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江中傑
Chung-Chieh Chiang
論文名稱: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網路學習課程需求探討
The Demand of Internet Learning for National Parks Interpreter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蔡慧敏
Tsai, Huei-M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8
中文關鍵詞: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網路學習課程學習網站
英文關鍵詞: national parks, interpreters, internet learning courses, learning websit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36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索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網路學習的需求,包括瞭解目前國家公園解說人員使用網際網路的現況;探索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網路資訊及網站功能的需求;以及探究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環境教育及專業領域網路學習課程之需求。研究的資料蒐集是針對台灣六座國家公園解說課人員,利用「網路學習需求」問卷蒐集所需要的研究資料。並採用描述性統計來分析所獲得的問卷。
    「網路學習需求」問卷共計寄出110份,問卷回收共60份,其中符合本研究所設定之有效問卷為54份,有效回收率為49%。研究中得到的重要結果如下:
    一、解說人員平均每天使用網路的時數約在三小時以下;最常在工作的地點使用辦公室的固接網路來上網,接觸網路的時間以二年至五年的經驗佔大多數。網路使用是以資訊蒐集導向為主,包括資訊的提供、取得,以及搜尋,最常運用全球資訊網WWW獲得所需資料。網路溝通導向的功能,則是解說人員輔助的溝通管道,被運用來傳送訊息和協調合作,最常運用E-mail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非即時性交談。
    二、解解說人員目前最需要的學習網站,偏向解說資料的網頁內容以及網頁內容搜尋的功能,符合解說人員需求的網站首頁需具有「最新消息」、「認識國家公園」、「資源資料庫」、「教育訓練服務」、「網站介紹」、「網站內容檢索」、「網網相連」等連結。
    三、在解說人員對環境教育及專業領域網路學習課程之需求結果,可歸納出適合網路課程形式、網路課程呈現方式、以及未來優先規劃課程建議三方面:
    (一) 適合解說人員的網路學習課程形式應以豐富的資訊呈現為主,並強調資料的不斷更新,提供最新的消息及新聞,以及配合非同步式互動問答做為網路學習課程的輔助。
    (二) 解說人員使用網路主要是尋找所需資訊,且需要快速的檢索及搜尋需要的網頁,因此學習課程的內容應考慮解說人員的背景、特質與經驗,並將之融入課程中,再依循一個中心脈絡以自由連結的呈現方式來設計課程。
    (三) 對於網路學習個人自我充實的基礎課程需求,以知識增進與情意帶領的「認知學習領域課程」及「情意學習領域課程」為主,應該優先建立之順序為「自然及文化資源保育概論」、「永續發展」、「人與環境」、「自然體驗的引導與帶領」、「全球環境問題」、「自然體驗的精神與理念」、「環境倫理學」、「國家公園解說服務之角色責任」、「服務禮儀」、「國家公園使命與願景」、「溝通與協調」。
    (四) 對於網路學習解說教育的專業成長課程需求,以瞭解與認同國家公園的「初級」課程以及引導解說服務執行能力的「中級」課程為主;應該優先建立之順序為「國家公園之環境傳播、教育與解說」、「有效的解說」、「步道解說技巧」、「公眾溝通理論與技巧」、「人員解說技巧」、「解說活動引導」、「公園中的環境教育機會」、「解說活動設計與撰寫」、「解說媒體運用」、「如何與遊客接觸」、「遊客類型與解說、教育需求」、「解說服務人員訓練與領導」、「系統性解說及教育規劃」、「解說志工訓練與合作」、「兒童及特殊團體之解說」。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over the demand of national park interpreters toward internet learning, including understand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park interpreters using the internet and discovering the demand of national park interpreters toward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internet learning courses in specialized fields. The collected data of this research, using the “demand of internet learning” questionnaire, is focused on interpreters of the six national parks in Taiwan and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he “demand of internet learning”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110 copies, and collect 60 copies back. There are 54 justified copies correspondent to the standard set by this research. The retrieve rate is 49%. The important conclusions in this research are listed below.
    1. Interpreters averagely use the internet less than 3 hours everyday, mostly in working place using ADSL, and mostly for 2 to 5 years. The main usage of the internet is to collect data, including the offering and searching, and mostly using World Wide Web to gain what they need. The communicating function of the internet, the sub-channel to communicate for interpreters, is used to transmit messages and coordinate cooperation, mostly using E-mail to proceed one-to-one or one-to-more not-concurrent discussions.
    2. The most needed learning websites for interpreters are those oriented to narration information and content searching. The main-page, which correspond the demand for interpreters, must have links of “latest information”, “understanding national parks”, “resources database”, “education training services”, “website introduction”, “website content index”, and “linkage to other websites”.
    3.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demand toward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internet learning courses in specialized fields for interpreters, three dimensions, adapting the form of internet courses, the presentation of internet courses, and precedence planning courses in the future, can be concluded.
    (1) The internet learning courses fitted interpreters should present abundant information, emphasize on non-stop data renew, offer the latest information and news, and correspond to asynchronous interactive dialogue assisting internet learning courses.
    (2) Interpreters using the internet mainly look for needed information, and need quick index and searching pages. Hence, the content of the learning courses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background, qualities, and experiences of interpreters, corporate into the courses, and follow a mainstream presenting by free linkage to design it.
    (3) The basic courses demand of self-study in internet learning is mainly in “cognitive learning courses”, and “emotion learning courses” lead by enhancing knowledge and leading emotion. The precedence is “topics in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reser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uman and environment”, “nature experiences leading”, “global environment problems”, “the spirit and ideology of nature experience”, “environment ethics”, “the character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park narration services”, “service manner”, “the mission and foresight of national park”, and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4) The demand for specialized growing courses in internet learning narrate education emphasize in basic courses, understanding and identify national park, and middle courses, introducing execution ability in narration services. The precedence is “environment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and narration of national parks”, “affective narration”, “the skill in sidewalk narration”, “public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skill”, “personnel narration skill”, narration movement lead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in parks”, “narration design and writing”, “application in narration media”, “how to contact to tourists”, “tourists patterns and narration and education demand”, “training and leading of interpreters”, systematically narration and educating planning”, “volunteer interpreters training and cooperation”, and “children and special groups narration”.
    This research according to conclusions stated above offers suggestions toward interpreters, learning website establishing unit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謝 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V 內容目次…………………………………………………………………………VI 表 目 錄…………………………………………………………………………VIII 圖 目 錄…………………………………………………………………………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界定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第一節 網路在環境教育上的應用 ……………………………………..9 第二節 網路輔助環境教育的教學 ……………………………………13 第三節 美國國家公園資訊入口網站(NPS)介紹 ……………………31 第四節 台灣國家公園網站介紹 ………………………………………41 第五節 國家公園解說員學習課程需求 ………………………………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3 第一節 研究流程 ………………………………………………………52 第二節 研究對象的選定與取樣方法 …………………………………56 第三節 研究工具構成 …………………………………………………57 第四節 問卷收集 ………………………………………………………59 第五節 問卷分析方法 …………………………………………………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3 第一節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基本資料分析 ……………………………63 第二節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網際網路使用狀況 ………………………65 第三節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學習網站的需求 ………………………74 第四節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於網路學習課程的需求 ………………87 第五節 網路學習課程可能的困難與障礙 …………………………102 第六節 綜合討論 ……………………………………………………10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5 第二節 建議 …………………………………………………………132 參考文獻 ………………………………………………………………137 中文部分 ………………………………………………………………137 英文部分 ………………………………………………………………142 附錄 附錄一 國家公園解說員網路學習課程需求問卷 …………………145 表目錄 表2-1 「國家公園解說員環境教育及環境解說課程建立及訓練」建議之課程架構 ………51 表3-1 問卷郵寄日期及回收狀況表 ………………………………………………..60 表4-1 解說人員性別分佈 …………………………………………………………64 表4-2 解說人員年齡分佈 …………………………………………………………64 表4-3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教育程度分佈 ……………………………………………65 表4-4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職務比例 ……………………………………………...….65 表4-5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接觸網際網路的時間比例 ………………………………...66 表4-6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平均每天使用網際網路的時間 …………………………...67 表4-7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最常使用的上網方式 ……………………………………...68 表4-8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主要的上網地點 ………………………………………...68 表4-9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上網主要進行的活動比例 ……………………………...…69 表4-10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上網的主要目的 ……………………………………….70 表4-11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最常瀏覽的網站類型 ……………………………………71 表4-12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網頁內容(各國家公園資源部份)的需求比例 …………….76 表4-13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網頁內容(服務提供部份)的需求比例 ………………….77 表4-14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網頁內容(國家公園歷史部份)的需求比例 ………………78 表4-15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網頁內容(資源共享部份)的需求比例 …………………..79 表4-16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網頁內容(環境教育部份)的需求比例 …………………..80 表4-17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網站功能(查詢與導覽功能)的需求比例 …………………81 表4-18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網站功能(互動交流功能)的需求比例 …………………..82 表4-19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網站功能(資源共享功能)的需求比例 …………………..83 表4-20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學習網站的內容需求及未來學習網站內容建議 …………83 表4-21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學習網站的功能需求及未來學習網站功能建議 …………86 表4-22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需要自我學習能力的比例 …………………………….88 表4-23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自我學習的解說專業能力之需求比例 …………………89 表4-24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認為網路學習特性的重要性比例 ………………………….91 表4-25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認為認知學習領域課程的重要性比例 ……………………92 表4-26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認為情意學習領域課程的重要性比例 ……………………93 表4-27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認為技能學習領域課程的重要性比例 ……………………94 表4-28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認為解說教育專業成長初級課程的重要性比例 …………….95 表4-29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認為解說教育專業成長中級課程的重要性比例 …………….97 表4-30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認為解說教育專業成長高級課程的重要性比例 …………….98 表4-31 國家公園解說課人員對個人自我充實的基礎課程需求 ………………………100 表4-32 國家公園解說課人員對解說教育專業成長課程需求 ………………………101 表4-33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未來使用網路學習課程可能遭遇的內在因素阻礙 …………103 表4-34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未來使用網路學習課程可能遭遇的外在限制 …………….104 表4-35 網路學習課程可能的困難與障礙 …………………………………………105 表4-36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網頁內容的需求順序 …………………………………110 表4-37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網頁功能的需求順序 …………………………………114 表4-38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基礎能力之網路學習課程需求順序 ……………………118 表4-39 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對專業能力之網路學習課程需求順序 ……………………121 表5-1 未來國家公園解說人員學習網站的規劃建議 ………………………………127 圖目錄 圖3-1 「國家公園解說員網路學習課程需求」研究流程圖 ………………………………54

    一、中文部分
    天下雜誌編輯部(1999):《1999年版台灣網際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台北:天下雜誌。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第四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喜青(2002):《國家公園解說員環境教育及環境解說專業發展需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裕德(2000):〈網際網路在教學上的應用-以線上考試為例〉。《資訊與教育》。第78期,75-81。
    王澄華(2001):《人格特質與網路人際互動對網路成癮的影響》。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曉璿(1997):〈網路環境與教學應用〉。《教師之友》。第39卷,第1期,7-13。
    交通部(2001):《台灣地區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調查》。2003年3月18日,取自資策會ECRC-FIND網頁:http://www.find.org.tw/0105/news/0105_news_disp.asp?news_id=1506
    朱則剛(1993):〈教學設計核心理念-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知識基礎的探究〉。《視廳教育雙月刊》,第35卷,第2期,1-32。
    朱美慧(2000):《我國大專學生個人特性、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碩士論文。
    朱美慧(2000):《我國大專學生個人特性、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國光(1998):《網路輔助學習系統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湘吉(1992):〈新觀念、新挑戰-建構主義的教學系統〉。《教學技與媒體》,第2期,15-20。
    朱錦鳳(1994):〈電腦網路的應用即在教學上的評估〉。《教學科技與媒體》。台北,第17期,24-28頁。
    江茂松(2000):《線上教學的幾點理念》。2003年2月20日,取自http://ce.fhl.net/cybered.htm
    吳忠宏(1999):〈解說專業之建立〉。《台灣林業》。第25卷,第6期,41-47。
    吳忠宏(2001):〈解說員認證制度之研議〉。《台灣林業》。第27卷,第5期,52-60。
    吳俞民(2000):《網路教學技術應用分析》。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宋明潔(2000):《上網人口特質、上網行為、網站內容偏好以及影響每日網站瀏覽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巫靜宜(2000):《比較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之研究》。淡江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李永吟(1999):〈教師在職進修電腦網路教學智能的迫切性與對策〉。《中等教育》。第50卷,第3期,68-76頁。
    李玉慶(2000):《自然科網路教學設計模式之研究—以國小「認識魚類」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青蓉(1999):〈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網路教學關:學習友(有)伴網(一)〉。《遠距教育》。台北,第10期,47-55頁。
    李青蓉、魏丕信、施郁芬、邱昭彰(2000):《人機介面設計(初版3刷)》。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阮枝賢(2000):《網路教學的設計》。2003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tw.org/newwaves/52/2-2.html
    周儒(1997):〈推廣環境教育時的另一種選擇—電腦網路〉。《環境教育與資訊網路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周儒、蔡慧敏(2001):《國家公園解說員環境教育與環境解說課程建立與訓練》。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周學政、王宜珍、黃士訪(1999):〈全球資訊網在國中地理科教學上應用之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31期,31-42。
    林奇賢(1998):〈網路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資訊與教育》。第67期,35-49。
    林振春(2000):《社會調查》(第三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邱世宗(1999):《網路教學系統之功能分析與設計》。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貴發(1998):〈網路世界中的學習理念與發展〉。《教育研究資訊》,第6卷第1期,20-27。
    張子超(1996):〈環境教育在網際網路上的資源與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台北,第27期,21-30頁。
    張史如(1997):〈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網路超文件/超媒體應用於教學上的意義〉。《資訊與教育》,第58期,39-48。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第72期,2-9。
    張瑞雄(2000):〈網路-教育的敵人或朋友〉。《師友》。第396期,5-9。
    教學科技與媒體(1996):〈社論:網網相連、學習無限〉。《教學科技與媒體》。台北,第25期,2頁。
    梁仁楷(1994):《一個電腦輔助合作式學習環境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及電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立祥(1999):〈教育部推展資訊教育政策〉。《資訊科技在中小學教育之應用研討會手冊》。私立淡江大學。
    陳年興(1999):〈全球資訊網整合式學習環境〉。《資訊與教育》。第64期,2-13。
    陳淑菁(1998):〈由解說員工作看解說員的教育訓練〉。《科技博物》。第2期,第1卷,96-99。
    黃正文(1996):《應用網際網路推行環境教育之研究─以電子佈告欄系統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厚銘(1999):〈網路人際關係的親疏遠近〉。《「第三屆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黃添丁、韓美文(1999):〈電腦基礎課程改良式教學法之研究〉。《第十四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231-235。
    楊淑晴(2000):〈營建一個建構式取向旳超媒體學習環境〉。《資訊與教育》。第76期,3-12。
    溫明正(2000):〈跨世紀網路教學之探討〉。《師友》。第396期,10-16。
    資策會(1999):《專科以上學校開辦遠距教學作業要點》。2002年5月7日,取自教育部http://140.111.1.22/tanet/tan-intro/6-12.html
    資策會ECRC-FIND(2002):《網際網路用戶數調查統計》。經濟部技術處Internet應用研究計畫。
    資策會ECRC-FIND(2003):《網際網路用戶數調查統計》。經濟部技術處Internet應用研究計畫。
    廖敏如(2001):〈台灣網路潛在人口達千萬〉。《聯合報》。
    劉義龍(1997):《在WWW上發展多媒體CAI 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惠民(1985):《國家公園解說系統規劃與經營管理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蔡慧敏、周儒、郭瓊瑩(2000):《國家公園資訊及教育訓練中心-資訊及教育訓練實施計畫與整體經營管理》。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盧建旭、陳碧源、陳亞寧(中華科際整合研究會編)(1999):〈電子資料的運用與評估〉。《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304-331。
    蕃薯藤網路調查工作小組(2002):《2002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3年6月3日,取自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2/index.html。
    蕭惠君(1999):《電腦網路在國民中小學教學應用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銘鈞(1998):《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進貴、蔡慧敏(2000):〈國家公園自然環境地理資訊系統發展〉。《國家公園學報》。第十期,142-159頁。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鍾聖校(1999):《論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基本能力與學力指標的配合》。2000年6月7日,取自http://www.iest.edu.tw/issue/j1/v16n2/12.htm
    二、英文部分
    Armstrong, L., Phillips, J. G., & Saling, L. L. (2000). Potential determinants of heavier internet us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Computer Studies, 53, 537-550.
    Barron, A. E., & Lyskawa, C. (1996). Teaching through the World Wide Web. Paper presented at ISTE's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lecommunicationsand Multimedia in Education, Tampa, FL.
    Beck, L., & T. Cable. (1995). Resolving the Interpreter’s Identity Problem. Legacy. 6(5) : 28-29.
    Brenner, V. (1997). Psycho logy of computer use: XLVII. Parameters of internet use, abuse and addiction: The first 90 days of the internet usage survey. Psychological Reports, 80, 879-882.
    Caudron, S. (2000). Learners speak out. Training & Development. 54, no.4, 52~57.
    Chou, C., Chou, J., & Tyan, N. N. (1999).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Internet addiction, usage and communication pleasure - The Taiwan’s ca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5, 47-64.
    Conklin, J. (1987). Hypertext: An introduction and survey, Computer, 20(9), 17-41.
    Cox, A. (1997). Using the World Wide Web for library user education: A review article.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9(1),39-43.
    Cradler, J., & Bridgforth, E. (1994).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 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RIC NO. ED 396-706)
    Greenfield, D. N. (1999). The nature of internet addiction: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compulsive internet us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99 meetings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Boston, Massachusetts, August, 20, 1999. Retrieved August 15, 2002, from : http://www.virtual-addiction.com/internetaddiction.htm
    Hoffmen, D.L. & T.P.Novak. (1996). Marketing in hypermedia computer-mediated environment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60, 50-68.
    Jacobson, S. K. (1999).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Conservation Professionals. Washington D. C. : ISLAND PRESS.
    Kenney. (1999). The value of internet commerce to the customer. Management science, Vol.45, no.4, 533-542.
    Klapp, O. E. (1986). Overload and Boredom: Essay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Inc.
    Lewin, L. (1999). Site-Reading the World Wide Web.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56(5), 16-20.
    National Park Service. (1996). Interpretive Development Program [on-line]. Retrieved July 15, 2001, from : http://www.nps.gov/idp/interp/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2). National Park Service Internet/Intranet Publication Manual [on-line]. Retrieved Febrary 11, 2003, from : http://www.nps.gov/helpdesk/manual.htm
    Paas, F. G. (1992).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attaining transfer of problem - solving skill in statistics: A cognitive-load approac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4(4), 429-434.
    Polyson, S., Saltzberg, S., & Godwin, J. R. (1996). A practical guide to teaching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Syllabus, 10(2), 12-16.
    Rakes, G. C. (1996). Using the internet as a tool in a resource-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6(5), 52-56.
    Simon Hooper & Lloyd P. Rieber.(1995). Teaching,Instruction,and Technology,Originally entitled . Teaching with Technology,in A.C.Ornstein,ed.,Teaching:Theory into Practice,Boston:Allyn and Bacon.
    Walt Howe.(2001). A brief history of the internet [on-line]. Retrieved May 12, 2003, from : http://www.walthowe.com/navnet/history.html
    Weiler, R. M. (1996). Creating a virtual materials and resources index for health education using the World Wide Web.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66(6), 205-209.
    Young , K. S . (1996).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ugust, 15, 1996, Toronto, Canada. Retrieved March 22, 2003, from : http://www.netaddiction.com/articles/newdisorder.htm
    Young , K. S. (1998).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l, 237-244.
    Yuen, C. Y. (1991). Multimedia: How it changes the way we teach and learn. Electric learning, 11(1), 22-26.

    QR CODE