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秀英
LIN, XIU-TIN
論文名稱: 雲林縣莿桐鄉民的生活及其調適
指導教授: 蔡文彩
Tsai, Win-Tsa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畢業學年度: 8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3
中文關鍵詞: 雲林縣鄉民生活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嘗試由農村聚落的形成為起點,來掌握鄉民生活的時空背景,進而探究在外部社
    會、經濟環境的影響與農村內部生存環境之壓力下,鄉民對其生活所產生的調適,全
    文討論的結果如下:
    一、就聚落的形成與發展而言
    1.本區農村聚落的形成與水利圳道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清代的鹿場圳與日據時期所建
    的嘉南大圳,奠定了鄉民以集約稻作為經濟基礎的典型農村生活方式。
    2.而聚落的發展除了與農村本身人口的多寡相關外,交通網路的建設亦影響到聚落的
    興衰。如日據時期的樹仔腳由於軍大路的開通而成為本區重要的行政中心,商業機能
    亦隨之繁榮;但玉台灣光復以後由於縱貫公路的改道而隨之衰退。
    二、就不同時期的鄉民生活而言
    1.由於自然環境與人為水利設施的相互配合,集約雙冬稻作的生產成為鄉民自清代以
    來最優勢的維生方式。期間雖經日本殖民政府的統治,但由於在「工業日本、農業台
    灣」的政策創造了農業生產的高峰,但自政府揭示「以農養工」皂政策背景下,農業
    被犧牲了,其結果導致農業所得相對地低降,同時也破除了鄉民視農業為唯一謀生之
    道的觀念。於是,「離村離農」與「留村兼業」成為鄉民選擇調適的方式。
    三、就農村人口的外移及其影響而言
    鄉民的外移分別於民國45、62與77年形成三個高峰,且移出率有逐年增加之趨勢,因
    而影響到留村鄉民的生活運作。其中,外移者對留村鄉民的經濟援助乃具有正面回饋
    的作用存在。而對農業發展的影響,雖使留村鄉民的從農人口趨向「者齡化」與「婦
    女化」,不過也間接加速機械化耕作方式的推廣。至於外移者對留村鄉民的人口結構
    與社會文化層面之影響則是弊多於利,造成負面影響的回饋作用。
    四、就留村鄉民的生活調適而言
    1.在農場所得相對低落而無法維持基本生計的情況下,走出百家農場的範疇,覓取農
    場以外兼業,成為鄉民普遍採行的生計調適;此外亦有少部份農家則在灌溉水源取得
    更方便的情況下,擴大農場規模,由傳統的稻作作改為蔬菜專業的栽培。於是,二兼
    型、一兼型、與專業型的生產方式成為鄉民因應農業蛻變所採行的生計調適。由於各
    聚落所含的三種農家之比率不同,故有專業優佔型、一優佔型與二兼優佔型的農村,
    而不同優佔型農村的轉化則與交通幹線的發展以及客運班車的行駛密切相關。因此,
    本區32個農村在三個不同年代(民國39,59,79年)的生計調適轉化過程中,可分為六
    類。
    2.由於長久保存於農村中的生計活動產生調適,意謂著統自給自足的消費方式已無法
    適應現今的經濟生活,取而代之的則是上街購物的現代通勤消費方式,故鄉民的通勤
    消費活動也隨生計活動的調適而擴大空間。
    (1)就工作通勤圈而言,除了與工作訧業機會的多寡相關外,交通的易達性與工具的
    種類亦密切相關。故莿桐與斗六則是鄉民通勤工作的主要空間。
    (2)就消費購物圈而言,日用品的消費則在附近購買外;中級品則以莿桐為主要的選
    購空間;高級品則除了部份以莿桐為消費空間外,鄰近的斗六、西螺與林內亦是重要
    的消費圈。
    (3)就看病醫療圈而言,由於農保、勞保制度的施行,看病醫療圈成為鄉民生活空間
    的一部份。其中,小病就醫則以莿桐一地為主要看病地點;重病住院則以醫療設備佳
    、醫術高明的大醫院之選擇為優先,故台北、林口、台中與高雄等地為主要的醫療圈

    因此,留村鄉民在面對生活調適之際,首先反應在經濟生活中的生計與通勤消費活動
    之調適上,因而突顯出經濟生活乃是鄉民生活的基礎。
    五、就留村民的居住意識而言
    鄉民的生活並未因農業結構的蛻變而生活的更差,反而由於生計的調適而促使生活空
    間的擴大。故,無論是專業型農家、一兼型農家、或二兼型農家各有75% 以上的鄉民
    民依然願意選擇留村,而且亦各有50% 以上的鄉民認為未來農村的生活與發展將會有
    美好的前程。不過,亦有20-23%左右的鄉民願意選擇外移的方式來因應農業結構的改
    變。
    故,政府單位除了應該重視鄉村人口的外流趨勢外,更應加強農村中的實質建設與農
    業政策的改善,如:
    1.增建農村休閒娛樂的設施,以杜絕大家樂、KTV等不良風氣的繼續擴張。
    2.輔導各地方政府或民間團體隻資設立二、三級產業,以增加鄉民通勤工作的機會,
    彌補農業所得的低降。因為兼業方式的農場經營型態將是鄉民生計調適選擇的結果。
    3.加速農耕機械化的推展,以解決農村中普遍存在〞人工難求〞與〞工資昂貴〞等問
    題。
    4.合理調整農資材、保證農產價格,訂定農產運銷管道,以防中間商的剝削。促使農
    村生活得到保障。因為鄉村的建設及安定乃是國家富強的基礎。這也是筆者所熱切盼
    望的。
    綜合所述,莿桐鄉民原本過著集約雙冬稻作的自給自足生活。於光復後,在工商發展
    浪潮的衝擊下,鄉民選擇了外移從商與留村兼業等調適的方式。而留村鄉民也在專業
    、一兼、二兼等生計調適類型的轉化外,願意留村居住的意識依然為最高。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