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至坤
Chih-kun Cheng
論文名稱: 武術散手比賽得分動作技巧判定之檢驗與分析---以2002年釜山亞洲運動會為例
The Analysis and Examination of the scoring techniques in the San Shou Matches.-----Examples from the 2002 Bosun Asian Games.
指導教授: 劉有德
Liu, Yeou-T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3
中文關鍵詞: 散手(打)國術擂台徒手賽打擂台國家
英文關鍵詞: San Shou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6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武術散手比賽得分動作技巧判定之檢驗與分析
    ---以2002年釜山亞洲運動會為例
    完成日期:2008.06 研 究 生:鄭至坤
    指導教授:劉有德
    摘 要
    「散手」、「散打」在台灣稱為「國術擂台」、「徒手賽」、「打擂台」,為了將武術推向競賽化、國際化,需要制定一套更安全、更明確的競賽規則與制度,裁判工作的執行過程是否嚴謹,確實影響比賽的勝負及該項運動的順利推展。
    以2002年第十四屆釜山亞洲運動會武術散手比賽,取樣十場比賽後加以剪輯,邀請具有國家級(A級)或實際擔任全國等級比賽的裁判8名,對相同比賽進行兩種不同計分方式的實驗判決。結果發現,一、將各受試者(裁判)以計次器的計分方式及以紙筆方式做為紀錄工具判輸贏結果的一致性,做單一樣本T考驗,達顯著性差異,顯示在相符程度及準確性方面是不能等同。二、兩種給分方法會有不同輸贏結果的比賽,輸贏的分數差距較小;而兩種給分方法的輸贏結果相同的比賽,因實力差距較大,給分差距也較大,因此,在實力接近時,用不同給分方式,就會影響輸贏的結果。;三、將裁判所記錄判決之各項技巧得分加以統計,並依照每一種得分技巧得分多寡加以排名,
    所得到的結果是,主要得分技巧前三名為:1.拳技〈1分〉2.摔技〈2分〉3.踢技〈2分〉。本研究以上述發現之結果,提供從事武術散手之同好及有關單位之參考,以利促進武術散手推向國際正式比賽。
    關鍵字:散手(打)(San Shou)、國術擂台、徒手賽、打擂台、國家
    級(A級)裁判。

    The Analysis and Examination of the scoring techniques in the San Shou Matches.-----Examples from the 2002 Bosun Asian Games.
    Chih-kun Cheng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aiwan, San Shou, or San Da is also called “Chinese Boxing Stage”, “Bare-Handed Match”, or“Challenge Fight Between Two Boxers”. In order to make Martial Art competitive game and toward globalization, the rules of the game, the contest system must be established more concrete and safer. Whether the process of judgment is done carefully and exactly by the umpires will affect the result of the ga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Ten matches from the San Shou game held in 2002 Bosun Asian Game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edited videos. Eight national level (A) umpires served as the participants who were asked to record scores in two ways for the same 10 match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nsistency ratios between the 2 scoring techniques from the umpires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0.9 using the one sample t-test, demonstrating the unequal results from the 2
    different scoring techniques. Secondly, examining the record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ponents, it was found that when the differences were small, the results of the 2 techniques tended to be different whereas the 2 techniques only shared the same results whe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ponents were large. Thirdly,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rom the scoring records showed that the techniques that were ranked at the top three places were 1. boxing technique, 2. throwing technique, and 3. kicking technique.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could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coring techniques in the San Shou matches to the relevant personnel and organization,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promoting the sport toward an international level.
    Keywords:San Shou ,Chinese Boxing Stage, Bare-Handed Match, Chinese Martial Art, National Level Umpire.

    1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證書………………………………i 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謝誌…………………………………………………………vii 目次………………………………………………………viii 表次…………………………………………………………xi 圖次…………………………………………………………xii 第壹章 緒 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5 第三節、研究問題與重要性……………………………5 第四節、研究範圍 ………………………………………9 第五節、研究限制 ………………………………………9 第六節、名詞定義 ………………………………………1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4 第一節 國術擂台賽競賽規則探討 ……………………16 第二節 散手賽競賽規則探討 …………………………20 2 第三節 散手比賽裁判制度探討 ………………………25 第四節 技擊性運動比賽裁判比較與探討 …………27 第五節 得分技巧之探討 ………………………………31 第叁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實驗參與者…………………………………33 第二節、 研究工具 ……………………………………33 第三節、 實驗影片選取原則 …………………………33 第四節 、 實驗程序 ……………………………………34 第五節、 資料分析 ……………………………………35 第六節、 研究流程 ………………………………36 第四章 結 果……………………………………………37 第一節、勝負判定之一致性 ……………………………37 第二節、對於得分動作的判定一致性……………………38 第三節、本次比賽中影響勝負最明顯的得分技巧……39 第五章 分析與討論…………………………………………41 第一節、實驗過程問題分析 ……………………………41 第二節、討論 ……………………………………………4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49 第一節、結論 …………………………………………49 3 第二節、建議 …………………………………………49 參考文獻 ……………………………………………………53 附錄(一)……………………………………………………59 附錄(二)……………………………………………………68 附錄(三)……………………………………………………78 個人小傳……………………………………………………83

    參考文獻
    中國武術研究院(1989)。1989年中國武術散手擂台競賽規則。北京:中國武術研究院。
    中國武術散手編寫組(1990)。中國散手。北京:人民體育。
    中華民國武術總會(1999)。武術套路、散手競賽規則。台北市:中華民國國武術總會。
    中華民國柔道協會(1996)。最新國際柔道規則。台北市,中華民國柔道協會。
    中華民國拳擊協會(1992)。國際拳擊規則。台北市,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拳擊協會(2002)。國際拳擊規則。台北市: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2006)。競賽規則與解釋說明。台北市,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
    王文科(民85)。教育研究法(增定新版)。台北市:五南。
    王國連、劉有德(2006)。以動態光點識別動作協調型態及性別。體育學報(第 39卷第2期)p75-p82。
    王嘉祥(1993)。民國十八年浙江省國術游藝大會紀實(下)。力與美,
    33期,38-45。
    王 潔(1996)。中外十大搏擊。中國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毛彦明、陳詩欣、徐台閩(2007)。跆拳道規則修訂對選手比賽的影響。中華體育季刊,21卷1期 。
    台灣省國術會(1996)。中華民國台灣省國術徒手比賽規則。桃園:台灣省國術會。
    世界跆拳道聯盟。(2003)。跆拳道競賽規則。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編譯。
    朱瑞琪(1995)。武術散手競賽規則探究。中華武術,2期,24-25。
    朱瑞琪(1996)。論散手實戰中運用距離差時間差空間差打法的特點及訓練對策。中國北京,北京大學體育學報,19,90-94。
    何立安(2005)。不同技能水準的跆拳道選手對旋踢攻擊前線索表現及預期能力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余春盛(2006)。不同知覺訓練與技能水準的拳擊選手對右直拳攻擊預期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佟慶輝(1994)。武術散打技法。中國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佟慶輝(1994)。散打腿擊技法。中國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佟慶輝(1994)。散打擒摔技法。中國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佟慶輝(1998)。中國腿法精髓。中國陝西: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佟慶輝(1998)。防摔拿進攻反擊。中國陝西: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佟德仞等(1998)。散打百問。中國陝西: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吳兆祥(1995)。中華武術技擊法。合肥,安徽科學技術。
    吳培協、黃玉萍(2003)。武術進入奧運會的分析研究。大專體育(第64期),26-32。
    邱文頊(1999)。武術散手的動作技巧與得分之關係。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邱金松(1988)。運動社會學。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邱瑞瑯(1996)。國術散打致勝因素之層次分析。國術研究,5(1),31-46。
    邵爽秋等人(1935)。歷屆教育議決案彙編。上海:教育編譯館。
    周桂名(1996)。跆腿道攻擊動作之反應及動力學分析。桃園: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桂名(2000)。跆拳道競賽中裁判判分差異性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報(第八期),53-64。
    周桂名(2005)。跆拳道新國際規則實施對台灣跆拳道比賽訓練之影 響。國立台灣體育學院競技運動學系升等論文。
    易劍東(1995)。民國時期武術競技術論。成都體育學報,21卷3期,7-12。
    施榮華(1992)。武術散手運動之我見。武林,7期,2-3。
    洪正福、林蔭生(1991)。芻議中國散打模式。天津體育學院學報,3
    期,66-69。
    馬志斌(1981)。中國武術往何處去。武林,1期,9。
    馬學智(1998)。跟專家學散手。中國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張 山(1995)。中國散手。中國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張 山(1995)。略談當前競技武術的發展。中華武術,3期,4-5。
    張伯夷(1998)。當代台灣國術史料彙編。台北市:逸文出版有限公司。
    許志耀(2003)。武術散手比賽中戰術模組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
    許樹淵(2002)。運動科研寫作法。台北:師大書院。
    陳天一(1982)。中華國術徒手比賽規則之產生及其資格鑑定辦法。國民體育季刊,11卷(2),181-185。
    陳蔭生主編(1991)。中國近代體育議決案選編。北京,人民體育。
    陳淑真(2006)。跆拳道對打比賽攻擊技術型態之研究-以2006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高中女子組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梁亞東(1994)。散手比賽如何充分展示中國武術風格與特色。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期,35-36。
    戚繼光編著馬明達點校本(1587)。紀效新書。中國北京:人民體育
    出版社。
    教育部體育大辭典編定委員會(1998)。體育大辭典。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國術研究編輯部(1992)。國術競賽制度及規則修(編)訂會議。國術研究,1卷(2),4-11。
    國術之光(1992)。區運擂台賽決廢除主副審制。7卷4期,20頁。
    國際武術聯合會(1991)。國際武術散手競賽規則。中國北京,國際
    武術聯合會。
    黃瑩淨(1986)。運動競賽勝敗歸因之研究。大專體育研究集刊,(第一輯),100-183。
    詹德基等(1995)。國術擂台競賽制度之研究。桃園:國立體育學院編輯委員會,國術研究中心專題研究計畫。
    趙秋榮(1982)。全國武術散手規則研究會追記。武林,5期,4-5。
    趙亭章、樊正治(1994)。運動規則及裁判法論。台灣體育,21-25。
    劉昭晴、相子元。 (1997)。跆拳道比賽男、女得分動作之成績分析。中華體育,41,88-96。
    劉振豐譯(1996)。最新國際柔道規則。中華民國柔道協會。
    蔡仲林(1995)。建立散手技術體系模式初探。中華武術,137,6-8。
    蔡葉榮、許志耀。 (2002)。跆拳道踢擊動作之技術分析。中華體育,
    61,14-19。
    蔡明志(1997)。世界跆拳道錦標賽女子得牌選手攻擊動作型態之攻擊率,得分率及成功率 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葉霽翔(1999)。跆拳道運動在台灣發展過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鄭至坤(2007)。武術散手比賽勝負判定之檢驗與分析-以2005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手比賽為例。台東大學國際體育學術研討會。
    騰野敏彦(1999)。拳擊入門。台北市,益群書店股份有限公司。
    The 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 (W.T.F)(200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