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葉秀薇 Yeh, Hsiu-Wei |
---|---|
論文名稱: |
《水滸傳》的女性形象及其性別意義 《水滸傳》的女性形象及其性別意義 |
指導教授: |
鍾宗憲
Chung, Chung-Hsien |
口試委員: |
鍾宗憲
Chung, Chung-Hsien 李志宏 Li, Chih-Hung 周志煌 Chou, Chih-Huang |
口試日期: | 2022/06/30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_In-service Teacher Master's Program of Chinese Instruc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3 |
中文關鍵詞: | 《水滸傳》 、女性人物 、性別文化 、兩性關係 、兩性互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732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35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水滸傳》最早產生於民間口語創作,許多零散的「水滸」故事經過民間長期孕育,反覆加工,最後再由作者有系統地收集、整理傳說與話本,並加以修改而形成《水滸傳》這部巨著,故從《水滸傳》可看到當時社會變動的情形與在傳統父權社會思維下兩性之性別關係與差異。對於兩性地位的觀念,在水滸世界中並沒有脫離傳統父權社會以來所建構出來的想法,在這裡所描述的女性形象多半較為遜色與負面。有的同化於好漢群體之中與男性同夥作戰,表現強悍與鬥爭的性格;有的逾越已婚的身份而做出背叛夫婿的出軌行為,追求自我情欲的滿足;有的依附權勢、透過卑劣不義的手段來構陷水滸英雄,這些女性與男性的糾葛、衝突不斷地出現在這本男性所創作出來的文本當中,最後大多數的女性角色不是被犧牲就是被邊緣化,故本論文擬從「性別文化」的角度,來探究小說作品如何以男性的眼光創作出他們所期待的女性人物形象,以及在以男性為主流的意識形態之下所形成的兩性關係與兩性互動,以便進一步了解文學作品裡所被曲解的女性,希望能藉此對《水滸傳》的解讀方式,又可多些詮釋的面向。
一、專書
(一) 古籍(依朝代前後排列)
[戰國]鄭玄注,胡培翬正義,崔高維校點:《儀禮》,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
[漢]趙歧注:《孟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漢]班固注,[唐]顏師古疏:《漢書》,臺北:史學出版社,1974年。
[漢]董仲舒撰,賴炎元註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魏]王弼、[韓]康伯等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宋]朱熹:《周易二種》,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1999年。
[魏]王弼注,[唐]孔穎達疏,盧光明、李申整理,呂紹綱審定:《周易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宋]程顥、程頤:《二程集》,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宋]朱熹集註,洪子良註譯:《詩經》,臺北:商周,城邦文化,2016年。
[元]脫脫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
[明]施耐庵、羅貫中著,王利器校訂:《插圖水滸全傳校訂本》,臺北:貫雅文化,1991年。
[清]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清]金聖嘆:《金聖嘆全集》,臺北:長安出版社,1986年。
王夢鷗註譯:《禮記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楊家駱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1955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後漢書並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賴明德、陳弘治、劉本棟註譯:《新註新譯四書讀本》,臺北:黎明文化,1987年。
(二)《水滸傳》研究類(依姓氏筆劃排列,同筆劃再依出版年份前後排列)
于學彬:《水滸傳講義》,臺北:實學社出版,2003 年。
木鐸出版社編:《水滸研究》,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王齊洲:《四大奇書與中國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王珏、李殿元:《水滸大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王北固:《水滸傳的組織謀略》,臺北:遠流出版社,1998 年。
丘振聲:《水滸傳縱橫談》,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朱一玄、劉毓忱:《水滸傳資料匯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年。
作家出版社編輯部編:《水滸研究論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年。
余嘉錫:《水滸人物與水滸傳》,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1年。
李辰冬:《水滸傳所表現的社會意識》,臺北:水牛出版社,1977年。
何心:《水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汪遠平:《水滸尋美錄》,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3年。
余大平:《解讀水滸傳》,臺北:雲龍出版社,2002年。
李志宏:《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19年。
竺青選編:《名家解讀《水滸傳》》,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周思源:《周思源新解《水滸傳》》,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周思源等著:《名家品水滸》,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8年。
胡菊人:《紅樓.水滸與小說藝術》,臺北:遠景出版社,1981年。
胡適:《中國章回小說考證》,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胡適:《水滸傳與紅樓夢》,臺北:遠流出版社,1986年。
孫述宇:《水滸傳的來歷、心態與藝術》,臺北:時報文化有限公司,1983年。
馬幼垣:《水滸論衡》,臺北:聯經出版社,1992年。
淮南張氏:《水滸人物論贊》,臺北:廣文書局,1980年。
梅漸濃:《細說水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陳美玲著:《從逐鹿中原到梁山聚義:《三國》《水滸》英雄豪傑析粹》,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
傅正玲:《悲壯與蒼涼──水滸意境的探索》,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劉烈茂:《坐遊梁山泊》,臺北:遠流出版社,1991年。
樂蘅軍:《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劉再復:《雙典批判:對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文化批判》,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年。
薩孟武:《水滸傳與中國社會》,臺北:三民書局,1982年。
嚴敦易:《水滸傳的演變》,臺北:里仁書局,1996年。
(三)小說研究類(依姓氏筆劃排列,同筆劃再依出版年份前後排列)
王瓊玲:《古典小說縱論》,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
李時人:《中國古代小說與文化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李喬:《小說入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6年。
林保淳:《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柯慶明、林明德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小說之部》,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11年。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浦安迪:《明代小說四大奇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
夏志清著;何欣、莊信正、林耀福譯:《中國古典小說》,臺北:聯合文學出版,2016年。
張國光主編:《水滸爭鳴第五輯》,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年。
張國光、佘大平主編:《水滸爭鳴第六輯》,北京:光明日報,2001年。
張火慶:《古典小說的人物形象》,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
魯迅著、周錫山評註:《中國小說史略》,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9年。
魏崇新:《說不盡的潘金蓮》,臺北:業強出版社,1997年。
魏飴:《小說鑑賞入門》,臺北:萬卷樓,1999年。
(四)女性研究類(依姓氏筆劃排列,同筆劃再依出版年份前後排列)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臺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
何滿子:《中國愛情小說中的兩性關係》,臺北:臺灣商務,1995年。
李貞德:《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臺北:聯經出版社,2009年。
邱仁宗:《中國婦女與女性主義思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林麗珊:《女性主義與性別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14年。
禹燕:《女性人類學―雅典那一號》,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年。
高世瑜:《中國古代婦女生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唐荷:《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37年。
梅家玲主編:《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臺北:里仁出版社1997年。
趙元信、何錫蓉:《中國歷代女性悲劇大觀》,臺北: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鄭明娳主編:《貪嗔癡愛―從古典小說看中國女性》,臺北:書大書苑,1989年。
鮑家麟主編:《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9年。
鮑家麟主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9年。
鍾慧玲主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
蘇冰、魏林:《中國婚姻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嚴明、樊琪:《中國女性文學的傳統》,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
顧鑒塘、顧鳴塘:《中國歷代婚姻與家庭》,臺北:商務印書館,1995年。
(五)其他專書(依姓氏筆劃排列,同筆劃再依出版年份前後排列)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出版公司,2007年3月。
韋政通:《中國文化概論》,臺北:水牛出版社,1968年。
張火慶:《不入流的智慧》,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1990年。
曹文正:《中國俠文化史》,臺北:雲龍出版社,1997年。
二、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列,同筆劃再依出版年份前後排列)
王學泰:〈從「忠義」說到「替天行道」〉,《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3年3月,頁47-53。
王俊恒:〈《水滸傳》女性形象塑造的意義與美學價值〉,《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2012年5月,頁144-148。
江帆:〈水滸傳裡的女性〉,《暢流》(臺北:暢流半月刊社,1956年12月),頁14-15。
朱志方:〈赤祼祼的黑幫邏輯-評《水滸》的忠義觀〉,《鵝湖月刊》第22卷第9期,1997年3月,頁32-35。
李春青:〈《水滸傳》的文本結構與文化意蘊〉,《齊魯學刊》第4期,2001年,頁69-74。
李建華:〈從纏足、女伎、婚姻看《水滸傳》的女性觀〉,《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2卷第6期,2007年12月,頁29-32。
林麗月:〈從性別發現傳統:明代婦女史研究的反思〉,《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3期,2005年12月,頁1-26。
紀德君:〈試從敘事建構角度解讀《水滸》女性〉,《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卷第9期,2002年9月。
柏俊才:〈堅冰下的暗流:《水滸傳》女性意識的覺醒〉,《山西師大學報》第34卷第3期,2007年5月,頁68-71。
胡錦媛:〈女子無容便是德:《水滸傳》中的兩性關係〉,《中外文學》第22卷第6期,1993年11月,頁82-92。
康珮:〈從《水滸傳》的淫婦之死談其背後的哲學意涵到文化表現〉,《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十期,2005年11月,頁37-62。
馮文樓:〈身體的敞開與性別的改造―《金瓶梅》身體敘述的釋讀〉,《陜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1期,2003年1月,頁32-39。
黃聿寧:〈《水滸傳》中的女豪傑形象論析〉,《白沙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2004年10月,頁215-230。
三、學位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列,同筆劃再依出版年份前後排列)
(一)博士
李慧淳:《水滸傳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72年。
康珮:《《忠義水滸全書》的義理闡釋--從人性、權力與符號的角度分析》,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二)碩士
朱曉娟:《程朱學派與宋代婦女貞節觀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4年。
李文瑤:《《水滸傳》女性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4年。
洪詠秋:《《三國演義》與《水滸傳》英雄觀之探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張智雯:《《水滸傳》女性書寫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黃聿寧:《《水滸傳》中的女性及其影響》,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潘伊莉:《秩序與反秩序《水滸傳》俠文化之考察》,臺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劉映江:《《水滸傳》的社會構成與人生價值》,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蔣沛綺:《李師師之小說形象嬗變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論文,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