃勢民(2004)。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曉菁(2010)。臺中縣市國民教育輔導團教師專業知能與知識分享之相關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黃靜君(2010)。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文化、學生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
    勤業管理顧問公司(2000)。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劉京偉譯)。臺北市:商周。
    楊才立(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知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臺北市,未出版。
    楊巧玲(2007)。學校中的性別政權:學生校園生活與教師工作文化之性別分析。臺北市:高等教育。
    楊明珠(2013)。國民中學教師激勵因素、保健因素與知識分享相關之研究–以中部三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未出版。
    楊振昇(2001)。知識管理之內涵及其在教育行政上之應用。教育政策論壇,4(2),59-84。
    楊智穎(2000)。從建立合作文化談教師專業成長。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11(3),126-132。
    楊雅妃(2011)。偏鄉小學教師文化樣貌之研究─新北市一所偏鄉學校個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倩亨(2004)。國民中學教師人情特質、人際情感、組織文化與知識分享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淑花(1998)。國民小學教師文化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董原利(2011)。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鄔昆如(2004)。西洋教育史。臺北:三民。
    廖晧圭(2012)。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廖傳結(2008)。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趙淑美(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知識分享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劉仲瑛(2012)。國中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怡君(2006)。國民中學課程革新過程中教師文化之研究以語文領域國文科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宣容(2008)。教師在學生學習的教學省思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茂玄(2002)。學校組織文化之個案研究─以彰化市某國民小學為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劉智忠(2007)。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文化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未出版。
    劉鎮寧(200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社會網絡、組織文化與知識分享意願關連性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7(2),229-258。
    歐用生(1976)。「超學校化論」(deschooling)的評介--兼論「潛在課程」與學校的功能。臺灣教育,310,5-10。
    潘姿伶(2008)。學校組織文化對教師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語文領域英語科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承遠(2012)。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知識分享關係之研究—以中部三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鄭仁偉、黎士群(2001)。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性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2),69-93。
    鄭文鵬(2005)。山中猶有讀書聲-國民中學教師文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世仁(1996)。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次級文化之研究。新竹縣: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鄭惠珠(2005)。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與專業成長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怡璇(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相關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素惠(2008)。組織文化、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對知識分享意願之關聯性研究-以高屏地區高中職教師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商務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錢幼蘭(2000)。學校文化之探討。教育研究,8,41-51。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高等教育。
    謝明俸(2004)。國民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謝美雲(2010)。國小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性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謝雅芬(2012)。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激勵策略、知識分享與適應性績效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鍾善貴(2012)。國小教師的背景與學校規模對組織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關係之研究-以新竹縣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社會學習領域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簡紅珠(2005)。對臺灣中小學教學文化的幾點思考。課程與教學,8(3),1-13。
    藍采風(2003)。社會學。臺北:五南。
    顏慶祥(1998)。當前實習輔導教師的角色、困境與展望。教育實習輔導,4(3),34-42。
    譚代文(2008)。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譚光鼎(2004)。圍牆裡的世界 — 學校文化與革新的討論。臺北:心理出版社。
    譚光鼎(2010)。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高等教育。
    蘇珮綺(2008)。學校組織文化、教師知識分享策略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西文部分
    Bajunid, I. (2000). Rethinking the work of teachers and school leaders in an age of change. In C. Day, A. Fernandez, T. E. Hauge, & J. Mollerb (Eds.), The life and work of teacher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in changing times (pp. 1375-194). London, England: Falmer.
    Beckman, T. (1997). Implementing the Knowledge Organization in Government, Paper and Presentation, 10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Federal Quality.
    Berg, G. (1999). School Culture – A Complex Concept. Retrieved from http://www.oki.hu/oldal.php?tipus=cikk&kod=quality-03-Berg.
    Bonora, E. A. & Revang, O. (1991),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sustained performance. Toronto, Canada.
    Cameron, K. S. & Ettington, D. R. (1988). The conceptual foundations of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J. Smart (Ed.), Higher educati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pp. 356–396). New York, NY: Agathon Press.
    Davenport, T. & Prusak, L.(1998).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a manage what they know.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Dixon, N. (2000). Common Knowledge: How Company Thrive by Sharing What They Know.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Gilbert, M. & Gordey- Hayes, M. (1996).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to achieve successfu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ovation, 16(6), 301-312.
    Grant, R. M.(1996). Prospering in Dynamical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s Knowledge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 Science, 7(4), 375-387.
    Hamid, J. A.(2008). Knowledge Strategies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22(3), 259-268.
    Hargreaves, A. (1994). Changing teachers, changing times-teachers’ work and culture in the postmodern age. London:Cassell
    Hargreaves, A. & Fullan, M. (Ed.)(1996). Understanding teacher development.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Frist published, 1992; Reprinted, 1996.
    Haviland, W. A. (1990). Cultural anthropology (6th).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lson.
    Hendriks, P. (1999). Why share knowledge? The influence of ICT on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6(2), 91-100.
    Hidding, G. J., & Shireen, M. C. (1998). Anatomy of a learning organization:Turning knowledge into capital at Andersen Consulting.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5(1), 3-13.
    Hoy, W. K. & Miskel, C. G. (2005).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7th ed.). New York: Random House.
    Kowalski, T. J. (1995). Preparing teachers to be leaders: Barriers in the workplace. In M. J. O’Hair & S. J. Dell (Eds.), Educating teachers for leadership and change. CA: Crown.
    Leonard-Barton, D. (1995). Wellsprings of knowledge: Building and Sustaining 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Lortie, D. C. (1975). Schoolteacher: A sociological stud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usen, A. M. (1992).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Reuse. Computers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25, 435-467.
    Newell, A. (1982). The knowledge leve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8, 87-127.
    Nonaka, I. (1994).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 Knowledge Creation. Organization Science, 5(1), 14-37.
    Nonaka & Takeuchi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UK:Oxford Universuty Press.
    Owens, R.G. & Steinhoff, C.R.(1989). Towards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7(3), 6-16.
    Quinn, J. B., Anderson, P. & Finkelstein, S. (1996). Managing professional intellect: Marketing the most of the bes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4, 71-81
    Ronit, B. & Anit, S. (2000). Motives to Study and Socialization Tac-tic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42(2), 233-248.
    Schein, E. H. (1985).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A Dynamic View.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Schein, E. H. (1992).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o: Jossey-Bass.
    Senge, P.(1997). Sharing knowledge. Executive Excellence, 14(11), 17-20.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 (1), 1-22.
    Tylor, E. B. (1871). Primitive Culture,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allach, E. J. (1983).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The cultural match.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37(2), 29-36
    Waller, W. (1932).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New York: Wiley.
    Wijnhoven, F. (1998). Knowledge logistic in business contexts: Analyzing and diagnosing knowledge sharing by logistics concepts.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5, 143-157.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