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政憲 Wu Cheng-Shien |
---|---|
論文名稱: |
日治時期臺灣的電燈發展(1895-1945)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Lamp in Japamese Rule |
指導教授: |
林明德
Lin, Ming-De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畢業學年度: | 86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臺灣 、電燈 、日治時期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章除緒論,結論外,共分七章二十一節,第二章首先討論歐美電燈發展背景,日本引進電燈經過,清末臺灣使用電燈情形,並指出1890年代以後,才是我們現今熟悉的電燈發展型態.第三章分析臺灣照明工具之變遷,以油燈,瓦斯燈,電燈三者遞嬗為中心,指出臺灣幾乎是由油燈往電燈過渡,1903年起臺灣進入電燈世紀,然因消費能力,消費習慣,距輸電線遠近等因素.以致在照明工具變遷中屬性並不明顯.第四章首先以一向為人忽略之臺北電燈株式會社與臺北電氣株式會社,說明官營電力之動機並非如總督府宣傳規模可大,設備可周,主要是京都電燈會社有意收購臺北電氣株式會社之股票,總督府不願利權外落,出面收為官營.其次,指出日治時期電力發展應由二期分為三期,並以四條發展主軸來觀察.第五章指出電燈推行之初,總督府對電燈業務表現用心,銳意經營,彈性修改規則,增進彼此瞭解.其次,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臺灣電燈成本低於日本與朝鮮.技術上更非完全倚賴日本.第六章指出總督府電力規劃具有區域獨佔,割據意識等特質,這種獨佔設計不能為民眾謀求最大福祉,反使市場成為賣方市場,又次,探討民眾與電力公司之戶動,指出個人力量極為有限,必需團結才有談判籌碼.電燈降價運動在警察,街庄,保甲層層網羅下,還能有少數成功案例,促使電力公司給予合理對待,彌足珍貴.第七章首先討論電燈緩緩走入生活之進程,其影響不僅在於物質層面,更浸潤到文化層面,這其中包含權利義務觀念之養成,生活態度之轉變等等.再透過燈塔,電影放映機,誘蛾電燈觀察電燈應用之情形.第八章探討戰爭時期的電燈發展,透過燈火管制,第一次將全臺灣電燈命運緊緊相繫.同時,戰爭時期正好也是電燈廣告高峰,小小電燈亦須在總督府動員序列中分配到自己的戰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