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歐貞君
Ou, Chen-Chun
論文名稱: 《樊川文集》詩作的虛詞研究
The function words in the poetry of Fan-Chuan Research
指導教授: 吳瑾瑋
Wu, Chin-W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7
中文關鍵詞: 杜牧虛詞介詞連詞音節助詞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60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3下載:3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語言是人在交際、思考問題時,所必須依附的工具。相較於其他的語言,漢語是十分特別的語言,因為用來記錄它的並非表音文字而是表意文字,一個字代表著一個音節,此外,漢語和其他語言最大的不同是,缺乏型態標記和型態變化,動詞和介詞都能帶賓語,而且漢語只要語境明確,不引起誤會,句法中許多成分都可省略。因此,漢語的語序及語法構造成為了解語意的重要手段,此時就需要虛詞的協助,或用介詞,補充說明動作行為進行的地點、時間、工具等;或用連詞,以連接前、後項以明語義的先後邏輯關係;或用語助詞,表以感歎、加強語氣,烘托情緒上的展現。虛詞在漢語中相對於實詞沒有實質的意義存在,但卻是在句法功能上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值得關注、研究,而虛詞的討論,詞類上不外乎涉及介詞、連詞和助詞等。
      本文奠基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企望對杜牧錄於《樊川文集》一書中的詩作當中所用到的虛詞,進行較全面且深入的考察與探究。第一章說明撰寫本文的研究動機、目的、方法及使用的語料。第二章是對語法學者對虛詞的界定作一簡述,其次針對本文所欲探究的三種虛詞詞類─介詞、連詞及音節助詞的名義及其語法功能作一整體的概述,並兼採前人的研究成果,說明介詞、連詞之間的判定標準,此外,這部分也對國內研究虛詞的論文成果作一綜合性的評述。第三章是介詞的討論,藉詩句的語法結構說明介詞組在詩句中的位置,說明杜牧在使用介詞時的獨特性。第四章是連詞的討論,藉詩句中連詞引領的前、後項,說明它們呈現在詩作中的語義邏輯,及其在詩作中表現特殊的地方。第五章是音節助詞「有」的討論,及其在詩句中的語用、結構及音律節奏等層面進行探討。第六章則是結論。
      藉由對杜牧詩作的虛詞進行探究,就介詞來說,我們可以發現「于」、「於」二介詞的使用,「于」字固定出現在某種語法結構中。就連詞而言,同屬並列連詞的「且」、「與」所連接的字詞在音節數上有所差異,表現在語法中的位置也不同。最後,音節助詞「有」在先秦就已被用來作為調整音節的助詞,而杜牧在沿用之餘,亦有所講究。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材料 4 第五節 杜牧生平 4 一、十年幕府吏,簿書宴游間 5 二、甘辭京官,寄寓宣、揚 6 三、三守僻左,七換星霜 7 四、三疏卑詞求外任,回京官終杜舍人 7 第六節 虛詞概述 8 一、虛詞名義之界定 9 二、介詞、連詞、助詞概述 10 (一)介詞概述 10 1.介詞來源之說 10 2.介詞名義之界定 11 3.介詞的變革 15 (二)連詞概述 18 1.連詞名義之界定 18 2.連詞類別 20 (三)音節助詞概述 2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3 第一節 虛詞研究成果 23 第二節 杜牧詩文研究成果 26 一、杜牧傳記及生平 27 二、杜樊川詩文研究 28 (一)詩作選集 28 (二)詩文研究 28 第三章 杜牧詩介詞探究 33 第一節 杜牧詩中的介詞 33 一、介詞判定之標準 34 二、杜牧詩介詞類別 36 (一)處所介詞 36 (二)時間介詞 37 (三)因緣介詞 37 (四)憑藉介詞 37 (五)比較介詞 38 第二節 「于」、「於」介詞 38 一、「于」介詞組 39 (一)語用的表現 39 1.引介處所地點 40 2.引介時間 40 (二)詩句結構的呈現 41 (三)詩歌格律節奏的表現 42 二、「於」介詞組 43 (一)語用的表現 44 1.引介處所地點 44 2.引介時間 46 3.引介對象 47 4.引介比較者 47 (二)詩句結構的表現 49 (三)格律節奏的表現 51 第三節 「因」介詞 53 一、介詞「因」判斷標準 53 二、「因」介詞之語用表現 54 (一)引介緣由、目的 54 (二)引介憑藉方式、條件 55 三、語法的表現 57 四、詩歌節奏的展現 58 第四節 「以」介詞 59 一、介詞「以」之界定 60 二、語用的表現 61 (一)引介工具 61 (二)引介條件依據、方式 63 三、語法的表現 64 (一)介詞賓語的構詞組成 64 (二)詩句結構的表現 64 第五節 小結 65 第四章 杜牧詩連詞探究 67 第一節 漢語連詞概述 67 一、連詞的形式功能 68 (一)詞語連詞 68 (二)句間連詞 69 二、連詞評斷標準 69 三、杜牧詩中連詞類別 71 第二節 聯合關係連詞 71 一、並列連詞─且、與 72 (一)且 72 (二)與 73 二、順承連詞─以 74 (一)語用表現 75 (二)語法結構的呈現 76 三、遞進連詞─況 76 (一)語用的表現 77 (二)語法結構的呈現 78 第三節 偏正關係連詞 79 一、讓步連詞─雖 79 (一)語用的表現 81 (二)語法結構的呈現 81 (三)詩歌格律節奏的展現 82 1.詩歌平仄的表現 82 2.詩歌節奏的影響 83 二、轉折連詞─但 84 三、因果連詞─因 85 (一)語用的表現 86 (二)語法結構的表現 87 第四節 小結 87 第五章 杜牧詩音節助詞探討 89 第一節 助詞與音節助詞略述 89 一、助詞概述 89 二、音節助詞概述 90 第二節 音節助詞─「有」 91 一、語用的表現 92 二、詩句結構的表現 93 三、詩歌節奏韻律的表現 94 第三節 小結 95 第六章 結論 97 第一節 杜牧詩虛詞成就 97 一、存古的表現 97 二、新意的展現 98 三、同中求異的表現 99 第二節 研究展望 99 【參考文獻】 102 附錄一:杜牧詩虛詞分析(依筆畫順序編排) 108 附錄檔二:絕句 126 附錄檔三:律詩 127 附錄檔四:古詩 129 附錄檔五:排律 136

    一、古籍
    〔漢〕司馬遷撰,〔日〕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漢書‧蕭何曹參傳第九》,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魏書二十九》,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
    〔後晉〕劉昫撰,楊家駱主編,《舊唐書‧本紀十八‧武宗》,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
    〔南朝宋〕劉義慶等編,徐振堮,《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唐〕李白撰,中華書局輯注者,《李太白詩》,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
    〔唐〕孟浩然撰,李景白校注,《孟浩然詩集校注》,四川成都:巴蜀書社,1988年。
    〔唐〕韓愈著、李漢編,《韓昌黎全集‧卷一‧古詩》,上海:世界書局,1935年
    〔唐〕杜牧撰,陳允吉編,《樊川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宋〕歐陽脩、宋祁撰,楊家駱主編,《新唐書‧地理志二》,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
    〔宋〕鄧牧等撰,《伯牙琴外二種》,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84年。
    〔清〕劉熙載,《藝概・詩概》,臺北:漢京文化出版社,1985年。
    〔清〕紀昀等編纂,《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
    二、專著(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丁聲樹,《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12月9刷。
    太田辰夫著,蔣紹愚、徐昌華譯,《中國語歷史文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2版。
    王力,《中國語法綱要》,上海:開明書店,1946年。
    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王景霓,《杜牧及其作品》,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85年。
    左松超,《文言語法綱要》,臺北:五南書局,2003年。
    何九盈,《中國現代語言學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何永清,《現代漢語語法新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
    吳在慶,《杜牧詩文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9月再版。
    呂叔湘,《文言虛字》,臺北:台灣開明書店,1984年。
    邢福義,《漢語語法學》,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1998年。
    周錫䪖選注,劉逸生主編,《杜牧詩選》,臺北:遠流出版社,1988年。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書局,2005年。
    唐子恒,《文言語法結構通論》,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 年。
    唐松波,黃建霖主編,《漢語修辭格大辭典》,臺北:建宏書局,1994年。
    馬貝加,《近代漢語介詞》,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馬建忠著,楊家駱編,《馬氏文通校注》,臺北:新興書局,1959年。
    康瑞琮,《古代漢語語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張梅,《杜牧》,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年。
    張誼生,《現代漢語虛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年。
    曹廣順,《近代漢語助詞》,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梅廣,《上古漢語語法綱要》,臺北:三民書局,2015年。
    章士釗,《中等國文典》,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年。
    許世瑛,《中國文法講話》,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94年9月21版
    郭錫良、李玲璞編,《古代漢語》,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 年。
    陳承澤,《國文法草創》,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
    陳新雄,《古音研究》,臺北:五南書局,1999年。
    陳霞村,《古代漢語虛詞類解》,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程雨民,《漢語字基語法─語素層造句的理論和實踐》,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程樹德,《論語集釋》,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臺北:洪範書店,2002年。
    楊伯峻、何樂士,《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年。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
    蒲立本著,孫景濤譯,《古漢語語法綱要》,北京:語文出版社,2006年。
    趙元任著,丁邦新譯,《中國話的文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4年。
    劉景農,《漢語文言語法》,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9月5刷。
    蔣紹愚,《古漢語詞彙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蔣冀騁、吳福祥,《近代漢語綱要》,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鄭文惠,《大唐詩傑,杜牧詩選》,臺北:五南書局,2000年。
    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6月3刷。
    繆鉞,《杜牧年譜》,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繆鉞,《杜牧傳》,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
    聶文郁,《曹植詩解釋》,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顏崑陽,《杜牧》,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
    魏宏燦校注,《曹丕集校注》,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年。
    三、學位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方淑美,《魏晉時期時地介詞之考察》,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方麗娜,《西周金文虛詞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84年。
    邱湘雲,《殷墟甲骨文虛詞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94年。
    王文杰,《六祖壇經虛詞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安載澈,《三國史記虛詞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1990年。
    朱梅韶,《杜甫七律詩句中「虛詞」運用之探究》,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3年。
    朴正九,《漢語介詞研究》,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吳洙亨,《杜牧之研究》,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2年。
    呂武志,《杜牧散文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1992年。
    宋寅聖,《祖堂集虛詞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6年。
    李美玲,《樊川詩的詞彙和語法—從語言風格學探索》,中興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2001年。
    周宜梅,《杜牧詠史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林佩誼,《杜牧李商隱詠史七絕之比較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2008年。
    邱柳漫,《杜牧生平及其詩之析論》,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74年。
    洪郁潔,《竺法護生經虛詞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7年。
    高溥懋,《杜牧之詩研究》,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
    崔玲愛,《禮記大學中庸兩篇中虛詞研究》,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70年。
    張雅惠,《杜牧詩用典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張會,《杜詩虛字研究》,四川,西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9年4月。
    張嘉玲,《杜牧七言律詩語言風格研究——以音韻和詞彙為範圍》,臺北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2004年。
    許名瑲,《戰國策虛詞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96年。
    許惠華,《杜牧詩藝術情境之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許璧,《史記稱代詞與虛詞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1974年。
    陳漢飄,《「夫」和「也」──《國語》書中虛詞研究》,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曾宗宇《杜牧詩中唐代之「女性形象」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楊靜芬,《杜牧近體詩研究》,中興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99年。
    廖振富,《唐代詠史詩之發展特質》,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1989年。
    廖敏惠《李商隱、杜牧詩中夢的意象之研究》,東海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2007年。
    潘志宏,《晚唐三家詠史詩研究》,清華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93年。
    蔡承殷,《杜牧生平之地理資訊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戴綉娟,《《維摩詰所說經》虛詞研究》,南華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2010年。
    韓貞善,《韓譯本《史記‧列傳》中的虛詞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文學系博士論文,2015年。
    簡麗珍,《杜牧七言絕句析論》,臺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96年。
    四、期刊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吳振華,〈試論韓詩中的虛詞運用及其對後代詩歌的影響〉,《文學遺產》第5期,2006年,頁58-67、159。
    吳福祥,〈漢語能性述補結構「V得∕不 C」的語法化〉,《中國語文》第1期,2002 年,頁29-40、95。
    李亞軍、于儀農,〈古漢語音節助詞之研究〉,《陝西中醫學院學報》第5期,2001年。
    周小兵,〈介詞的語法性質和介詞研究的系統方法〉,《中山大學學報》第3期,1997年,頁109-115。
    周曉林、王進超,〈元明時期漢語讓步連詞的若干特點〉,《廈門理工學院學報》,第19卷第2期,2011年6月,頁82-86。
    馬德富,〈杜甫以虛詞為詩眼的藝術〉,《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2期,2004年3月。
    張再富,〈杜牧之年譜〉,《中華學苑》第7期,1971年,頁101-157。
    郭玉如,〈梁簡文帝宮體詩之語法分析─以名詞和動詞為中心〉,《中外文學》,卷一10-12期。
    張斌,〈言語識別和節奏感問題〉,《修辭學習》第05期,2008年,頁1-4。
    張麗麗,〈試論縱予連詞「即」、「便」、「就」的形成〉,《臺大文史哲學報》第71期,2009年11月,頁99-145。
    莊惠茹,〈《詩經‧國風》「以」字析論〉,《第二屆青年經學學術研討會》,2006年,頁25-40。
    彭笑遠,〈論杜牧以文為詩〉,《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第18卷第2期,2009年4月,頁42-49。
    黃居仁,〈漢字知識表達的幾個層面,字、義、與詞義關係〉,漢字與全球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年。
    鄭文惠,〈杜牧詠史詩之時空結構——以時間空間化為論述主軸〉,《政大中文學報》第1期,2004年6月,頁149-19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