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詠春 |
---|---|
論文名稱: |
臺北市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行銷關係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張明輝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3 |
中文關鍵詞: | 學校創新經營 、學校行銷 |
英文關鍵詞: |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school market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75 下載:2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行銷的現況,剖析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背景變項的學校教育人員知覺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行銷的差異情形,探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行銷間的關係,並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相關建議。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蒐集與探究相關文獻,以建立本研究之理論架構,並編製「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行銷現況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以臺北市77所國民小學之校長、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與未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為研究對象,共寄發問卷592份,回收有效問卷399份,有效回收率為67.40%。問卷處理採SPSS for Windows 18.0套裝軟體程式進行統計分析,將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綜合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臺北市國民小學創新經營現況屬於良好程度,其中以「學生活動創新」層
較高,「課程教學創新」層面較低。
二、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現況屬於良好程度,其中以「互動行銷」層面較
高,「外部行銷」層面較低。
三、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對學校創新經營現況的知覺程度明顯高於兼任行政職
務教師與未兼任行政職務教師。
四、臺北市國民小學設校歷史為10年以下的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創新經營現況
的知覺程度明顯高於其他設校歷史者。
五、臺北市國民小學背景變項中,不同「性別」、「年齡」、「學歷」、「服
務年資」、「學校規模」之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創新經營現況的知覺程度
無顯著差異。
六、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對學校行銷現況的知覺程度明顯高於兼任行政職務教
師與未兼任行政職務教師。
七、臺北市國民小學年齡為50歲以上的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現況的知覺程
度明顯高於其他年齡者。
八、臺北市國民小學服務年資為26年以上的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現況的知
覺程度明顯高於其他服務年資者。
九、臺北市國民小學背景變項中,不同「性別」、「學歷」、「學校規模」、
「設校歷史」之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現況的知覺程度無顯著差異。
十、臺北市國民小學創新經營整體及各層面與學校行銷,具有高度正相關。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所獲之結論,分別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與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chool marketing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when presented in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the method adopted for the study was questionnaire survey. Based on the results drawn from the literature review, a questionnaire named “The questionnaire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chool marketing” was developed. The 592 subjects were randomly sampled from 77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and 399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PSS for Windows version 18.0, and th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wer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were used.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conclusions are synthesized as follows:
1. The awarenes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orientations was scored high. Among all aspects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the innovation of student activity” aspect is scored the highest, but “the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pect is scored the lowest.
2. The awarenes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school marketing orientations was scored high. Among all aspects of school marketing, “interactive marketing” aspect is scored the highest, but “external marketing” aspect is scored the lowest.
3. From educators’ perspective to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ir position. Principals get higher scores.
4. From educators’ perspective to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school history. Educators in school history of less than 10 years get higher scores.
5. From educators’ perspective to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gender, age, degree, and years of service and school scale.
6. From educators’ perspective to school marketing,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ir position. Principals get higher scores.
7. From educators’ perspective to school marketing,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ir age. Educators of more-than-50-year-old get higher scores.
8. From educators’ perspective to school marketing,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years of service. Educators of service more than 26 years get higher scores.
9. From educators’ perspective to school marketing,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gender, degree, school scale and school history.
10. There is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whole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or its individual aspect and school marketing.
Finally, referent advices deduced from this study will be provided for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uthority, school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與學校教育革新。教育研究集刊,45,35-55。
王奕婷(2004)。我國高等教育行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世維(2009)。國小外部行銷對家長滿意度之影響:互動行銷的干擾效
應。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縣。
王翠品(2002)。內部行銷作為、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H
連鎖娛樂事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中華創意發展協會(2009)。InnoSchool2009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簡章。2009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pnjh.tyc.edu.tw/upfiles/school/board/5115/1235028788_1-980219-8.pdf
毛連塭(2000)。創造力研究的發展。載於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合著),創造力研究(頁56-125)。臺北市:心理。
史百誠(2003)。從創新擴散角度探討新科技技術行銷策略之影響—以全球資訊大廠推廣Web Services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江長雄(2006)。學校行銷組合策略與組織績效之關係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江明修(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2-0301-H004-060)。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余朝權(1998)。現代行銷管理。臺北市:五南。
吳毓琳(2001)。國民中學學校行政運用知識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宗立(2004)。學校經營的行銷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61,62-69。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清(2001)。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思華(2004)。知識經濟要以創新為引擎。天下雜誌,315,40。
吳思華(2005)。談創新。商業週刊電子報,2009年7月20日,取自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
吳炳銅(2006)。教育行銷學。臺北縣:冠學。
吳素菁(2004)。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以四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圖書館教育月刊,43,1-7。
吳清山(2004)。學校組織創新經營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2005)。學校創新經營方案之建構。中等教育,56(3),4-26。
吳清山(2006)。臺灣教育改革的檢討與策進:1994-2006年,教育資料集刊,32,1-22。
吳清山、林天祐(2001)。策略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41,66。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5a)。教育新辭書。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5b)。人口少子化,教育研究期刊,135,155。
吳筱瑩(2006)。企業核心資源與行銷組合創新策略對市場績效影響之研
究—以台北市大型百貨公司為對象。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桃園市。
沈健華、周春美和許舒翔(2002)。技職院校教育行銷策略之探討。技術
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9,9-13。
李秀櫻(2007)。臺中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學校行銷策略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汪宗明(2006)。國民小學知識延續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桃園縣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汪家安(2006)。臺灣高級中等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新發(1999)。透視學習型組織,中等教育,50(1),49-53。
林新發(1998)。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型學校,國民教育,39(2),11-18。
林文勝(2006)。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孟瑜(2007)。高雄縣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學校行銷策略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建志(2003)。高雄市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虹妙(2005)。臺北市高職學校創新經營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筱瑩(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慶川(2001)。國民小學教育人員與家長對教育行銷實施現況之知覺與態度。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瓊惠(2004)。臺東縣國民小學家長對學校行銷策略與學校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未出版,臺東縣。
林俊毅(1997)。網路行銷的現況與迷思,0與1Byte科技雜誌,196-201。
林瑞麟(2009)。網路社群創新行銷之研究—以婚宴產業為例。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邱裕賓(1997)。從行銷層面探討企業建構電子商店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姚欣宜(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苗如茵(2001)。成人高等教育行銷策略之研究:以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為
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高宜凡(2005)。校園埋「樁腳」,帶動線上超人氣。e天下雜誌網。2009年10月2日,取自http://www.cwk.com.tw/cw/enterprise/login.asp
高登第譯(2004)。Kotler, P. 著。科特勒談行銷—如何創造、贏取並主宰市場(How to create, win, and dominate markets)。臺北市:遠流。
徐瑞霞(2006)。臺北縣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秦夢群(1999)。營造學習型組織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27,9-12。
翁福元(2007)。英國1990-2007年教育改革分析:市場化的觀點。教育資料集刊,36,191-210。
國立臺灣大學(2009)。臺大2009杜鵑花節。2010年3月9日,取自
http://www.ntu.edu.tw/activities/azalea2009/index.html。
國立政治大學(2009)。國立政治大學2009年包種茶節活動。2010年3月
9日,取自http://aca.nccu.edu.tw/p5-affair_tea2.asp。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9)。校園活動。2010年3月9日,取自
http://archives.lib.ntnu.edu.tw/c5/c5_2.jsp。
張德銳(1999)。現代教師在學習型學校應扮演的角色,教育資料與研究,27,13-16。
張吉成、周談輝(2004)。知識管理與創新。臺北市:全華。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臺北市:學富。
張明輝(2003)。精緻學校經營的理念、策略與執行措施。載於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編印:精緻教育在臺北,10-26。
張明輝、顏秀如(2005a)。英、紐、澳及瑞典中小學家長教育選擇權。教育研究期刊,135,48-65。
張明輝、顏秀如(2005b)。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中等教育,56(3),28-53。
張明輝(2009)。學校經營與管理新興議題研究。臺北市:學富文化。
張新基(2008)。國民小學創新經營、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瑛真(2004)。學校行銷策略在國民小學之應用—一所臺中市國民小學之個案分析。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張鈿富、王世英、葉兆祺(2007)。美、日、德、法、英國家教育政策分析。教育資料集刊,36,21-152。
張銀釵(2003)。臺北市社區大學教育行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曹忠成(2008)。嘉義縣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運作與家長學校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莊立民(2002)。組織創新模式建構與實證之研究—以臺灣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許詩旺(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郭喜謀(2005)。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郭振生(2003)。內部行銷導向、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南地區國民小學為例。私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今珍(2004)。學校本位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曉瑩(2000)。師範校院教育行銷現況、困境及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宗顯(2004)。平衡計分卡的基本觀念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24,52-58。
黃怡真(2008)。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僕人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俊英(2000)。行銷管理—策略性的觀點。臺北市:華泰。
黃俊英(2007)。行銷學的世界。臺北市:天下遠見。
黃建翔(2007)。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雅琪(200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義良(2004)。國民中小學學校行銷指標與行銷運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義良(2005)。國中小學校行銷指標與行銷運作之研究,師大學報,50(2),139-158。
黃曉芬(2003)。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三所私立國小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黃韻如(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懿嬌(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映瑀(2005)。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品牌形象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鵬飛譯(2002)。Zeithaml, A. V. & Bitner, J. M.著。服務行銷(Service Marketing)。臺北市:華泰。
湯堯(2001)。學校經營與管理:大學經費分配、募款與行銷。臺北市:五南。
楊子江、王美音譯(1997)。Nonaka, I. &Takeuchi, H. 著。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The knowledge : Creating company)。臺北市:遠流。
楊文達(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幼蘭譯(2004)。R. Luecke 編著。如何做好創新管理(Managing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臺北市:天下遠見。
楊惟曾(1995)。臺灣地區成人教育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榮泰生(1997)。行銷管理學。臺北市:五南。
榮泰生(2001)。行銷學。臺北市:五南。
齊若蘭譯(2004)。P. Drucker著。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臺北市:遠流。
鄔亦翎(2006)。創新品牌的行銷策略-以袖珍商品產業為例。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縣。
廖勝能(2001)。學校組織氣氛與知識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廖傳結(2008)。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7)。臺北市96年度創造力教育推動計畫。2009年
6月19日,取自http:// nsysu002. ifantech.net/files/file_ download/09- taipei%20city.pdf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統計室(2008)。97學年度臺北市各級學校概況表。2009
年8月2日,取自http://newweb.tp.edu.tw/public/public.asp?SEL=77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8)。97學年度臺北市教育統計。2010年3月9日,取自http://newweb.tp.edu.tw/public/public.asp?SEL=52
蔣永明(2005)。內部行銷對組織創新及組織績效之影響—以連鎖眼鏡業G公司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純姿(2005)。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蔡啟通(1997)。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愛慈(2007)。內部行銷、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創新關聯性之研究—以臺南市稅捐稽徵處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樓永堅、方世榮譯(2006)。Kotler, P., & Keller, K. L.著。行銷管理學(Marketing management)。臺北市:東華。
鄭志隆(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人格特質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鄭佳宜(2006)。國民小學學校形象與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鄭睿祺(2001)。吸收能力、轉換能力與組織創新關聯性之研究—以臺灣流行服飾業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禎佩(2002)。師範學院教育行銷研究—以屏東師院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鄭福妹(2006)。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以臺北縣特色學校方案參與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鄭勵君(1998)。學校形象之行銷管理與策略淺析。高市文教,63,55-59。
鄭慶宗(2000)。網路企業品牌建構與管理之初探性研究-以入門網站為
例。輔仁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葉志輝(2000)。線上遊戲作為網路行銷工具之初探-以大安銀行e-guess
猜謎網為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未出版,桃園市。
盧延根(2004)。國民教育階段學校創新經營的限制原素與解決策略之探究。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15(2),76-87。
盧昭燕(2008)。芝加哥總部廚房的祕密-百變麥當勞,經濟寒冬新明星。
天下雜誌網。2009年10月2日,取自http://www.cwk.com.tw/cw/ente
rprise/login.asp
賴士葆(1996)。商學總論。臺北市:麥田。
賴姿蓉(1998)。組織創新對人力資源管理角色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薛國偉(2008)。創新行為與品牌行銷策略對其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以文化創意產業之表演與出版創作組織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戴國良(2002)。行銷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水乾(2003)。臺南縣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簡文娟(1999)。組織創新氣候評鑑量表之建立—以高科技產業為實證研究對象。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簡希帆(2006)。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簡芳娥(2003)。我國製造業創新產品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顏秀如(2006)。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顏杰民(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富峰(1998)。內部行銷。臺北市:天下文化。
魏惠娟(2006)。臺灣地區學校行銷研究評析及其對學校行銷策略規劃的啟示:1984-2004的探索。教育政策論壇,9(2),131-154。
羅得良(2005)。台灣中小企業產品創新與國際行銷策略之研究。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靜好(2007)。內部行銷、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二、英文部分
Amabile, T. M. (1988).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In B. M. Straw & L. L. Cumming (Eds.). Rea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 10, 123-167.
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 in context: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Oxford: Westview Press.
Anahid, P. (2002). An innovative marketing model: Promoting technical programs by conducting one-day conferenc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67202)
Abbott, L. (1955). Quality and competition : An essay in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all, S. J. (1993). Education markets, choice and social class: The market as a class strategy in the UK and USA.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4(1), 3-19.
Bellum, J. M. (2003). Rogers’ innovation process in organization:Information systems implementation in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Lincoln City.
Brown, R. (1992). “Managing the “S” Curves of Innovation,”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9, 61-72.
Burgess, G. H. (1989).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ooms, B. H., & Bitner, M. J. (1981). Marketing strategics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for service firms. In Donnelly, J. H. & Gerog, W. R. (Eds.). Marketing of service,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Berry, L. L. (2000). Relationship marketing of service-growing interest.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3, 236-245.
Cooper, J. & Cronin, J. (2000). Internal Marketing: A Competitive strategy for the long-tern care industr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Jun, 177-181.
Connor, C. M. (1999). Marketing strategic one school’s success story. Independent School, 58(3), 38-39. (EBSCO: AN 2522736)
Certo, S. C. (2003). Modern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Cooper, R. G. & Kleinschmidt, E. J. (1987). New products: What separates winners from losers?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4(3),169-184.
Drucker, P. F. (1985).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London: Heinemann.
Drucker, P. F. (1986).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Droge, M., & Shrader-Harvey, E. (2002). Learning
environments designed for the occupants: Three case studies of innovative elementary school design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73978).
ENQA (2003). The Bologna declaration of 19 June 1999: 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European ministers of education.
Retrieved Aug. 2. 2009 from
http://www.bologna-berlin2003.de/pdf/bologna_declaration.pdf
Gary, L. (1991). Marketing education.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Garvin, D. A. (1993).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1(4), 78-91.
Gronroos, C. (1994). From marketing mix to relationship marketing towards paradigm shift in marketing. Management Decision, 32(2), 4-22.
Hekmat, F. & Heischmidt, K. A. (1993). Application of program life cycle concept for fund raising strategies in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4(2), 121-126.
Hanson, E.M. (2003).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olt, K. (1988). The role of the user in product innovation, Technovation, 12, 53-56.
Johnson, E., Scheuing, E., & Gaida, K. (1986). Profitable service marketing. Homewood, IL: Dow-Jones Irwin.
Kotler, P. & Levy, S. J. (1969). 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33(1), 10-15.
Kotler, P., & Fox, K. F. (1995).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otler, P., & Armstrong, G. (2000). Marketing: An introduction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Kotl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8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Kirkgoz, Y. (2008). Curriculum innovation in Turkish primary education.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6(4), 309-322.
Lunenburg, F. C., & Ornstein, A. C. (2000).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s (3rd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Molenaar, C. (1995). Interactive marketing. England: Gower.
Oates, Keith. (1997). Innovation is everybody’s business. Management Service, 41(5), 8-13.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CA: Prentice-Hall.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Sharma, R. (2001). Innovation in schools: Identifying a framework for initiating, sustaining and managing the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53598)
Swieringa, J., & Wierdsma, A. (1992). Becom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Beyond the learning curve. Wokingham, MA: Addison-Wesley.
Southworth, G. (1994). “The learning school”, in P. Ribbin & E. Burridge (Eds.) Improving education : Promoting quality in schools. London: Cassell.
Senge, P. M.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nization. New York: Currency Doubleday.
Slater, S. F. & Narver, J. C. (1998). Customer-led and market-oriented: Let's not confuse the two.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 1001-1006.
Schmitt, B. H. (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5(1), 53-67.
Tang, H. K. (1998).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 Technovation, 18(5), 297-309.
Tushman, M. L. & Nadler, D. (1986). Organizing for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8(3), 74-92.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7). Building on results: A blueprint for Strengthening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Retrieved Aug. 2. 2009 from
http://www.ed.gov/policy/elsec/leg/nclb/buildingonresults.pdf
Visscher, A. J. (1999). Managing schools towards high performance: Linking school management theory to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knowledge base. Exton, PA: Swets & Zeitlinger.
Whitty, G. (1997). Marketization, the state, and the reform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In Halsey, A. H. (Eds.), Education, culture, economy, socie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olf, T. (1990).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