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馬如龍 Ma, Ju-Lung |
---|---|
論文名稱: |
我心中的宇宙-馬如龍繪畫創作研究 Universe of My Mind-Focus on Ma Ju-Lung's paintings |
指導教授: |
朱友意
Chu, Yu-Y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56 |
中文關鍵詞: | 宇宙 、太空 、當代風景 、攝影繪畫 |
英文關鍵詞: | Universe, space, contemporay landscape painting, photo painting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365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3 下載:2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題目為:我心中的宇宙。心中的宇宙指向為作者所創作系列內容為自身內心所嚮往之風景與空間,本論文為作者對於宇宙系列作一文字性的探討與論述,第一章界定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再從自身成長背景延伸到一系列創作的脈絡。第二章討論宇宙一詞的含義及研究創作太空風景的科學基礎,當代風景畫的表現形式,和”攝影繪畫”對筆者的影響。第三章說明如何在創作時構思作品,作品內容所運用之象徵性物件和場景的背後含義,和筆者所使用之技法的表現方式。第四章為作品說明,筆者依照作品年代先後描述,把系列作品的脈絡作個別探討,針對不同作品所衍生的概念作解釋,最後即為本論文之總結。
The topic of this thesis is: The Universe in My Heart. This thesis is a series of work that was inspired by the author’s inner desires for scenery and space. This piece is a discussion of the author’s work on his universe series.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motivations for and scope of the research, from the author’s personal background extending to the inspirations for the series of works.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universe”, the basic science behind the scenery of space as well as the author’s influence from contemporary landscape painting and photo painting. The third chapter explains how the author conceives his ideas, the symbolic objects and settings used in the works, and the techniques and expressions used by the author. The fourth chapter is an explanation of the works. Here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works in a chronological order individually, explaining the concepts derived from each work followed by a conclusion of the thesis.
一、中文書目
1. 中科院哲學所,《存在主義哲學》(1963)臺北,商務印書館。
2. 王洪嶽,《美學審醜讀本》(2011)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 石朝穎,《藝術哲學與美學的詮譯問題》(2006) 臺北,人本自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 朱光潛,《詩與畫的界限》(2002)臺北,駱駝出版社。
5. 朱光潛,《談美》(1994) 臺北,書泉出版社。
6. 李忠謙,林政弘 審定《圖解哲學》(2003) 臺北,易博士文化出版。
7. 李美蓉,《視覺藝術概論》(1993)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8. 張心龍,《西洋美術史之旅》(1999)臺北,雄獅出版。
9. 陳鼓應 ,《存在主義》(1999) 臺北,台灣商務。
10. 趙惠玲,《美術鑑賞》(1995) 臺北,三民書局。
11. 廖新田,《台灣美術四論:蠻荒/文明‧自然/文化‧認同/差異‧純粹/混雜》(2008)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12. 臺北市立美術館,《正言世代:台灣當代視覺文化》(2004)臺北,北美術館。
13. 蔣勳、黃海雲、倪再沁,《東西藝術欣賞》(1989)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14. 蔣勳,《天地有大美》(2005)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5. 顏娟英,《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1998)臺北,雄獅出版。
二、譯文書目
1. Arthur C. Danto 著,鄭慧雯 譯,《在藝術終結之後》(2004)臺北,麥田出版社。
2. E. H. Gombrich 著,雨云 譯,《藝術的故事》(2012)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3. John Berger 著,吳莉君 譯,《觀看的方式》(2010)臺北,麥田出版社。
4. Philip Koch 著, 梁永安 譯,《孤獨》(2011)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Stephen Bayley 著,郭芬芬 譯,《醜,萬物的美學》(2014)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6. Traeger, Jörg 著,曾曬淑 編,《浪漫主義時代的動盪:論十九世紀德國繪畫》 (2005)臺北,南天出版社。
7. 今道有信 等著,黃鄂 譯,《存在主義美學》(1989) 臺北,結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