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婉樺
Wang Wan-Hua
論文名稱: 臺灣觀光意象置入電視媒體之初探研究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Taiwan Tourism Image Placement on TV
指導教授: 劉立行
Liu, Li-Hs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6
中文關鍵詞: 臺灣觀光意象影視觀光電視置入
英文關鍵詞: Taiwan tourism image, TV-induced tourism, TV place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61下載:4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產業間的整合式行銷策略盛行,觀光業自然也不例外。自2000年後,國內許多研究「韓劇」風潮的論文,便不少建議政府可「透過觀光景點置入影視戲劇之行銷策略」以帶動國家產業發展。而我國行政院於2007年後提出《2015經濟發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其主軸之一的「行銷臺灣」,在2009年的《觀光拔尖領航方案》中,便對此說明其為:靈活運用各種通路與宣傳推廣手法強力行銷的「行銷臺灣」策略,其中亦包含了結合影視推廣觀光之行銷策略。
    本研究從「影視觀光」策略角度觀點,檢視臺灣觀光產業置入電視媒體行銷的現況及手法。經由深度訪談法,描繪出臺灣觀光意象置入電視媒體之操作策略。進而,透過內容分析與文件分析法,觀察出置入「臺灣觀光意象」的電視劇作品,其呈現手法可概分成四個階段:(1)劇情鋪陳、(2)情感交錯/發展、(3)劇情高潮/情感轉換矛盾、(4)結局收尾。依階段性區分,其觀光意象置入的意義與數量皆有所不同。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has prevailed among the industries, including tourism. Since 2000, the suggestions about tourism placement on TV series have come up with studies of Korean drama. And then the national policies of tourism promotion, such as on 2009 April 9 our Executive Yuan approved the “Project Vanguard for Excellence in Tourism,” among which aimed the “Marketing Taiwan” to establish a working project that utilizes the multiple channel marketing.
    Therefore, the study was based on the “TV-induced tourism” perspective. to review the operating methods of “Taiwan tourism image” placement on TV. Through a depth interview with deputy director-general of Taiwan tourism bureau, it got three key methods of the “TV-induced tourism” strategy of government. Then, the study employed the methods that including content analysis and document analysis, and it observed an operating mode of the “Taiwan tourism image” placement on TV series.

    摘要 ii ABSTRACT iii 誌謝辭 iv 目次 v 表目次 ix 圖目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一、 研究範圍 5 二、 研究限制 6 第五節 研究流程 7 第六節 名詞釋義 8 一、 觀光意象 8 二、 電視置入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意象 10 一、 意象之定義 10 二、 意象之形成 12 三、 觀光意象 13 第二節 臺灣意象之定義與形成 16 一、 「臺灣八景」時期 16 二、 「臺灣意象」民選時期 18 三、 臺灣政府觀光出版品 20 第三節 影視觀光 24 一、 「影視觀光」之定義 24 二、 「影視觀光」效應相關研究 26 三、 臺灣「影視觀光」政策發展 31 第四節 臺灣觀光置入影劇作品概況 35 一、 置入影劇作品型式 35 二、 臺灣觀光置入影劇作品案例 38 第五節 小結 41 第三章 臺灣「影視觀光」輪廓 43 第一節 深度訪談研究設計 43 一、 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 43 二、 研究對象 44 三、 研究工具:訪談大綱 45 第二節 訪談紀錄與整理 46 一、 誘發來臺觀光意象 46 二、 操作臺灣觀光意象置入 47 三、 臺灣「影視觀光」發展由中央與地方分工 48 四、 「臺灣觀光意象」商品化為策略操作關鍵 50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3 一、 內容分析法 53 二、 文件分析法 55 第三節 研究樣本 57 一、 電視劇樣本 57 二、 電視節目樣本 5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1 一、 編碼表(附錄三) 62 第五章 資料分析與解釋 65 第一節 電視劇內容置入 65 一、 「臺灣觀光意象」置入電視劇內容分析 65 二、 觀光置入電視劇策略分析 75 第二節 電視節目資料分析 78 一、 〈瘋台灣〉 第九季 79 二、 〈濱口傳說─濱口遊台灣〉 81 三、 〈兩個男人的萬國遊覽記〉 83 第三節 小結 85 第六章 結論 88 一、 臺灣觀光意象置入電視劇模式 89 二、 臺灣觀光意象置入電視節目 90 三、 研究限制 91 四、 研究建議 91 參考文獻 93 附錄一 99 附錄二 101 附錄三 108 附錄四 110 附錄五 118 表目次 表2-1 各時期「臺灣八景」 17 表2-2「臺灣八景」在各個時期生產方式 18 表2-3 24項「臺灣意象」暨「另類意象」 19 表2-4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之《臺灣電影拍攝景點及製作導覽》 21 表2-5 交通部觀光局出版之「臺灣意象」相關之觀光宣傳品 23 表2-6 國內韓劇效應之相關研究 27 表2-7 臺灣地方政府獎助影視業者取景相關辦法 33 表2-7 戲劇節目置入型式 37 表4-1 電視劇研究樣本簡介表 58 表4-2 電視節目研究樣本簡介表 59 表4-5 「臺灣觀光意象」置入電視劇之內容分析類目表 63 表5-1 電視劇樣本編號對照表 66 表5-2 內容分析類目編號對照表 66 表5-3電視劇樣本劇情大綱 70 表5-4 F4代言臺灣觀光 「追星效應」媒體報導 76 表Ⅳ-1 電視劇樣本--「場景呈現」類目內容分析紀錄表 111 表Ⅳ-2 電視劇樣本--「場景呈現」類目內容分析紀錄表(續) 112 表Ⅳ-3 電視劇樣本--「對白論述」、「角色置入」類目內容分析紀錄表 113 表Ⅳ-4 電視劇樣本--「道具使用」、「LOGO置入」類目內容分析紀錄表 114 表Ⅳ-5〈這裡發現愛〉臺灣觀光景點場景圖 115 表Ⅳ-6〈ON AIR〉來臺取景場景 117 圖目次 圖1-1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圖 7 圖2-1 環境意象的形成與構成元素 13 圖2-2遊客意象形成程序模型 15 圖2-3「Show 臺灣!尋找臺灣意象系列活動」之24項意象票選 20 圖2-4 〈悲情城市〉電影海報和劇照 38 圖3-1. 臺灣「影視觀光」策略操作模式 48 圖4-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 52 圖4-2 內容分析和傳播典範 54 圖5-1-1 電視劇中「臺灣觀光意象」之場景呈現陣列圖 68 圖5-1-2電視劇中「臺灣觀光意象」呈現陣列圖 68 圖5-2電視劇中「臺灣觀光意象」呈現比重分布圖 69 圖5-3電視劇情置入「臺灣觀光意象」之呈現分布曲線圖 70 圖5-4 F4代言臺灣觀光 五千日韓粉絲來台追星 76 圖5-5 日本知名搞笑藝人組濱口優來台錄影宣傳臺灣美食觀光 81 圖5-6 〈濱口傳說〉日本官網上的台北旅遊地圖 82 圖5-7 〈濱口傳說〉日本官網上的花蓮旅遊地圖 82 圖5-8 〈兩個男人的萬國遊覽記〉節目截圖 84 圖5-9 《觀光拔尖領航方案》推廣計畫案例圖 87 圖6-1. 臺灣「影視觀光」策略操作模式 89

    中文資料
    Graeme, T. (1998)。《英國文化研究導論》(譯者:唐維敏)。台北:亞太。
    Robert, C. A. (1993)。《電視與當代批評理論》(譯者:李天鐸)。台北:遠流。
    Unesco (2003). Culture, Trade and Globalization: Questions and Answers. New York: Renouf Pub Co Ltd.
    王石番(1989)。《傳播內容分析法》。台北:幼獅。
    石之瑜(2003)。《社會科學方法新論》。台北:五南。
    朱柔若譯(199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台北:揚智。(原書Herzog, T .[1996]. Research methods and data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
    交通部(2010)。《觀光拔尖領航方案行動計畫》。六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周天賜(1990)。〈文獻探討〉,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頁57-81。台北:師大書苑。
    邱惠儀(2008)。〈第四十五屆金馬獎系列研討會:電影-城市行銷的最佳推手〉,新聞局陳永豐主任秘書(主持),轉自http://www.taiwancinema.com/ct.asp? xItem=57769&ctNode=258&mp=1。
    徐振興等(2005)。《產品置入電視戲劇節目與其行銷溝通效果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3-2412-H-034- 002)。http://ir.lib.pccu.edu.tw/handle/987654321/439。
    黃世輝(2003)。《文化產業與文化商品設計》,發表於環球技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設計學術研討會。
    張錦華(1994)。《媒介文化、意識形態與女性---理論與實例》。台北:正中。
    陳惠美(2001)。〈九二一地震對於觀光市鎮景觀意象衝擊之研究〉,《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編,2001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Ⅱ:145-160)》。台中: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
    陳向明(2009)。《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家瑜等(2010)。《我國觀光發展政策之研究》。行政院委托研究報告,(計畫編號:RDEC-RES-098-008)。
    楊繼群(2007)。〈給我偶像!台灣偶像劇之收視分析〉。轉引自中時行銷知識庫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 tent.aspx?MMMediaType=ACNielsen&offset=24&MMContentNoID=46112。
    歐用生(1991)。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鄭自隆(2008)。《電視置入:型式、效果與倫理》。台北:正中。
    鍾倫納(1996)。《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商務印書館。
    學位論文
    李瓊玉(1994)。《遊客對農村景觀意象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承芸(2005)。《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台灣電視產業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佩芬(1997)。《主題園遊客典主題意象認知之研究-以六福村主題遊樂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國偉(2006)。《我國與南韓之文化創意產業比較研究 :以南韓之電視產業為例》。「2006年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發展策略」學術論文研討會。台北市:台北大學。
    林宗賢(1996)。《日月潭風景區旅遊意象及視覺景觀元素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慧(1997)。《國民旅遊目的地形象之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清河、施坤壽、許家銘(2001)。〈消費者決策型態與價值觀之研究---台灣地區大學生之實證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會刊:人文及教育科學》,11(1),頁16-29。
    林瑞端(2001)。《媒介、消費與認同:台灣青少年收看日本偶像劇之效果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君珍(2004)。《產品置入之效果研究─以觀光景點置入於台灣偶像劇為例》。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姿(2007)。《台灣八景的歷史建構17世紀末到21世紀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11屆論文。
    邱博賢(2003)。《觀光意象、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間關聯之研究─以宜蘭地區四大休閒農場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季欣慈(2004)。《找尋台灣「韓流」的推手-韓國偶像劇的政經結構與文本特性之研究》。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宗德(2007)。《苗栗縣文化創意產業與觀光節慶活動發展之探討》。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栗志中(1999)。《主題園遊客遊憩行為與意象關聯之研究》。朝陽大學企業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麗蓉(2007)。《台灣電視戲劇經營策略變革之探討》。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憲政(2009)。《大學生看台灣─台灣代表性景觀研究》。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佩君(2005)。《公視「文學劇」:影像美學、文化符碼與性別建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蕙珊(2006)。《韓劇對台灣赴韓旅遊人次之影響》。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蓉(2006)。《遊客觀光意象與地方依附感關係之探討-以高雄縣美濃鎮為例》。靜宜大學觀光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穎萱(2009)。《跨國衛星電視在地合製紀實節目之政經分析—以Discovery頻道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可凡(2005)。《觀光節慶活動整合行銷傳播與置入性行銷探討:以彰化縣2004台灣花卉博覽會為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廖健宏(1998)。《亞太地區旅遊目的國形象與旅遊意願關係之研》,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嘉瑜(2006)。《韓劇在觀光上的媒體效應》,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美娟(2007)。《電影與都市行銷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鄭淑文(2007)。《紀實娛樂頻道節目全球在地化歷程探析—以Discovery在台灣的發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柏瑩、黃章展(2001)。《日月潭國家風景區觀光意象之評估》,收錄於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編,2001年休閒遊憩觀光研討成果研討會(Ⅰ,頁76-88),台中: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
    蔡郁芬(2005)。《城市觀光意象對旅遊選擇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四大都會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書賢(2004)。《政府新聞單位在都市行銷之功能定位分析及探討》。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錢思敏(2004)。〈不管有線、無線,只要好的“出線”-我國電視產業發展問題分析〉,《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7,頁94-100。
    顏雅玲(2005)。《從創造文化經濟的角度論台灣戲劇產業之革新-以韓劇發展模式為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欣婷(2006)。《觀光地點置入韓劇的行銷效果研究》,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資料
    Altheide, D. L. (1996). Qualitative media analysis. Newbury Park, CA: Sage.
    Berger, A., A. (2000).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London: Sage.
    Belk, & Russel, W. (1974). An Exploration Assessment of Situation Effect in Buying Behavio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1(2), 156-163.
    Butler, R. W. (1990). The Influence of Media in Shapping International Tourist Patterns.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 15(2) , 46-55.
    Ditcher, E. (1985). What’s in an Imag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37(4), 75-81.
    Dowling, G. R. (1988). Measuring Corporate Image: A Review of Alternativ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7, 27-34.
    Evans, M. (1997). Plugging into TV Tourism. Insights, March, D35-38.
    Fakeye, P. C. and J. L. Crompton (1991) Imag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spective, First Time and Repeat Visitors to the Lower Rio Grande Valley.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0(2), 10-16.
    Gartner, W. C. (1986). Temporal Influences on Image Change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3, 635-644.
    Gould, S. J., Gupta, P. B. & Grabner, K. S. (2000). Product Placements in Movies: Across-cultural Analysis of Austrian, French and American Consumers’ Attitudes Toward this Emerging, International Promotional Medium.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9(4), 41-58.
    Grihault, N. (2003). Film Tourism: The Global Picture. Travel & Tourism Analyst, 5, 1-22.
    Gunn, C. (1972). Vacation scape: Designing Tourist Regions. Austin: Bureau of Busines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Texas.
    Gunn, C. (1988). Vacation scapes: Designing Tourist Regions, 23-26, 50-52, 55. New York: Van No strand Reinhold.
    Gupta, P. B. & Lord, K. R. (1998). Product Placement in Movies: The Effect of Prominence and Mode on Audience Recall. 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and Research in Advertising, 20(1), 47-59.
    Hudson, S. and J. R. B. Ritchie (2006). Promoting Destinations via Film Tourism: An Empirical Identification of Supporting Marketing Initiativ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44, 387–396.
    Kaikati, A. M., and Kaikati, J. G. (2004). Stealth Marketing: How to Reach Consumers Surreptitiousl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6 (4), 6-22.
    Karrh, J. A. (1998). Brand Placement:A Review. 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and Research in Advertising, 20(2), 31-49.
    Lynch, K. (1960). 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MIT.
    Procock, D., & Hudson, R. (1978). Image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London:Macmillan.
    McMillan, J. H., & Schmacher, S. (1989).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conceptual introduction. Glenview: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Moutinho, L. (1987). Consumer Behavior in Tourism.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1(10), 5-44.
    Proshonsky, H. M., Fabian, A. K., & Kaminoff, R. (1983). Place-identity: Physical World Socialization of the Self. Journal of Environment Psychology, 3, 57-83.
    Rapoport, A. (1977). Human Aspects of Urban Form, 8-47, N.Y.: Pergamon.
    Raynolds, W. H. (1965). The Role of Consumer in Image Building.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7(3), Spring, 69-76.
    Riley, R. W., Baker, D. and Van Doren,C. S. (1998). Movie-induced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5(4), 919-935.,
    Schofield, P. (1996). Cinematographic Images of a City. Tourism Management, 17 (5), 333-40.
    Tooke, N. and M. Baker (1996). Seeing is Believing: The Effect of Film on Visitor Numbers to Screened Locations. Tourism Management, 17 (2), 87-94.
    Walmsley, D. J., & Young, M. (1998). Evaluative Image and Tourism: The Use of Personal Constructs to Describe Structure of Destination Imag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6, Winter, 65-6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