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晏豪 Chang, Yen-Hao |
---|---|
論文名稱: |
高中公民與社會全球議題批判思考教學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global issues with critical thinking pedagogy into "The Civic and Society" curriculum |
指導教授: |
董秀蘭
Doong, Shiow-L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3 |
中文關鍵詞: | 批判思考教學 、全球議題 、行動研究 |
英文關鍵詞: | teaching for critical thinking, global issues, action research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78 下載:8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公民課程教師在研發與設計全球議題之批判思考教學方案時,所遇到的困難與挑戰,進而如何修正與解決問題,並從中了解高中學生之批判思考能力。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途徑,結合「參與觀察法」、「訪談法」與「文件分析法」等方式,利用學生學習單、教師錄音紀錄與教學札記、觀課紀錄表、學生回饋單、訪談記錄等研究工具作為資料蒐集之依據。
本研究於103學年度第二學期正式實施,研究場域為研究者任教之臺北市某公立高中,研究者配合高中三年級公民選修課程內容,採取特別課程設計,以「烏克蘭危機總動員」與「你是全球大買家?」為主題,設計全球議題批判思考教學方案。研究者任教三個班級,研究對象共計約120人。研究者亦邀請校內教師擔任協同研究者,對研究者在批判思考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給予建議,並進行觀課紀錄,做為研究者修正和反思教學方案的重要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全球議題批判思考教學方案可以提升學生對於公民課程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小組討論與活動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並從中建構自我的知識歷程;多元評量方式能讓學生展現批判思考意識,進而反思自身價值與信念。最後研究者針對行動研究中,所遭遇的問題和困難提出修正策略與方法,並對未來教學實務操作給予建議,以利後續研究之參考。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a senior high school Civics teacher encounters when developing a lesson plan for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on global issues, as well as how the teacher solves these problems. It also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of senior high students. This study employs the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and gathers data through participating observation,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analysis. Research instruments include student worksheets, teacher’s class recordings and teaching journals and class observation records, along with student feedback sheets and interview record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e academic year of 2014-2015, using three twelfth grade classes (120 students in total) at a Taipei municipal senior high school as the study field.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a lesson plan for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on global issues to tie-in with the twelfth grade Elective Civics and Society curriculum. The researcher also invited his colleagues to be co-researchers. The advice and class observation records they provided ar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er when modifying and reflecting on the lesson plan.
Based upon the action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sson plan can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in learning the Civics curriculum. Also, through group discussion and activities, students become the subject of learning and construct their own knowledge. Furthermore, multiple assessment methods can help students show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wareness, as well as reflect on their values and beliefs. Finally, the researcher provides solutions regarding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that were encountered during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rs.
壹、中文部分
王永慶(2007)。「全球化」與「本土化」之對話-國中英語科教科書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王香筑(2014)。全球教育之人權議題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市一所都會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卯靜儒、張建成(2005)。在地化與全球化之間─解嚴後台灣課程改革論述的擺盪,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39-76。
江文芳(2010)。全球教育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戰爭與和平~淡水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江芳盛(1990)。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批判思考教學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宜樺(2001)。自由民主的理路。臺北:聯經。
李永熾(譯)(1993)。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原作者:Francis Fukuyama)。臺北市:時報。
李光豐(2009)。全球教育主題式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全球糧食危機」議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明(譯)(2002)。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原作者:Joseph E. Stiglitz)。臺北市:大塊。
李明輝(譯)(2002)。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原作者:Kant, Immanuel)。臺北:聯經。
李岩勳(2009)。全球教育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從臺灣到越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振昌、蔡繼光、霍達文(譯)(2000)。了解全球化(原作者:Thomas L. Friedman)。臺北市:聯經。
杜文苓、李翰林(2008)。國際永續發展趨勢初探—以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為例。台灣國際研究季刊,4(2),211-237。
宋佩芬、陳麗華(2008)。全球教育之脈絡分析兼評臺灣的全球教育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1(2),1-26。
辛翠玲(2012)。跨國公民研究與理論發展之反思。問題與研究,51(3),1-22。
何思誼(2014)。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多元文化與全球化」內涵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何雪珍(2006)。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本土化與全球化關連主題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周和君(譯)(2007)。全球化浪潮(原作者:Bhagwati, Jagdish)。臺北市:達人館。
林庭瑤(譯)(2004)。全球化、政治與權力:政治社會學分析(原作者:Nash, K.)。臺北市:韋伯文化。
林淑絹(2011)。「來說多元文化故事」---運用新北市新住民多元文化繪本於低年級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祺榕(2014)。國中綜合活動課程融入和平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邱卿雲(2009)。公民行動取向全球教育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全球暖化議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若予、蕭全政(2007)。全球化潮流下的在地省思:從五百年資本主義發展史的反省。研考雙月刊, 31,5,4-14。
吳錫德(譯)(2003)。文化全球化(原作者:Jean-Pierre Warnier)。臺北市:麥田。
吳叡人(譯)(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原作者:Anderson, B.)。臺北市:時報。
孫治本(譯)(1999)。全球化危機(原作者:Beck, U.)。臺北市:商務。
許綺玲(譯)(1998)。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原作者:Walter Benjamin)。臺北市:臺灣攝影。
洪慧芳(譯)(2011)。扭轉全球化危機—史迪格里茲報告(原作者:Joseph E. Stiglitz and Members of a UN Commission of Financial Experts)。臺北市:天下。
徐斯勤(2011)。新自由主義與新自由制度主義。載於包宗和編,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
徐建國(1999)。高中生批判思考能力相關因素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8,457-506。
徐建國(2004)。批判思考與公民教育。課程與教學,7(2),25-35。
高雅鈴(2011)。全球教育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以「來自天上的藍金」教學方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章五奇(2010)。從後殖民觀點分析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中「全球關聯」內容。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7,2,103-134。
陸先恆(1988)。世界體系與資本主義—華勒斯坦與布賀岱的評介。臺北市:巨流。
教育部(2006)。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JE/EDU5147002/9CC/9CC.html
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015&Page=8657&Index=3
教育部(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取自:http://www.edu.tw/pages/list.aspx?Node=1255&Type=1&Index=9&wid=45a6f039-fcaf-44fe-830e-50882aab1121
國家教育研究院(2000)。教育大辭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5739/
張亞中(2001)。全球治理:主體與權力的解析。問題與研究,40(4),1-24。
張亞中(2007)。開放和平論:追求永久和平的另一個選擇。問題與研究,46(2),1-21。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35,第87-120頁。
張君玫(譯)(2001)。全球化對人類的深遠影響(原作者:Zygmunt Bauman)。臺北市:群學。
張秀雄(1996)。世界觀導向的公民教育,中等教育,46,6,26-38。
張簡鳳如(2010)。國小社會領域全球在地化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以高雄捷運與世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陳欣之(2007)。國際體系層級的建構與霸權統治。問題與研究,46(2),23-52。
陳密桃(1996)。我國臺灣地區國中學生批判思考的相關因素及其教學效果之分析研究。教育學刊,12,71-148。
陳慧慈、鄭棨元(譯)(2007)。文化與全球化反思(原作者:John Thomlinson)。臺北市:韋伯文化。
陳翰堂(2012)。國際關係中的規範與權力─以詮釋性社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陳麗華、田耐青、宋佩芬、彭增龍、陳盈丹、邱卿雲…江文芳(2011)。打造世界公民的12個方案:全球教育理論與實踐。臺北:高等教育。
郭實渝(2007)。永續發展—兩個主張的探討。環境教育研究,4(2),59-77。
黃玉鈴(2010)。運用文化回應教學於國小四年級社會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新移民子女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瑞祺(主編)(2005)。全球化與第三條路:紀登斯在台灣。臺北:松慧。
傅國泰(2007)。如何讓支持和反對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各自陣營共同面對、解決國際(泛)領域暨議題(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彭春怡(2011)。公民行動取向全球教育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 以「在臺的730個日子-社福外勞勞動人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淑珠(2009)。「從台灣到日本」全球教育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董秀蘭(2006)。全球化下的社會領域課程與世界公民資質的建構。載於張秀雄、鄧毓浩(編),多元文化與民主公民教育(頁47-64)。臺北:韋伯文化。
楊志誠(2010)全球化的文化圖像:文化共生與創意產業。文化越界,1,4,19-35。
楊舒涵(2010)。全球文化融入國中英語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葉玉珠(1991)。我國中小學生批判思考及其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葉玉珠(2003)。「批判思考技巧測驗—第一級」指導手冊。臺北:心理。
趙剛(2001)。為何反全球化?如何反?—關於全球化的一些問題的思考與對話。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4(12),49-146。
溫明麗(1997)。批判性思考即為通識教育。教育研究集刊,39,15-26。
溫明麗、黃乃熒、林建福、黃純敏、黃桂君、陳怡如、梁瑞芸(譯)(2002)。行動研究教育學(原作者:Richard D. Parsons、Stephanie Lewis Hinson、Deborah Sardo-Brown)。臺北市:洪葉文化。
劉必榮(2008)。國際觀的第一本書:看世界的方法。臺北市:先覺。
劉育忠(2009)。後結構主義與當代教育學探索:回到世界性的真實(增訂版)。臺北市:巨流。
蔡東杰(譯)(2007)。美國的帝國誘惑(原作者:Josef Joffe)。臺北市:博雅書屋。
蔡慶同(2008)。文化工業與全球化:一個研究架構的反省與重建。國家與社會,4,101-132。
賴文儀(2009)。自由主義體制在全球化浪潮下的困境。全球政治評論,27,61-86。
鍾冬玉(2003)。國中公民科實施批判思考教學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簡妙娟(1992)。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生世界知識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顏佩如(2007)。全球教育課程發展。臺北:冠學文化。
蘇鈺楠(2011)。理性、批判思考和教育—論Harvey Siegel的批判思考理論。科學教育學刊,19(1),25-37。
貳、外文部分
Adorno, T. W. (1991). The Culture Industry: Selected Essays on Mass culture. New York, NY : Routledge.
Althusser, L. (1971). 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 (Ben Brewster, Trans.). New York, NY : Monthly Review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70).
Bailin, S. & Case, R. & Commbs, Jerrold R. & Daniels, Leroi B. (1999). Common misconceptions of critical thinking. J.Curriculum Studies, 31(3), 269-283.
Beck, U. (2000). What is globalization. Cambridge, NY : Polity Press.
Bourdieu, P. (1998). Acts of Resistance: against the tyranny of the market. New York, NY : New Press.
Friedman, J. (1990). Being in the World: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M. Featherstone (Ed.), Global Culture : Nationalism,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ity. London, UK: Sage.
Giddens, A. (2000). Runaway world:How globalization is reshaping our lives. London, UK : Routledge.
Harvey, D. (1989).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 Oxford, NY : Blackwell.
Hirst, Paul Q. & Thompson G. (1999). Globalization in Questi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Governance. Cambridge, NY : Polity Press.
Mann, M. (2004). The First Failed Empire of the 21st Centur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30(4), 631-653.
Rosenberg, J. (2000). The Follies of Globalisation Theory: Polemical Essay. London, UK : Verso.
Schiller, H. I. (1976).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domination. White Plains, NY: International Arts and Sciences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