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家毅 |
---|---|
論文名稱: |
孔孟德行論研究 |
指導教授: | 王關仕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1 下載:2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一、古籍:
1. 漢‧王 充,《論衡》,收入蔡鎮楚注譯,周鳳五校閱:《論衡讀本》下,台
北:三民書局,1997。
2. 明‧王夫之,《莊子通‧莊子解》,台北:里仁書局,1995
3.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
4. 明‧王陽明,《傳習錄》,收入李生龍注譯:《新譯傳習錄》,台北:三民書局,
2004年1月。
5. 清‧毛奇齡,《論語稽求篇》,收入《皇清經解》,台北:復興書局,1961。
6. 唐‧孔穎達等撰,《禮記正義》,收入《十三經注疏‧禮記注疏》,台北:藝
文印書館,1988。
7. 唐‧孔穎達,《春秋左傳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重刻[宋)本左傳注疏附校勘記,[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
1998。
8. 漢‧司馬遷,《史記》,收入日本‧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台北:
藝文印書館,1972。
9. 宋‧朱 熹,《四書集注》,台北:學海出版社,1988。
10. 宋‧朱 熹,《二程語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
11.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
12. 魏‧何 晏,《集解》,附皇侃疏,收入《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台北:
藝文印書館印館[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刊本,1998。
13. 清]阮 元《論語論仁論》,收入《皇清經解》15,台北:復興書局,1961
年5月初版。
14. 漢‧班 固,《漢書》,見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收入《中國學術類編》,
台北:鼎文書局,1978。
15. 漢‧許 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1980。
16. 清‧張 栻,《南軒論語解》,收入《通志堂經解》卅五,台北:漢京文化事
業有限公司,出版年不詳。
17. 清‧張伯行,《濂洛關閩書》,台北:臺灣商務,1968。
18. 清‧陳 澧,《東塾讀書記》,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
19. 清‧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台北:里仁,1984。
20. 宋‧陸九淵,《陸象山全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21.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收入《通志堂經解》,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出版年不詳。
[178]
22. 唐‧賈公彥,《周禮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8。
23. 清‧焦循,《孟子正義》,收入《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
1996。
24. 漢‧趙 歧注、宋‧孫奭疏,收入《十三經注疏‧孟子注疏》,台北:藝文
印書館,1999年。
25. 趙順孫,《論語纂疏》,收入《通志堂經解》,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不詳。
26. 清‧翟 灝,《四書考異》,收入《皇清經解》,台北:復興書局,1961年。。
27. 清‧劉寶楠著,高流水校點,《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8。
28. 漢‧董仲舒撰,凌曙注,《春秋繁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29. 清‧戴 震,《孟子字義疏證》,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30. 《毛詩‧大雅》,收入《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重刻[宋]本
毛詩注疏,附校勘記,[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1997)《周易
兼義》下經咸傳卷4,收入《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8。
31. 《尚書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8年。
32. 《孝經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8,台北:藝文印書館,1988年,頁10。
33. 《爾雅疏》,收入《十三經注疏》8,台北:藝文印書館,1998年。
二、近人論著:
1. 毛子水等註譯,王雲五主編,1995,《四書今註今譯》,台北:臺灣商務。
2. 王熙元,1998,《論語通釋》,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3. 王偉俠,1953,《孟子分類纂注》(上)、(下),台北:中華文化出版社。
4. 牟宗三,1989,《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5. 牟宗三,1990,《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6. 林 尹,1989,《訓詁學概要》,台北:正中書局。
7. 林 尹,1971,《中國學術思想大綱》,台北:學生書局。
8. 林義正,1987,《孔子學說探微》,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9. 吳 光,1994,《儒道論述》,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0. 吳 康,1982,《孔孟荀哲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 周紹賢,1970,《孟子要義》,台北:文景出版社。
12. 邱鎮京,1992,《論語思想體系》,台北:文津出版社。
13. 高 明,1963,《禮學新探》,台北:集成圖書公司。
14. 高 明,1993,《大戴禮記今註今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5. 胡毓寰,1967,《孟子本義》,台北:正中書局。
16. 韋政通,1990,《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出版社。
17. 徐復觀,1980,《中國人性論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8. 勞思光,1980,《中國哲學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19. 楊柏駿,1992,《孟子譯注》臺灣版,台北:五南圖書。
[179]
20. 楊柏駿,1992,《論語譯注》臺灣版,台北:五南圖書。
21. 程樹德,1998,《論語集釋》,台北:藝文印書館。
22. 楊慧傑,1976,《仁的涵義與仁的哲學──中國古代仁的研究》,台北:牧童
出版社。
23. 駱建人,1988,《孟子學說體系探賾》,台北:文津出版社。
24. 陳大齊,1997,《孔子學說》,台北:中正書局。
25. 陳滿銘,2003,《論孟義理别裁》,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6. 蔡仁厚,1992,《孔門弟子志行考述》,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7. 蔣伯潛集解,出版年不詳,《廣解四書讀本》,台北:啟明書局。
28. 劉錦賢,2006,《孟子的生活智慧》,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9. 魏啟鵬,1991,《德行校釋》,四川:巴蜀書社。
30. 錢 穆,1975,《孔子與論語》,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31. 錢 穆,1992,《論語新解》,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2. 日本‧竹添光鴻,1999,《論語會箋》,台北:廣文書局。
33. 日本‧瀧川龜太郎,1972,《史記會注考證》,台北:藝文印書館。
三、學術、論文集、期刊論文:
1. 屈萬里,1969,〈仁字含義之史的觀察〉,收入《書傭論學集》,臺北:開明。
2. 蔡明田,1987,〈德合天地,道濟天下──先秦儒道思想中的理想人格〉,收
入《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理想與現實》,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3. 張端穗,1987,〈仁與禮──道德自主與社會制約〉,收入《中國文化新論二‧
思想篇‧天道與人道》,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4. 劉煥雲,1994,《先秦儒家德行觀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
究所博士論文。
5. 董作賓,1953,〈古文字中之仁〉,收入《學術季刊》二卷一期,頁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