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琦媛
論文名稱: 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of the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for Teenagers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指導教授: 張樹倫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9
中文關鍵詞: 青少年藝文活動休閒阻礙
英文關鍵詞: teenagers, the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leisure constraint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1下載:8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
    摘 要
    為了提高國內從事藝文活動的人口,以提昇國民素質,本研究乃從可塑性高之青少年休閒活動來談起,欲探討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休閒時間參與藝文活動的現況及不參與藝文活動的因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一、瞭解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的現況。
    二、探討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的阻礙因素。
    三、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性別、教育程度、居住地區、家庭藝文經驗)之青少年對於藝文活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差異情形。
    四、研擬推動青少年從事藝文活動之建議事項,以供家庭、學校及教育單位、政府相關單位等推展青少年藝文活動之參考。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分層叢集取樣方式,抽取台北縣市公立國中、高中、高職學生,共1291名學生,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現況與阻礙因素問卷」,將問卷所得資料加以量化後,利用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法事後比較、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將資料分析,並進行討論。

    本研究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大台北地區青少年藝文活動參與之現況:
    藝文活動參與率偏低。在參與藝文活動的類型上,最常參與的前三項為:「電影」、「一般性展覽」、「現代音樂」。參與藝文活動時的友伴多以「同學、好友」等同儕團體為對象。交通方式,最常使用的為「捷運」,其次為「公車」。資訊獲得的管道,最常為「電視」、其次為「網路」、再者為「報紙」。
    二、大台北地區青少年藝文活動之阻礙因素
    經因素分析後,得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藝文活動的阻礙七大因素為:「個人價值觀」、「設施與環境」、「外在資訊及資源」、「社會角色」、「社會網路及重要他人影響」、「金錢與購票因素」、「勝任感」。而「金錢問題」是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時,最大的藝文活動阻礙。
    三、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藝文活動參與之差異及影響情形
    1.不同性別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整體藝文活動」及「流行音樂演唱會」、「電影」、「美術及文物類展覽」、「舞蹈」、「現代戲劇」、「現代音樂」等各類型的藝文活動層面有顯著差異。
    2. 不同教育程度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流行音樂演唱會」、「電影」、「一般性 展覽」、「美術及文物類展覽」、「現代戲劇」、「傳統戲劇與民俗陣頭」等六類型的藝文活動層面有顯著差異。
    3.不同居住地區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電影」、「一般性展覽」、「美術及文物類展覽」三類型的藝文活動層面有顯著差異。
    4.不同家庭藝文經驗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參與「整體藝文活動」及其他各類型藝文活動皆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藝文活動阻礙因素之差異情形
    1.不同性別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整體藝文活動阻礙」及各項藝文活動阻礙因素上,皆有顯著差異。
    2.不同教育程度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整體藝文活動阻礙」上無顯著差異,但在「社會角色」、「金錢與購票因素」、「勝任感」等三項藝文活動阻礙因素上,有顯著差異。
    3.不同居住地區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整體藝文活動阻礙」及「外在資訊與資源」、「勝任感」兩項藝文活動阻礙因素上有顯著的的差異
    4.不同家庭藝文經驗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整體藝文活動阻礙」及各項藝文活動阻礙因素上有顯著的的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家庭、學校及教育單位、政府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方面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未來推展青少年藝文活動及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of the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for Teenagers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Abstract

    The primary goal of present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trend for teenagers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in participating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in their leisure time and the factors of leisure constraints. In current study,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 and the methods of statistic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 method, an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re employed for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ccording to present study, I found:

    1.The rate of participation of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for teenagers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is relatively low. The three activities with most participation are movies, general exhibition, and modern music. They usually go with their classmates and friends. Rapid Transit Systems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ransportation and bus is the next commonly used on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nformation channel is television followed by internet and newspaper.

    2.There are seven factors of leisure constraints that prevent teenagers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from participating the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i.e., personal value, equipments, facilities and leisure environment, external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social roles, social network and the influence of significant others, money and the factors to purchase the tickets, and the competence. Money is the key leisure constraints for teenagers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to participate the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3.Teenager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rticipating general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pop music concerts, movies, art exhibition, dance, modern opera, and modern music, etc.

    4.Teenagers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rticipating pop music concerts, movies, general exhibition, art exhibition, modern opera, and traditional opera and events.
    5.Teenagers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living in different areas reve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rticipating movies, general exhibition, and art exhibitions.

    6.Teenagers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from different families with varied artistic and cultural experiences displa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rticipating general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other related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7.Teenagers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with different genders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isure constraints of general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the factors of the leisure constraints in every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y.

    8.Teenagers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exhibi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isure constraints of general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However, they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cial roles, money and the factors to purchase the tickets, and competence.

    9.Teenagers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living in different areas reve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isure constraints of general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as well as external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and competence which are two out of seven factors for leisure constraints.

    10.Teenagers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from different families with varied artistic and cultural experiences displa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eral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the leisure constraints of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urrent study, I proposed conclusive suggestions served as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and expand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of teenagers in the future and for future research to families, schools, and related educational and governmental authorities.

    謝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V 目次……………………………………………………………………VI 表次……………………………………………………………………VIII 圖次……………………………………………………………………X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重要性……………………………………………1 第二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3 第三節 待答問題………………………………………………………10 第四節 名詞解釋………………………………………………………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青少年的發展…………………………………………………15 第二節 藝文活動的意涵………………………………………………28 第三節 休閒阻礙的意涵………………………………………………39 第四節 藝文活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相關實證研究…………………5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69 第二節 研究對象………………………………………………………70 第三節 研究工具………………………………………………………77 第四節 研究步驟………………………………………………………86 第五節 資料分析………………………………………………………8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大台北地區青少年藝文活動參與現況分析……………………88 第二節 大台北地區青少年藝文活動之阻礙情形………………………97 第三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藝文活動參與率之差異分析……………………………………………………………………………107 第四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藝文活動阻礙之差異分析12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49 第二節 建議…………………………………………………………158 參考文獻…………………………………………………………… 167 附錄 附錄一:台北市文化指標之調查及建立(含研討、審查會議)之專家學者…179 附錄二: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現況與阻礙因素問卷(專家評定用表)……………………………………………………………………………………180 附錄三:專家修改問卷之前後對照表…………………………………………189 附錄四: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現況與阻礙因素問卷(預試)……190 附錄五: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現況與阻礙因素問卷(正式)……195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文水(1994)。台南市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建堯(1998)。影響國中生休閒活動的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王淑女(1995)。農村青少年的休閒觀與偏差犯罪行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與成果報告。
    王嘉棣(1995)。表演藝術觀賞行為與自我監控、藝術觀感、生活型態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鶴琴(2004)。宜蘭縣推展藝術休閒文化成效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尹萍(譯)(1990)。John Naisbitt & Patricia Aburdene(奈思比、奧伯汀)著。2000年大趨勢。台北:天下。
    內政部社會司(1995)。青少年福利政策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台北市文化局(2003)。九十一年文化指標調查及建立。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古宜靈(2000)。都市藝文活動參與與選擇行為之研究。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古宜靈、辛晚教(1999)。都市化、階層化、文化認同與藝文活動參與。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9(3),532-55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1994)。藝文活動消費人口調查:臺灣地區藝文活動消費潛力評估。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全國文化生活圈文化硬體(展演)設施發展綱要計劃。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4a)。文化統計。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4b)。文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無日期)。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補助社區藝文設施推展藝文活動及經營管理作業要點。94年11月30日,取自http://www.cca.gov.tw/law/assistance/p2.html
    行政院主計處(2001a)。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1b)。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時間運用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1c)。中華民國臺灣地區青少年狀況調查。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5)。藝文活動概況統計。中華民國統計月報,476,21。
    行政院青輔會(2001)。週休二日青少年休閒狀況與態度調查。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3)。二0一0年社會發展策略教育文化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沈清松(1999)。質的文化指標與生活文化。載於中國哲學會(主編)。文化的生活與生活的文化(頁2-43)。台北:立緒文化。
    沈清松(2001)。臺灣精神與文化發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李力昌(2005)。休閒社會學。台北市:偉華。
    李亦園(1984)。高雄市民文化需求與文化參與之研究。高雄市:高雄市政府研考會。
    李建興、楊國賜 (1988)。社會大眾藝文興趣取向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李惠加(1997)。青少年發展。台北:心理。
    李鐘元(1982)。休閒活動。載於台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動員委員會(主編)。社會報告—生活素質之評估(頁180-187)。台北市:明德基金會生活素質研究中心。
    呂佳容(2005)。音樂世界 大學生音樂休閒體驗與自我統合之探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文欽(2002)。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台北:心理。
    周秋華(2004)。高職學生的輔導與管教。學生輔導,93,90-101。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
    吳嫦娥(1995)。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省思。學生輔導通訊,39,44-49。
    吳嫦娥、張淑慧、林心愷(2002)。台北市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及價值觀調查。台北: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
    施翠峰(1986)。民間藝術概論。台灣省七十五年度社區民俗才藝暨康樂輔導人員研習會實錄。臺灣省社工處。
    林文忠(1977)。成功社區全民運動實施狀況調查報告。國體季刊,6(3),26-32。
    林水見(2003)。從高職學生身心特質談生活教育。學生輔導,84,23-29。
    林世英(1995)。推展藝文活動與社會教育。高市文教,55,24-28。
    林東泰(1994)。都會地區成人及青少年休閒認知和態度研究。民意研究季刊,188, 41-94。
    林東泰(1997)。青少年休閒價值觀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晉宇(2003)。偏遠地區青少年休閒無聊感及休閒參與之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林義男(譯)(1995)。社會學。台北:巨流。
    洪凡育(2002)。台灣地區民眾參與音樂表演藝術活動阻礙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胡信吉(2003)。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皓政(2003)。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邱瓊慧、周麗玉、魏麗敏、何麗儀(1988)。對國中生休閒生活應有的認識。諮商與輔導,30,21-24。
    施威良(2003)。臺北縣少年休閒活動選擇與偏差行為之現況和相關分析。台北:臺北縣少年輔導委員會。
    侯崇文(1998)。少年出入不正當場所問題及其一般少年行為上的比較。輔仁學誌,28,1-22。
    涂淑芳(譯)(1996)。G. Bammel & L. L. Burrus-Bammel著。休閒與人類行為。台北:桂冠圖書。
    高強華(2000)。理解青少年問題。台北:師大書苑。
    徐桂峰(主編)(1984)。藝術大辭海。台北市:華視。
    孫孟君(1998)。身體障礙青少年休閒自由、休閒偏好及休閒阻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耿濟之(譯)(1987)。托爾斯泰著。藝術論。台北:金楓。
    莊懷義、劉焜輝、曾端真、張鐸嚴(1990)。青少年問題與輔導。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翁玉珠(1995)。青少年休閒活動傾向、凝聚力、與情緒調適之相關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陸光(1987)。我國青年休閒活動及其輔導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游正芬(1999)。閒暇時間從事的活動與健康之關係—以台北市某國中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義雄 (1992)。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教育心雜誌社(1995)。從輔導角度看體制下高中生的人格發展問題。教改通訊,6,16。
    郭明麗(2004)。在學青少年休閒態度、休閒阻礙與情緒調適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與教育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為藩(1986)。文化建設與生活品質。載於謝文筆、尹章中、徐黛妮(執行編輯)。生活與文化系列講座專輯(頁23-34)。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郭為藩(1990)。文化素養與現代生活。國魂,538:84-85。
    郭靜晃(2000)。少年身心與生活狀況---台灣地區調查分析。台北:紅葉文化。
    郭靜晃、吳幸玲、張瓊云(2001)。我國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之分析。兒童福利期刊,1,159-186。
    陳水冰(2004)。三重市國民中學推動社區藝文活動之策略規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芳倩(1994)。展覽藝術休閒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台中縣。
    陳怡伶(2003)。鐵道藝術網路參觀者的參觀動機、藝文生活型態與休閒體驗之研究—以台中站、嘉義站為例。私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春壅(2000)。民眾參與藝文活動取向之研究---宜蘭縣。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亞萍(2000)。北市表演藝術觀眾之生活型態與行銷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貞夙(1997)。青少年對暑假生活的態度和看法。學生輔導,51,136-146。
    陳婉容(2002)。青少年休閒行為對偏差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淑湘(1999)。少年休閒生活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休閒同儕關係之研究。靜宜大學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陳朝平(2000)。藝術概論。台北:五南。
    陳嘉明(1992)。高中生的成長與生活輔導。台北市:益群。
    陳德揚(1991)。藝術休閒的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學明(1996)。文化工業。台北:揚智文化。
    陳瓊花(1995)。藝術概論。台北:三民。
    陳藝文(2000)。休閒阻礙量表之建構---以北部大學生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孝銘(2001)。休閒參與形式、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間之相關研究-以彰化市居民為實證。台北:高立。
    張孝銘(2004)。運動休閒與社會發展。彰化市:長隄。
    張淑綺(2000)。我是誰?青少年的再現—以平面媒體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湯尹珊(2004)。城鄉休閒活動類型變遷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彭桂梅(主編)(2002)。伴他走過少年時。台北市:教育部。
    董育任(2000)。觀賞者對表演藝術節目與設施評估之研究—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音樂廳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馮燕(2001)。少年後期生活風格之研究---以高中職階段學生為例。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程紹同(2000)。中學生運動休閒參與模式研究。台北:漢文。
    黃人傑、鄧毓浩(主編)(2004)。高中公民課本第一冊。台南:南一。
    黃文真(1986)。台北市國中學生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德祥(2005)。青少年發展與輔導精要。台北:五南文化。
    黃瓊妙(2000)。台北市在學少年不同休閒參與類型之刺激尋求動機、休閒阻礙對其心理社會幸福感之探討。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啟政(1979)。現代工業社會中的知識份子。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期刊,13,65~66。
    楊宏志(1989)。遊客行為與森林遊樂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居民旅遊阻礙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瑞珠(1996)。建立青少年文化與心理態度長期指標研究之現況。學生輔導通訊,44,130-140。
    蔣勳(2000)。藝術概論。台北:東華。
    漢寶德(1986)。如何安排休閒生活。載於謝文筆、尹章中、徐黛妮(執行編輯)。生活與文化系列講座專輯(頁93-104)。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蔡宏進(2004)。休閒社會學。台北市:三民。
    蔡旻哲(1992)。台灣地區藝文活動推廣之研究—以行銷觀點論之。私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蔡曉芬(1996)。從2000年大趨勢談當今藝文活動的推展策略。社教雙月刊,73,頁34-37。
    劉玉玲(2002)。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市:揚智。
    劉安彥、陳英豪(1994)。青年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劉芳遠(2001)。社區民眾使用學校運動場地之參與、需求和阻礙因素調查研究—以新竹市南寮社區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鄭展瑋(1999)。企業贊助文化藝術事業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家馨(2002)。休閒阻礙量表之編製—以台北市大學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龍應台(2005a)。文化光芒是政海中的燈塔。亞洲週刊,19(45),44-48。
    龍應台(2005b)。文化政策反思與北京奧運。亞洲週刊,19(46),32-36。
    謝東山(2000)。藝術概論。台北:偉華。
    戴湘君(2001)。影響表演藝術消費體驗之因素及評估準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台北市。
    簡鴻檳(2003)。高中生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之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蘇振祥(2001)。正心中學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因素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嚴祖弘(2001a)。台閔地區藝文活動類型參與趨勢研究。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所研究。未出版。彰化縣。
    嚴祖弘(2001b)。休閒活動對在學青少年行為之影響及其輔導策略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鐘瓊珠(1997)。大專運動員休閒行為之研究—以國立台灣體專專長學生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酈佩珍(1996)。台北市民觀賞表演藝術行為之區隔化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西文部份
    Boothby, J., Tungatt, M. F., & Townsend, A.R. (1981). Ceasing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y:Reported reas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1), 1-14.
    Brown, B.B. (1990). Peer groups and peer cultures. In S. S. Feldman & G.R. Elliott (Eds.), At the Threshold:The Developing Adolescent (pp. 171-196).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ubb, M., & Chubb, H. (1981). One-third of our time? New York:John Wiley&Sons.
    Crawford, D.W., & Godbey, G.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 9,119-127.
    Crawford, D.W., Jackson, E.L., & Godbey, G. (1991).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 13, 309-320.
    Dusek, J.B. (1987).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Ellis, G. D., & Rademacher, C. (1987). Development of a typology of common adolescent free time activies: A validation and extension of kleiber, larson, and csikszentmihalyi.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4), 284-292.
    Feldman, E.B. (1967). Art as Image and Idea.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Francken, D. A., & Van Raaij, W. F. (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 (4), 337-352.
    Hartup, W. (1983). Peer relations. In E.M.Hetherington(Eds.),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Vol. 4).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Jackson, E.L., & Searle, M. S. (1985). Recreation non- participation and barriers to participation: Concepts and models. Loisir et Societe/Society and Leisure, 8, 693-707.
    Jackson, E.L. (1988). Leisure constraints: 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 10, 203-215.
    Jackson, E. L., & Henderson, K.A. (1995). Gender-based analysis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s, 17, 31-51.
    Kendel, D.B. (1986). Process of peer influence in adolescence. In R.K.Silbereisen et al. (Eds.), Development as action in context. Berlin:Springer-Verlag.
    Mannell, R.C., & Kleiber, D.A.(1997). A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Mennell, S. (1979).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 on the study of culcural needs. Sociology Review, 13(2), 235.
    Siskind, J.B. (1983). Leisure and vocational interest of secondary school sluatenl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 45 (4-A), 1042.
    Vliet , W.V. (1983). Exploring the fourth environment:An examination of the home range of city and sudurban teenager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5(5), 567-58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