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守德
論文名稱: 朝鮮算學家.南秉吉《測量圖解》初探
指導教授: 洪萬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8
中文關鍵詞: 南秉吉測量圖解朝鮮算學家測量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1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朝鮮算學長久以來,幾乎都是以中算為學習的對象,從開始的「修改」,慢慢的進展到「原創性」思維的出現,從而形成了所謂的「東算」。

    南秉吉在著述《測量圖解》時,他並非單只引用一本書。而是經過消化、吸收了多本中算內容後,挑出了與測量有關的算書《九章算術》、《海島算經》與《數書九章》,再以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按照年代、難易),去編寫《測量圖解》。雖然題目都引自上述三本中算,但是在題目的選取與算法上,南秉吉也都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南秉吉以他所熟悉的「勾股術」、「相似勾股形」、「四率比例」及「開方術」結合劉徽的註解,再輔以從《數理精蘊》所習得的現代西方數學知識,使他描繪出該題的圖解,讓後人更容易以當時熟悉的數學知識,了解古代「勾股測量」的理論。本書所使用之數學,均以「勾股術」貫川全書,亦可幫助讀者對「勾股術」在中國發展的演變有者進一步的認識。

    《測量圖解》此書可說是第一本專論測量問題的書,在此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中算解法的原貌」與「西方數學解法」的比較與對照,這種做法呈現了「勾股術」的多種樣貌,給予讀者不同的思考方向,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南秉吉之所以能成為韓國偉大的算學家,其理甚明。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回顧 1 1.2.1 參考文本來源探索 2 1.2.2《測量圖解》之<九章重差>、<海島算經>版本來源探索 3 1.2.3《測量圖解》之<數書九章>部分版本來源探索 4 1.3 研究取向 7 第2章 《測量圖解》的歷史脈絡 2.1中韓數學交流的概況 9 2.2南秉吉的生平、算學著作與交遊 11 2.2.1南秉吉的生平簡介 11 2.2.2南秉吉的算學著作 11 2.2.3南秉吉的算學交遊 14 第3章 《測量圖解》內容分析(一) 3.1《測量圖解》內容簡介 16 3.2.〈九章重差〉部分內容分析 16 3.2.1體例 17 3.2.2邑方類 17 3.2.3測高、遠、深類 22 3.2.4〈九章重差〉小結 23 3.3.〈海島算經〉部分內容分析 23 3.3.1體例 24 3.3.2重表法 24 3.3.3連索法 29 3.3.4累矩法 32 3.3.4〈海島算經〉小結 37 第4章 《測量圖解》內容分析(二) 4.1《測量圖解》之數書九章部分內容分析 39 4.1.1體例 39 4.2.〈數書九章測望類分析〉 39 4.3《測量圖解》的知識結構分析 56 第5章 結論 60 附錄: 附錄一:《測量圖解》錯誤訂正 62 附錄二:《測量圖解》詳細對比 63 參考資料:

    一、史料

    1. 韓國.李尚,《借根方蒙求》,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4)》,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2. 韓國.李尚,《算術管見》,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4)》,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3. 韓國.李尚,《翼算》,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4)》,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4. 韓國.南秉吉,〈春秋日食攷〉,收入金時鄴編,《韓國經學資料集成》《春秋六》,首爾市:成均館大學校出版部,1998年。

    5. 韓國.南秉吉,《緝古演段》,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5)》,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6. 韓國.南秉吉,《測量圖解》,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5)》,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7. 韓國.南秉吉,《勾股述要圖解》(又名《劉氏勾股述要圖解》),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6)》,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8. 韓國.南秉吉,《無異解》,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6)》,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9. 韓國.南秉吉,《九章術解》,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6)》,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0. 韓國.南秉吉,《算學正義》,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7)》,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1. 韓國.南秉哲,《圭齋先生文集》,收入韓國文集編纂委員會編,《韓國歷代文集叢書》,首爾市:景仁文化社,1999年。

    12. 韓國.南秉哲,《海鏡細艸解》,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5)》,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3. 韓國.洪大容,《籌解需用》,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3)》,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4. 韓國.洪正夏,《九一集》,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2)》,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5. 韓國.金容雲編,《籌學入格案》,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10)》,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6. 韓國.金容雲編,《籌學先生案》,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10)》,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7. 韓國.金容雲編,《籌學八世譜》,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10)》,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8. 韓國.黃胤錫,《算學入門》,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3)》,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19. 韓國.黃胤錫,《算學本源》,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3)》,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年。

    20. 韓國.裴相說,《書計瑣錄》,收入金容雲主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4)》,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 年。

    21. 韓國.趙羲純,《筭學拾遺》,收入金容雲主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學篇(8)》,首爾市:驪江出版社,1985 年。

    22.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朝鮮王朝實錄》,首爾市,1963年。

    23. 唐.王孝通,《緝古算經》,收入郭書春、劉鈍點校,《算經十書》,台北:九章出版社,2001年。

    24. 南宋.秦九韶,《數書九章》,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5. 南宋.楊輝,《詳解九章算法》,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6. 南宋.楊輝,《楊輝算法》,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7. 元‧李冶,《測圓海鏡》,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8. 元‧李冶,《益古演段》,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9. 元‧朱世傑,《算學啟蒙》,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30. 元‧朱世傑,《四元玉鑑》,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31. 清‧李潢,《緝古算經攷注》,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四,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32. 清‧康熙御製,《數理精蘊》,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三,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33. 清.張敦仁,《緝古算經細草》,收入清.鮑廷博校刊《知不足齋叢書》,收入嚴一萍選輯,《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藝文印書館印行。

    34. 郭書春、劉鈍點校,《算經十書》,台北:九章出版社,2001年。

    35. 錢寶琮校點,《算經十書》,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四(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二、近人著作

    1. 王大任、林秋山主編,《中韓文化論集 第三輯》,臺北市:中華學術院韓國研究所,1975年。

    2. 王文珮,《楊輝算法探微:一個HPM的觀點》,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3. 王薇、楊效雷、吳振清著,白新良主編,《中朝關係史:明清時期》,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4. 孔國平,《李冶朱世傑與金元數學》,石家庄: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5. 孔國平,《測圓海鏡導讀》,漢口: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6. 中國實學研究會編,《中韓實學史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7. 北京大學亞太研究中心朝鮮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朝鮮學論文集 第一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8. 朱立熙 ,《韓國史:悲劇的循環與宿命》,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9. 朱雲影,《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

    10. 李元淳,《朝鮮西學史研究》王玉洁、朴英姬、洪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11. 李元淳、崔柄憲、韓永愚,《韓國史》詹卓穎譯,台北:幼獅文化事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12. 李丙燾,《韓國史大觀》許宇成譯,台北市:正中書局,1961年。

    13. 李成茂,《高麗朝鮮兩朝的科舉制度》韓璉瑰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14. 李成茂,《朝鮮初期兩班研究》楊秀芝譯,台北: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1996年。

    15. 李兆華,《漢字文化圈數學傳統與數學教育》,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

    16. 李秀卿,《二次方程式的幾何思維之歷史研究:以中國與回教世界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17. 李迪、郭世榮編,《清代著名天文數學家梅文鼎》,上海: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1988年。

    18. 李迺揚,《韓國歷史的傳真》,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19. 李基白,《韓國史新論》林秋山譯,臺北:國立編譯館,1985年。

    20. 李甦平等著,《中國、日本、朝鮮實學比較》,合肥市: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

    21. 李甦平主編,《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 韓國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黃心川主編《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2000年。

    22. 李繼閔,《《九章算術》及其劉徽注研究》,台北:九章出版社,1992。

    23. 李儼,《中國數學大綱(修訂本)》,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三(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24. 杜石然,《數學.歷史.社會》,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

    25. 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26. 吳文俊主編,《中國數學史大系》第七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27. 吳秉鴻,《李尚《借根方蒙求》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28. 吳輯,《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中華書局。

    29. 林炎全,《《緝古算經》探討》,台中: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2001年。

    30. 林肯輝,《《書計瑣錄》之內容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31. 林泰輔,《朝鮮通史》陳清泉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32. 林倉億,《中國清代1723~1820年間的借根方與天元術》,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33. 周宗奎,《黃胤錫《算學入門》探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34. 洪宜亭,《從《籌解需用》看洪大容的數學與實學思想》,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35. 姜萬吉,《韓國近代史》賀劍城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年。

    36. 孫梅茵,《朴繘《籌學本原》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37. 崔根德,《韓國儒學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38. 張存武,《清代中韓關係論文集》,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39. 張存武,《清韓宗藩貿易1637~189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39)),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

    40. 郭書春,《古代世界數學泰斗劉徽》,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41. 郭書春、劉鈍點校,《算經十書》,台北:九章出版社,2001年。

    42. 郭書春匯校,《匯校九章算術》,台北:九章出版社,2004年。

    43. 黃秉泰,《儒學與現代化》劉李勝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年。

    44. 黃寬重主編,《中韓關係中文論著目錄(增訂本)》,臺北:中央研究院東北亞區域研究,2000年。

    45. 復旦大學韓語研究中心編,《韓國研究論叢》第七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46. 葉吉海,《李朝世宗時期的朝鮮算學》,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47. 葉泉宏 ,《明代前期中韓國交之研究(一三六八─一四八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48. 楊昭全、韓俊光,《中朝關係簡史》,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2年。

    49. 董作賓等著,.《中韓文化論集(一)、(二)》,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5年。

    50. 董芳成,《從「啟蒙」觀點看朱世傑的《算學啟蒙》》,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51. 劉為,《清代中朝使者往來研究》,哈爾濱市: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52. 蔡茂松,《韓國近世思想文化史》,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53. 鄭判龍、李鍾殷主編,《朝鮮─韓國文化與中國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54. 鄭鳳凰,《李銳對宋元算學研究─從算書校注到算學創作》,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55. 錢寶琮主編,《中國數學史》,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五(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56. 錢寶琮,《中國算學史(上篇)》,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一(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57. 錢寶琮等著,《宋元數學史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6年。

    58. 蕭文俊,《朝鮮算學家學習中國古代數學文本的轉化:以南秉哲(1817~1863)《海鏡細艸解》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59. 韓美鏡,《北宋、高麗書籍交流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60. 簡江作,《韓國歷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88年。

    三、期刊論文

    1. 孔國平,〈《四元玉鑑》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1201~1204。

    2. 孔國平,〈《益古演段》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871~872。

    3. 孔國平,〈《測圓海鏡》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725~728。

    4. 田華麟,〈談朝鮮李朝後期的教育〉,收入《東北師大學報》1982年第5期(總第79期)(長春市:東北師大學報編輯部,1872年),頁108~111。

    5. 李柏春,〈漢語區的數學交流〉,收入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集》第四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1993年),頁68~74。

    6. 李相殷,〈儒學與韓國思想〉,收入王大任、林秋山主編 ,《中韓文化論集 第三輯》(臺北市:中華學術院韓國研究所,1975年)頁91~113。

    7. 李儼,〈從中國算學史上看中朝文化交流〉,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八(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559~563。

    8. 李儼,〈近代中算著述記〉,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六(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494~717。

    9. 何紹庚,〈《數書九章》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431~437。

    10. 沈儀琳,〈儒教文化與朝鮮〉,收入北京大學亞太研究中心朝鮮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朝鮮學論文集 第一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頁112~131。

    11. 金虎俊,〈《九章算術》、《綴術》與朝鮮半島古代數學教育〉,收入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集》第四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1993年),頁64~67。

    12. 金虎俊,〈歷史上的中國天算在朝鮮的傳播〉,收入《中國科技史料》第十六卷第四期(1995年),頁3~7。

    13. 金容雲,〈泛範式與李朝數學〉,收入劉鈍、韓琦等編,《科史傳薪》(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頁185~200。本文由郝劉祥譯自 Kim Yong Woon, “Pan-paradigm and Korean Mathematics in the Choson Dynasty”, Korea Journal, March 1986.

    14. 林倉億,〈《九章術解》卷八校勘〉,收入《HPM通訊》第六卷第二、三期合刊(2003年),頁4~9。

    15. 林熒澤〈實事求是的學術傳統和開化思想〉,牛林杰譯,收入中國實學研究會編,《中韓實學史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頁231~240。

    16. 洪萬生,〈數學典籍的一個數學教學的讀法:以《赤水遺珍》為例〉,收入《中華科技史同好會會刊》第一卷第二期(2000年7月),頁35~43。

    17. 洪萬生,〈《無異解》中的三案初探:一個HPM的觀點〉,收入《科學教育月刊》第八卷第三期(2000年),頁215~224。

    18. 洪萬生,〈東算史研究與歷史論述的主體性〉,收入《台灣歷史學會會訊》第16期(年),頁73~76。

    19. 洪萬生,〈文化多樣性與輝格式史觀–參加第九屆國際中國科技史會議有感〉,收入《科技報導》中華民國九十年十二月十五日第十八、十九版(2001年)。

    20. 洪萬生,〈十八世紀東算與中算的一段對話:洪正夏vs. 何國柱〉,《漢學研究》第二十卷第二期(2002年),頁57~80。

    21. 洪萬生,〈中日韓數學文化交流的歷史問題〉,收入王玉豐主編,《科技、醫療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2年。)頁61~72。

    22. 洪萬生,〈朝鮮儒家讀九章-以趙泰耇〈九章問答〉為例〉,收入《國史館學術集刊》第二期(2003年),頁297~324。

    23. 洪萬生,〈數學文化的交流與轉化:以南秉吉(1820-1869)的《算學正義》為例〉,收入《師大學報》第四十卷第八期(2003年),頁21~38。

    24. 洪萬生,〈誰發明了代數學〉,收入洪萬生,《孔子與數學》(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頁157~178。

    25. 洪萬生,〈清初西方代數之輸入〉,收入洪萬生,《孔子與數學》(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頁179~1203。

    26. 洪萬生,〈數學史與代數學習〉,收入《科學月刊》第二十七卷第七期(台北:科學月刊雜誌社,1996年),頁560~567。

    27. 高宏林、李小娟,〈《楊輝算法》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1045~1046。

    28. 馬濤,〈論南秉哲的“格致之實學”〉,收入復旦大學韓語研究中心編,《韓國研究論叢》第七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頁367~378。

    29. 郭世榮、李迪,〈何國柱與朝鮮洪正夏討論數學問題的由來〉,收入《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第33卷第2期(2004年),頁209~212。

    30. 郭書春,〈《詳解九章算法》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943~948。

    31. 黃清揚,〈南秉吉《九章術解》卷七校勘〉,收入《HPM通訊》第六卷第二、三期合刊(2003年),頁1~4。

    32. 陳鳳珠,〈《九章術解》卷二校勘〉,收入《HPM通訊》第五卷第十一期(2002年),頁8~12。

    33. 鄒大海,〈《算學啟蒙》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一(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1119~1121。

    34. 葉吉海,〈《九章術解》卷六校勘〉,收入《HPM通訊》第六卷第一期(2003年),頁8~13。

    35. 楊瓊茹,〈《九章術解》卷五校勘〉,收入《HPM通訊》第六卷第一期(2003年),頁3~7。

    36. 蔣復璁,〈中韓書緣〉,收入董作賓等著,.《中韓文化論集(二)》(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5年),頁275~294。

    37. 錢寶琮,〈王孝通《緝古算術》第二題、第三題術文疏証〉,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九(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578~613。

    38. 錢寶琮,〈楊輝〉,收入杜石然、郭書春、劉鈍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卷一(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311~318。

    39. 錢寶琮,〈增乘開方法的歷史發展〉,收入錢寶琮等著,《宋元數學史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6年),頁36~59。

    40. 錢寶琮,〈秦九韶《數學九章》研究〉,收入錢寶琮等著,《宋元數學史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6年),頁60~103。

    41. 魏保華,〈天元術與借根方比例〉,收入《數學史研究文集》第五輯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3年),頁115~122。

    42. 韓琦,〈《數理精蘊》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三(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1~10。

    43. 蘇俊鴻,〈韓國數學文本《九章術解》卷一校勘〉,收入《HPM通訊》第五卷第十一期(2002年),頁3~7。

    44. 蘇惠玉,〈《九章術解》卷四校勘〉,收入《HPM通訊》第五卷第十二期(2002年),頁7~9。

    45. 蘇意雯,〈從一封函札看中韓儒家明算者的交流〉,收入《HPM通訊》第四卷第八、九期合刊(2001年),頁3~6。

    46. 蘇意雯,〈《九章術解》卷三校勘〉,收入《HPM通訊》第五卷第十二期(2002年),頁3~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