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曉萍
論文名稱: 利格拉樂.阿烏的散文研究
指導教授: 楊昌年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0
中文關鍵詞: 利格拉樂.阿烏認同後殖民原住民兒童文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9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原住民在土地上生存的模式出現了非常大的滲透罅隙,不單是因殖民者以武力或強權模式撕裂了台灣土地所能承載的生命力總數,更有著透支的已知負數在繼續加速流失原住民還保留的「僅有」,而這份僅有在夾縫中是主體必須肩負的族群使命,但環境透露出來的訊息或族人自身認同上的猶疑常使主體感到無助和緊迫的窒息感——特別是對族群有著灼熱認同的族人,這份焦慮如影隨形的在生活或省視自我時成了生命的一部份。 
    原住民主體抗爭後的主流環境所展示的善意究竟是真誠的融合,接受他族擺脫以往居低勢位置的平起平坐,甚而突破優勢族群習以為常的掌控權?或是將原住民族文化的加入視為政治的籌碼,贏得後殖民從善如流的民主者美名?尤令人警醒在全球化、現代化的歷史行進線條中,所謂的「傳統」如何保留原味而不失與現實銜接的順暢度?而這份抱持在原住民族懷中的「傳統」究竟是本質上的存在,或是遺民情懷的追思憑藉?
    本論文研究對象利格拉樂.阿烏由後遺民轉為認同原住民身分去擁抱女性身分並發聲,給予眾原住民女性力量及發洩的出口,引發出來的連鎖效應,非但是發聲者的經驗書寫,亦是書寫者/記錄者認同的延伸。
    而讀者更可藉由文本的途徑去認識其他文化,使人們了解在這世界上存在著不同於他們自己種族或族裔群體的人——而且是和他們有一樣感覺、情緒和需要的人;而這些不同族群的人不見得穿著該族群的傳統服飾,也不見得說著該族群的語言,但這些現象背後所涵蘊的歷史因素往往龐大到非但該主體無法抗拒,甚而是客體的族群也無法面對的殘忍真相。

    第一章 緒論 5~20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 5 一、研究動機 5 二、研究目的 6 第二節 研究範圍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論文架構 9 一、研究方法 9 二、論文架構 10 第四節 相關文獻探討 11 一、訪談/座談記錄 12 二、期刋或單篇評論 14 三、學位論文 16 第二章 作者介紹 21~41 第一節  作者生平 21 一、原生家庭 21 二、婚姻生活 23 三、城市居部落心 25 第二節  創作背景及寫作主題 27 一、漢文文學創作/後遺民寫作 27 (一)、<思念故土的遊子> 29 (二)、<歷史造成的悲劇婚姻> 32 二、原住民文學創作 35 (一)、《獵人文化》時期 35 (二)、原住民散文創作期 37 (三)、書寫主題多元期 39 第三章 認同之路 42~66 第一節 最初的認同/外省人第二代 43 一、父系/漢人文化的主導 43 二、母系血統污名化的貶抑 51 第二節 認同轉移 55 一、父系認同的崩解 55 二、女性原住民意識的自覺 60 (一)、原住民認同——瓦歷斯.諾幹的引領 60 (二)女性意識/我是女原民──紅嘴巴VuVu的啟蒙 63 第四章 後殖民女性書寫 67~124 第一節 原住民女性庶民史 69 一、隱身的母親 70 二、失身/失聲的女兒 76 三、擁有主權的原住民女性 83 (一)、紅嘴巴的VuVu 83 (二)、女性貴族 88 第二節 生態報導與控訴 94 一、原住民與土地的依存關係 94 二、原鄉的破壞及控訴 99 (一)、原鄉的流失 101 (二)、族人的嘆息 106 第三節 請問蕃名/芳名 112 一、遺失的名字 114 二、還我姓名 118 第五章 由《故事地圖》延伸至原住民兒童文學 125~161 第一節 原住民兒童教育的困境 126 一、傳統的部落兒童教育的崩解 127 (一)、傳統的原住民兒童教育 127 (二)、殖民教育的侵入 130 二、原/漢教育的對談 134 (一)、教育價值觀的差異 135 (二)、教材與師資的困境 139 第二節 原住民兒童文學的界說與功能 142 一、原住民兒童文學的定義 142 (一)歧見 142 (二)界說 145 (三)分類 147 1、口傳文學 147 2、創作文學 150 二、原住民兒童文學的功能 153 (一)、對自我身分的認同 155 (二)、認知族群文化的內涵 157 (三)、傳承傳統文化的使命 158 第六章  結論 162~166 一、以「自知」的文學作家角度表現認同的實踐 162 二、主動進行女性原住民的形象介紹 163 三、原住民形象詮釋權的全面掌控 164 四、以文學控訴作為去殖民的戰盔 164 五、省思與展望 165 附錄 167~183 參考書目 184~190

    本論文除研究文本外,參考資料可分「創作文本」、「理論或評論專書」、「期刋篇目」、「學位論文」、「報章篇目」、「網路資料」;依序以作者姓氏筆畫排列,同一作者再依出版年代排序。

    一、 研究文本

    利格拉樂.阿烏《1997原住民文化手曆》,台北:常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9月出版。
    利格拉樂.阿烏《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台中:晨星出版社,1996年7月20日初版。
    利格拉樂.阿烏《紅嘴巴的VuVu》,台中:晨星出版社,1997年4月30日初版。
    利格拉樂.阿烏《穆莉淡——部落手札》,台中:晨星出版社,1998年12月20日初版。
    利格拉樂.阿烏《故事地圖》,台中:晨星出版社,2003年6月5日初版。

    二、 創作文本

    瓦歷斯‧諾幹《番刀出鞘》,台北:稻鄉出版社,1992年6月三版。
    瓦歷斯.諾幹《番人之眼》,台中:晨星出版社,1999年9月30日初版。
    瓦歷斯.諾幹《迷霧之旅》,台中:晨星出版社,2003年3月30日初版。
    瓦歷斯.諾幹《戴墨鏡的飛鼠》,台中:晨星出版社,2006年1月15日初版二刷。
    田雅各《最後的獵人》,台中:晨星出版社,2001年6月20日初版四刷。
    白茲.牟固那那《親愛的Ak´i,請不要生氣》,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1月28日初版。
    伊苞《老鷹,再見―一一位排灣女子的藏西之旅》,台北:大塊文化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初版一刷。
    希南‧巴娜妲燕著,文魯彬英譯,席‧傑勒吉藍繪圖《達悟族:飛魚之神》,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
    里慕伊.阿紀《山野笛聲》,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2月28日初版。
    里慕伊‧阿紀著,魯文彬英譯,瑁瑁‧瑪邵繪《泰雅族:彩虹橋的審判》,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2002年12月初版。
    亞榮隆‧撒可努著,魯文彬英譯《排灣族:巴里的紅眼睛》,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
    拉黑子.達立夫《混濁》,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10月1日初版。
    拓拔斯.塔瑪匹瑪《最後的獵人》,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6月20日四刷。
    拓拔斯.塔瑪匹瑪《情人與妓女》,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2月20日初版四刷。
    林志興著,文魯彬英譯,陳建年繪《卑南族:神祕的月光石》,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2002年11月初版。
    阿綺骨的《安娜‧禁忌‧門》,台北:小知堂文化出版社,2002年9月12日出版。
    張大春《聆聽父親》,台北:時報文化,2003年7月初版。
    啟明.拉瓦《我在部落的族人們》,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6月15日初版。
    莫那能《美麗的稻穗》,台中:晨星出版社,2003年12月31日五刷。
    奧威尼.卡露斯著,魯文彬英譯,林順道繪《魯凱族:多情的巴嫩姑娘》,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    
    董恕明《紀念品》,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初版。
    董瑪女《芋頭的禮讚》,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年初版。
    達德拉凡.依苞《老鷹.再見》,台北:大塊文化出版,2004年9月初版。
    潘秋榮著,文魯彬英譯《賽夏族:巴斯達隘傳說》,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2002年12月初版。
    潘秋榮著,魯文彬英譯,賴英澤繪《達悟族:飛魚之神》,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2002年12月初版。
    麗依京.尤瑪《傳承——走出控訴》,台北:原住民史料研究社,1996年出版。

    三、理論或評論專書

    (一)、中文專著

    孔文吉編《山海子民的心靈謳歌──台灣原住民女性的奮鬥歷程》,台北:時報文化,2002.年11月初版。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敘事性口傳文學的表述——台灣原住民特富野部落歷史文化的追溯》,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9月15日初版二刷。
    王浩威《台灣文化的邊緣戰鬥》,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
    王德威《後遺民寫作》,台北:麥田出版,2007年11月1日初版。
    台邦.撒沙勒等人《部落面對面93.07.25~94.01.24》,台北: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6年11月15日出版。
    吳錦發主編《悲情的山林》,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1月。
    李慕如《兒童文學綜論》,高雄:復文出版社,1972年9月初版。
    周英雄、劉紀蕙《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2000年4月。
    孟樊《後現代的認同政治》,台北:揚智文化,2001年6月。
    林文寶等人合著《兒童文學》,台北:五南出版社,1998年3月初版。
    林朝鳳著,《幼兒教育原理》,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8年。
    邱貴芬《「(不)同國女人」聒噪》,台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1日初版。
    邱貴芬主編《日據以來台灣女作家小說選讀(下)》,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7月9日初版。
    孫大川《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年4月初版。
    孫大川《久久酒一次》,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7月。
    孫大川《山海世界》,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0年4月初版。
    孫大川主編《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上)》,台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4月初版。
    孫大川主編《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下)》,台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4月初版。
    張子樟《回顧中的省思——少年小說論述及其他》,澎湖:澎湖縣文化局,2002年。
    張茂桂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2月初版)。
    郭洪紀著《文化民族主義》,台北:揚智出版社,1997年。
    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4月1日初版。
    陳昭瑛《台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台北:正中書局,1998年4月初版。
    陳麗華《族群關係課程發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0年4 月初版一刷。
    湯仁燕等《族群融合的新境界——原住民教育文化》,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1年11月初版。
    黃玲華總編《21世紀台灣原住民文學》,台北:財團法人原住民文教基金會,1999年12月初版。
    黃雲生主編《兒童文學概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楊昌年《現代小說》,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月初版二刷。
    楊渡等人《報導文學讀本》,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8月初版一刷。
    楊翠、利格拉樂.阿烏等人《風格的光譜》,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9月初版。
    葉詠琍《兒童文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5月初版。
    廖炳惠《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台北:麥田出版社,1994年9月十五日初版一刷。
    廖炳惠《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台北:聯合文學,2006年5月。
    趙天儀《兒童文學與美感教育》,台北:展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1月初版。
    蔡中涵《原住民歷史文化(二)》,台北:教育廣播電台,1996年5月初版。
    黎湘萍《文學台灣——台灣知識者的文學敘事與理論想像》,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謝世忠《認同的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11月再版。
    簡瑛瑛,《女兒的儀典:台灣女性心靈與文學/藝術表現》,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8月。
    簡瑛瑛主編,《女性心/靈之旅——女族傷痕與邊界書寫》,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8月。
    顏忠賢《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12月。
    譚昌國《排灣族》,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
    顧燕翎《女性知識分子與台灣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6月。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9月初版。
    七年級第一冊國中國文課本,南一出版社,2007年。
    八年級第四冊國中國文課本,南一出版社,2007年。
    七年級第一冊國中國文課本,康軒出版社,2007年。
    八年級第三冊國中國文課本,翰林出版社,2007年。

    (二)、翻譯著作

    Kathryn Woodward著,林文琪譯《認同與差異》,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0月出版。
    Perry Nodelman著,劉鳳芯譯《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台北:天衡文化圖書有限公司,2003年12月二版五刷。
    弗朗茲‧法農著,陳瑞樺譯《黑皮膚,白面具》,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05年4月初版。
    哈羅德.伊薩克著,鄧伯宸譯《族群》,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11月初版。
    曼威.柯司特《認同的力量》,台北:唐山出版社,2002年11月初版。
    黛安娜‧巴巴利亞、莎莉‧歐茨著,黃慧真譯《發展心理學──人類發展》,台北:桂冠圖書,1996年2月初版三刷。

    四、期刋篇目

    王明珂<台灣與中國的歷史記譩與失憶>《歷史月刊》,第105期,1996年10月5日出版。
    王德威<理想的國度——後遺民寫作>《INK印刻文學生活誌》,第1卷第1期,2005年9月。
    瓦歷斯.諾幹<對土地負責──身為台灣原住民的心底話>《文學台灣》第4期,1992年9月25日。
    利格拉樂‧阿烏<觀胡台麗《石頭夢》紀錄片有感>《張老師月刊》第327卷3月號,2005年3月出版。
    李瑛<多元文化與原住民族教育——教育決策倫理之探討>《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教育論叢‧第二輯 文化教育篇》,2006年7月出版。
    李瑛<原住民成人學習者學習特性之探討——以「原住民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訓計劃」為例>《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教育論叢‧第七輯 學生學習與輔導教育》,2006年11月出版。
    亞榮隆‧撒可努<拉勞蘭部落青年會──獵人場所>《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教育論叢‧第八輯 部落教育篇》,2006年7月出版。
    林秋綿,<臺灣各時期原住民土地政策演變及其影響之探討>《台灣土地研究》第2期,2001年5月。
    林頌恩<卡地布青年會部落教育的理念和實踐>《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第八輯:部落教育》,2006年11月初版。
    林憲德<母系社會的性生活與姑娘房文化>《山海文化》第16期,1997年5月。
    孫大川,<黃昏文學的可能――試論原住民文學>《文學台灣》第5期,1993年1月5日。
    浦忠成<台灣原住民口傳文學試探>《文學台灣》第6期,1993年4月5日。
    浦忠成<台灣原住民文學概述>《文學台灣》第20期,1996年10月5日。
    浦忠成<台灣原住民神話中的一些原始哲學>,賴明德、莊萬壽等主編,《第二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訮討會論文集》,1997年5月初版。
    張耀宗<學習、文化與原住民知識>《彰化師大教育學報》第9期,2006年6月。
    陳芝凡<語言與繁複的原鄉意象>《在地與遷移──第三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5月。
    魚住悅子著,陳瑞紅譯<原住民女作家的誕生>《文學台灣》第52期,2004年10月25日出版。
    傅大為<百朗森林裡的文字獵人>《當代》第83期,1993年3月1 日。
    彭瑞金記錄,<傾聽原聲——台灣原住民文學討論會>《文學台灣》第4期,1992年9月25日。
    楊翠〈原音與女聲──跨世紀台灣文學的新渠徑〉《文訊月刊》第170期,1999年12月。
    葉雅玲<原住民女性身分認同與(被)書寫的變貌——從沙鴦、綢仔絲萊渥到利格拉樂.阿烏>《文學新鑰》第2期,2004年7月。
    董恕明<邊緣之聲──九0年代台灣原住民女性作家阿烏研究>《山海文化雙月刊》第21、22期,2000年3月出版。
    劉哲勳<台灣社會變遷的少數民族婦女娼妓問題——社會文化、社會心理、及歷史性的因素>《山海文化》第四期,1994年5月。
    撒古流.巴瓦瓦隆<部落有教室>《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 第八輯:部落教育》,2006年11月出版。
    魏貽君<反記憶、敘述與少數論述>《文學台灣》第八期,1993年10月5日。
    譚光鼎<族群闗係與多元文化教育>《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教育論叢‧第二輯 文化教育篇》,孫大川主編,2006年7月出版。

    五、學位論文

    石曉楓《八、九0年代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家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1月。
    伊象菁《原住民文學中邊緣論述的排除與建構——以瓦歷斯.諾幹與利格拉樂.阿烏為例》,靜宜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林奕辰《原住民女性之族群與性別書寫:阿烏書寫的敘事批評》,輔仁大學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陳秋萍《原住民文學中的自我認同與主體重建》,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彭雅君《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與實踐的斷裂——以互助國小為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曾意晶《族裔女作家文本中的空間經驗——以李昂、朱天心、利格拉樂.阿烏、利玉芳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黃宗潔《當代台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董恕明《邊緣主體的建構——台灣當代原住民文學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1月。
    趙慶華《認同與書寫——以朱天心和利格拉樂.阿烏為考察對象》,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潘泠枏《排灣族作家研究——以陳英雄、莫那能、利格拉樂.阿烏、亞榮隆.撒可努為對象》,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8月。
    魏貽君《另一個世界的來臨——原住民運動的理論實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7月8日。
    魏貽君《戰後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學形成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六、報章篇目

    利格拉樂.阿烏<漫步靜宜>,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城市居部落心專欄,2006年10月02日。
    利格拉樂.阿烏<騒得過火>,台灣日報副刊,1997.1.12~1997.1.15。
    利格拉樂.阿烏<現代豐年祭>,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城市居部落心專欄,2006年09月04日。
    利格拉樂‧阿烏<原住民可以吃嗎>,中國時報人間副刊B7版,2007年4月6日。
    利格拉樂‧阿烏<混亂的腦袋>,中國時報人間副刊B7版,2007年9月10日。
    利格拉樂‧阿烏<麗度兒的族語認證>,聯合報聯合副刊E7版,城市居部落心專欄,2007年7月9日。

    七、網路資料

    部落格<城市居部落心:阿女巫筆記>網址 http://blog.yam.com/awu0902&t=list&page=1
    部落格<台灣文學創意教學網>網址 http://putaiwan.pu.edu.tw/teach/blog/blog-works
    利格拉樂.阿烏<木材與瓦斯桶>收錄於部落格(城市居部落心:阿女巫筆記,2006年9月4日)。
    網址:http://blog.yam.com/awu0902&t=list&page=1
    陳舜伶<開創新局或開倒車的「新還我土地運動」?>《原地發聲電子報》第二期,台北: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2002年10月18日。
    網址:http://atipp.ngo.org.tw。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網址:http://forum.yam.org.tw/women/backinfo/recreation/bulletin/int01.htm
    公視《請問蕃名》<蕃名史>。
    網址:http://www.pts.org.tw/~web02/name/p6.htm
    公視《請問蕃名》<蕃文章>。
    網址:http://www.pts.org.tw/~web02/name/p7-9.htm
    利格拉樂.阿烏<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我的孩子才不會再遇到這樣的問題與眼光?>參考公視《請問蕃名》<蕃文章>。
    網址:http://www.pts.org.tw/~web02/name/p7-9.htm
    Kaing Lipay<墓碑上的名字>參考公視《請問蕃名》<蕃文章>。
    網址:http://www.pts.org.tw/~web02/name/p7-2htm
    乜寇.索克魯曼<我為自己點了一把火>,參考公視《請問蕃名》<蕃文章>。
    網址:http://www.pts.org.tw/~web02/name/p7-3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